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十六集) 2011/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4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注》,第二百二十七面倒數第五行,從九看起:
「九、十世隔法異成門。此門表延促無礙。以上八門橫示圓融之相,此是豎示」。上面橫示,我們現在叫空間;豎示,現在叫時間,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前面所說的都從空間上講的,看出整個宇宙是圓融的。圓融顯示出它是和睦的,不但是和睦,還是兼容相即,確確實實它是一體的。無論是大宇宙或者是小宇宙,小到一毛一塵,經上講的一塵是佛所說的極微之微,也就是最小的物質,不能再分割,再分割就沒有了,佛經上叫它做鄰虛塵,跟虛空做鄰居,物質最小的。
近代科學跟我們所謂客觀環境肯定有密切的關聯,科學走到最後就是世界毀滅。早年我們在美國的時候,看到一些科學家的報告,根據他們的考據,在五萬年前地球上科學技術也是發達到高度,亞特蘭提斯,能源從太空當中取得的,沒有噪音,沒有染汙,比現在還進步,飛機、車輛沒有聲音。人們大概也像現在一樣,對于古聖先賢不尊敬,對于宗教也忽視,貪瞋癡慢增長,倫理道德沒有了,人與人之間幾乎跟現在差不多,所以感召得一個大災難,這塊國土沈到海底去了,就在大西洋。美國有些預言家,卡西好像在美國很有名,卡西曾經說過(他過世了),他說他將來還會來,他來看這一次的大災難,他說他會來看。當地球科學發展到這個時候,那次災難就又來了。
我相信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知道,所以對于科學技術他不發展,他走的是人文,他不走科技。有科技的,但是他不讓它發展。這個裏頭我們愈想愈有道理,有很深的道理在裏頭。那就是我們今天講指標,中國古聖先賢確確實實是把我們人生幸福做第一個指標,真正的幸福美滿不是財富、不是地位,與這個不相幹。我們學佛我們所看到的,在這個世間最幸福的、最美滿的應該是佛陀。佛陀一無所有,一生連個道場都沒有,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每天教學,一分錢也不要,也不收學費,不接受任何供養,每天出去吃飯就托一缽,一天一餐,日中一食,就托缽。這個生活一般人認爲很苦,我們現在懂得那是最幸福、最快樂、最圓滿的生活方式。從什麼地方看?快樂,法喜充滿!孔子的學生顔回,很多人都知道,顔回的生活比釋迦牟尼佛還好一點,他還有個房子可以住,釋迦牟尼佛沒有,樹下一宿。顔回還有粗茶淡飯,不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生活方式在中國人所謂是乞丐,他樂在哪裏來?他的樂,我們在經典上可以看出,對于宇宙人生過去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你說他多快樂!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不是很健康的身體做不到,我們普通人不能跟他比,我們過個二、叁天這樣的生活,肯定就加護病房去了,命能不能保得住都成問題,他那個生活能過一輩子。當時十六大國王都是他的學生,他要建個道場太容易了,只要點個頭就有人供養。不要!爲什麼?做樣子給我們看,放下才是真正的幸福,才是真正的美滿,身心都沒有牽挂,沒有憂慮,沒有煩惱。不但人間對他老人家尊敬,連天神、天王對他都尊敬。
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誼,我們應該要多想想,樂在什麼地方?樂在是境界天天提升,智慧天天增長,煩惱業障逐漸全消除幹淨了。他的身分是人天師,所以他不是宗教,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是一個充滿倫理道德智慧的人。他就告訴我們,人世間第一等的行業是什麼?是教學。他選擇是人間第一等的行業,給我們做出了典範,「于人無爭,于世無求」,幫助別人斷煩惱消業障、開智慧增福報,多有意義!這是佛陀一生的事業,我們學佛得樣樣都學。當然要幫助別人幸福美滿,先自己要得到幸福美滿;自己沒有得到,怎麼能幫助別人?自己真正得到了快樂人生、幸福人生,這才能幫助別人,人家才會相信。
尤其在現代,我們如何跟一切人相處,現在交通便捷、信息發達,環繞地球一周就兩天,所以這個地球上無論哪個地方跟我們都有關系。任何地方的居民,我們不是一家人,是一體,比一家人更親密,學了大乘了。沒學大乘是儒家的境界,「凡是人,皆須愛」,大乘比那個親切多了,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所以學佛學什麼我們一定要清楚,我們要學釋迦牟尼佛全部的,不是學他一樣東西,點點滴滴我們都要契入。然後看他老人家怎麼對環境,花草樹木、山河大地,這裏頭有形無形,佛陀統統都念到。我們真學會了,這個世間人就相信了。佛用的是什麼?念力,今天科學發現了。佛對一切衆生做出什麼樣的貢獻?這部經上講的真實智慧、真實利益,利益就是相即兼容。所以連花草樹木對佛菩薩都有從自性流出來的愛心,我們用真心,就非常明顯的起感應作用,這些小動物都通靈,都通了,知道我們的意思。我們的菜園菜長得特別好,顔色好,花開得特別香,果特別甜美,沒有農藥,沒有化肥。我們對這些植物決定沒有傷害,用愛心去栽培它,它也以愛心來回報。小動物,我們愛心照顧牠,牠也以愛心照顧我們,和睦相處,真的像一家人一樣,感動山河大地,怎麼可能有災難!
