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年就得定了,心就定下來了。心定下是什麼?不會被外頭動搖,你說好,我贊歎,我不會去學你那個。
像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只看、只了解,不學。他學什麼?他老實念佛。第一個老師教他的念佛法門,吉祥雲比丘,《八十華嚴》裏面的德雲比丘,五十叁參第一。第一代表什麼?先入爲主。中國跟印度都重視先入爲主。這一位善知識教他念佛法門,跟他講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這二十一種一展開就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法門,統統歸納起來、統統歸納到念佛,了不起,善財童子接受了。我們看到第一個,再看到最後的一個,始終!最後的一個第五十叁,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這恍然大悟,善財學什麼?徹始徹終就是念佛法門,表演得好!讓我們看了之後死心塌地,《華嚴》到最後歸淨土、歸無量壽。所以隋唐祖師討論這些經教,我們看了這些文字一看就懂,爲什麼?我也是走這一條路,他所講的就是我所走的,更增長我的信心,更堅定了我的堅固志願,不會再爲外境所動搖。
特別是這一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個本子是我的老師李炳南居士他在臺中講過一次,並且做了眉注、做了批注,簡單的批注。這個本子給我了,他老人家的遺物就是這一本東西給我。我依照這個本子講過十遍,愈講愈歡喜、愈講信心愈堅固。前年初,我把《華嚴經》暫時放下,爲什麼?災難太頻繁了,救災難要找如來第一經,《華嚴經》是第一經,《無量壽》是第一裏頭的第一,而且分量少。《華嚴》太大了,我講得很詳細,預估《華嚴經》講圓滿需要兩萬個小時,對于化解災難來不及了。所以《華嚴》停了,講這部經,選講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我對他的批注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跟我的關系,我們認識雖然都是在外面,真正志同道合。他老人家在的時候,我每年會到北京去二次到叁次,專門去看他。現在國內很少去了,爲什麼?老朋友沒有了,以前有黃念老、有趙樸老,還有傅鐵山大主教、茗山法師,這都是老友,我們在一塊談話都非常契機。現在這些人全走了,我到國內去就很傷心,老朋友都凋零了,所以現在很少去,講經紀念這些老人家。傅鐵山是天主教的大主教,晚年他生病在醫院,我念佛給他回向,他接受、他歡喜,而且還真有效果。我們真談得來,比佛教的老和尚好多了,我跟他什麼都談,他的秘書陳先生知道。所以老友都凋零了,變成孤家一個人,孤家寡人。現在每天作伴的就是這部大經、這部批注,展開經卷,我就看到夏蓮老跟黃念老,念念不忘。我們展開這個經卷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依教奉行。
二0一二的信息對我來說是好事不是壞事,我非常喜歡,爲什麼?它給我訂了一個日期,告訴我在這個日期之內我的淨業一定要修成功。什麼叫成功?最低限度是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雜念。看到一切人是阿彌陀佛,看到一切動物是阿彌陀佛,看到樹木花草是阿彌陀佛,看到山河大地是阿彌陀佛,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樣不是阿彌陀佛,我們就入阿彌陀佛境界了,你決定得生淨土。
阿彌陀佛有沒有給我消息?有。我在七十九歲那一年,那一年是個關頭,我在廬江,身體有點不舒服,到北京去就病倒了,住在旅館裏頭,四天。他們找些中醫來給我看,我自己心裏有個感覺壽命到了,四十五歲延長到七十九歲。真的見到阿彌陀佛了,是病的第叁天,第叁天見到佛,境界非常清楚,似夢非夢,因爲不像一般夢中的境界,就像我們睜著眼睛看得很清楚。我在床上睡著,醒過來了,看到天空非常明亮,在我面前是青山,沒水,一重一重的,以後我到雲南在大理看到,就像大理那個青山一樣一層一層的。看到滿山遍野全是人,面孔都對著我,那麼多的人。我都感覺到很奇怪,是不是聽衆,講經的時候聽衆,這麼多人?我這個念頭起來之後忽然那些人全變成畜生,我就覺得不大對了,一個人都看不到,個個都變成畜生,各種不同形樣的畜生。
這個時候我念了一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我每天拜佛,我在這邊拜的,你們大家看到,我第一拜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第二拜南無本師阿彌陀佛,第叁拜是南無本師毘盧遮那佛,幾十年養成習慣了。所以我在那個時候就念了一句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出現了,多大?跟天空一樣大,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全身放光。我又接著念第二句南無本師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不見了,阿彌陀佛出現了,真叫現大身,身跟天空一樣大,就半邊天。我接著念南無本師毘盧遮那佛,阿彌陀佛不見了,毘盧遮那佛出現了。最後我念了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現的相也是那麼大,毘盧遮那佛沒有了。這個時候我就聽到有人在我旁邊,我看菩薩像,沒有回頭,我一心專注看佛像,這麼大的佛像從來沒看見過。旁邊人問我:「你還有沒有什麼事情沒了的?」我說:「了了,我沒有事情。」「你還有沒有人要見面的?」我說:「沒有,我不需要跟任何人見面。」他說:「那你全都放下?」我說:「是,全都放下了。我現在只有一個念頭,想跟佛到極樂世界去。不過如果佛要留我在這個世間,幫助這些苦難衆生也可以,我聽佛的吩咐。」這樣就醒過來了,不像是夢,非常非常清楚。醒過來怎麼樣?病就好了。第二天我回到香港,在香港養了兩個星期就恢複講經。
