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師。古時候人人都懂得。帝王跟老師見面不能坐在他座位上,他那個座位是坐北朝南,北方的地位高,南方是下方,北方是上方,坐北朝南,接見人都是這個儀式。老師來了就不行,他得下來,不能坐在這上位。老師來是東西向,皇上坐在哪裏?坐在東邊。東邊是主人叫東道主,西邊是客人,老師坐在西面,以賓主之禮接待,不用君臣之禮,用賓主之禮。這是什麼?這是教化人民。你看看皇上對老師都這麼恭敬,一般人對老師能不恭敬嗎?恭敬老師就是尊師重道,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自自然然就興旺起來,皇上帶頭。
從前皇上真了不起,他的工作沒那麼多,沒那麼多案件,所以皇上有時間聽課。你看看清朝,《四庫全書》裏頭有記載,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這些皇帝,經常邀請儒釋道的高人,都把他們看作老師,自己很謙虛的求教,這些人到宮廷裏面去上課,皇帝帶著嫔妃、文武大臣上課,他的國家政治能辦得好。因爲大家在一起學習,取到一個什麼?見和同解,讓我們對于國家的政策看法、想法能一致,這就和了,家和萬事興。帝王跟大臣和合,這個國家哪有不興旺的道理,哪有不強盛的道理!是這麼個道理造成的。民主難,民主因爲分子是各有各人的看法,各有各人的見解,不容易統一。你細細去觀察、去思惟,你就曉得。我贊成君主,不贊成民主。我喜歡皇上,不喜歡總統。因爲他真負責任,他真要把它辦好,他才能傳給兒子、傳給孫子,世世代代傳下去。做不好?做不好就亡國了,別人起個革命把他推翻了。所以他要真做,他不敢馬虎,一定要把他教好,要找全國最好的老師,有德行、有學問的,多半封爲國師,自己親自接受教育,做榜樣。
現在這個社會動亂,我講很多次,我遇到國家領導人,我也勸導他們,你們要做出好樣子出來,學習。現在社會混亂沒有別的,就是缺乏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就是沒有這個東西,有這個東西馬上就解決問題。那怎麼做法?除了學術界之外,另外還要搞一個機構,宗教。決定不能把宗教廢除,宗教廢除的時候永久亂下去了,再也回不了頭來。宗教是什麼?先把宗教團結起來,然後把宗教教義都講清楚、講明白。如果這個教室裏頭,這種課堂裏頭,國家領導人坐在那邊聽,也帶著文武大臣一起來聽課,現在衛星電視這個鏡頭播出去,全國人民就震動了。會什麼?一起來學習。一起來學習不要一年,社會就恢複安定和平;叁年、五年,天下大治!我相信會超過貞觀,會超過文景,這是中國曆史上國家政治做得最好的時候,超過康熙、乾隆。爲什麼?那個時候沒有這麼方便的工具,現在電視可以讓每個人在家庭裏頭學習,所以它快。
過去我們在湯池做實驗,叁個月,人的良心就喚出來了,我們感到非常驚訝,想不到!證明了老祖宗所說的「人性本善」。《叁字經》上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把本善、本性喚出來了,人有良心,不好意思做壞事,他懂因果教育,不敢做壞事。這中國幾千年來長治久安靠這個。現在這個工具多好!每一堂課看到國家領導人都在那裏聽課,都在那裏學習,帶動全民學習,帶動全世界人民學習,你說這還得了!我常常在講,常常在勸導,哪些是有大福報的人,國家領導人、宗教界的領導人都是大福報。這一次羅馬教皇邀請我,本來我不想去,以後想想還是去一趟再勸勸他。去年我勸他,今年再去勸他,希望他把梵蒂岡跟羅馬城做爲一個實驗點,培養一批老師講經教學。如果他心量大一點,就聯合各個宗教;心量小一點就完全天主教,其它宗教沒有。把梵蒂岡建成地球上天主教的天堂,就在羅馬。梵蒂岡是個聖城。我們信息傳達他了,希望他能夠做。成敗關鍵在師資,老師第一,所以首先要培養一個老師的班子,能夠有五、六十個老師就會做成功。
「又《智度論十一》曰」,《大智度論》有一百卷,第十一卷裏頭有這麼幾句話,「是人邪見網,煩惱破正智。魔見網,即邪見網。《智度論八》曰:有念墮魔網,無念則得出。可見起心動念皆墮魔網,惟有淨念相繼,無念而念,方得出離也。」這後頭幾句話說得好,這是念老的總結。經論裏面告訴我們,只要有念頭,你就墮在魔見網裏頭。必須要怎麼樣?必須要無念。實際上我們今天無念還是在魔見網,出不來。爲什麼?我們說無念不是真的無念。爲什麼不是真?有個無念,還是有一念,還是有念,它有個無念,所以你出不了。有念出不了,無念還有個無念也出不了。怎麼出來?有念無念全沒有,那就出來了,叫真無念。無念千萬不要搞到無想定去,搞到四禅無想天去,外道。記住,佛法裏面講的無念,念頭真的沒有了,但是怎麼樣?沒有一樣不知道,他智慧開了,什麼都曉得。如果說無念,什麼都不知道,那就錯了,什麼都不知道,那叫無明。無念是大定,定開智慧,所以什麼都知道、都通達,那就對了,性德現前。要是無念,什麼念頭都沒有,但是什麼都不知道,這錯了,墮在無明裏頭。必須將邪見網破除,你才真正能夠解除,纏縛就是煩惱。