過去我們聽聖人的話,聖人都出現了,我們聽佛菩薩的話,佛菩薩都來了。現在不聽了,現在人不相信;不相信,這些人就隱居、退隱了,就看不到了。爲什麼?他不想叫你造罪業。這個人出現了,你毀謗,你對他不恭敬,不但不聽,還排斥。聖賢不是不來,有感就應。我們今天善的念頭沒有了,全是惡念,惡念所感得的是什麼?妖魔鬼怪,都感應,他來了。這非常非常明顯,我們細心冷靜去觀察,你看十年十年一個比較就不一樣。十年前的社會跟今天比較,十年前再十年前,再往上,十年十年做一個比較,你就看出來了。現在連鬼神都批評我們,他說現在人有叁無,無天理、無良心,真的不是假的,無道德。這些東西沒有了,災禍就來了。
這段經文裏面告訴我們時間不是真的。「十世者」,什麼叫十世?過去、現在、未來,這叫叁世,每世又各有過去現在未來叁世,這就成了九世。過去的過去、過去的現在、過去的未來,現在的過去、現在的現在、現在的未來,這麼個說法,所以叁世就變成九世,成爲九世。「九世互入,爲一總世」,這就是第十世。「總世與前九相合,而爲十世」,佛比我們世間講得更清楚,世間只講到叁世,沒有發現有十世。這十世怎麼來的?相容相即來的。「此十世隔曆之法,同時具足顯現,是曰隔法異成」。底下有括號解釋,「別異之法俱時成就,謂之異成」。因爲它俱時成就,所以過去未來都能看到,都能知道。
「晉譯」就是《六十華嚴》,「《華嚴初發心功德品》曰」,有這一句經文,「知無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無量劫」。念劫圓融,一念當中有無量劫,無量劫裏頭有一念,這個好懂。這一念清淨心當中展現出無量劫,無量劫的事情哪有不清楚!這個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秒鍾裏面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其中的一念,這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們無法想象。彌勒菩薩說得好,「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我們無法掌握,它太快了。但是每個念都是一個完整法界的現象,就那麼小的一念裏頭,今天科學家說它有全息的現象,宇宙全息的現象就在那一念裏頭。這個宇宙全息用佛法來說,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念念裏頭都有十法界依正莊嚴。但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不一樣,念念不相同,我們從近處看好像似乎是一樣的,把它擴大來看就知道完全不一樣,念念差別都很大。
「又《普賢行願品》曰:盡一切劫爲一念」,一切劫是無量劫,無量劫是一念。下面說得更清楚,「我于一念見叁世」,這個「我」是普賢菩薩,他在一念當中能看到過去現在未來。「皆顯」,延是延長,促是短暫,一念是促,叁世是延,所以「延促同時」。所以佛經上不說年月日,佛經上都講一時,你看佛經展開,佛什麼時候講經?「如是我聞,一時」。一時好,意思太好了,一時裏頭有過去現在未來。
「故《大疏》曰:若一夕之夢,翺翔百年。」這是舉一個例子,夢中境界時間非常短暫,可是在夢中好像時間很長很長。由此可知,時間是從我們概念裏頭變現出來的,它不是真的。人有念頭的時候,就有時間這個概念,如果念頭沒有了,這個概念就沒有了。所以時間、空間在《百法明門論》裏面,都列在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有二十四種,這裏頭有方分,方分是空間,有時分,時分就是時間。不相應是什麼意思?它跟心法不相應,跟心所法也不相應,這就是跟精神現象不相應;跟色法也不相應,色法是物質現象。它也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所以叫不相應行法,不能說它沒有。不相應行法現在人叫它做抽象的概念,所以時間空間是抽象概念,不是真的。清淨心現前,空間沒有了,空間沒有了就是說什麼?距離沒有了,遠近沒有了。經上說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西方十萬億佛國土,如果我們的分別執著沒有了,極樂世界在哪裏?就在現前。時間沒有了,所謂過去現在未來就沒有了,過去無量劫在現前,未來無量劫也在現前。你在這裏如如不動,全見到了,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都在現前,一絲毫都不要勞動,完全看到了。
「本經之中,亦多顯此」。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無量壽經》也有。「如《大教緣起品》雲:能于念頃,住無量億劫。」念頃是一念,一念裏頭有無量劫,無量億劫,這是時間。「《德遵普賢品》雲:于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這一念之間,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你都到了,都能到達,用了多少時間?一念。「又《歌歎佛德品》雲:于一食頃,複往十方無邊淨剎。」一食頃是吃一餐飯的時間,不長,往複是來回,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到那個地方去供佛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開智慧。拜佛爲的什麼?爲的福慧雙修,十方叁世過去現在未來無量無邊諸…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