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五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帝,他的宫殿。佛法讲帝释天,就是忉利天,忉利天主或者忉利天王都可以,他宫殿里头悬的珠网。

  古时候帝王,宫殿里头也有珠网,没帝释天这么大、这么庄严。大的寺院,因为佛菩萨是帝王的老师,历代帝王很少没有皈依三宝的,都称佛菩萨为老师。所以佛菩萨的宫殿可以用帝王宫殿一样的形式来建造,其它的是不可以的。这是皇上的老师,他尊师重道,所以他可以给佛菩萨宫殿建成宫殿式的建筑,里面有罗网。可是现在在一般寺院见不到了,我记得北京好像还有,北京是皇宫里面,好像是铜丝编的。它的用意在哪里?因为宫殿的建筑,梁栋都是彩画的,都是艺术品,高贵的艺术品,怕鸟在上面蓄窝把它破坏了。所以用铜丝编成网把它保护住,你可以看,你手不能摸它。在日本,有些寺院里面还有,我在日本看过。但是帝释天宫里面这个罗网,网与网交叉的地方它系的是宝珠,这就不容易看到。这些宝珠,见到光都有反射,这有反射光,那个反射的光就非常之美,你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颜色不相同。这个我们现在也常常见到,我们一般大的客厅,富贵人家点的灯,点的灯用的是水晶,水晶这些片或者是珠也有这个作用。因为光的角度不一样,它的彩色不一样,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各种颜色都有,它角度不相同。不是它有一定的,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从这个角度看是红的,这边角度看它是蓝的。其实它本身什么颜色都没有,我们晓得这是光线的折射,出现的这些彩色。

  每一个珠,这个房子里面所有的都照在里头,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都照在里头。所以这一个珠,千珠之光彩都在它一个里头,它也在每个珠的里头,显示出重重无尽的意思。所以,「网有千珠」,这宝珠,「互相映照」。「一一珠中」,每一颗珠「各现一切珠影,此是第一重之各各影现。而一珠中所现之一切珠影,复现于其余九百九十九珠之中,是第二重之影现。如是千珠重重映现,无有穷尽,以喻诸法之相即相入,重重无尽」。他说这三重意思我们能理解。我们今天,大讲堂里头、大的会议厅里面,没有这个罗网,没有这些宝珠,但是有电灯。你看一个大讲堂里头有多少支灯光,每一个灯光里头有所有一切灯光照着它,它也照见一切灯光,一个道理,光光互照。互照之光又融入一盏灯里头,而这一盏灯又跟所有的光融成一体。你细细去观察你就明白这个道理。说明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都是互相映照,都是相即相入,没有一个是例外的。无论是精神现象、是物质现象,没有一个不是兼容相即的。那我们就晓得,我们跟释迦如来、跟弥陀如来、跟十方诸佛如来,是不是相即相入?是的。不但相即相入,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都跟他相即相入。细胞还太大,细胞再分细,原子、电子、粒子、夸克,到小光子,愈分愈细,统统相即相入。

  我们说一句,我身即是阿弥陀佛行不行?讲得通。我这个身跟阿弥陀佛的身相即相入,它怎么不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身即是释迦如来,我身即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这话没讲错,是事实真相。这是佛。回过头来,往后面去看,我们这个身跟阿鼻地狱是不是相即相入?跟罗剎、饿鬼是不是相即相入?是,怎么不是!跟树木花草相即相入,跟山河大地相即相入。科学家给我们讲三种现象,把整个宇宙万事万物全包尽了,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我们跟这三种现象统统相即相入。让你从这些地方真正认识,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你伤害别人不就伤害自己?你破坏地球生态环境,那不就伤害自己?爱护别人这真正是爱护自己,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华严经》上讲的不二法门,确实是一体,只是你自己迷惑不知道、不认识,你分自分他彼此对立,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我们也举个比喻,眼睛跟耳朵对立,耳朵又跟鼻子对立,不就像这样吗?不合作。这一不合作就生病了,问题就出来了。法界虚空界本来是和谐的,本来是圆满的,现在是不是还是和谐圆满?是的,是我们自己错误的观念,自惹麻烦。这个麻烦全是虚妄境界,不是真实的。惠能大师明心见性,看到真实的,告诉我们,真实是什么样子?本自清净,一点污染都没有。真的,他见到我们所谓隐密的那一面。我们今天见到是显了的这一面,隐密那面没见到,惠能大师障碍去掉了,隐密也见到了。显了这一面是虚妄的,隐密的那一面是真实的;显了这一面是阿赖耶,隐密的那一面是真如自性,没有妨碍。阿赖耶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确实没动摇过,「本自清净,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自性是体,我们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说,清净、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这是它的相,能生万法是它的作用,体相用具足。体相作用都不可思议,这把自己真正的灵性找到了,禅宗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究竟圆满的回归自性,在我们这一生当中证得,这多幸运、多殊胜!大事因缘无过于是,在这一生遇到有多幸运,遇到我们就得圆满成就,可不能把它放弃。

