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六十叁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六十叁集)  201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6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二百九十五面第六行,從第二個字看起:

  「又此下光英菩薩等四正士,如《佛名經第七》說光英、慧上」,就是本經說的智上,「寂根、願慧四菩薩,從四方佛土來集此界之相」。「又《文殊師利嚴淨經》亦說此四正士,從四方來,同上所說」,說明是他方菩薩來的。「又《月燈叁昧經第叁》說:香象菩薩從東方阿閦佛,與那由多菩薩,共來問訊釋迦牟尼佛」。以上賢護到香象一共是十位,十位菩薩,「其余六人如《甄解》雲:其余智幢」,就是寶幢菩薩,「寶英、中住、製行、解脫等,雖未見經證,准前思之」,就是依前面的例子我們去想,必定也是他方來的大士。「按《甄解》所注是《魏譯》」,《魏譯》一共是列了十五位菩薩的名號,「其中缺慧辯才菩薩」,這個菩薩的名號《唐譯》有,就是《大寶積無量壽會》這個本子裏有。「《甄解》以爲信慧即慧辯才,今經開爲兩人,始合十六之數,故知信慧菩薩亦應如寶幢等正士,亦是他方來者」。「《甄解》于此更有闡明。文曰:初列賢護等十六正士者,彰此法不以出家發心爲本。次列他方來者,彰十方佛土中,悉以此法爲出世大事故,共來精進求此法」。「此議甚得經旨,蓋在家修行,最宜持名念佛,十方大士」,這十方都是等覺菩薩,「悉來聽法,表此法殊勝,實爲大事因緣故」。

  《甄解》這個說法很有道理,合情合理合法。在家這十六位上首,這是在家的上首,賢護擺在第一,彰顯這個法門,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個法門,不以出家發心爲本,在家菩薩有分。再列後面這十五位都是十方世界諸佛剎土裏面的菩薩,都集會到這個地方來聽經。顯示出這個法門是爲出世大事,出世是超越六道輪回,超越十法界。六道十法界很不容易超越,無論在家出家都要以這個爲目標,怎麼能夠出離。這個法門是方便當中的方便,穩當當中的穩當。所以修這個法門,真正脫離叁界六道,脫離十法界,功德特別顯著,都來精進求法。念老說《甄解》這個注子注得好,與本經的宗旨相應,在家念佛,最方便的確實是持名念佛。所以,這十六位都是在家證得等覺地位的大菩薩,在出世間法裏稱他們爲菩薩摩诃薩。他們跟文殊、普賢、彌勒地位完全相等,表此法殊勝。實實在在的是大事因緣,大事因緣是世尊在《法華經》上講的,本經跟《法華》、《華嚴》完全相同。

  我們接著看下文,下文將這十六位菩薩做簡單的介紹。「又賢護表如來善護念諸菩薩」,這《金剛經》上說的,如來善護念諸菩薩,「一乘願海,六字洪名,叁根普被,萬類齊收,正是賢護之義」,把如來護念諸菩薩具體內容說出來了。一乘願海,這一乘願海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幫助衆生成佛,所以叫一乘願海;不是幫助人成阿羅漢、成菩薩,不是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幫助一切有緣衆生,生到極樂世界就是作佛,不是聲聞緣覺,也不是菩薩,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用什麼方法?你看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上中下叁根個個有分,除非你遇不到,遇到了相信,你就有分。萬類齊收,無論什麼樣的根性,上從等覺菩薩,下至五逆十惡阿鼻地獄,只要你能夠遇到,你這一生成佛的機緣就到了,就成熟了。這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裏頭找不到,無比的稀有。所以它真的是難信,很容易成就,易行。這正是賢護的實義,真實的義理。

  第叁位慧辯才菩薩,「表明信佛慧」,明是明了,信是誠信。當然如果對于佛法不明了,你就相信了,這叫迷信。迷是迷其理,理不知道,我相信這個事情,這也都是算善根。特別是念佛法門,對于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道理不清楚、不明了,沒關系。如果你真能信他,真能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你相信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我念佛,阿彌陀佛真來接引我。你只要這樣相信,那你是大善根福德人。爲什麼?你這一生成就了。這是我們前面在機緣那一段裏面講上根人,不是上根他怎麼會相信?這個上根不是這一生修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成的,在這一生當中緣成熟了。有緣沒善根不行,不信;有善根沒有緣也不行。善根、福德、因緣這叁樣東西一時具足,在這裏統統具足了,你成就了。說起來容易,實際這叁個東西同時成就也非常不容易。「明信佛慧,辯才無礙」,相信佛的智慧,「即經中演慈辯,授法眼,常以法音覺諸世間之義」,這是慧辯才菩薩他所表的法。等覺菩薩,慈悲到極處,能幫助別人打開法眼,能講經說法覺悟衆生。

  第四位,「觀無住」,見《唐譯》,魏譯本作空無,唐譯本是觀無住,觀無住跟空無意思是一樣的,「表經中譬善幻師,現衆異相,于彼相中,實無可得」。這是我們現在講變魔術,他能變現奇奇怪怪的東西,但是確實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亦表法藏永劫因行,說空無相無願之法」,這就是叁叁昧。菩薩在此地是表法的,法藏菩薩無量劫的因行,因地修行,說叁叁昧,這是叁種禅定。第一種「空叁昧」,叁叁昧之義,我們看這一段,「與苦谛之空、無我,二行相相應之叁昧」。現代的科學家逐漸也發現了,觀一切法是因緣生,「無我無我所有」,我與我所都不可得。我、我空、我所空,這叫空叁昧。什麼人證得?小乘人就證得了,根如果是利的,初果就證得。首先證得我空,我既然空了,哪裏有我所有?

