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0六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淨,就是清淨。所以大經上告訴我們,「心淨則佛土淨」,那我們要取淨土,想往生淨土,清淨心就非常必要。信願持名目標在哪裏?就在清淨心,我們用信願持名的方法把清淨心修出來,清淨心所感的果就是極樂世界。這是往生的秘訣,我們一定要知道。念佛念得再好,心裏面很雜亂,沒有清淨心,決定不能往生,你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這一生去不了,要等來生後世,哪一生你得清淨心,你那一生就往生。聰明人、有智慧的人不要去想那個品位,凡聖同居土太低了,我不想去。你本來可以去的你不去,你要等高品位,你在六道裏頭不知道再搞多少次輪回還未必搞得到,你看這麼好的機會。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下下品就往生,就去,准有好處。提升品位到極樂世界再辦,不一定在此地。現在我們確定一個目標就是要往生,什麼品位都可以,決定得生就行。

  第六,「解自在,菩薩勝解成就,能示現種種色身,演說妙法,無障無礙也」。勝解,智慧現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都明白、都了解,所以他能示現種種色身,像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現什麼身不是菩薩的意思,菩薩沒有意思,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隨著衆生的意念,衆生想見什麼身就現什麼身,衆生想聽什麼法就說什麼法。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的是叁十二相的佛身,說了許許多多的法門,那是什麼?衆生的機不一樣。如果要依釋迦自己,肯定就說阿彌陀佛這一個法門。善導大師的話說得好,「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是依諸佛,肯定就是這一個法門。但是佛不堅持自己,佛要恒順衆生,你想學什麼你就學,佛會以善巧方便把淨土法門給引出來,你看《無量壽經》不就是這樣的!佛用放光現瑞的方法讓阿難看到,生起疑問,這一問把極樂世界就問出來了。所以放光現瑞是引起請法的人他來請法,佛就說法,沒有人啓請佛就不說。佛是慈悲到極處,你跟淨土的緣成熟了,沒有人問也說。《阿彌陀經》就是例子,沒人問,佛叫著舍利弗跟他講,舍利弗沒問。這個經是有人問的,阿難啓請,後半部彌勒菩薩啓請。所以能現無量色身,演說無量妙法,沒障礙。

  第七,「願自在。菩薩隨願欲」,這個願是衆生,也是菩薩自己,雙關語,隨衆生的願、隨衆生的欲望。「于諸剎中,應時出現」,諸剎是說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十法界裏面。十法界裏面最苦的是六道裏頭,六道是染汙,四聖法界是清淨,染汙苦!應時,你看衆生有感佛就有應,應的時候他就出現。隨著衆生,衆生數量要多、時間要長,佛一定用應身;如果人數少、時間很短,佛菩薩用化身。用應化身,現身說法、教化衆生,沒有障礙,無障礙就是大自在。第七,願自在。菩薩隨願欲,于諸剎中,應時出現,「成等正覺,無障無礙」。這就像釋迦牟尼佛叁千年前在地球上出現,示現的是應身,八相成道,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印度人相信佛,希望有佛出現在世間。就像中國人,中國人相信有聖人、有賢人,諸佛在中國應化一定是以聖賢身分出現。

  佛、菩薩,這裏說菩薩多半都指的是法身菩薩。因爲中國古時候留下來的典籍裏頭,很多的智慧、言論,跟以後佛經傳到中國來,很多相同的地方。現代的量子力學家所發現的,跟佛經上所講的愈來愈近。我們初學佛的時候,對這樁事情有懷疑。我們知道經上所說的,諸佛菩薩隨類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中國人喜歡聖賢,古聖先賢是不是佛菩薩再來的?我提出這個問題向李老師請教。老師笑著告訴我,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他沒有說他是什麼佛菩薩再來的,事上沒證據,理上是一定講得通。在印度,印度人知道有佛菩薩,很想佛菩薩,所以他在印度就示現佛、菩薩、羅漢,做這個示現,印度人歡喜。隨類化身是佛的本願,是滿足衆生的願欲,他的欲望。

  第八,「神力自在。菩薩神通廣大」,這個神力就是神通,「威力難量,于世界中,示現變化,無障無礙也」。佛菩薩神通大到什麼程度?我們過去學過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那我們就知道,諸佛菩薩、一切衆生都是自性變現的。佛菩薩的神通道力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從外來的;換句話說,明心見性,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就恢複了。大到什麼程度?這個地方講威力難量,大到什麼程度?大經上講,有能力把叁千大千世界放在手掌中。這神話,這能叫人相信嗎?我們如果說這一部《大藏經》我們用手指拈起來,這是不是神話?以前人都說是神話,現在一部《大藏經》在一個芯片裏頭,那個芯片只有指甲大,我們兩個手指就拈起來了,那不就是一部《大藏經》嗎?不是神話。

  那現在我們曉得,微塵、毛端確確實實裏面含攝的是大千世界,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的信息就在一微塵當中,這現在科學家發現的,佛經上是這麼講的。講了我們總是不懂,總是有疑惑,今天科學家證明了,是真的不是假的。極其微小的粒子,裏面包含整個宇宙的信息,這是現在他們叫的是全息理論,沒有大小,大小是假的。「芥子納須彌」,這是佛經上常說的。芥菜子很小,須彌山很大,須彌山怎麼裝在芥菜子裏頭?芥菜子沒放大,須彌山沒縮小,怎麼會裝在裏頭?真裝在裏頭,一點都不假,信息在裏面,色相也在裏面,這不可思議。

