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0六集) 2011/12/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0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叁百七十二頁,倒數第四行最後一句看起。這是批注裏頭引用《華嚴經》裏面「十自在」,前面學到第二,現在從第叁看起:
「叁、資具自在,菩薩能以無量珍寶,種種資具,嚴飾一切世界,清淨無礙也」。資具就是我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用的,都叫做資具,所謂資生之具,具是用具,衣食住行所需要的。所以講種類就很多,吃的、穿的、交通工具,生活所需都包括在其中。菩薩不但具足種種這些資生之具,而且這些資具都是無量珍寶所成,我們在這部經上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我們這個世界所有一切工具還離不開五金,珍寶的種類也不多。無量珍寶那只有在諸佛剎土裏頭,爲什麼?人心善,珍寶自然出現。這個道理現在我們很清楚,因爲物質現象是受精神支配它的,隨著人意念在改變。意念是至善,我們講純淨純善,物質現象裏面所現的就是無量的珍寶,也就是說最好的結晶;如果心念不善,物質現象也就變得不善,真的是境隨心轉。讓我們了解我們居住的地球跟西方極樂世界實際上沒有差別,全是叁種現象組成,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跟自然現象,極樂世界也是的。但是極樂世界的人心好,心善、念頭善、言行善,所以他居住的環境無量珍寶,無有不善。
我們現在的人很糟糕,心不善、念頭不善、行爲不善,所以我們現在過的日子實在講不是人過的日子。你看看飲食統統都有染汙,肉食裏面幾乎沒有不帶病菌的,現在連蔬菜、稻米都帶著有毒素,我們飲的水,沒有一樣東西是幹淨的,科學家告訴我們,呼吸的空氣都不幹淨。怎麼造成的?科學家認爲這是環境的汙染,佛法裏面告訴我們唯識所變。唯心所現的都是最好的,心是真心、是自性,自性所現出來是最健康、最好的。識就不一樣,識有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如果是善,與性德相應,所現的就是天堂;如果分別執著是極不善,所現的是地獄。由此可知,無論是正報,這自己的身體,依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統統是由念頭在做主宰,不在外面,原因不在外頭,在自己。因此我們的念頭不能不善。
現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最善的念頭,沒有比這個善更好的,這個念頭就是專念阿彌陀佛。我們明白、我們懂得,你看念阿彌陀佛感應的是什麼?是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地方的環境十方諸佛剎土都不能跟它相比。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的時候說過,他的國土超過一切諸佛剎土,他真做到了,做到的原因就是四十八願。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念念四十八願就知道了,因爲那個世界是四十八願功德之所成就,每一願都在他的國土裏面兌現了。那個世界沒有叁惡道,沒有一切不善,不但沒有事實,所有不善的名在極樂世界你都聽不到。這是彌陀本願威神的成就。我們今天居住的這個地球,我們的環境,人的存心是什麼?這幾乎是普遍的,不是局部的,人的心是貪瞋癡慢疑。現在科學告訴我們,除心之外還有情緒,這心是因,情緒是緣,這情緒,你想哪一個人不是怨恨惱怒煩,情緒不好!心不好,情緒不好,造作的殺盜淫妄,這樣變現出來的剎土,我們居住的環境怎麼可能好!
現在我們如果真的要想找個好環境去修學,那你就找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決定可以去,而且都不難,你真正相信、真正願意去、老實念佛。什麼時候我們這一開口都是阿彌陀佛,起個念頭也是阿彌陀佛,我們就成功了。無論看到什麼境界,善的境界、不善的境界,口裏全是阿彌陀佛,那就說明你已經離開娑婆世界,你已經離開這個不善的國土,爲什麼?你心裏頭沒有了。你心裏面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那怎麼會不去?去定了!現在身體還留在這個世間沒有關系,留在這個世間恒順衆生,這個地方衆生善,隨順他的善,惡也隨順他的惡,與我毫無關系。學著決定不要受他影響,受他影響就壞了。那外面的境界全叫魔障,它障礙你往生、它障礙你念佛。如果你不受它的影響,外面的環境都是逆增上緣,都是好事,都是佛菩薩在幫助你、成就你。
所以外面的境緣沒有好醜、沒有善惡。這是蕅益大師說的,境緣無好醜,好醜在我們自己的心,我們是怎麼個看法,好醜在這裏,不在外頭。所以老祖宗交代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是善心善行念阿彌陀佛,外面所有境界全是阿彌陀佛。我看這個喜歡,看那個不高興,這是輪回心,這種心態念佛也不能往生。爲什麼?跟《無量壽經》所說的不相應,念佛不能往生。如何跟經典裏面的教誨統統相應,這個太重要了。我們今天要救自己、要救家庭、要救親戚朋友、要救有緣衆生,除信願持名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佛要念得好、念得如法,決定不受外境影響,這點重要。因爲我們是太容易受外面境界影響,將來念佛不能往生問題都在這一點,怎麼那麼容易受環境影響!影響表現出來的就是喜怒哀樂。如果真正修成菩薩,菩薩對外面影響表現的是有喜怒哀樂,裏面是清淨平等,不一樣。恒順衆生,隨喜當中,成就自己的功德,也就是成就自己的戒定慧叁學,這是我們應該學的。