諸煩惱,煩惱太多,無量無邊,大乘教把諸煩惱歸納爲叁大類,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叁大類。每一類裏頭都沒有邊際,佛說法用歸納的方法,把衆多煩惱歸納成幾類,這講的時候方便。《瑜伽師地論》裏頭彌勒菩薩把煩惱歸納爲六百六十類,天親菩薩嫌太多,對于初學的人非常不方便。所以天親菩薩把六百六十法再歸納成爲百法,《百法明門論》是天親菩薩根據《瑜伽師地論》重新整編便利初學的一個教科書,《百法明門論》就變成相宗入門重要的一個科目,從這入門。所以百法展開就是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展開就是無量無邊法,就是八萬四千法,無量無邊法。這一切法實際上就說一樁事情,這樁事情是什麼?一切法無我,這是相宗裏頭的總綱領、總原則。一切法就是百法,就是六百六十法,就是八萬四千法,就是無量法。說什麼?說無我。讓你真正把我放下,這一放下,轉末那爲平等性智,有我不平等,真正無我,平等了。我們常說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平等不容易,真正平等,無我才平等。小乘須陀洹只破身見,沒有破我執;要到阿羅漢才破我執,小乘裏頭最高的位子。我執破了,法執沒破,破法執是菩薩。二邊不住,中道不存,這才是法身菩薩。
下面這一句,『解諸纏縛』。「纏者,繞也」,纏繞,這繩子纏繞起來的,這是做比喻。「縛者,捆也,系也」,捆綁,是這個意思。「依憬興師意,纏縛者即八纏叁縛(余諸家多謂十纏四縛)」,佛學裏頭有這些名詞。「今取憬興說」,在這個地方念老取憬興法師的說法,八纏叁縛。八纏下面給我們列出來,第一個是「無慚」,第二個是「無愧」,就是慚愧心沒有了。慚愧心沒有了是什麼?中國人講良心沒有了,羞恥心沒有了,他什麼樣壞事都能做得出來。慚是對內講的,是對自己良心講的,做惡事心不安,這是慚。無慚,做什麼樣的壞事,他還是心安理得,好像若無其事,我們中國人常講良心沒有了,這很可怕的事情。愧是對外說的,怕別人批評,做了壞事人家指責你,覺得沒有面子,覺得羞恥,我們今天講輿論的指責,大衆的指責,不敢做壞事。這叫慚愧。有慚愧的人,內怕違背良心,外怕別人指責,所以不敢做錯事。
現在這個社會好像這兩個字都沒有了,這就很可怕,這是屬于道德的範圍。這個東西沒有了怎麼辦?真的因果能救。如果真正明了作善定有善果,作惡定有惡報,他就不敢了。不是幹了沒事,後患無窮,你怕不怕?過去在曆史上有人做了很不善的事,死了以後都墮在地獄。現在這麼多年了,地獄裏頭的人覺悟的很多,都來求佛、求超度,真的用種種方法來找我們超度。在過去只要找我們,我們都給他立牌位,都給他回向,現在愈來愈多。這也是給我們做證明,真有果報,不善的念頭不可以有,不善的事情決定不能做。人要爲自己,真有智慧可以爲自己,不是真有智慧,他只曉得這一生,他不知道來世,只看眼前,看不到以後,就會鑄成大錯。在這個社會上,古今中外沒有例外的,哪一個行業是最大的善業?沒有人知道。誰知道?釋迦牟尼佛知道。釋迦牟尼佛幹的這個事業,就是全世界可以說遍法界虛空界最善的事業,一生教學,幫助人破迷開悟,自己一切放下,這真正偉大。幫助人覺悟,幫助人認識諸法實相,幫助人回頭,幫助人念佛往生成佛,還有哪個好事能跟這個好事相比?找不到!
我當年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老師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第一個代表就是釋迦牟尼佛,代表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陀在世的時候到處遊化,講經教學,勸善規過,教學的目標沒有爲自己,自己名聞利養什麼都不要,幫助衆生轉惡爲善,轉迷爲悟,轉凡爲聖,這還得了!自己的生活一生不改變,當時的人見到沒有話說,後人在典籍裏面看到的時候,也沒有話說,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給我們示現的是老師,永遠是老師的地位。佛經的內容是什麼?是倫理、是道德、是因果、是哲學、是科學。這五個科目都講到登峰造極,都講到究竟圓滿,你不能不佩服。釋迦牟尼佛不但說到,他老人家做到,這五個科目都在他生活教學當中完全展現出來。
宇宙從哪裏來的?佛告訴我們,心現識變。誰的心?你自己的心;誰的識?你自己的識,與別人毫不相關。這是佛經裏頭最精彩的一部分。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起心動念對自己身心有影響,對家庭、對社會有影響,對國家民族有影響,對法界虛空界也産生影響。就像賢首國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上所說的,我們起心動念第一個周遍法界,第二個出生無盡,這個出生無盡就表産生的變化。所以念頭不能不負責任,不能不小心謹慎,決定不能有個惡念。不要說行爲,念頭都不能有。善念、不善念全周遍法界,我們這個地方沒有看到影響,可能別的地方看到影響,肯定有影響的。這個道理確實像萬花筒…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八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