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五集)  2011/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4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二百二十六面第三行,从第二句看起:

  「又《宝莲佛光品》曰: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三十六也是表法的,在密宗里头表大圆满,也就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意思,全都在其中。「华中」,花放光,光中有佛。「夫一光者,乃莲光中三十六百千亿分之一」,这讲一光,「是表至极微细也。而一光中含摄三十六百千亿佛,表极微细中含容一切诸法也」。这是表极其微细里头含容一切诸法,「微细相容安立门」。这个现象被现代的科学证实了,现在科学家肯定,任何一法统统圆满具足一切法。心理现象,我们动一个念头,这一个念头里头具足遍法界虚空界,乃至于过去、现在、未来都在其中。物质现象亦如是,经上所讲的是物质现象,也就像现代所说的量子、小光子、中微子,这小到不能再小。任何一个小的物质现象,里面圆满含摄着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现象都在其中。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里头说明一个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肯定了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个一体到没有办法分割。所以性德里头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神通、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真的不缺。

  在现前,我们凡夫境界里头显不出来,前面我们看到隐显二门,显了、隐密,这个东西不是没有,隐密了,不显。为什么不显?我们有了障碍,我们的身、心都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佛常说的烦恼、习气,统而言之称之为业障。业这个意思就是活动,波动的现象就是业,包括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有一切的活动。与自性相应的是善业,与自性相违背的是恶业,善业、恶业统统是障碍,障碍我们见不到事实真相。所以佛菩萨教我们造的是净业,净业是什么?净业里头也有恶业,善恶都有,只是他不着相。所以大经上有句话说得好,「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着重在离,离就是心里头干干净净。你修善、你造恶心里干净,一尘不染,修善不着修善的相,造恶不留造恶的相,都不执着,这就对了。

  为什么佛菩萨造恶?必须用那个手段他才能得度,这是善巧方便。有人遇善得度,有人怕恶得度,只要你得度,手段是可以随便用的,没有限制的。我们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有恶度,甘露火王的瞋恚,那还得了吗?小小不如意就雷霆大发,他是度众生的。他就好像舞台上表演,演戏一样,他不是真的,他是假的。不是真的动了瞋恨心,什么心?大慈悲心,要用这个方法来表演。胜热婆罗门的愚痴,那就用贪瞋痴,伐苏蜜多女的贪,贪婪,用贪瞋痴,就度那个贪瞋痴那一类众生,让他回头。菩萨度赌博的人,一定示现一个赌徒,手法高明,每次去赌钱他都嬴钱。别人就向他请教,你是怎么赢的?他就给你说佛法。所以法不是定法,应当用什么法你就得用什么法,你才能普度众生。只用善不用恶法,善那一面根机的人得度了,但是要用恶法来度那一类根机的人就不能得度。佛菩萨妙用就在此地,称之为妙,无论什么法在他那里,他都是帮助人回头,帮助人觉悟。所以,这一门很重要很重要,这一门跟下一门是连起来的,下一门是讲重重无尽。真正不可思议,微细里头还有微细,因为它微细里头有世界,这个世界之大不可思议。

  一一光中有无量佛,每一个佛都在一个世界教化众生,一佛剎,佛剎里面有无量无边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那你晓得有多少尘毛?每一个尘毛里头又有世界,世界里头又有尘毛,尘毛里头又有世界,没有边际。当年贤首国师大概就是讲十玄门,皇上听不懂,重重无尽他没有办法体会。国师很聪明,跟皇帝建议:你在大殿的旁边建一个八角亭。皇上就照办,亭子一建好,贤首国师说,你把八面放一面镜子,每一面放一面镜子,上面放一面镜子,底下也放一面镜子。统统设好了,请皇帝到亭子当中站一下。他那里头一站、一看,镜子跟镜子一对照,明白了,这个道理明白了,重重无尽。可以试验得出来的。你来看看你那个身相在里头,每一面镜子互照,那个相无量无边、无数无尽,让他亲自看到。这是什么?这是把它放大了,原来只是一毛一尘,一点点,放大了,让你看见。

  确实是如此,但是要记住佛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真的。真的呢?真的没有相,它能现一切相。所现的一切相全是虚妄,叫凡所有相全是虚妄。不但十法界的相是虚妄,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也是虚妄,没有例外的,佛没有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诸佛如来实报土例外,没有这个说法,查遍《大藏经》没这个说法,所以实报土也是虚妄。佛报土到什么时候你知道它虚妄?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断尽了。断尽了,正在断的时候是等觉菩萨,断尽了就不叫等觉,叫妙觉,妙觉如来。那才叫真正究竟圆满,无上正等正觉。在正加个无上,等觉上面还有上,他不能说无上,妙觉是真的无上。一证到这个境界,实报土就没有了,等于说又是一场梦醒过来。这醒过来之后看到是什么?常寂光,就是自性,完全圆满的回归自性了。

