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五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外什么也没有,叫真修净业。

  这个地方要记住,不是你不做工作,不是不问这个世间,什么都问,什么都不放在心上,高明在这个地方,叫妙用。不放在心上。提升自己的境界,帮助有缘的众生,什么叫有缘?能信就有缘,能愿有缘,肯念佛的有缘,求往生的有缘,这有缘众生;他不相信,他不能理解,这是无缘。无缘的人要帮助他种种子,种子是什么?让他看到阿弥陀佛,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见到阿弥陀佛的形像。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造像的功德。造一尊很庄严的阿弥陀佛佛像供在那个地方,多少人看见了,所谓「一历眼根,永为道种」,就把阿弥陀佛的种子种在他阿赖耶里头,造像的功德。这个世间有许多人愿意做这个事情,好事,不是坏事。但是这个种子要起作用会要很长的时间,不在这一生。在这一生当中能起作用,最重要是教学,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有道理。每天讲,讲久了大家慢慢相信了。愈久信心就会愈深,为什么?心愈清净;愈清净,生智慧不生烦恼,生智慧就明了了。所以这个教学的时间愈长愈好。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到觉心现前,这是三个阶段。真正信心现前,肯念佛、肯求生,凡圣同居土;清净信心现前,生方便土;平等觉心现前,生实报庄严土。

  平常我们学经教,印象很深,学了多年,悟梵是个例子。但是怎么样?不相信,所以她才会造业。可是阿赖耶里头印象很深,到临终的时候见到佛了才真相信,那个不信一转就变成坚定信心。这个要靠缘分,没有缘分,虽有业习种子,没有缘分依旧不起作用。她这个缘分就是这么多人帮助她,我听说念一万多部《地藏经》,为什么念?为她念的,给她回向。经上讲得很清楚,念经的人得七分之六的功德,念经的人得,回向给她,她得七分之一。一万部就相当可观,一万部的七分之一,这是真实功德。我们这个地方每天讲经、分享,功德都回向给她,她也是得七分之一。这是缘,这个缘她才能见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才晓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把过去所学的统统才起作用。

  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学习,阿赖耶里头没有那么多的能量,没有眼前这么多人的帮助,你见不到佛。不见佛,你还有怀疑,你还不相信,见到佛之后断疑生信,品位一下就拉高,从凡圣同居土就能拉到实报庄严土。不是偶然的。所以听经,听不懂也有好处,如果有这个缘它起作用。说明要多听,如果要不多听,释迦牟尼佛何必四十九年天天讲?你就想这个道理。他天天讲,还不就是希望你天天听吗?你听,对他没什么好处,对你自己有好处,分分功德都是成就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我们的修学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原因是阿弥陀佛彻底明了我们跟他是一体,他跟我们相即相入,他知道,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自自然然也跟他相即相入,我们不晓得,佛知道,我们在迷,他在觉。

  我们再接着看下面的文。「如是则极乐国中,有无数莲,莲放光,光现佛,佛现国土,土中又有无数莲,莲复放光现佛,每一莲华喻一帝珠,如是莲华周遍佛国。可见本经正显《华严》因陀罗网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玄门」。《华严经》上所说的这个意思,极乐世界有,而且非常明显。我们读了这个经文,现前就有相即相入的这种感受,就能享受到,说明这就不是假的。我们感受有浅有深,这个不一样,但是真正冷静下来,把一些境缘暂时放下,就能体会到。如果长时间沐浴在其中,你会感到法喜充满,我们在现前就能享受极乐世界的气氛,就能够享受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大乘经我们学了这么多年,只要稍稍提示,我们会联想很多,把无量之网愈看愈清楚、愈想愈明白。

  下面第八,「托事显法生解门」。由上所说的重重无尽,「故尘尘法法皆是事事无碍法界」,这一句很重要。尘尘是讲物质现象,法法里面包括了精神现象跟自然现象,皆是事事无碍。为什么?相即相入,确确实实它是一体。「故可任就一尘一事,显此法界全体」,这就是全息的世界。任就,任何一尘、任何一事,没有特别标示的;换句话说,一切法,法法圆融,法法自在,法法即是一切法的全体,就是整个宇宙。这都是说的诸法实相,说一切法的真相。方东美先生说这个经是哲学,这不是宗教,宗教典籍里头没讲过这些东西,完全讲的是自性。

