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七集) 2011/12/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8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二十九面第二行,末后第三句看起,从下面第三句:
「又云:观诸法空,是名空。于空中不可取相,是时空转名无相。无相中不应有所作,为三界生,是时无相转名无作(即无愿)」。《大智度论》里头跟我们说这个三解脱门,用比喻来说,先是法说。观诸法空,这叫空,于空中不可取相。观诸法空,如果有一个空这个观念,那就不空了。为什么不空?你有个着了空,你就着了相。所以观诸法空,连空的观念没有,这个叫空。决定不能够有分别执着,一有分别执着就堕下来了。所以在这个境界里,下面说得很清楚,他能够入,就是能够见性;如果我观诸法空,我有个空的观念,就见不到性。于空中不可取相,这个时候空就转名作无相,无相能入;无相中如果你有所作为,你就不能入了。这个有所作就跟有愿一样,不能有愿,无作无愿。经文上说「空无相无愿」,不能有愿,有愿就不能见性;换句话说,见性最重要的就是一切境界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大涅槃的境界,就是自性现前,只要才动一个念头就迷了,动念是不觉,不动念是觉。
大乘教里头常说觉心不动,这个意思很深。记住,觉心是不动的,动就是迷,迷而不觉。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观察自己,是迷还是在觉?可以说从来没有觉过。什么时候我们有一念不动,不动就是觉,与空相应,与无相相应,与无愿相应。真的入这个境界,如果心真的是止在三空三昧当中,没有任何作为,这是小乘,所以讲入偏真涅槃,就是阿罗汉跟辟支佛。释迦牟尼佛呵斥他们为焦芽败种,他们再不去像菩萨一样教化众生,他们不去,连这个念头都没有。但是声闻,二万劫之后他会回头,辟支佛是一万劫之后会回头,转小为大。小乘不是永远做小乘,有时间的,阿罗汉二万劫,辟支佛一万劫。在菩萨道上,就是这么长的时间他停止了,他不能够向上提升,这是他比不上大乘的。
下面用比喻说,「譬如城有三门,一人身不得一时从三门入」,这个城三门,一个房间三门,我们进去只能走一个门,不能同时三个门一起进去,这不可能的,「若入则从一门」。「诸法实相是涅槃城」,这就举出来了,这城是诸法实相,换句话,你能见到真相吗?城有三门,空是一门,无相是一门,无作是一门,这三个门,这三个门都能够进去。「若人入空门,不得是空,亦不取相,是人直下事办,故不须二门」,他就进去了。不着空,也不着相,相就是有,空有二边都不执着。怎么说?空即是有,有即是空,相有性空,性空是真空,相有是幻有、是假有,不是真有。所以你完全不放在心上,你的心是清净的,清净心就入了。你要动个念头,动个念头就不行了,诸法实相你就见不到。动念就是无明起来了,就迷了,不了解事实真相,与诸法实相不相应,这一定要晓得。
「若人入空门,取相得是空,于是人不为门」,他进不去。你看他入空门,取相了,着相了,我入了空。一切法空,你执着一切法空,你了解一切法空,都不行。一切法是空的,你不能在空相上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障碍就来了,你就入不进去。怎么样?「若除空相」,空相也放下,「是时从无相门入」。因为你除空相,不再执着空相了,这就叫无相,能进去,能契入境界,这从无相门入。「若于无相相」,无相这个相,无相的相,你要执着这个,你看「心着生戏论」。无相相,你心里要着这个我无相之相,为什么叫戏论?戏论叫开玩笑的话,不是真的,这障碍你。这个时候要把无相相除掉,「除无相相」,这就叫「入无作门」。心里头着了无相相就是有作,这些事情很微细,都是极其微细的念头,你必须把它除掉,再入无作门,你就进去了。
空不能着,无相不能着,无作就是无愿,也不能执着,不但不能执着,连分别都错了。所以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相与无相没有关系,为什么?全是假的。事上没妨碍,理上也没有妨碍,《华严经》上跟菩萨讲的,理事无碍。为什么?理是空的,不可得,就是自性,自性三种现象都没有。这三种现象就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跟自然现象,自性里头这都没有。我们迷了自性,一念不觉,从自性里头现出这三种现象,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最后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整个宇宙,就是一念不觉变现出来的,变现出来障不障碍?不障碍。为什么?这所有一切相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里头没有说哪一种例外,没讲,佛也是虚妄。所以《金刚经》上说了,「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佛法不是真的,执着佛法是真的就完了,那是什么?变成世间法了。
这里头于是我们就明白了,什么叫出世间法?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都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要是着了一念,佛法也是世间法,也错了。哪来的佛?哪来的法?没有,都是一些假名。佛是让这些假名,让我们从这个假名悟入真实,你怎么执着假名?譬如指路牌一样,这个路牌是指到北京,你走到路牌,这就是北京,死都不放,你怎么能到达目的地?哪有这个道理!这个指路牌放在这里它管用,指路,你往前面走,你可别执着它,你才能达到目的地。执着佛,成不了佛,执着法,悟不了法,最忌讳的就是分别执着,分别执着从起心动念来的。
