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八十七集▪P2

  ..續本文上一頁,以爲這個法門是佛教老太婆的。沒錯,現在我們知道,老太婆的善根福德了不起,不是一般人能夠想象的。她們什麼都不懂,就這一個法門她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我們樣樣懂,還得搞六道輪回,出不去,你怎麼能跟她比?

  後面這幾句話很重要,若人從空門入,不見空相,這是入了,這進去了,沒有起心動念。若得空相,覺得我已經證得空相,障礙就來了;把空相除掉,除掉就叫無相門,從這邊入。「倘著于無相之相,即無相相」,無相的相,「亦不能入」。必須把無相相也除掉,那就叫「從無作門直入此城」,無作就是無願,「故曰:入空、無相、無願法門」。這個地方教導我們,大乘教祖師大德常說的放下萬緣,佛氏門中一法不立,這大乘教。你立一法錯了,要想到真如自性那個裏頭什麼都沒有。六祖說得好,自性「本自清淨」,沒有雜念,一個念頭都沒有;「本不生滅」,它沒有生滅;「本自具足」,懂得這個道理,不向外求,心外求法這個念頭斷掉了,本自具足,心外沒有法;「本無動搖」,心常在定中。什麼叫定?不執著是小定,阿羅漢的定,不分別是權教菩薩的定,不起心不動念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的定,都不在外頭。真正定功是放下,真正放下身心世界,也不離開身心世界,知道有是幻有,空是真空,心裏面痕迹都不落,這就對了。

  夏老會集這個經會得好,天衣無縫。你看經題,經題是會集的,「清淨平等覺」漢譯的,「佛說大乘無量壽」宋譯的,這兩個本子的經題合在一起,天衣無縫。五種原譯本經題的表法全在其中,一個都不漏。王龍舒沒發現,王龍舒這個本子看過,他只有一個本子沒有看到,唐譯的,唐譯是《大寶積經.如來會》,這個本子他沒看到。《清淨平等覺經》他看到了,宋朝譯的他也看到了,他都沒有想起來這個經題這樣連起來,他沒想到,會經沒有會題。夏老連題都會集的,妙!

  這個科題裏頭「契入叁昧」,契入叁昧,空無相無願,都沒有分別、都沒有執著才能契入;有分別、有執著就不能契入,那就是搞的佛學。現在的名詞叫佛學,儒學、道學、佛學,他不是學佛。把佛法的典籍當作世間一種學術來看待,學術界把它當作哲學來看待,所以他不能契入。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

  【善立方便。顯示叁乘。】

  這個只有大乘裏頭有。「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也叫便宜,兩個字合起來叫方便。什麼意思?我們現在講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沒有一定,不是定法。因人、因事、因時、因地不同,它統統能夠適應,在此時此地運用得恰到好處,這叫方便。『善立方便』,那是大智慧,有一點像現在人所講的機智。沒有預警、預先告訴你的,事情一來了當機立斷,處理得恰到好處,這叫方便法。所以方便是權智,就是智慧應用。「《法華文句》曰:方者法也,便者用也」,這解釋名詞。「《法華玄贊》曰:施爲可則曰方,善逗機宜爲便」,這個講得稍微詳細一點。施爲就是作爲,這個作爲可則,就是可以看成是示範、是典型,這個方法好。善逗機宜這叫便,所以便也叫善巧方便。爲什麼?大家喜歡,沒有人反對,你進行非常順利。爲什麼順利?一定大家都得利益,大家都得受用。這是什麼?稱性,如果不稱性做不到,它只有正面的作用,沒有負面的,這個才真正叫方便。

  《法華義疏》裏頭說,「方便是善巧之名」,善巧是智慧的作用,智慧用在生活、用在工作、用在處事待人接物、用在辦事,這就叫善巧。不是煩惱習氣做主,真實智慧做主。真實智慧從哪裏來的?清淨心生的,平等心生的。我們心不清淨、心不平等,哪來的智慧?從煩惱、從分別執著,這個方法從這來的,這個方法都有問題。佛家講造孽,爲什麼?他不順性德,他跟性德相違背。性德是智慧,你看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這些方便法,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方便法,與自性相應,它是性德。中國古人講本性本善,五倫五常善,四維八德善,與本性相應。違背了那就不善,現代的社會,五倫不要了,真的不要了。我早年在美國,美國人父子沒有親,君臣沒有義,夫婦沒有別,長幼沒有序。美國人告訴我什麼?他們的關系都是朋友,父母跟兒女是朋友的關系。朋友關系也沒做到,爲什麼?朋友有信,他們互相猜疑,不相信,五倫都沒有了。五常也沒有,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他們只知道自私自利,只知道自己享受,不顧別人,這個社會能不出問題嗎?違背倫理道德肯定要出問題的。

