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十六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十六集)  2011/11/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5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二百七十八面倒數第叁行:

  【一切大聖。神通已達。】

  這是第二段,「歎德標名」,這兩句是贊歎與會菩薩的大德。佛說經教學,當年在世沒有課本,也沒有講義。經本的來由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將佛所說的記錄下來,留傳給後世。佛在前面列了一個規矩,就是六種成就,六種成就的目的是爲了證信,讓當時、讓後世對佛所說的經不至于懷疑,能夠誠信。所以一開端是「如是我聞」。「如是」是信成就,這兩個字的意思說之不盡,《大智度論》裏頭解釋「如是」兩個字,四卷經文那麼長。這兩個字代表什麼?用現在的話說,代表真理、事實真相。佛所講經的依據,憑什麼講的?依靠什麼講的?依靠事實真相,這大家才能相信。所以經文不是天神降臨的,也不是自己的知見,不是的。佛說的是宇宙萬法的真相,用現在的話說,哲學裏面稱之爲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這是佛講經的依據,我們就能相信了。

  第二個是聞成就。結集經藏的時候,複講是阿難尊者,所以這個「我」是阿難自稱,「我聞」,我親自聽佛的說。「如是」也指這部經,這部經是我親自聽佛講的,我們可以相信。在什麼時候講的?這「一時」。今天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實的,所以「一時」說得是最好,機感相應的時候,老師跟學生師資道合,緣成熟的時候。在佛法裏面講,衆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的一時,這個緣成熟了。然後在什麼地方講的?講經的處所。再就是聽衆,有哪些聽衆?這個記載就很確實了,像開會記錄一樣。序分裏面主要是講這幾樁事情,其目的無非是教我們對這部經有信心、不懷疑,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功德利益。如是也就是自性,用佛法的名詞來說,佛所說的一切法是自性的流露。而自性,我們衆生的自性跟佛的自性是一個自性,是一不是二。所以大乘到最後,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

  佛,衆生覺悟就叫佛,不覺悟就叫衆生,實際上,佛跟衆生是一不是二。《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又說「一切衆生本來是佛」,這個話說得好!所以教學,第一堂課就把教學主要的宗旨說出來,傳授給學生。中國,古老的中國,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之前,老祖宗教人,跟佛的想法、看法幾乎完全相同。中國老祖宗教兒童,私塾的兒童,像現在的小學生,首先就告訴他,你看《叁字經》上說「人之初,性本善」。這是真實的,不是假的,人性確實是本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個善是贊美的詞,也就是人本來是聖人、本來是賢人。佛教裏面稱佛,就是我們中國人稱聖人,稱菩薩就是賢人。換句話說,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本來是菩薩,現在爲什麼變成這樣?沒人教!沒人教,隨著風俗去轉,這問題就大了。所以,「茍不教,性乃遷」,我們的習性跟本性愈來愈遠。現前這個社會人心,跟本性可以說是一百八十度相背,所以災難現前。社會混亂,災難現前,我們知道原因之所在。災難能不能挽救?能,沒有不能挽救的災難,問題是,問題大家要覺悟才行。覺悟的人畢竟是少數,可是大多數人要能接受、要聽,問題才能解決。

  美國布萊登博士,這是在前年八月,是不是?在悉尼(雪梨)開會,是去年是前年?去年,去年八月在悉尼(雪梨)開會他做的報告。他要求我們全世界的人,這是個大好的轉機,我們在災難之前真能夠覺悟,從今之後斷惡修善,他叫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社會可以再回到和諧,地球上的災難可以化解。這個話是對的,在佛經上也是這麼說的,我們中國老祖宗也是這麼說的。可是現在沒有人相信,這就問題嚴重了,沒有人肯做。我們是少數人,少數人做,自己得利益,自度而後才能度他,我們也是全心全力希望幫助這個社會。最重要的,我常常講,兩種人可以救世界,也可以毀滅世界,一種是國家領導人,一種是媒體的主持人。媒體負責社會教育,影響太大了!

  中國在過去帝王時代,儒釋道的教育,儒家教育由行政單位來推動。國家有體製,就是禮部尚書,他負責任,禮部尚書就是現在的教育部長。佛教育跟道的教育是皇上他親自管的,所以佛和道的教育效果超過了儒家,就是佛跟道的教育。皇上抓!大家對皇上尊敬,聽皇上的話。所以佛教的寺廟到處都有,道教的道觀也是到處都有,皇上抓的。到清朝滅亡,民國建立,儒釋道的教育統統疏忽了,變成今天這個樣子,這我們很清楚、很明了。佛法再要興起,不能不教學,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放假。如果放假,這是大事,經典上應該有記載,沒有記載,天天講,樂此不疲。今天宗教問題出來了,它不講經,不研究了,不去學習了,光是做祈禱,我們經忏佛事是屬于祈禱。祈禱不能說沒有效果,它治標不治本。治本,要人心改變,那叫治本,祈禱能暫時産生一點效果,它不是根本辦法。所以講堂比什麼都重要。