一切明了,这是智慧,明了而不执着,这就是本事。世间聪明人明了,他执着,所以他不是圣人。你说今天科学家,量子力学家最近三十年的成就不得了,居然把佛经的奥秘,阿赖耶的三细相找到了。但是他是凡夫,他连须陀洹都不如。须陀洹是圣人,虽然没有出离六道轮回,但是他有期限,天上人间七次他就出六道轮回,他在六道里头决定不堕三恶道。科学家做不到。科学家知道这是空,知道空是空,有也是空,这个东西他知道,就是分别执着放不下。我们学佛,把佛经上这些东西,分别执着也放不下,跟这些科学家一样的。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没放下,依旧搞六道轮回。要知道搞六道轮回,这一个轮回,前生的事情全忘掉了,你前生研究这套东西没有了,你要想学也得从头再来,未必能达到前面那个成绩。你考第一名,不可能生生世世都是第一名。这些事实真相我们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就真的会珍惜这一生,这一生可不能错了,我要在这一生成就。这一生不成就,不晓得将来是哪一生哪一劫再遇到像今生这种缘分、这种机会,不容易得来,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我们接着看下面的文,「盖谓空、无相、无愿喻如门,由此法门,契入诸法实相之涅槃城」,诸法实相就是涅槃城,涅槃城就是诸法实相。「若人从空门入,亦不见空相,便直入涅槃城。若得空相则不能入」。我今天现在已经证得空相,证得万法皆空了,你只要有证、你只要有修就不行,你无修、无证也不行。到底怎么办?证而无证、无证而证,你就进去了。不能说有,不能说无,只是一个清净心证得了,一个平等心证得了,觉心证得了,这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里头没有染污,我动一个念头就染污了;平等心里头没有念头,动一个念头不平等了;觉里头,动个念头就迷了、就不觉了。难,这是通途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走这个路子,我们想想这多难,所以叫难行道。我们今天幸运,我们遇到净宗法门,只要把这一句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就成就了,这易行道。无量无边法门,易行道就一个,就一条路,难行道是无量法门,无量法门里头你碰到一个易行道,你就知道多难。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你怎么有这么好运,撞上了!撞上了你还要搞难行道里头那些把戏,就把这一生耽误掉了,你就错了。
佛在经上说这大三空三昧,让你了解,净宗法门业障不必消,自然消掉;烦恼习气不要断,自然没有了。为什么?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有烦恼、没有习气,阿弥陀佛没有业障。你要换一个最健全的心、最健全的念头,那就是阿弥陀佛。让我们在这一生短短的时间里头,稳稳当当取得西方净土。我关心二0一二马雅的灾难预言,有这些通灵的人给了一个信息给我,很难得。我们用什么样心态来应对?不管灾难有没有,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有也好、没有也好,不要去理它,只要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就行了,什么问题都解决。这个话讲得好,这个不迷信。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好了,对我们现前身心的利益,你身心健康、幸福快乐。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心想太好了,世出世间所有的好心想,没有超过阿弥陀佛的,你怎么天天去想阿弥陀佛,这个太难得了。阿弥陀佛好到什么程度?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上讲透了,真讲明白了,我们不读这部经不知道,好到什么程度不晓得。读了这部经才明了,才把所有一切妄念放下,千经万论都放下了。
难怪从前莲池大师说,莲池大师到晚年,功夫纯了,他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哪个人想去研究三藏,你们去搞去,我不干了,「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你们喜欢去行,你们去搞那个法门。我就是一心一意老实念佛,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晚年。对了,他往生净土了,后人尊他为一代祖师,他的法相供在我们这边。真正觉悟、真正明白了,要走径路,要走易行道,这就是真正聪明、真正有智慧、真正有福德。没有真实智慧、真实福德,他不会走这个路子!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的时候,认识畅怀法师,我们三十多年的老朋友。那个时候他不信净土,他学天台的,他每天念佛是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他不念阿弥陀佛的,现在念阿弥陀佛了。我们幸运,佛菩萨把我们的寿命延长了,让我们有时间把佛的这些法门真的了解,才选择净土法门。年轻有个错误观念…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