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好,經裏面的意思你看不出來。那怎麼辦?只能夠照著別人批注去看、去講。這是初學佛的時候,自己煩惱重,沒有根柢,最初學習老師教我們講注。講注要守住講注的原則,注裏頭有,講,不要加自己意見進去。爲什麼?古人說得好,經教「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唐朝百丈大師的公案。你講錯了要負責任,我今天講古人的注子,我講錯了他負責任,他批注有錯誤,不是我講錯誤。我們當年學講經,老師用這個話鼓勵我們,我不敢講,怕講錯。老師說講批注,這條路好。
注裏面有淺深不一樣,初學的,我講淺的,看不懂的,看不懂的不講,念,照念可以,我把它念下去,不解它的意思,這個可以,沒有過失。強不知以爲知那就有過失,不能勉強,這一點很重要。許多人犯過失就是充面子,自己不是真正知道的,勉強去講,講的是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這個因果責任自己要負。講注就跟會集經一樣,字字句句一定是原文的,我們講注只不過是把這些批注,我看懂了,古注多半是文言文,等于說我看懂了,用白話把它講出來,大家好懂。因爲別人手上拿的是經本,不是批注的,我講臺上放的是批注的,這對于初學就放心了,當年李老師教導我們。到自己真正有禅定、有智慧,自己確實有領悟,行;不到那個時候,不加自己的意思。這個根柢愈厚愈好。
所以講經,學講經要記住,不要求好,求好心切都有障礙。求什麼?只求沒有過失,這就是好。行家來聽,挑不出過失,講得雖然很淺,沒錯,這就叫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永遠保持這個心態,你會成功。許許多多失敗的人都是好高骛遠,求好心切,最後失敗。穩穩當當學下去,他自然就成功,不要著急。凡是急躁的,很短時間效果就成了,你去看曆史,壽命不長,爲什麼?它來得快,它去得也快。什麼個道理?沒有那麼厚的福,福報現前,享掉就沒有了。慢慢的,百煉成鋼,古人講大器晚成。
在近代,印光法師給我們做了好例子,印光大師什麼時候出來弘法人知道他?七十歲,七十歲以前沒人知道,你說人家那個底子多厚。不要說別的,單單講他在普陀山藏經樓的樓主,就是管《大藏經》的,在那裏幹了叁十年。這個叁十年,在《大藏經》庫房裏頭天天讀經,他是個非常認真的人,你說這個底子多厚,厚積薄發。又何況人家在那個時代,二十幾歲古文的功底就很好了。他被人發現,七十歲被人發現,八十歲圓寂,弘法只有十年。十年,他老人家的影響,最近兩百年當中沒有人超過他,發揮這麼大的力量。這是什麼道理?一點名利心沒有,不求聞達。這是現在一般年輕人的毛病,要求如何打造自己的知名度。這個念頭裏頭帶著什麼?貪、瞋、傲慢、還有嫉妒,都有這種心態在裏頭。這個什麼?這個不能怪他,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哪能沒有?沒有的是佛菩薩再來的,不是佛菩薩再來的,肯定有這個習氣。這個習氣就是布施跟持戒能對治,後頭有個忍辱,這叁樣東西對治,把自己壓下來,求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利益是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覺悟就開悟了。清淨平等是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開之後你自然成名。
這個裏頭,李老師一生教學,臺中辦班培養我們這一代,他很用心,把他的一些經驗都告訴我們,希望我們不犯前人的過錯。自己成就之後,還要有法緣,所以鼓勵我們要懂得結法緣。法緣什麼?法緣從布施上結的。老師每個星期講一次經,他講經的時候我們二十多個同學都做義工,幹什麼?接待,做招待工作。聽衆到這邊來,我們在門口迎接,發經本給他。老師交代我們,你們有能力,買一點糖果,一個人送一個,結緣!一定笑面迎人。年歲大的,帶他到講堂去,給他找個座位,請他坐下,非常親切。你跟衆生有緣,將來你就法緣好。修四攝法,真幹。老師在那裏常年講經,一個星期有一次,這個機會我們不能放過。
所以,上臺講經,六波羅蜜都全的。我們上臺,用我們的身體、用我們的體力、用我們的精神、用我們的智慧,這叫內財布施,內財布施的功德勝于外面的財;換句話說,叁種福報都能得到,能得到財富、能得到智慧、能得到健康長壽,所以講經一舉叁得。一定要非常認真、非常負責任,全心全力去做准備工作。講經勸導大家學習,大家得到的,老師說頂多叁分,自己得到的不止七分。因爲你自己全心全力去備課,你得到是圓滿的,別人得到多少那看他的緣分,他的福德因緣。有人得的多,有人得的少,不是每個人得同樣的利益,不是的。
「自覺覺他,以己之覺,普覺衆生」。法藏是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要學他。自覺之後才有能力覺他,就是以自己之覺普覺衆生。普覺衆生裏面最重要的是表演,是要做給人看,特別是在現代的社會,現在社會是普遍喪失信心,跟我們那一代比差很遠。我們這一代自己還能成功是什麼?有信心,現在人沒有信心,普遍的沒有信心。沒有自信心,他對父母不相信,夫妻不相信,父子之間不相信,沒有相信的人。信仰宗教也是半信半疑,不是真信,所以真的東西他得不到。你說這多難,多不容易。我們這些人,人數不多,天天在一起學習,社會上大衆看我們是什麼?異類。這些人迷信你看迷到這種程度,他們是這樣看待我們。他們如果是真的明白了,他也就來了,他不會來。所以實實在在不容易。
