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六十四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六十四集)  2011/11/29

  澳大利亞圖文巴市南昆大  檔名:02-037-0064

  今天是學院慶祝十周年紀念,大家要我跟諸位說幾句話,我說說話不如講經。《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是近代山東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最好的一個善本,我們這一代人有幸能夠遇到。淨宗在中國這一千七百多年來,可以說是宗派當中最殊勝的一派。過去修學淨宗,大多數依據《阿彌陀經》,所以《彌陀經》的批注在中國很多,最著名的有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對于淨宗第一大經《無量壽經》,學習的人不多,主要如古人所說沒有善本。因爲五種原譯本,諸位如果看到之後,就發現裏面出入很大,不知道依哪一種本子爲佳。五種本子統統都要學,有一定程度的困難。五種本子以魏譯康僧铠他的本子,在中國流通最殊勝,五種本子裏算是最好的譯本。但是這個本子裏面,確確實實其它四種譯本裏面有很好的開示,這個本子裏沒有,這是遺憾。可是日本、韓國在隋唐時代到中國來求學的這些高僧大德,他們多半是善導大師的學生、智者大師的學生,所以日本的天臺宗跟淨土宗也特別殊勝。他們學回去之後,所依據的就是康僧铠的譯本,就這一種譯本。日本的批注有叁十多種,可見得日本人對這個經典下的功夫很深。

  宋朝王龍舒居士認識到大經的承傳重要,有必要做會集本,所以第一次做會集是王龍舒居士,他是安徽舒城人,做得非常好。這個本子出來之後,在淨宗經典上流通超過了五種原譯本。但是他所會集的實際上只有四種,唐朝《大寶積經》裏面「無量壽會」,也是這部經同部的本子,他沒有看到過。所以,從《寶積經》裏面我們能體會到,釋迦牟尼佛在世,對于《無量壽經》曾經是多次的宣講,這個很難得。佛陀當年在世講經只講一遍,沒有重複的,唯獨《無量壽經》講過很多遍,這是非常稀有的一樁事情。由此可知這部經的重要性。龍舒居士會集影響很大,到清朝乾隆年間,彭紹升居士根據魏譯的做了個節校,節得好,讀起來非常順暢,而且取舍也非常恰當,這個本子也算是個好的本子。但是他只用了一種原譯本,其它的四種沒見到,所以他不算是會集。

  到鹹豐年間,魏默深居士感到王本的缺陷,彭際清的本子是節校的,所以他發心做第二次會集。這個會集本當然比王龍舒的要完備,比王本好,可是還是有瑕疵,有人批評有瑕疵。那就是會集跟翻譯不一樣,翻譯自己用文字可以斟酌,會集不行,會集每一個字都要是原譯本裏頭的原文,不可以改動,他所犯的毛病也就在這個地方。他本來是想這個本子做出來之後,字字句句都有根據,可惜沒做到,也被人批評。所以到民國年間,這才有第叁次夏蓮居老居士的會本,我們現在用的這個本子。他用了十年的工夫,確確實實字字句句有根據,沒有改動原文一個字,而會集之美之善,是過去幾個本子都比不上的。所以我們難得,遇到《無量壽經》最好的善本。

  佛曾經說過,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依照中國曆史上的記載,釋迦佛滅度到今年是叁千零叁十八年,跟外國人一般講的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六百年。這個事情我們不必去追究,因爲時間、空間在大乘佛法裏面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得念佛叁昧,是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重要,其它的都不重要。我們有福,生在這個年代,遇到這個本子。他的學生黃念祖老居士,我們也是老朋友,奉老師之命爲這部經做一部批注。他很有智慧,用六年的時間做出來了,這個批注是怎麼注法?是集注,以經注經。他采取經論八十叁種,采取古大德的注疏一百一十種,總共他用了一百九十叁種經論、注疏來解釋這部經。這個讓大家沒有話說,這不是他自己做的;他自己要是做出來,可能意見很多,他是一位在家居士,雖然修行很好。現在人一個大毛病,就是不服人,都以爲自己爲是,不服人,這是佛法修學最艱難的一個地方。佛法修學一定要謙虛、要恭敬,對于佛陀、菩薩、古大德一定要有恭敬心。如果有批判的心,這就學不到東西,這是不能不知道的。念老用這個方法非常有智慧,不是我自己注的,是佛說的、菩薩說的、祖師大德說的,大家就沒話說了。所以注注得好,注得非常之好。這部經早年我做了個科判,這個科判做成之後曾經送給趙樸老,樸老看了非常歡喜。現在我們把經、科判,跟批注會合在一起,《淨土大經科注》這就是非常完整的一個本子。

