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五集) 2012/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1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叁百九十叁面,第叁行,「音身普度」。我們看偈頌:
【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又能現一妙色身。普使衆生隨類見。】
下面我們看念老的批注。「後繼四句,均是《唐譯》原文。贊歎世間自在王佛圓明具德,事事無礙,不可思議之妙用」。意思是「世尊演說妙法,能于一音聲之中,普使九法界、六趣、四生種種異類衆生,各各隨其品類根性,而能聞能解佛之所說。」我們先看到此地。這個裏頭的意思是說,世尊,就是佛陀,他有能力演說妙法。佛所說的這些法全都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佛全部都把它做到了,表演給我們看。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無不如是,會的人,無論是見色、聞聲,沒有不開悟的。經上常常這樣講,字字句句都是真話。那我們爲什麼不能開悟?我們是迷失了自性,心不清淨、心不平等、心不覺悟,所以見到、聽到、接觸到了,只增煩惱,不開智慧。
中國老祖宗告訴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沒做這個功夫,總認爲所有的問題都在外邊;殊不知外面沒有問題,全在自己。我們舉個例子來說,《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叁參,這個故事許多同學都知道,那就是善財他會。這五十叁位善知識,代表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是我們從早晨起來到晚上睡覺之前統統看到的。爲什麼善財他見到、聽到、接觸到了,他能開悟,他能成佛,我們今天接觸到了生煩惱、生七情五欲,這什麼原因?不會!宗門大德常常勘測學生,看看學生到什麼程度,所以常問他「你會麼」!真正會的人契入境界了,不會的人造業。造的善業,叁善道果報,造的不善業,叁惡道果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在造輪回之業,這個不能不知道。會的人完全不一樣。
什麼叫會?什麼叫不會?事上是一樁事情,用心不一樣。菩薩用心,用菩提心,經上常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是什麼心?覺悟的心,不迷了。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上告訴我們,菩提心的體是至誠心,菩提心的作用,對自己是深心,對身外是回向發願心,《觀經》上講的。《大乘起信論》裏面說,菩提心的體是直心,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大悲心,體是直心。我們把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明顯。所以直心就是至誠心,至誠是真誠到極處,一絲毫虛妄都沒有,這叫真誠心。什麼樣子才叫做一絲毫虛妄都沒有?六根接觸六塵真正做到了不起心不動念,至誠心就現出來了。起心就錯了,動念就乖了。真心沒有念頭,妄心有念頭,真心沒有,真心離念,這一點我們做不到。
真心一發,你不但超越輪回,你超越十法界了。爲什麼?用真心的人是誰?華嚴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別教初地,用真心。用真心叫法身大士,實教菩薩,真實的實。用妄心?用妄心能做到不分別、不執著,叫權教菩薩。他沒有轉識成智,轉阿賴耶爲大圓鏡智才叫實教,真實的大乘,真大乘。還用阿賴耶,只是不分別、不執著了,這叫權大乘,權教大乘,不一樣!權教大乘出離六道輪回,沒出十法界。我們要學是要在這上下功夫,這是菩提心的體。菩提心的自受用,就是至誠心對自己,自受用是什麼?古德講深心。什麼叫深心?你看古人的批注,「好善好德」,這是深心。我在最近這二、叁十年講經不用古人批注,我用我們的經題,就是《無量壽經》經題後半段有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那就是深心。清淨心不染汙,平等心不動搖,覺心不迷,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見色聞聲、接觸外面境界要學到這叁樣。要真正修清淨平等覺,我們的受用真得佛法受用,所謂是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什麼?就是清淨平等覺。對外面呢?對外面是一片慈悲,叫大慈大悲,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就是回向發願心。將自己的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特別是苦難衆生,回向給他們。發願,發四弘誓願、發普賢十願、發彌陀四十八願,幫助這些迷失自性的苦難衆生。肯定這些衆生皆有佛性,跟我們自己同一個法身、同一個法性,原本是一體,只是他迷了,要用憐憫心看待他。這樣才能幫助我們菩提心增長,我們不會離開菩提道,這才能夠演說妙法。