  科學家說宇宙從哪來?大爆炸來的。這個話也被他蒙上了,確確實實是一念不覺爆炸出來的,一念不覺就産生了阿賴耶,阿賴耶就變成宇宙。但是這樁事情到現代量子力學家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而不是以前認爲最小的一顆能量、最小的一個小星球爆炸的,不是的,那個想法是錯誤的。所以科學家肯定是意念,意念不是物質現象,你看不到它,你用心去想它,眼耳鼻舌身都不能接觸,因爲它不是物質。第六意識是心,第六是思想,能夠想得到它,看不到它。可是在佛法裏面,你能想得到它,也能看到它。爲什麼?第六意識也有四分,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末那也有四分,阿賴耶也有四分。不是用肉眼見,過去這些大善知識們,他們從定中見到的,定中不是用肉眼見到的。我們就知道,抛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裏頭有見分,四分統統具足,這也就像全息所講的一樣。所以科學裏頭發現這些東西在佛經上統統找得到。意念變成物質現象,物質現象的基礎就是念頭。

  現代科學家提出一個真的是非常大膽的假設,說最近這叁百年來,科學發生一個最大的差誤就是二分法。二分法講物理、心理,把它分成兩分。他說這是個最大的錯誤,因爲物跟心是一體,不能分。物是由心變現出來的,沒有心決定沒有物,心在先,物在後。雖然有先後,但是你看不出它先後,你所看到的好像是同時,真有先後。阿賴耶講得很清楚,先有業相,業相是個波動;從業相裏面生起轉相,轉相就是末那識,阿賴耶的見分;從見分變出相分,阿賴耶的境界相。我們看到整個宇宙的現象是阿賴耶的見分跟相分,信息是見分,物質是相分,都是遍法界虛空界。所以阿賴耶是一個,阿賴耶像大海一樣,而我們是大海一個水泡,在大海裏頭不知有大海,不知道大海跟自己的關系是什麼。所以阿賴耶識是共通的。阿賴耶也是個數據庫。我們就明白了,你放進去數據我也可以拿出來看,共同的,一個數據庫,並不是我的阿賴耶不是你的阿賴耶,你的阿賴耶不是他的,不是的,阿賴耶是相同的。到末那就不同了,末那是各人是各人的,意識是各人是各人的,阿賴耶是相同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確確實實別人心裏的東西,記憶的東西,真有這功夫可以把它調出來看。

  這樁事情在中國過去筆記小說裏頭都有這些掌故。讀書人上京裏面去考試,京城考試,沒考上,埋怨考官。遇到一個道人,他跟道人抱怨,說他的文章怎麼好。道人說我知道。你怎麼知道?他在口袋裏掏出一卷紙來,他說你看看,這不就是你的考卷嗎?他怎麼會在這口袋裏就掏出來了?一看是真的不是假的,知道這個道人有神通,不是凡人。這說明什麼?阿賴耶是一個倉庫,隨時可以取出來,怎麼會看不到?能看到自己生生世世,也能看到別人生生世世,就是因爲數據庫是一個,共享的、共同的,十方叁世無量無邊衆生全在裏頭。計算機比不上。它的數據太多了,你看一調立刻就調出來。所以整個宇宙發展它是有次序的,一點都不亂,無量無邊、無盡無數,它不亂。講經教學,類似這些典故平常要搜集,可以做爲初學的人一個證據。

  我們爲什麼把能力喪失掉?就是心亂了,心散亂,所以自己的本能完全喪失掉了。印度佛菩薩、中國古聖先賢沒有碰過面,沒有交流過,他們的理念、方法幾乎都完全相同,非常接近,這是不是中國古人所謂的「英雄所見大略相同」?你看到了,他也看到了。爲什麼能看到?因爲清淨心,佛菩薩用清淨心,中國古聖先賢也用清淨心。愈是往上古去,因爲人口少,愈早人口就愈少,環境好,沒有染汙,人心是定的,沒有那麼多誘惑,也不需要競爭,四口之家有五畝地,他就非常快樂,足衣足食。現在人苦在哪裏?苦在不知足,貪而無厭,那就太苦了。人要知足,叁餐飯能吃飽,幾件衣服足以禦寒,小茅蓬住得安穩,他自在、他快樂。一生于人無爭、于世無求,他怎麼會不自在?心清淨,本能它就往外透。心要是得定,定就顯神通。定愈深,神通的能量就愈大,叫六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神足是變化,最後一個是煩惱斷盡了,見思煩惱沒有了,漏盡通就出現了。

  第九,「法自在」,這個法是說法。「菩薩得大辯才,于諸法中,廣演說無邊法門,無障無礙也」,法自在,說法。辯才從哪來的?從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而來的。所以東方的聖賢,包括印度,他們講求的不是別的,不是廣學多聞,廣學的是甚深禅定,般若智慧,教學以這個爲目標。人要開悟才行,開悟就全通了,沒有障礙。教學教些什麼?把你障礙自性的這些東西除掉。自私自利這個念頭障礙自性,要放下,這是最難的。凡事起頭難,…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0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