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六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每一个物质现象、每一个精神现象都是从念头生的。

  所以现在科学家发现意念的秘密,就是心念的秘密,发现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比物质厉害,为什么?物质是它变现出来的,它是能变,物质是所变。所以提出科学上一个大问题,提出什么?二分法是错误的。就是现代的科学把心理跟物理分成两部分,现代科学家说这个分法是错误的。物质跟心理是不能分的,它是一不是二,这最近发现的,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最近这三百多年来,科学都是从物理上发展,心理疏忽了。现在物理已经到了尽头,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谁能解决?心理能解决。所以最新的科学提出「以心控物」,就是用我们的意念控制物质现象,提出这个。这跟大乘佛法完全一致,完全相同。佛在三千年前说的,现代科学家把它证实了,是真的,不是假的。念头太要紧了,有意无意,善念恶念,你要负责任,你要小心谨慎。为什么?一个恶念发射出去,遍法界虚空界,说不定那个地方发生灾难,就是你这个念头把它触发的,你不知道。一个善念,也许在他方世界有人得到幸福、得到欢喜,是你的善念成就的。净念就造成像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染污就变成像我们今天娑婆世界。

  佛经里面的最高科学,现在得到印证,让我们对于经典所说的这些不思议的境界,我们以前总是怀疑,不敢说它错,因为佛不妄语。所以我们相信佛的话,但是没听说过这种说法,也没见过,总是有怀疑,这个怀疑很难断。我这几十年,对大乘经教里的这些也是有怀疑,口说得很硬,心里还是有问题。最近这三、四年看了很多科学报告,恍然大悟,佛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个怀疑才断掉。我不是修证的功夫断掉,我是看到科学家的报告断掉的。发现报告为什么跟佛讲的是一模一样的?再一看,一比较,佛比他讲得清楚。譬如说根本,物质的根本找到了,一点问题没有了,物质是意念变成的。意念从哪来的?科学家也说了,没有原因,没有理由,突然蹦出来的,马上就消失掉了。这个说法没说错,现象是这个样子,可是他没讲清楚。本体是自性,他没找到。但是现在有一个想法,想到可能有个东西,这个东西是宇宙之间所有一切现象从它那里发生的。有这么个概念,没有法子证明。

  现在科学的名词叫零极限,很像佛法里面讲的自性、讲的法性、讲的真如,很有一点像这个样子,佛法说得很具体。因为它没有现象,它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科学跟哲学,数学算不出来,再精密的仪器也观察不到。怎么晓得?佛说了,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见到了,不需要惹那么多麻烦。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起心动念。所以真正修行,像法身菩萨,他修什么?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他修不起心不动念,这是法身菩萨。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是一般的菩萨;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没有执着,那是阿罗汉、辟支佛。我们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有,所以叫六道凡夫,就错了,这错用了心。

  这个地方所说的,与会的这些法身大士,无论在家、出家,都是真正成佛,明心见性了,对于事实真相一清二楚。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现什么身。虽然现身说法,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起心动念,怎么能现身?怎么能说法?这个妙,妙就妙在此地,现身说法,不起心不动念。所以佛经上有两句话很耐人寻味,「现而无现,无现而现;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妙了!这几句话确实能够形容得出来,可是那境界很高,一般人确实很不容易体会,它是事实真相。完全没有自己,现身说法是为众生,自己并没有起个念头。众生有念头就是感,他自自然然有应,叫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这是性德,这是大慈大悲。「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是表现在外面。身、语,意是念头,表现在外面。无有疲厌,不疲不厌,为什么?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动念,哪来的疲厌?《行愿品》接着又说,「若人」,就是假如有人,「诵此愿者」,读诵这个十大愿王,读诵。「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这一段很长,我们先念上面这一半。这是说十大愿王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功德?那是普贤菩萨他发愿、他修行。前面几句话我们能看出,「我此大愿」,我是普贤菩萨自称,普贤菩萨这个大愿「无有穷尽」,遍十方三世才叫无有穷尽。说明他的修行、他的功德成就了十大愿王,十大愿王的加持,你就能往生到极乐世界。