所以我告訴大家我死過兩次,我有兩次瀕臨死亡的經驗,這個經驗太好了。我不怕死,我很喜歡死,不像別人。爲什麼?我死了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我到那裏去上學,去提升自己。成佛之後,像諸佛如來一樣在遍法界虛空界幫助一切有緣衆生,多快樂的事情。別人看到我這一生過得很辛苦,我自己覺得我這一生非常快樂,他們不知道。這是我們的境界不一樣,也就是想法、看法都不相同。別人看這個世界是災難,我看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沒有一樣不在幫助我覺悟、幫助我提升。我自己心裏很清楚,我有這個把握,任何時候,我走的時候阿彌陀佛都會來接我,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我們沒有一天離開阿彌陀佛,這一部經典就是阿彌陀佛,每一天讀經,每一天跟大家分享,堅固不動,決定不會受外頭境界動搖、不會受外頭境界影響,一切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我們就真正得利益了。能破一切,而不爲一切所破。你要是動搖了,你就被別人所破;絕不動搖,什麼事情到面前來,沒事,這比什麼都重要。我每天正常的活動,正常的生活,不受任何幹擾。
上一個月,澳洲舉行學院十周年紀念,我去參加了,我把職務都辭掉,告訴大家以後可能不再到澳洲參加任何活動了。可是澳洲沒想到發生一樁事情,這樁事情我很歡喜,澳洲圖文巴這個小城宗教團結了,真難得。過去我們在湯池做了一個實驗,是小鎮做實驗,搞得很成功,影響很大。這一次圖文巴宗教團結,這個意義很深,如果這個城市宗教團結成兄弟姊妹,會影響全世界。所以我對它這個事情還是很關心。這個事情是什麼事情?可以幫助全世界宗教給社會一個嶄新的面貌,宗教教育化解危機。我勸所有宗教一定要回歸教育,都要講經、要教學。我說我是個例子,你看到我一生講經教學五十多年,在這個國際産生這麼大的影響。如果每個宗教都這樣,這個影響好,真的能夠化解沖突,帶給世界安定和平。
我希望每個宗教都發心。他們真幹,做了一個計劃送給我看,他們每四個月辦一次活動,這個活動是什麼?就是多元文化宗教交流分享的活動,就是我的宗教我這四個月做了些什麼,自己的提升,以及幫助信徒;再就宗教的聯系,互相合作,做出這些成果提出報告,非常有意義,這樁大好事情。我對這個很關心,能夠幫助全世界宗教在國際社會上提升地位,讓大家對宗教改觀。宗教是社會教育,不是迷信,要把這個澄清,讓大家面目一新。宗教教什麼?我叫補缺教育,現在教育裏頭缺少倫理、道德、因果,那這個東西所有一切宗教經典裏面都有,我說我們補缺教育。那宗教教育對社會貢獻就大了。社會的教育是教人做事,宗教教育是教人做人,做人比做事還要重要,這是一樁大好事情。
下面說,「其心如如,《金剛經》曰:如如不動。故雲不動」,就堅固不動。「此之不動,不是沈空滯寂」,沈空滯寂是小乘,阿羅漢跟辟支佛,他們證入涅槃境界,真的他什麼都不做了,自己契入寂靜的境界,不動了。「而是心心契于真如法一」。大乘不一樣,大乘涅槃是活活潑潑的,是恒順衆生,隨喜功德,而如如不動。這個了不起,這是我們要懂得的,大小乘不相同的。恒順衆生,隨喜功德,什麼事都幹,只要是好事,利益衆生的事情、利益國家的事情、利益世界安定和平的事情,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做出什麼不動?不爲名利所動,不爲情執所動,像大乘教裏常講的叁輪體空,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就是堅固不動。
那說個簡單的,不爲名動搖,我不要名;不爲利動搖,我不要利,什麼都不要,全心全力把這個事情做好,這一切名聞利養供給別人,哪個人想要都給他,豈不是叫皆大歡喜!自己永遠住在清淨平等覺上,這一點重要,與法性才相應,這叫心心契于真如法一。如果爲名爲利,你就落到六道去了,爲什麼?那是善業,叁善道;惡業,就墮叁惡道,你出不了六道輪回。世尊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裏面就講過,出家人「可得爲世間事,不可得爲世間意」,世間事可不可以做?可以做,利益衆生的事情可以做,不能有世間意。世間意就是什麼?你在裏頭起心動念,你在裏頭分別執著;換句話說,你有名聞利養、你有七情五欲、你有貪瞋癡慢,這個就錯了,這是決定不能有的。以真誠清淨心爲社會服務、爲人民服務,這就對了。
後面這一句那就更高,「念念流入如來覺海」,也有大經上講的如來覺海就是一切種智,這是如來所證得究竟圓滿的智慧。爲什麼?我們就爲這個,念念跟如來覺海相…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