  回归自性还有没有作用?有,作用之大决定超过实报土的法身菩萨,真正是遍法界虚空界。包括这个地方所讲的微尘里面的世界,那世界里头的微尘,跟他完全都感应道交。众生有感,自性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自在无碍。虽现身,前面说的隐显具足,他绝不是偏着一面,他都是圆满的。《般若经》上常说的一句话,「现而无现,无现而现」,这就是圆满具足。我们凡夫做不到,现这个身就不能够无现。人死了,这个身没有了,这个身就不能现前,就不能够显现,所以不自在。到妙觉如来是圆满的自在。

  我昨天又得一个信息,悟梵生到实报土了。第一个信息是刘老师传的,这都不同的人传来的信息。是不是真的?是真的,说明善导大师所说的,「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能不能到实报土上上品往生?可能,关键完全是操纵在自己。梵师造的是地狱罪业,她自己忏悔,她真的觉悟了。莹珂法师造的是地狱罪业,这宋朝时候,他三天的忏悔就感动阿弥陀佛来现身,来教他,又三天就往生了。他没说他的品位,我们相信他的品位很高,决定不在下面两土。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真正忏悔就后不再造。这几个示现给我们很大的鼓励,我们这一生做错的事情很多不要害怕,不要放在心上,你把那个心换一换,问题就解决了。把造作罪业那个心换成阿弥陀佛,那个造罪的心把它放弃掉,放下,心里头装上阿弥陀佛,问题就全解决了。我们在前面「概要」讲机缘这一段的时候曾经说过,什么人是这个法门的当机?它的条件只有三个,信、愿、持名,就是当机。品位高下在乎你放下多少,你放不下,往生的品位低;彻底放下,那就是实报土的上品上生。为什么放不下?对极乐世界、对娑婆世界没搞清楚,所以才造作许多罪业。

  修行,我们相信佛在经上所说的,不是一生一世。有缘遇到净宗法门,能信、能愿、能行,不管行得得力不得力,肯定都像经上讲的,你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在你这一生修学最后的阶段,缘要是成熟了,什么是成熟?自己真的肯放下,真的后悔做错事情,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护法,对不起大众,真回头了,这个力量不可思议,就能大幅度把品位提升。是不是自己希望提升品位?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想到的只是忏悔自己的业障,没有想到品位。业障消除,品位就上升了,这自然的道理。如果心里面还有个我要求高品位,可能你上不去,为什么?这是个妄念,是个障碍。这个障碍,佛在经典里面都教我们放下,把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的愿求都要放下;我们的求,只求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古人有例子,现前也有例子,不相信就没有法子了。

  如果我们真的能信得过,直下承当,我们就会非常认真的去改过自新。每天反省,像袁了凡用「功过格」的方法,这是对初学的人很有效果。功过格是根据道家的《太上感应篇》编的,《太上感应篇》给我们讲善恶果报,一共讲了一百九十多条,不到两百条,文字也不多,每天念一遍,对照一遍。或者就是依《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个六品经是《无量寿经》里面的戒律。我们净宗学院建立之后,就用这六品经文做晚课,必须读诵的,早课我们只读第六品,四十八愿。持戒念佛。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候,全球的灾难频繁,人心惶惶,这些菩萨来给我们做示现,来现身说法,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增长我们的信心,加强愿心,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不但弥陀加持我们,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例外,为什么?是一个共同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一体哪有不照顾的道理!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第七段,「因陀罗网法界门」。「以上微细兼容门,明一重之相入相即,而未明重重无尽相入相即之义。」实际上是重重无尽,无法想象。这个境界,大乘经上常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就是你说不出来,你没有办法说,你也没有办法想,你想不到。我们中国老祖宗,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说了这么两句话,跟这个意思完全相同。中国人讲大小,大,多大?「大而无外」,找不到外,这讲大;小呢?「小而无内」,重重无尽就是小而无内。今天科学里面讲宏观宇宙、微观世界,它都有界限的,佛法宏观跟微观没有界限。为什么没有界限?他没有起心动念,只要有起心动念就有界限、就有局限;不起心不动念,没有界限,真的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要想把这个事情表明,重重无尽的相即相入,这是诸法实相。「故假因陀罗网为喻」,用这个比喻来说,「以明此义」,显示明了这一门的义趣。「因陀罗网者」,这给我们先说明这个东西,这是「帝释天宫所悬之珠网」,宫殿里面的一个装饰品。谁的宫殿?我们中国人讲玉皇大…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