《華嚴經》上所說的全是法身大士,這十種自在是法身大士的。極樂世界的居民,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他們在極樂世界跟菩薩在華嚴會上同樣的自在,這不可思議。所以念老引《華嚴經》十自在來解釋極樂居民于一切法最勝自在,等同華嚴。莊嚴,莊飾一切世界,清淨無礙。無論怎樣美好莊嚴,極樂世界從來沒有人起心動念,更沒有分別執著。這種種莊嚴是自然的成就,佛經上的名詞叫「法爾如是」。
第四,「業自在」,業就是造作。「菩薩能隨諸業」,諸業很多,現在都含在其中。爲什麼?首先我們要了解,極樂世界的菩薩,已經證得法身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就不必說了,沒有證得的,二乘跟天人,沒有證得的,也就是說,方便土跟同居土沒證得,但是他們得到阿彌陀佛本願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換句話說,他們的智慧、神通、福報跟實報土的菩薩平等的,同樣的待遇,真平等,這不是假的。因此,他們個個都有能力跟十法界有緣衆生起感應道交。一起感應道交,事情就多了,有緣衆生有求于你,你就得去幫助他,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當用什麼方法去幫助他就用什麼方法,無量法門,不止八萬四千。而且你可以同時能應無量無邊衆生之感,換句話說,同時能現無量無邊身、能造無量無邊業。事多,忙得很,比我們忙得多了。
雖忙怎麼樣?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就是叁輪體空,「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他得自在。我們天天煩心工作不自在,他得自在。爲什麼得自在?不著相。我們爲什麼不自在?著相。著相就煩心,生煩惱;不著相的人生智慧不生煩惱,生喜樂、生智慧,他怎麼會一樣?所以你看極樂世界菩薩個個都開心,個個都是法喜充滿,道理在此地。離開分別執著你才能得到,離開分別執著你才能看到菩薩的喜樂、菩薩的智慧,看到極樂世界人真快樂。業自在,菩薩能隨諸業,「應時示現」,你看應,衆生有感他就有應,應的時候他就示現。「受諸果報,無障無礙」。他示現的時候跟衆生一樣,示現在天道,受天上的樂報;如果有緣衆生在惡道、在地獄,菩薩示現在地獄,衆生在地獄受苦,他也在地獄受苦。他是示現的,衆生是真苦,他是表演的,沒有障礙。這是作的業自在。
第五,「受生自在」,受生就是應身、化身。你的本身在極樂世界沒動,可以同時在遍法界虛空界,有緣衆生有感,你自然就有應,應這就講受生。「隨其心念,能于諸世界中示現受生,無障無礙」。同時示現無量身,而且這無量還種種不同。我們有緣衆生多,有在地獄、有在餓鬼、有在畜生、有在人道、有在天道。他的信息發出來我們收到了,那就是感,我們收到立刻就有反應、就有響應,感應不可思議。就像江本博士水實驗一樣,水能夠接收到四面八方的信息,它有應,它不是沒有應,所以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這些科學家在實驗室裏面把這個實驗做出來,我們看到了。我們每天離不開水,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情對待水它知道,它的反應,我們在江本博士實驗看到了,我們善心,水的反應非常美好,美好就是健康。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吃飯之前先用心供養,這是好事,一般宗教裏面做禱告,他吃的東西、他喝的東西比一般人吃的東西就好。爲什麼?心好,吃的、喝的它就變好了,境隨心轉。我們的心不好,看到這樣東西,這個東西恐怕有毒,這不能吃,那個東西就變壞了,隨著你的念頭就變壞了,你吃下去真生病、真出事情。
外面這些東西是緣,我們自己心念是因,因緣一合起來果報就現前了。我們的因好、緣好,沒有一樣不好。我們今天的大問題,在我們的心有了問題,特別是懷疑。懷疑不能說沒有原因,原因來自哪裏?現在地球的染汙太嚴重了,讓你不能不懷疑。現在超級市場賣的東西,假的東西太多了,不敢不懷疑,不能不懷疑。到最後只有一個辦法,自己種,自己種植自己吃,大概沒有問題,真正沒有染汙。現在在都市,到什麼地方去種?我看到有些人很辛苦,把蔬菜種在盆子裏面,吊在陽臺上,用盆栽,也能長出來。它沒有泥土行嗎?我沒有吃過,不知道味道怎麼樣。這個蔬菜一定種在泥土裏頭,它沒有泥土。所以受,要記住,這裏說得好,菩薩隨其心念,這個其是衆生,隨衆生心,應所知量。以這個方法受生教學,他沒有障礙,這法身菩薩能做到。
第六個,「解自在,菩薩勝解成就」,勝是殊勝,解是明了,樣樣都明了,學過的東西他明了,沒有學過的也明了。這是什麼?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現前了。這個智慧人人本有,只要你的心清淨平等,它就現出來。你的心不清淨,它就有障礙,透不出來;不平等,迷而不覺,這是六道凡夫。心愈清淨,智慧透得愈多。淨土法門重要就是…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0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