  加持里面最重要的是信心,所以信、愿、行,这是净宗的三个条件,叫三资粮。不仅仅是净宗,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无量法门,无量的方便都离不开这三条。不信就不能接受;信了不想去,也去不了;想去,不肯干,还是不能满愿。这三个字具备了的时候就成功了,就这么容易,容易得叫人难以相信。信心里头,头一个相信自己,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上讲六个信,这个太重要!蕅益大师注的《弥陀经要解》,他就用信、愿、行三个字来解释全经,序分里面用信愿行,正宗分也是信愿行,最后流通分还是信愿行。这是自古以来,许多祖师大德批注《弥陀经》没有这个讲法,只有他一个人,注得好!印光大师佩服到极处,说即使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部批注,也不能够超过其上。这个赞叹赞到极处了。

  大概在十年前,我在新加坡讲经,演培法师曾经问过我,我们是老朋友,他是修弥勒净土的,求生兜率天的。提出印光大师这段话问我,他说印光法师这个赞叹是不是嫌太过分了一点?他对这个赞叹怀疑。我告诉他,印光大师的赞叹一丝毫都不过分,是真实语。像《金刚经》上)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他说得恰到好处。

  这六个信,头一个信自己,跟宗教里面讲信不一样。大概说这个也有二十多年前,我住在美国,有一天美国的基督教,有好几位牧师、神职人员来拜访我。告诉我,我们净土宗跟他们是一致的。我说那我得请教怎么是一致的?他说我们是信,信摆在第一,你们也是把信摆在第一。我说不一样!他说怎么不一样?我说你们信,第一个是信上帝,对不对?对!我说我们第一个信是信自己,不是信上帝,不一样。我们把信佛,信阿弥陀佛、信释迦牟尼佛摆在第二位,第一个信自己,第二个信他;不相信自己,他帮不上忙,佛菩萨帮不上忙。所以头一个相信自己。你看你们宗教里头,没有说人人都是上帝,没人敢说这个话,人人都是神,没人敢说,它是有距离的。佛法不是这样的,人人都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怎么会一样!

  中国老祖宗教人,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中国从前读书上学,第一个老师就是告诉你人性本善。那个本善是什么?就是佛性,跟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一个意思。所以教育,你看一上学,头一句话就是把教学的宗旨告诉你,希望你将来能够达到这个目标。中国的教育是圣贤教育,佛菩萨是圣贤教育,他不骗你。第一个要相信自己,然后相信释迦牟尼佛不妄语,给我们介绍是真的;相信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真实的,是他自己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完全是用教育造成的,跟中国古人看法、想法完全相同。中国古人你看教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三字经》上说,「苟不教,性乃迁」,不教就会变坏,一定要好好的教。佛法自始至终都是教育,人是教得好的,一切众生都教得好的,只要把教育办好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诸佛菩萨是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人,第一大福报的人,他不去做国王,不去做世间大富长者,他不干这个事情,他搞教育。一生从事于教学,帮助众生开悟,帮助众生转恶为善,转邪为正,转凡成圣,乐此不疲。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得大自在,不造业。不争不求就不造业,那多自在!

  果报不在天堂,果报在极乐世界,在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什么?诸佛教学的基地,教学的主要的道场,那个道场就是学校。你看极乐世界,我们没有看到它有行政组织,极乐世界没有总统,也没有天王,没有国王、没有总统,也没听说它有总理、有大臣,没听说过,没有士农工商,这经上没讲到、没有提到。只有老师、学生,阿弥陀佛是老师,往生去的人都是学生。到那边去干什么?天天听课,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帮助大家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毕业就成佛了。成佛之后,到十方世界教化众生。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都有密切的关系,是一体,众生有感,自然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所以,「诵此愿者」,诵当然要理解,当然要修行。天天念,念多了就懂得了,中国古人说一句话非常有道理,叫「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自然就通了。为什么?你自己有智慧。我们的智慧不能现前,是妄念太多,妄念障碍了自性般若智慧。一千遍念下来之后心就定了,是一种修禅定的方法。读经,所以读经是修行。修行用读经的方法来修行,修什么?修定、修慧。读经的时候恭恭敬敬,要用恭敬心、真诚心,从「如是我闻」念到「信受奉行」,每一个字念得清楚,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经里所讲的什么不要去想,一想就错了,一想什么?打妄想。老老实实念下去,什么都不想,这是什么?这叫修定。不念经的时候妄想很多,念经的时候把妄想念掉,就这个意思。不可以想经里头的意思,一遍一遍念下去,念到定功成就的时候豁然开悟,经里的意思完全自然就明了了,就通达了。

  所以,依照这个规矩去念经,这叫持戒,念到纯熟就得定,就得三昧。得定之后,再继续下去,肯定会开悟,有大悟、有彻悟…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