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麼?看相裏頭的性,你就真的開悟了。見相不見性是凡夫,見性不見相,聖人,轉凡成聖要這個轉法,不接觸不行。接觸善人知道他善,善的痕迹都不著,爲什麼?心裏有個善,心就不清淨,清淨心裏頭善惡都沒有。見到人心不善,也是一樣都不著,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心,而外面事情又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生煩惱就生智慧。智慧是什麼?通達明了那個相是怎麼回事情,起什麼作用、感什麼因果,全都知道,但是心地幹淨,一塵不染。所以古大德教給我們用心如鏡,我們用心像一面鏡子一樣,照的時候清清楚楚,相去了之後,鏡子幹幹淨淨沒有一點染汙。不但相離開的時候沒有染汙,正在照的時候也沒有染汙。凡夫的心像照相機的底片,照一個落個印象,照兩個落兩個印象,那個底片上是一塌糊塗,爲什麼?被染汙了。
被染汙的要記住,不是心、不是自性,心性決定不染汙。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從來沒染汙。染汙的是什麼染汙?意染汙,末那染汙了,染汙得嚴重,第六意識有染汙輕,第六意識是輕度的染汙,末那是嚴重的染汙。末那是什麼?末那是我。末那是四個條件組成的,第一個是我見,沒有我,它誤會以爲有一個我,執著阿賴耶的相分裏頭的一分。執著阿賴耶見分裏頭的一分,以爲是我的心,相分裏面的一分以爲是我的身,誤會從這産生的。阿賴耶的境界相無量無邊,遍法界虛空界只要是物質現象,都是阿賴耶的相分。那麼多的相分裏頭,執著我這個身體,這一個小的相分認爲是我;你要執著全體的相分是我,就對了,那就沒有錯。全體相分不要,只剩下這一點是我,錯了!《楞嚴經》上把自性比喻作大海是真的我,大海裏頭起個水泡,水泡不知道,以爲水泡是自己,大海不是自己,錯就錯在此地。
佛經上給我們講宇宙怎麼來的,宇宙就是阿賴耶變現的。阿賴耶是什麼?今天科學家發現,跟科學家講的一樣,宇宙之間就叁個東西,他講的就是阿賴耶的叁細相,不過他講的名詞不一樣。科學家講宇宙之間叁個東西,第一個是能量,第二個是信息,第叁個是物質。這叁樁事情在阿賴耶裏頭,阿賴耶叁細相,第一個是業相,業相就是能量;第二個轉相,轉相就是信息;第叁個境界相就是物質,完全一樣。科學家認識了,精密的儀器觀察到,他還是分別執著,所以他還是凡夫。在佛法裏面見到這個現象,見到阿賴耶的叁細相,大乘經教裏佛常說誰?八地以上。八地菩薩見到,了不起,不用儀器,八地菩薩在定功裏面看到,甚深禅定境界裏頭看到阿賴耶,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宇宙的奧秘,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菩薩五十二個階級,最高的五個位次統統見到。七地以下沒見到,像我們一樣,聽說。我們對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這在佛法裏面叫解悟,我們明白、懂得了,但是沒有入境界,沒有入境界我們解了不得受用。如果是證悟就得受用,受用是什麼?六根在六塵境界裏面,確確實實不起心、不動念,他得這個受用。什麼都明了,什麼都通達,知道自己過去未來,也知道一切衆生過去未來,他得到受用。然後我們才真正體會到,淨宗這個方法無比殊勝,我們得到這個方法能不真幹嗎?能輕易放過嗎?那是真正對不起自己,不是對不起別人。爲什麼?這一生唯一一個成佛的機會,成的是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樣殊勝的機會當面錯過,你說多可惜。
我們看到許多二0一二的信息,不管它是有、是沒有,我們把它當作警策自己,克期取證,一年的時間夠用,足夠用了,我要把它證得愈快愈好。證什麼?一天到晚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看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看見一切事都是極樂世界,希望我們把這個念頭這樣轉過來,這就是轉凡成聖。不要做「我這個想法」,不是的,那是事實真相。你說我要這樣想,錯了,你想不出來。我們今天的錯就錯在不知道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在我們眼前,因爲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真實之際見不到。現在佛教我們用這個方法信願持名,你就能夠見到真實之際,就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我們今天最大的一個困難是什麼?他是衆生,你看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在造罪,《地藏經》上說的「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他怎麼是佛?這個對他沒障礙,對我的障礙太大。爲什麼?我這一生見佛的希望沒有了。轉境界不是從外頭轉,從裏頭轉,我要把這個錯誤轉過來,我一身是罪,別人沒有。別人怎麼沒有?別人是佛菩薩,示現表演給我看的,他是來度我的。我一念轉錯了,這些人,這個壞人、那個好人,變成什麼?變成我在境界裏頭,我在造業,他幫助我造業。我念頭一轉,他成就我,把我的業障煩惱統統消了,我成佛了。
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這裏頭沒有好壞;「好醜在于心」,我用什麼心看什麼東西,它就相隨心轉。我以佛心看外面境界全是佛,轉變都是佛,我用鬼的心看外面世界全是鬼,我用地獄心看外面世界全是地獄,相隨心轉。要記住,我以善心,外面沒有一樣不善;我以惡念,外頭境界沒有一樣不惡。外頭善惡都沒有,都是假的,內心裏起善惡是真的。爲什麼面對外面境界我會起惡念?這是我的過失,與外頭不相幹。中國千萬年前,老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什麼?你走不通,你遇到困難,困難不在外頭,在自己,你自己好好反省,改過自新,困難就沒有了,什麼問題都化解了。如果從外面,外面不能,解決不了問題;對物質環境是愈轉愈壞,對人事環境愈轉誤會愈深,結不善緣會惹出什麼?惹出未來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我不原諒別人,別人不原諒我,冤冤相報。幾個人懂這個道理!