  今天的世界,美國是這樣的,現在哪一個國家不是這樣的?美國是世界第一個強國,大家都學它,美國麻煩大了,爲什麼?這個頭帶得不好。如果別人都學好了,它的功德大,無量功德;它把人都帶壞了,把整個世界搞成這麼混亂,地球上搞這麼多的災難,人爲的,不是自然的。諸位一定要曉得,自然是最健康的,自然是最圓滿的,自然是最美好的,違背自然的法則,麻煩就出來了。怎麼違背的?還是佛經上一句話,「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想錯了,完全想在負面上,正面的東西全丟掉了,統統在負面上。今年胡小林到美國去了一趟,大概住了一個月,在紐約做了一次講演,我聽了。好像時間不太長,大概好像只有八個小時的樣子,講得好,很值得一看,他能把這些弊端能看透、能說明。

  佛幫助衆生離苦得樂,方法就是教育;中國古聖先賢教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靠教育。這是外國專家學者研究中國曆史文化的,對中國佩服得五體投地,衷心的贊歎。中國古人真有智慧,他們重視教育,特別重視家庭教育,小孩在家裏都教好了。所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社會長治久安。人有愛心,「凡是人,皆須愛」,中國立國幾千年,你看曆史上,沒有侵略過鄰居,周邊這些國家,沒有用過武力。都能夠和睦相處,爲什麼?凡是人,皆須愛。這些小國,關懷它、照顧它、幫助它,把它看作一家人,他們也歡喜。從哪個地方能看起?從學中國文字。所以我們要曉得,中國的文言文,在古時候周邊國家統統都學。爲什麼要學?中國人有智慧,要想學中國的智慧就不能不讀中國書,中國書是文言文。所以我們講話不同,但是用寫字都通,可以筆談,像韓國、日本、越南,東南亞這些國家,語言不懂,寫字都懂。只是最近這半個世紀多一點,不學文言文,學外國文去了。雖然他們政府跟著外國人走,可是民間還有些老人知道中國典籍裏頭有智慧,這個不多,還有少數老人還教年輕人學文言文,真有道理。

  「《大集經》曰:能調衆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名方便」。調是調教,就是現在講的教學,能夠教導衆生。教什麼?教他趣向無上正等正覺,這叫方便。這個方便的意思就深了,不是普通的方便,是教人真正覺悟,教人真正能夠契入佛陀的知見,《法華經》上所說佛知佛見。無上正等正覺是佛知佛見,也就是說幫助衆生成聖成賢、成佛成菩薩,這種善巧的方法叫方便。「又《會疏》曰:《維摩經》雲」,這是引用《維摩經》,「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爲父」,這是用比喻來形容,智度是菩薩之母,方便是菩薩之父。下面兩句有解釋,「達空無相是大智」,達是通達、明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是空、是無相。現在我們看到的現象,都在眼前,都是事實,怎麼能說無相?真的是無相,我們看錯了。我們舉個比喻,我們今天看電視、看電影,你說有相還是沒有相?大家都說這個有相。真正有智慧的人告訴你這個無相,真的是無相。你所看到的是一種相續相,相似相續相,不是真的,真的你沒看到。我們用電影來舉例子,這個很容易明了。過去的電影用的是幻燈片,幻燈片在放映機裏面播放,一秒鍾二十四張。鏡頭打開,這一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它的時間只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看到的相是連續的相,不是一張,不是單張的,是連續的。電視畫面比它逼真,速度比它快。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的現象是怎樣的一個相續?他告訴我們,每一秒鍾這個現象的生滅是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鍾。一秒鍾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你怎麼知道是假的?一般人不知道,覺悟的人知道。所以今天量子力學家,德國的普朗克說,這是上一個世紀的人,他說這個世間根本就沒有物質的存在。我們換句話說,是他這個意思,我們看到電視上的畫面,電視上根本就沒有畫面存在,這同一個道理。電視上的畫面全是我們自己的錯覺,我們沒有看到真相,真相是什麼?真相是一片空白,什麼都沒有,我們不知道。過去科學沒發現,佛經上講了,講了我們很不容易接受,明明現象在前,爲什麼說沒有?佛在經上真的是把這個問題講透了,我們沒看懂,讀經沒懂,我們研究也沒懂,看古人的批注還是沒看懂。一直到現在科學家提出這些報告,我們一看原來佛經上有說,這兩個一對,我們相信了。爲什麼?佛講這個經的時候是叁千年前,這科學家最近叁十年才發現的,他沒有看過佛經,怎麼說的是一樣的!證明佛真有智慧,佛沒看錯,而且佛經上比科學的報告還清楚,報告裏頭還有些疑問,佛經裏頭沒有疑問。譬如佛經上所講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講什麼現象?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秒鍾一千六百兆個生滅,那一個生滅,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有沒有存在?沒有,念念不可得。

  彌勒菩薩後面說了一句話說得好,「念識極微細,不可執持」,這句話說得好。你沒辦法執著,你無法保持,它才生就滅了。觀音菩薩看見了,五蘊皆空,每一個現象具足五蘊色受想行識,它沒有辦法存在。那我們過什麼樣的生活才是真的,就是佛與法身菩薩的生活?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一念不生,就是諸佛如來的生活,就是不起心不動念。外面境界可以欣賞,可以受用,不能起心動念,不能分別執著,不能夠控製,不能夠占有。沒有這些念頭,你的生活多自在、多美滿!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我沒有心想它就不生。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像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八十年,他有沒…

《淨土大經科注 第八十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