妙法就是日常生活,妙在哪裏?相有事無,相有體空。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認真負責,心裏頭幹幹淨淨,一絲毫沒有染著,這叫真功夫。表演不是別的,表演就是表演這個。吃飯,知不知道酸甜苦辣鹹?知道,不知道你是白癡,你當然知道。知道而不著相就是功夫,知道著相是凡夫。我喜歡吃這個,不喜歡吃那個,那是凡夫。知道不著相,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那叫菩薩。表演就在這裏表演的,吃飯給你表演,穿衣給你表演,工作給你表演,樣樣都在表演,你會不會看?五十叁參善財童子有這個本事,五十叁參圓滿,他就成佛了。就是在這個世間,處事待人接物,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去接觸,裏頭清淨平等覺,外面完全隨緣,大慈大悲,一團和睦。我們常說的平等對待、和睦相處,表現出一團和敬,裏面幹幹淨淨一塵不染,根本就沒有動,那就是佛菩薩。這些道理我們要懂,我們要學習,就在穿衣吃飯上學習,就在日常生活起心動念上學習。起心動念那個念頭不正,落到自私自利,落到名聞利養,落到貪瞋癡慢,這是惡業,這個業不好,果報在叁途。善業也不好,善業在叁善道,出不了六道輪回。所以佛法它的標准,好不好的標准,是以能不能脫離輪回,能脫離輪回好,不能脫離輪回就不好,善惡都不好,這個不能不曉得。要真幹,不能幹假的,幹假的是騙自己,欺騙自己,欺騙不了別人,那我們就錯了。
一切法裏頭,第一殊勝的是念佛法門,沒人知道。我們如果說沒有學過大乘,沒有真正深入過《無量壽經》,我們也不知道。往年,我們用了幾千小時的時間學習《華嚴》,這是大乘圓教。這本《無量壽經》會集本,早年我講過十遍,去年講過一部批注,《大經解演義》,用了一千二百個小時講圓滿。接著我們講第二遍,第二遍叫《科注》,我們把《無量壽經》的科判會進來,這樣我們對于全經看得更詳細、更明白,容易理解。我們也預定一千二百個小時,現在已經講到兩百多個小時。今年二0一二年,全世界許許多多人都在談論,這是個災難年。對我們念佛的人來說、學佛的人來說、學道的人來說是好事,不是壞事,讓我們不能不克期取證,我們要契入佛陀境界。時間還有叁百天,這叁百天重要!每一天都要抓住,一天都不可以空過。現在我們真正明白、真正覺悟了,世出世間第一樁善事、第一樁好事、第一樁大事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沒有比這個更好。這一句佛號能度自己,能幫助衆生,能化解災難。如果不能,我又何必每天在這裏講四個小時?我還要讀四個小時,每天讀四個小時、講四個小時,就是它能幫助我們化解災難。我們念佛的功夫,對淨宗認識愈清楚,那個力量愈大。所以這個經不能不講,不能不細講,愈清楚力量愈大,你的信心愈真,願力愈切,佛號的功德不可思議。道理在這個地方。
《大經解演義》,現在我看到有個機器,像錄音機一樣,這裏面全部的《大經解演義》,就是上一次講的,一千二百個小時就一個小機器,裝在身上隨身可以聽。它還有屏幕,還看得到畫面,就像看小的電視一樣。這是現在的科技,了不起,太方便了。一個小香煙盒一樣,裝在口袋上,一千二百多個小時的經全部在裏頭。這個聽說不貴,應該大量的做、大量的流通。念佛人,把念佛的道理、念佛的功德、念佛的利益、念佛的方法,都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一生自度沒有問題,決定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我們這一生在這個地球上叫最後身,以後不來了,以後再來是菩薩,不是業報身,我跟地球上的業了了。再來是菩薩示現的,是應化身,到這兒來是度衆生的,幫助一切苦難衆生,不是爲自己,這是不能不知道。
所以演說妙法,著重在演,演就是做到,做到說出來就有味道,能感動人。沒有做到,光能說到,那個說的音聲都不踏實。爲什麼?自己沒做到,就不踏實,所以讓別人聽了之後就半信半疑,沒有辦法幫助人建立信心、增長信心。自己真做到了,就踏踏實實,一點懷疑都沒有,才幫助別人起信、幫助別人斷疑,道理在此地。一定要先做到再說到。
「能于一音聲之中」,這是明心見性,自性本具的神通、道力現前了。確確實實你以一音說法,「普使九法界」,九法界是六道再加上聲聞、緣覺、菩薩,這叫九法界。九法界、六趣,六趣是六道,九法界都包了;四生是胎卵濕化,大概把所有衆生之類全都包括了。「種種異類衆生,各各隨其品類根性,而能聞能解佛之所說」。這不可思議,佛菩薩說話真有這個能力。我們是這個能力失掉了,不是真的失掉,迷失了,什麼時候覺悟了,這個能力就恢複。譬如鬼神能懂人的言語,這個地球上語言很複雜,中國的方言不止幾百種,可是鬼神都有能力都知道。不但鬼神,我們看日本江本博士對水的實驗,水是礦物,它也有能力,各種不同的言語、文字它也沒有學過,但是它全知道,字它認識,語言它聽得懂,很奇怪的事情。這杯水放在這個地方,像這樣一杯水,我寫個愛字貼到那裏,放一個小時,再把這個水取出來,放在冰箱給它冷凍。攝氏零下五度,它就結成雪花,放在顯微鏡裏面去看,它的反應非常美的圖案。如果我寫個恨貼在那裏,那個圖案就相反,非常難看。這說明什麼?它認識字,各種不同的文字它全都認識。這是什麼?這叫本能,我們也有,水有,我們當然有。
今天諸佛菩薩他沒有障礙,他開悟了,所以無論什麼樣的文字他懂,他都看得懂,無論什麼樣的言語他都沒有障礙,全通了。我們從水實驗這個地方能得到證明,能相信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本能。本能從哪裏來的?自性本來具…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