  我们看念老下面引《大疏》。「《大疏》云:若两镜互照」,两面镜子互照,「传耀相写」,这就是贤首大师造八角亭这个意思。清凉大师这两句话是有根据的,贤首是他的老师,他老师让皇帝建一个八角亭,看到重重无尽。「在本经中《宝莲佛光品》云: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华中」,每一朵莲花,「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这些文字,初学的时候读这个东西都认为是神话,但是对释迦牟尼佛很佩服,为什么?他能说得出来,我们都没想到。佩服释迦牟尼佛聪明,真高明,能想出这些形容词,这不是普通人能想得到的。殊不知这不是想的,事实真相,本来就是这样的。一粒微尘里头有虚空、有法界,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有宇宙,整个宇宙在哪里?在一粒微尘里头。

  这个神话被现代科学家证明了,证明它是真的,不是假的。现代科学说的全息的概念就是这个,他用一张照片来说明这个现象。全息照片是怎么照的?是两道雷射光照射的时候,用照相机照出来的。但是这个照片冲洗出来之后你什么都看不到,看到是一条一条的,必须要用雷射光照这个照片,就看到照片的画面。奇怪的是,把这个照片剪成两张,看每一张都是圆满的照片,这就变成两张了;把它剪成四张就变成四张,都是完整的,没有一丝毫欠缺;你把它碎成一百片、两百片碎片,每一张还是完整的。科学家称为全息画面,部分跟全体是一不是二。所以,每一粒微尘就像全息的碎片一样,里面的画面是整个宇宙,一丝毫欠缺都没有。《华严经》上,乃至于我们汗毛的尖端,这是正报最小的,汗毛的尖端,依报最小的是微尘,里面都是圆满的宇宙,一法不漏,全在里头。我们就想象到,佛有多少身?无量无边身。回过头来再想想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有多少身相?每一粒微尘、每个汗毛都有我们的身,都有我们活动的信息,全记录在其中。

  如果我说我们有什么隐密,外国人讲隐私权,你隐到哪里去?隐不到!心浮气躁的凡夫,对他们可以隐,他不知道。放下烦恼习气的人,你就没有办法隐暪他,他全知道。我们从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相信,有佛菩萨知道,佛菩萨没有烦恼,有鬼神知道、有天神知道,他们有烦恼,比我们轻。鬼神跟天神都有报得的五通,他不是修得的,他是报得的。所以堕落到幽冥界,鬼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这五种他都有,能力虽然不大,比人是高明多了,人不如他。他受的业报,感受的业报,业报苦,消他的业障,受苦是消业障。

  这是举佛的例子,佛能够放光现瑞,光中化佛,佛又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像《观世音普门品》所说的,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法尔如是,决定没有空过的,这叫普度众生。上面第六门中已经说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是微细相容门,彼乃一重之相即相入」,我们前面学到的。「更征其前后之经文,则可广显重重无尽之相即相入之妙义」,就是这一段所说的。知道相即相入,我们意念当中相即相入好懂,我们想一个人、想一桩事、想一样东西,我们讲脑海里头就有现相,这个相即容易懂。我们这物质身体,汗毛端这是物质,我们身上的细胞,细胞是物质,物质也是兼容相即的,这个我们不懂。但是是真的,确实是相即相入,为什么?因为境随心转。境是物质环境,是随着意念在转,意念相即相入,物质哪有不相即相入的道理!我们想一块砖头,我们跟砖头相即相入;我们想一棵树木,我们跟那个树木相即相入,乃至于不同维次的空间没有例外。妄想分别执着里面有障碍,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没有障碍,完全是相即相入。我们在烦恼当中是不是还有相即相入?是有,怎么会没有?只是自己不了解事实真相。

  六道凡夫都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过日子,这叫造业。《地藏经》上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这话说真的。什么时候不造了?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造了。念佛人能做到,念佛人真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万缘都放下,就不造业了。自己有了一定的功夫,你一定会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所有一切的造作是净业。为什么?因为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你帮助别人无论是作善作恶,不会染污阿弥陀佛,不会影响阿弥陀佛;就是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不受外面境界影响,这叫净业。善跟恶都是染业,不是净业。念佛的人,心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心清净的,所以这叫净业。凡夫看不出来,有功夫的人看出来,真正能够不受外头环境的影响了,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不会影响。你要以为外头境界是真的,就影响;你知道外头境界不是真的,就不受影响。心里头住定了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