我們在曆史上看到一段故事,從前李老師常常提醒叫我們注意。郭子儀,這唐朝的大將,安祿山造反他平定的,以後做了宰相,做過元帥、做過宰相文武全才。那個時候宮廷裏頭有個小官,地位不高,大概像個科長的地位,小官。他是元帥,他是首相,這個人到他家裏來看他,他是以大禮接待,非常隆重,穿著朝服。客人走了之後,家裏人問他,多少地位很高的人到這個地方來訪問,你都很隨便接待,對他爲什麼這麼隆重?他告訴他家人,他說這個人他嫉妒、傲慢、報複的心非常強,我們如果得罪了他,將來他要一得志,那我們家就完了,他報複,這種人不能得罪。這個人叫盧杞,以後真的做了宰相,凡是得罪過他的人幾乎不是貶職,就是殺頭,他統統報複。唯獨對郭子儀很客氣,爲什麼?郭子儀沒有對他不禮貌。李老師講,郭子儀的智慧、郭子儀的經驗豐富。這給我們一個啓示,就是對于傲慢的人,對于有嫉妒心的人、有報複心的人,我們決定不能得罪他。不要看他現在沒有什麼地位,將來一旦得志的時候怎麼辦?這一生沒有得志,來生遇到怎麼辦?果報通叁世。所以佛菩薩教我們對一切衆生要恭敬,禮敬諸佛這麼學的。禮敬諸佛不容易,法身大士才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你能把惡人都看成菩薩嗎?不可能。你能把蚊蟲螞蟻、花草樹木都看成菩薩,都用那種真誠心、恭敬心?做不到。法身菩薩做到。爲什麼?法身菩薩見性不著相。不是不見相,見相,從相上見性,就是見性不著相。所以他的心,真正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而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我要修到清淨平等覺,我就是阿彌陀佛,你修到清淨平等覺,你就是阿彌陀佛。其實它不在外,我修成了,所有一切衆生全是阿彌陀佛。爲什麼?我把它轉過來了,我有能力轉。誰修到誰就轉境界,轉娑婆爲極樂,轉自性爲阿彌陀,學佛了學會轉境界就得受用,你轉不過來就不得受用,這個道理不可以不知道。
這裏講的分段生死跟變易生死,「《淨影疏》曰:謂過分段」,超過分段,超過「變易世間一切法也」。「《合贊》雲:超過分段、變易二死,安住出世二空之智,此即成就智斷二德也」。智德是智慧,你把事實真相看到;斷德是你的功夫,煩惱習氣你把它斷掉,放下了。兩種生死,《唯識論》裏頭有簡單的解釋,第一個「分段生死,分即分限」。就是它有限製的。我們在人間活了六十年,六十年是限,活八十歲,八十年是限,活一百歲,這一百年是限,它有限,有限製的,分是這個意思。這就講人一段生死,一個分段生死。「段即形段」,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這叫分段。「謂六道衆生,隨其業力所感果報身,則有長有短」,這是身。「命則有壽有夭」,壽是長壽,夭是短命,「而皆流轉生死,故名分段生死」。這六道衆生,他不出六道,天道、人道、修羅、餓鬼、畜生、地獄,他就在這個地方輪流。造什麼樣的業就到哪一道去受報,受報完了他就離開,離開,阿賴耶識裏頭哪一個種子現行,這力量最強的現行,他就到哪一道去投胎。六道這是個分限,他沒辦法離開六道,爲什麼?他造的是六道的業,他就在六道受果報。
我們在六道的時間太長了,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得人天兩道身,佛在經上有比喻好比頭出,我們沈到大海裏頭,這個時候沖上水面,吸一口空氣又沈下去了。沈下去是代表叁惡道,水上面代表叁善道,在水上面的時間很短,在下面的時間很長。愈是最下面時間愈長,叁惡道,畜生的壽命短,餓鬼的壽命就長,地獄時間最長。我們曾經找了幾個同學查《大藏經》,佛在《大藏經》裏面講地獄的狀況,統統把它抄出來,編了一本書,這裏頭一共有二十多種,佛在經論上說的這些地獄狀況。我們給這部書定了一個名字,諸經二十多種,《諸經佛說地獄集要》。你要看佛經上的地獄,你看這一本就夠了,全都在裏頭。才知道地獄業因果報的可畏,那個日子不好過,造作極重不善所感得的,這是你自作自受。地獄罪受完了之後,你到餓鬼道、到畜生道、到人道,甚至于到天道,冤親債主都追著你來報複。也就是說,冤仇是生生世世的結下去,報不完的。爲什麼?你受了這個報…
《淨土大經科注 第九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