  晚年,我說我還能活在這個世間,做最後一個表法。一生當中講經教學五十叁年,常常跟大家提到,佛菩薩、祖師大德傳下來的修行的方式,「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可是我沒做到。沒做到,人家不相信,如果真的好,爲什麼做不到?這做不到是緣分的關系。我一生沒有福報,一生流浪,沒想到流浪流到全世界,居無定所,我沒有自己的道場,也沒有一定的住處,始終定不下來。非常想定下來,羨慕古大德住一個地方幾十年不下山,當然有成就。現在到晚年,也許佛菩薩保佑,有個機會可以定下來,哪裏都不去了。這個地方可以住,我在這裏十二年,我們學院十年,跟這個地方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處得都非常融洽,非常好。這十年以來,我們學院跟圖文巴的市民也結了非常好的緣分,在這個地方確實是可以定居下來的。

  可是我們常常想到祖國,文化複興、佛教複興,根還是在中國。中國緣成熟的時候,我們不能不全心全力去幫助它,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在中國周邊這些國家,我的關系也非常好,也常常到那邊去訪問。這是英國人說的,英國湯恩比博士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跟大乘佛法有很重的責任,我們要肩負起來。佛法和傳統文化都必須自己要真修、真幹,研究、講解沒有用,一定要落實,把它變成自己的生活、變成自己的工作、變成自己處事待人接物的准則,社會就會安定,世界就會和平。所以這是樁大事情。最後我還是選擇長住在香港,這個地方交給年輕的法師,讓他們在此地好好的修學,續佛慧命,弘法利生,這大事。所以這次我決定,他給我安排了六個小時,六個小時跟大家在一起學習《無量壽經》。

  請看經本,我們的會本好像這次也送了不少來,諸位都可以帶一套回去。二百九十七面第六行,最後一個字看起:

  「寶英,表彌陀願海,乃無量功德妙寶之所莊嚴,能令凡夫,無功德者徑登不退,證入涅槃,是乃寶中之英,故曰寶英」。這段經文,是六種成就最後衆成就裏面的第二段,在家菩薩。這個經裏頭,列出在家菩薩上首有十六個人。十六在大乘教裏面講,它不是數字,它是表法。密宗以十六代表圓滿,所以十六是圓滿的意思,也就是說一個都不漏。這十六位菩薩是在家菩薩,在家修學的,我們講居士,什麼地位?等覺菩薩。他的地位跟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是平等的,這樣高位的菩薩。出家菩薩只列了叁個人,在家菩薩列了十六個,這什麼意思?很明顯的告訴我們,這個法門是在家修行成佛的法門。成佛沒有高下,不一定說出家佛是第一大,在家佛是第二,沒有,平等的。有第一、有第二那是凡夫,六道凡夫。阿羅漢就沒有第一、第二,這種執著、這些錯誤的概念完全沒有了,也就是分別心沒有了,執著心沒有了,所以他是平等境界,這個意思我們一定要懂得。

  這十六位菩薩,前面的十二位我們介紹過去了,今天這是第十叁位,寶英。他表的是彌陀願海,願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在本經,我們還沒學到,第六品。阿彌陀佛在沒有成佛之前也是在家居士,他發了四十八願。願發了之後一定要修行,要把這四十八願全部能夠落實;不落實,這個願是假的,是空願。落實可不是個容易事情,你看看他第一大願所發的,是他所居住的這個國土沒有叁惡道,這個願能做到嗎?在我們想是決定不可能。如果我們發個願,不要說極樂世界了,我們發願圖文巴這小地方,我發個願,我住在圖文巴這個地方,圖文巴沒有壞人,能不能做到?太難了!是可以做到的,要自己先要做到純淨純善,然後還要教化這個地區的衆生。要花多少年?至少要十年,把這個地方衆生都教好了,這地方沒有壞人。

  阿彌陀佛那個世界太大了,那個世界裏一個壞人沒有,沒有人做壞事的,沒有人有惡念的,它才沒有叁惡道。叁惡道的根,貪心是餓鬼道,瞋恚是地獄道,愚癡是畜生道;換句話說,極樂世界的人沒有貪瞋癡的,它才會沒有叁惡道。貪瞋癡是叁惡道的因,地獄、餓鬼、畜生是貪瞋癡的果報。他要真修,用多少時間修?五劫的時間。釋迦牟尼佛在這個經本上告訴我們,他發了四十八願,五劫的時間,五劫多長?我們沒有辦法想象。如果我們說我們的銀河系,銀河系有成住壞空,成住壞空一次這叫一個大劫。成住壞空五次,你說這個時間多長!這麼長的時間修行,他真做到,做到之後,極樂世界成就了。

  所以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是阿彌陀佛本願、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不是其它的。這個五劫修行功德的成就是很不好懂的,現代最新的科學家,也就最近叁十年,量子力學家發現了,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這個念頭的能量是無法估計的,它太大了。這是新興的科學,已經有上千人在研究這個東西,成績非常可觀,從科學上得到的這些證據,念頭。佛法最早就知道這樁事情,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意念成就的世界,那個世界無需要人去設計,無需要人去施工,自然現前的。這個道理很深,大乘經裏面講得很多,不但極樂世界如是,他方諸佛世界幾乎都是意念成就。在我們這個世界,欲界天,欲界天的上面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純是意念成就的。再往上去那更不必說了,四禅、四空天,往下去,餓鬼、畜生另當別論,地獄也是意念變現的。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六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