  所以佛法大乘,特别是大乘,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是什么?佛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德相,这就叫佛。究竟圆满的智慧德相是一切众生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只是我们现在迷失了自性。怎么迷的?佛说得很清楚,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就迷了。我们六根对六尘,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乃至意知法,这一接触起什么作用?就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迷惑,佛经上有个名词叫起惑,惑是迷惑,迷惑起来了,心一动就迷了。所以我们要记住,佛在大乘教里常讲觉心不动,清净平等觉,觉心是不动的。心像水一样,佛在经上常用这个做比喻,水干净,没有污染,水平静,没有波浪,这叫真心。它一动,动就起波浪,那就叫迷了;不动它能照见,它起的作用是照见,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一起波浪,它还是照,不清楚,模糊了,浪愈大愈迷糊。所以,起心动念是第一重的迷惑,《华严经》叫它妄想,分别是第二重迷惑,执着是第三重迷惑,愈迷愈深,对于事实真相完全看不到。

  学佛,学大乘,要用什么样的心态?经题上标示得非常明白,「清净平等觉」,你用这种心态你完全能明了,你一点障碍都没有。我的心清净平等,还没有觉,你能够见到一半,见到一半真相,另一半还是迷惑。真正把执着放下,于世出世间一切都不执着,你证得了阿罗汉,你对于事实真相了解有限。说得好听一点,你能够了解三分之一,三分之二还不知道。所以,大乘教里教我们,这桩事情放下就是,问题肯不肯放下,放下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天天劝大家的,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就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法身大士。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为我们示现的,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就是实报土的境界。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很年轻,在五祖方丈室里头,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一放下,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跟释迦牟尼佛同一个境界。这个境界现前,那就是住实报庄严土,真的,不是假的。他的身还在我们这个世间,他的境界是实报土的境界。世尊是以佛的身分出现,惠能大师是以比丘身分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现身相是平等的,没有差别。

  关键没有别的,就在放得下,放得下的关键在看得破。看得破的意思是对事实真相真的明白、真了解了,佛所说的话真承认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完全明白了。我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明白?没有,半信半疑。为什么?真明白了你真放下,你就证果了。天天念这个文,天天在讲,还是放不下,就是对这句话没有完全肯定。所以一定要晓得,我对这句话还有好多问号在里头。真相信,哪有不放下的道理!真放下,还有什么好留恋的!真放下的人还留恋六道,还搞生死凡夫,没这个道理,没有这么傻的人。只有什么样的人搞六道轮回?半信半疑。你不能说他不信,也不能说他是真信,这样的人他才会搞六道轮回。

  我们学佛的同修,大多数人都在这个阶段,那怎么办?就是要帮助他们学习经教重要,不要学习别的,专学习这部经。学多了,学杂了,学胡涂了,不是学聪明,学胡涂了,很多!自以为是,实际上什么也不是。古大德这是经验之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在一门上下十年工夫,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如果下定决心,就这一部《无量寿经》,我在这部经上下十年工夫,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你说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可能不可能?我敢说一句话,真可能!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这个地位高,不是等觉菩萨也肯定是地上菩萨,佛常常给我们讲的八地以上,很可能。八地以上,宇宙之间的真相全看到了,不必听佛说,全看到了。你所看到的,跟释迦如来所讲的完全相同,你可以出来跟释迦牟尼佛做证明,佛讲没有一句是妄语。我们为什么不干?问题是,我想干十年我还能活十年吗?我有那么长的寿命吗?有,你真肯干,佛菩萨加持你。你不肯干,那你是业报身,你真肯干你是愿力身,佛加得上。你想干十年佛就加持你十年,想干二十年佛就加持你二十年。一切法从心想生,不是一定的,整个世间、整个宇宙没有定法,千变万化。我们在一切变化当中,我们的方向不变,我们的目标不变,我们的原则、原理不变,那就成功了。

  所以这句话很重要,「任就一尘一事」,随便,任何一尘一事,都能显法界全体,就是宇宙全体。「如《大疏》云:立像竖臂,触目皆道」,你眼所见的全是。道是什么?全宇宙的真相,佛学的名词叫诸法实相。全宇宙的真相,你眼见的是的,耳听的是的,六根所接触到的全是的。「经中《菩提道场品》曰:又其道场,有菩提树。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佛告阿难,如是佛剎,华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上,「立像竖臂,触目皆道」,佛在这部经上给我们介绍极乐世界,里头有一段介绍菩提树,这个菩提树是道场的菩提树。也就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讲堂,讲堂外头有菩提树,这是靠佛最近的。一切众生见到这个树就得三种忍,这三种忍一般讲证果。三种不同的程度,因为众生根性不一样。利根的人,就是上上根人,他一见树就得无生法忍,这是最高的,中等根性的人得柔顺忍,下根的人得音响忍。树是一棵树,功德无量无边,能叫一切众生看到了都能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多少每个人不相同。这是什么?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一尘一事显此法界全体,你在一尘一事里头看到全法界。这叫什么?这叫大彻大悟!

  眼见…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