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六十六集▪P3

  ..續本文上一頁,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到明心見性,別說你這一部經通了,所有經全通了。佛法裏這個方法妙絕了!怎麼通?因爲一切法不離自性,都是自性變現的,你見了性,還有哪一樣不通?全通了。這是中國跟外國人求學的方法、目的不相同。外國人求的是知識,讀的東西愈多愈好,記的東西愈多愈好,全是從外來的,知識,不是智能。印度跟中國東方人他求智能,他不求知識。智能透露出來,知識自然明了;知識再多,沒有智慧,它起的作用還是有局限性的,而且有後遺症,它不圓滿。所以知識跟智能是兩樁事情,必須把它分清楚,我們求智能,不求知識。知識這個層面,日常生活用得上的就可以了;用不上的不要去操心,沒用的,一心求智慧重要。

  所以聞,一定有思,一定有修。這個人「誦此願者」,他能不得受用嗎?意思淺,他行淺,意思深,他的行大,不斷都在進步,理事兩方面都有長進。所以這個人一生,古人講的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生守住這部經念到底。在民國,有個人給我們做了個示範,弘一大師。弘一大師出家之後,他的課誦,早晚課就是《普賢菩薩行願品》,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一卷經他念得很熟,都能夠背誦,常常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他真有成就。我們看他老人家的傳記,我在新加坡住了將近四年,我住的地方離薝葡院很近,走路大概五分鍾,散步就到了。那個小道場,弘一大師過去每次到新加坡都住在那個地方,所以那個地方他遺留的東西還不少。主人告訴我,弘一大師在晚年,學佛之後變成非常慈悲,平易近人,十大願王他幾乎統統做到了。

  可是年輕的時候不一樣,年輕的時候跟十大願王完全相違背。年輕學藝術、學音樂、學繪畫,而且是富家子弟,看不得人一點點過失,脾氣很大,會罵人的。聽說在東京留學的時候,在日本,在美術學校,跟一個同學約了早晨八點鍾,同學來看他。結果這個同學來了,大概遲了兩分鍾,他不開門,把他臭罵一頓,「我跟你約的是八點,你爲什麼八點零二分,你不守信用」。狠狠教訓一頓,把他趕回去了,你說那樣個性的人。到晚年的時候對人那麼樣的隨和,飲食什麼,什麼都不講究,真的是恒順衆生,隨喜功德。完全變了,一百八十度的變了。這是《普賢行願品》那種感化人心的,我們在弘一大師身上看到了。

  十大願王,確確實實就是四十八願的濃縮。所以這個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這個諸根就是身體,我們中國人講靈魂。靈魂離開身體,身體很容易腐爛,很容易就腐壞掉了。所以諸根,眼耳鼻舌身皆悉散壞,身體壞了。一切眷屬皆悉舍離,沒有一個人能跟著你去,你是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最後還是一個人離開,這是事實真相。一切威勢,悉皆退失,你在這個人間你有地位、你有權勢,你官做得很大,到這個時候全沒有了,完全退失了。輔相大臣,如果你是做國王,你的宰相、你的大臣也都離開了。你居住的宮、城內外,你居住的環境,宮是宮殿,像皇上的紫禁城,那是宮城,內外。象馬車乘,是你的交通工具。珍寶伏藏,你所收藏的這些珍寶。如是一切無複相隨,一樣都帶不去,兩手空空而來,走的時候兩手空空而去,這是事實真相。如果你都能夠了解,你就都放下了,心不要操這些心,全放下了。

  帶不去的統統要放下,我講經過去曾經說過,你身上口袋裝多少錢,那是你的,沒有裝在口袋裏不是你的。你晚上住在這個地方,這是我的家,出了門就不是的了。你能常作如是觀,你的心就得自在,徹底放下,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爲這些假東西操心,這叫造業,這是什麼?這是造六道輪回的業,出不去,統統舍掉。「唯此願王,不相舍離」,這個好,十大願王不會舍離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不會舍離你。四十八願太多了記不住,你記一句四個字「阿彌陀佛」,這一句就行了。爲什麼?這一句裏頭包含十大願王,包含四十八願,包含一切諸佛如來度衆生的本願,這個帶得走的。

  「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切時一切處跟你永遠不會分開,這個東西好。爲什麼不念念念它,念一些身外之物?你說冤不冤枉?身外之物隨它去吧!不要再放在心上了。到了極樂世界,你就見到阿彌陀佛,其實沒到之前就見到,爲什麼?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你。可是你一定要想到阿彌陀佛,念念不忘,常常挂在心上,阿彌陀佛就來了。阿彌陀佛來接你,首先放光,佛光注照的時候你的功德就提升一倍。《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這是羅什大師翻的,玄奘大師翻的是一心系念,不是不亂。一心系念容易,一心不亂難!我們是一心系念,感得阿彌陀佛來放光接引,但是光一照,就把我們一心系念提升到一心不亂,這是加持的,所以羅什大師沒有翻錯。如果翻譯有問題,這一千七百多年,曆代這些高人早就把這問題拈出來了。大家都不提這個事情,可見得沒翻錯。