  這一句,我們的科題上標的是「歎德標名」,這兩句是屬于歎德。『一切大聖,神通已達』。「上二句,贊諸大比丘之德」,德從哪裏看?從神通看。「一切,乃該羅事物之稱」,一切是普的意思。一切大聖,包括在會的這些大比丘、菩薩們,這是贊歎之辭。「《嘉祥疏》:遊心空理,隱顯難測,故稱聖人」。這是給聖人做了個定義,什麼叫聖人?遊心,這就是我們心中所存的。心裏有什麼?現在這個社會,人心所遊的是貪瞋癡慢、自私自利、名聞利養,是這些東西。真正有學問、有德行,他不要這些東西,爲什麼?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空、理是真的,這個空字很難懂,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空是有,就是經文一開端「如是」這兩個字,如是確實是空理。爲什麼說空?大乘經上佛常說,萬法皆空。《大般若經》六百卷,這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所說最主要的一個科目。這個大單元佛講了二十二年,一生教學四十九年,幾乎占一半的時間,這就是佛當時教學最重要的一個科目。這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有是假的,空是真的。

  真假定義是什麼?佛有個標准,凡是無常,變幻無常的都是假的,永恒不變就是真的。永恒不變是什麼?法性、自性、真如,這些東西,這個永恒不變。實相,一切法的真實相,這是不變的,會變的都不是真的。現代科學家發現了,整個宇宙都在變化,宇宙好比是彈琴的弦,這就是弦的定律,統統都是動的。物質現象被普朗克發現了,這個人是愛因斯坦的老師,一生研究一個問題,物質到底是什麼。根據他的研究,把物質給它分裂,從分子分裂爲原子,分裂爲電子,分裂爲粒子,現在講誇克,又講到量子,還講到中微子,中微子多大?一百億個中微子等于一個電子。電子我們眼睛看不見,是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大概就是佛經上所講的極微之微,沒有比這個更小的。我們對科學家很佩服,他看到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怎麼回事情?它不斷在變化,非常不穩定。佛經上講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也被科學家發現了。發現物質現象它的基礎是念頭、意念,換句話說,沒有意念就沒有物質現象,意念是物質現象的基礎。那換句話說,物質根本就不存在。

  物質爲什麼有這麼多種?有固體、有液體、有氣體,甚至于還有光、電磁,這是波動頻率不一樣。頻率慢的就變成固體,快一點的變成液體,再快的就變成電磁波、變成光,這統統是物質現象,這麼回事情,搞清楚了。跟大乘教裏面佛講的阿賴耶是完全相同的。阿賴耶的業相,現在科學稱它作能量,它從哪裏來的?這個地方講空理,它從空理來的。空理是自性。惠能大師明心見性了,給我們做了個報告,自性是什麼樣子。他的報告很簡單,二十個字,那是他的畢業論文。第一句話說「本自清淨」,自性本自清淨,一絲毫沒有染汙。我們現在?我們現在也沒染汙,無論你是在人道,或者是在叁途,你變成餓鬼、畜生、地獄,你的自性沒染汙。染汙是什麼?染汙是意識,阿賴耶識染汙。阿賴耶是妄心,妄心有染汙,真心沒染汙,所以真心它是真的。第二句話他說「本不生滅」,真心沒有生滅,妄心有生滅。阿賴耶有生滅,迷的時候它出來,圓滿覺悟之後,阿賴耶沒有了,回歸自性,這叫空理。現相,阿賴耶的業相是自然現象,這是能量。從能量變成信息,科學叫信息,佛法裏面講受、想、行、識,就是科學家講的信息,變成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阿賴耶的見分。從這個東西裏面變成了物質現象,阿賴耶的相分。

  我們得到科學的幫助,如果沒有科學幫助,我們對于阿賴耶的叁細相總是半信半疑。除非真正覺悟,不是真正覺悟的話,決定是半信半疑,換句話說,你得不到受用,你還是造業。科學的報告把我們這個懷疑斷掉了,釋迦牟尼佛講這個東西叁千年前,叁千年後科學家把它證明了,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就是所有一切物質現象、自然現象都是從心想生的,心想就是念頭,意念。今天科學家開發了,知道意念有不可思議的能量,這個能量可以改變自己身心,可以改變星球,這麼大的力量。能改變星球,當然地球上的災難都可以改變,只要我們意志集中,這個話佛也說了,「製心一處,無事不辦」,這佛經上都有。你把心集中在一點,什麼事都能辦,那個能量就非常大。集中在一心那就是定,禅定,禅定裏面生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

  這句話說「遊心空理」,我們就曉得這些與會的大聖都是明心見性的人,遊心空理是明心見性。「隱顯難測」,他顯示出來的現相,我們能見到、能接觸到,他隱藏的那種智能、德能我們不知道,他應用自在。隱顯沒有意思,隱顯爲的是什麼?感應。衆生有感,他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稱爲聖人。「神通已達」,他已經得到了。下面,這部…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