我們現在用的工具好,這也是早年方東美先生特別提醒我。那時候說說而已,爲什麼?不敢想,哪有這個力量。電視是論秒算錢的,哪有這種能力?想都不敢想。沒有想到晚年真的我們用這些工具了,我們用網絡大概有二十年,衛星今年第十年。這個工具好,可以面對全世界,大家都能收看得到,無論在什麼地方我們都能夠在一起學習,每天四個小時。我們將來希望,我們也沒有任何學校什麼的,不需要,我們這個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再要有幾個老師一起好好的學,我們希望每天講經能到八個小時。八個小時,每天做叁次的播放,全世界都看到了。這個叁次,因爲時差不一樣,叁段播出,全球都沒有問題,都能在他很好的時間他可以選看,真方便!我們不妨礙別人,別人也不妨礙我們。我們這個小小道場,人家來看到瞧不起,好,平安。廟太大了,人家到這裏來幹什麼?動腦筋怎樣奪取你,你有麻煩了。我們這裏,送人家人家都不要,最平安、安全的。我們的標准很簡單,每天能吃得飽、穿得暖,有這麼個小地方可以遮蔽風雨,又可以在這裏平平安安的學習,心滿意足了,沒有任何奢求。這心可以定下來了,定下來學東西快。所以我們念念普覺,用這種方法,用電視、網絡、用光盤,能夠普覺衆生。
「以己之行,導引衆生」。這都很重要,我們自己的做法,做出樣子給大家看。在這個時代就用這個方法,可以。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們真幹,我們要實質上的利益,不要虛名。十年前,我講經四十叁年,今年二0一二,五十四年了,十一年前,澳洲大學送給我博士學位,我沒找它,它主動找我的。偶然的我們到學校去訪問校長,在一起聊天,他問我,你講經教學四十叁年,有沒有遇到問題你不能解答的?我想了一下,好像沒有。他就把博士學位送給我了。當時我不要,我說這個東西對我沒用處。他告訴我,你一定要。我說爲什麼?他希望我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它的目標是消弭沖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這個會開了到現在四十多年了,一九七0年代開始召開。這麼多年來愈開愈亂,沖突頻率年年上升,沒法子化解。
所以我跟他談,他問我一些問題,我把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中國這個國家幾千年來長治久安,從秦始皇統一一直到現在,維持大一統,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每個朝代建立大概都有一百五十年到二百年安定,太平盛世,這全世界曆史上找不到,只有中國有。所以研究中國曆史的人,對中國人沒有不佩服的,這些外國人。靠什麼?靠文化、靠教育。中國自古以來把教育擺在第一,國家所有一切設施統統爲教育服務,教育帶頭,現在講挂帥,是教育挂帥,幾千年都是這樣。在家庭也是教育挂帥,家教擺在第一位,其它的都在後面。現在這個社會是經濟挂帥,經濟是什麼?大家都要爭,那就是提倡競爭,學校也教人競爭,把世界爭成這個樣子。競爭再一提升,不就是鬥爭了嗎?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死路一條。中國人不是的,中國人從小教讓,你看小孩的時候教忍讓,長大了懂得謙讓、謙虛,成年的時候走向社會了,禮讓。大家都讓,這個世界哪裏會有沖突?
這些道理、事實外國人聞所未聞,這個方法好,所以要我到聯合國去講。他說聯合國不邀請和尚,不邀請宗教人士,聯合國裏有一些宗教人士,都是大學教授,都是博士學位,它是邀請專家學者。所以逼著我一定要我接受。那時候還有昆士蘭大學的校長,我們都常常見面的,這樣才接受下來。先後叁個學校送博士學位給我。所以這些東西,你教學教了四十年,就有人家主動給你,他學校的光榮。你真有成就,誰都願意給你,我們不要,人家送來。這也是對你的德行、學術一種肯定,比你在學校讀書拿到那個博士學位更有價值。
所以老師教我,一生自然有佛菩薩安排,自己什麼心都不要操。我相信老師這句話,一生都遵守。所以萬緣放下,沒有操心的地方,這個生活就自在,沒有憂慮、沒有牽挂,沒有任何壓力。身心健康,在這個時代過這樣的生活,所以我感謝方老師,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享受到了。要不是他的指點,到哪裏去找這樣的生活。愈是到晚年愈自在,到晚年慢慢成熟了。將自己的,德是功德,回向衆生,是即衆生無邊誓願度。自己修學的功德、自己講經的功德、教學的功德,全都回向給一切衆生。真誠心去回向,有緣的衆生能感受到;沒有緣的衆生,感受他自己不知道。
故下雲『未度有情令得度』,沒有度的有情衆生要幫助他得度…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