  到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修行,無論是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都好。即使是生在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阿彌陀佛的本願講得很清楚,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實報土的菩薩,圓證叁不退的菩薩,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你就得到了。所以到極樂世界不要去想品位,不要有這個雜念,這個雜念不好,爲什麼?你還有分別、還有執著,你還執著實報土,什麼方便土,你還執著這些。這些是什麼?給你說有,實際上沒有。現在給你說沒有你不相信,就給你說有。到那個地方之後,原來沒有,平等的。你感覺到非常意外,比你所了解的更殊勝、更圓滿,這是真的。

  彌陀淨土是平等世界,你看《觀經》上所講的,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你的身相跟阿彌陀佛長得一樣,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有的。爲什麼要長得一樣?阿彌陀佛參觀了許多諸佛剎土,覺得這是個大問題。爲什麼?相貌不一樣,相貌好的人傲慢,相貌不好的人自卑感,這很不平,這造成麻煩。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大家相貌完全相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他想得真周到。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而且證得是法性身,居住的法性土,決定沒有災難。所以極樂世界是我們無法想象那樣的美好,那是我們的老家,爲什麼不肯回去,要在外面受苦受難?把自己老家忘得一乾二淨,錯了。諸佛菩薩爲我們示現,勸我們,我們有老家,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親人,這個一定要抓住。

  所以,見到阿彌陀佛,「其人自見生蓮華中」,往生的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在蓮花當中。蓮花的光、色,蓮花的大小,與我們念佛的心有密切關系。蓮花從哪來的?是我們自己心變現的。懂得這個道理,這是帶得去的,來生一定受用的,爲什麼不多念佛?愈念花愈大,愈念花愈美。這是真的,永恒的,你可以得到的,現在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得到。我這次回來在飛機上,有個同修把我前面的那個電視打開,將要達到的時候兩個小時,他讓我看一個片子,日本叁一一的大地震,海嘯。他們是飛機從空中拍攝下來的,那個看得太可怕了,比美國「2012」那個片子還恐怖,那是電影,這是真的。沿海這個小城市,不到一分鍾就沒有了,你看到海嘯那個巨浪排山倒海的下來,非常恐怖。我在日本聽說有這個片子,我沒有看到,沒想到在飛機上,大概一個半小時,完全是拍攝的記錄片。

  這些災難在明年到底有沒有?我們如果從因果這個事實來看,肯定它有。科學家他們認爲可能性是一半一半。佛法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今天這個世界,居住世界上這些人,他心裏想些什麼?我們從這些地方冷靜、細心去觀察,就知道災難不能避免。災難的形成,是我們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爲所感召的。美國布萊登博士寫了一本書,叫《無量之網》,有同學送一本給我看,我沒看完,大概看了四分之一。寫得好,跟佛經愈來愈相應。裏面就是說,我們起心動念,這個波動就周遍法界,跟《華嚴經》上講得是一樣的。物質是波動現象,沒有波動,物質就沒有了,念頭也是波動現象。所以人到不起心、不動念,那是靜止的狀態之下,你看所有的動相就看得非常清楚。靜就是禅定,我們修的這個禅定非常特殊,把心定在阿彌陀佛佛號上,不是定在別的地方,定在佛號上。這個容易,比其它的方法容易太多,而且人人可以學習,男女老少、賢愚不肖統統可以學習。成功是相等的,這個方法太妙了!

  確實一個念頭起,遍法界虛空界都能夠收到,它太快了,光的速度跟它不能相比。善的念頭好,不善的念頭麻煩太大。今天我們這個世間,起心動念沒有離開貪、瞋、癡、慢、疑這五種,大乘經裏面稱爲五毒。我們有這個五毒的念頭,身心不清淨,容易感染細菌。也就是說你的免疫能力很差,你很容易受感染,受病菌的感染。對外,就是山河大地,我們地球,這個星球造成災難。貪心感染的是水災;瞋恚感染的是溫度上升,火山爆發;愚癡感染的是風災;傲慢感染的是地震;懷疑,麻煩很大,山崩地陷,山會倒下來,地會陷下去,懷疑。對自己懷疑,對父母懷疑,對兄弟懷疑,人與人之間往來沒有一個不懷疑,這還得了!對祖宗懷疑、對聖賢懷疑,這沒法子了。所以,我們從這些地方細心去觀察,災難是沒有法子避免。

  我們自己能不能救自己?能,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把這五種,五毒把它放下,不貪、不瞋、不癡、不慢、不懷疑,這個要真幹,我們的清淨心就現前,沒有五毒。用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把這個毒清除掉。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懂得慈悲,用清淨平等心去愛護別人,愛護動物、愛護植物、愛護山河大地,把我們的愛心充遍法界。這個好,這個跟諸佛菩薩就能起感應道交的作用。「愛心遍法界,善意滿娑婆」,我們自己做,影響你的一家人,影響你的鄰居。真正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像圖文巴這個城市才十萬人,有個二十人、叁十人真正修行,這個地區就不遭災難;能夠有二、叁百人修行,澳洲就不會遭災難,有這麼大的力量。

  生到極樂世界,「蒙佛授記…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六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