  第二「無相叁昧,是與滅谛之滅、靜、妙、離,四行相相應之叁昧也。涅槃離色聲香味觸五法,男女二相,及叁有爲相(除住相)之十相,故名爲無相。以無相爲緣,故名爲無相叁昧」。相不是真的,相是假的。現在的科學家發現了,講得也很清楚。爲什麼是假的?大乘經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現象到底怎麼回事情?我們看到明明是有。世尊在楞嚴會上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得不到。相從哪裏來的?是自性裏頭本來具足的。這個道理現在科學家還沒搞清楚,佛說出來了。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就一點不稀奇,本自具足。雖然本自具足,連自己也不曉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萬花筒能現一切相,那裏頭有無量無邊無盡的相好。道理很簡單,就是叁片玻璃,裏面一些碎片,不同顔色的碎片,你只要動,這是萬花筒,你只要動,裏面就有圖案。你常常轉動它,找不到兩個圖案是相同的。都是它現的,它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到什麼時候知道?自性本具智慧現前,它就知道了。我們今天只是在動,智慧沒現前,所以感覺得奇怪。動的速度之快我們無法想象,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鍾它波動多少次?一千六百兆。難怪彌勒菩薩說「念識極微細」,一秒鍾一千六百兆,用這樣的頻率在動,而且從來沒有停止過。每一個波動是一個現象,什麼現象?遍法界虛空界。有的地方我們看到了,有的地方沒看到,這不稀奇。我們住在這個地球上,我們居住的地區我看到了,還有很多地區我們看不到,距離我們太遠了。

  但是,那個動是同一個頻率發生的,同一個機緣,同一個心性。如果離開地球,在其它星球上,跟我們也是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太空。你就曉得,這些現象確確實實是賢首國師《還源觀》上講的出生無盡,就在一念之間。這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個裏頭所現的相,無量無邊,無數無盡,就出生無盡。如果不動?不動,相就沒有了;一動,相就現了。那個沒有是隱了,隱沒了,動的時候它又出現了。隱現不同,現不能說它有,隱不能說它無。這相不生不滅,這是真相。修行人修功夫,這個功夫叫無相叁昧。滅谛裏頭滅什麼?滅分別,滅執著,不分別、不執著。大乘經裏面更高一層,不起心,不動念。滅的境界就是涅槃,這個靜、妙、離四相是心性的本相。佛經上講涅槃,涅槃是離色聲香味觸法、男女二相。色聲香味觸法這是五,男女二相加上是七,加上叁有爲相,除住相,成住壞空四相,住相除掉,這個十相,叫無相,這些相全是假的。成住壞空是假的,生老病死是假的,生住異滅也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以無相爲緣」,心裏面,無相爲緣就是不著相,世出世間一切相他都不執著。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統統不緣,全放下了,無相叁昧。

  「無願叁昧,舊雲」,玄奘大師以前翻譯翻成「無作叁昧,又雲無起叁昧。是與苦谛之苦、無常二行相,集谛之因、集、生、緣四行相相應之叁昧」。「苦谛之苦、無常及集谛可厭之惡」,集是因,苦是果,因裏頭有善有惡,善你很喜歡它,惡你就討厭它。集谛可厭的惡,可愛的就是善。「道谛之道、如、行、出,四行相」,道、如、行、出四行相,「如船筏之必舍,故總不願樂之」。道是什麼?道是佛法。佛法幫助我們離苦得樂,苦離了佛法也得舍掉。《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非法是什麼?十法界裏面的法,十法界是阿賴耶變現的。

  我們自性清淨心裏頭有沒有佛法?給諸位說沒有,自性清淨心裏頭一法不立。因爲衆生執著有世間法,佛就用一個出世間法來對治你,來應對。你把世間法放下,佛法就沒有了;如果執著還有佛法,你又錯了。二邊不立,中道不存,中道也沒有。二邊不立,還抓著一個中道,不又立一邊了嗎?又錯了,還是有執著。連那個執著也不執著了,叫真幹淨,心裏頭一念不生,什麼法都沒有,那叫契入自性,那叫證得真如。這些都是假名,不能執著,一執著就錯了。不執著就對了,執著就錯了。道是幫助你證入的方法,就像過河,我們用個船幫助你過渡,到達彼岸了,你一定要把船舍掉,你要不舍掉你到不了彼岸。沒有到彼岸,它很管用,用佛法幫助你到達彼岸,到了彼岸,佛法就沒用了。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所以叫無願叁昧。

  「又于諸法無所願樂」,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能有願…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六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