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道。搞宏觀宇宙的那些科學家,他們的報告說,現在最精密的儀器能夠幫助他見到外層空間。實際上,這都是根據數學推演的,要不然哪裏知道?能夠觀察到宇宙的邊緣是全宇宙的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不見了。我們聽到這個報告,我們就知道百分之九十到哪裏去了,我們曉得,他不曉得。諸位知不知道?百分之九十的宇宙回常寂光,歸到零那就不見了。歸到零在不在?在。它有沒有現象?有,那個相是隱而不顯。佛家講隱顯、隱現,回到常寂光是隱,就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是隱,它並沒有出現,它能現,遇到緣就能現。衆生之感是緣,它的應就現;感沒有它就又隱了,就不現,隱現自在,它什麼都能現。然後你才曉得,學佛學什麼?就是學回歸自性,學到最後是隱現自在,確實能幫助一切苦難衆生。
我們今天地球有災難,佛菩薩爲什麼不把這個災難化解?他有沒有能力化解?有能力,決定能化解,讓地球恢複正常。爲什麼他不化解?是他的大慈大悲。爲什麼?衆生造的業,業一定要消掉。自性裏頭沒有這個東西,有這個東西回不了自性,回不去;回去一定要幹幹淨淨,連無始無明的習氣都不能帶,你才知道幹淨到什麼程度。那我們現在天天在造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這個東西怎麼樣?你造的善,叁善道是消你的福報,你去享福把它消掉;你造的罪業,到叁惡道去消你的罪報,統統消幹淨才行,不消幹淨回不去。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住在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叁大阿僧祇劫,是爲什麼?把自己無始那些業,無論是善業、惡業、染業、淨業,全部在那裏沈澱消除,就這個事情。自己沈澱消除沒問題,時間上問題,它不妨礙你,你跟妙覺如來一樣,有能力跟十法界一切有情衆生感應道交,衆生有感你就能應,你隱顯自在。那是在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同樣也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加持,跟他方世界的實報土不一樣!
人家問我,爲什麼要學佛?咱們得講出一套道理來,這值不值得學?要不要學?學佛不知道學的什麼,人家說你是迷信,你能怪人嗎?你真迷信。經上講的這叁種,真實之際就是自性、就是常寂光,真實智慧,真實利益,你要講不清楚,別人不相信。真講清楚、講明白了,我相信他會考慮,就像上大學念書我選擇科系,我研究這個科系值不值得學習,喜不喜歡學習,他就會生起歡喜心。這是一切學習當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學習,學校就設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校長,諸佛如來常常到極樂世界去授課、去擔任教授。所以到極樂世界等于到了一切諸佛剎土,見阿彌陀佛等于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你都見到。我們不知道那沒法子,知道了要不幹,責任是自己負,自己把這個緣分錯過,這太可惜了。所以彌陀這些示現,是大權示現當中達到極處,慈悲到極處,方便到極處。願常爲一切衆生拔苦與樂,盡未來際拯濟負荷,度盡衆生,方成正覺。這都表演給我們看的!
常指的是時間,「過去、未來、現在爲叁際。常即豎窮叁際,即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間。無邊兼指空間,遍及十方虛空,即橫遍十虛,包括一切空間。故無邊者,乃十方叁世無量無邊」。這個無邊,就可以用中國這兩句古話來驗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就是無邊。「法藏菩薩于一切時中」,這是時間,「于一切處」,這是空間。「大慈大悲度脫衆生,務期度盡方休。但時間無有窮盡,空間無有窮盡,衆生亦無有窮盡,故此大慈大悲大願大行亦終無窮盡也」。這些話裏面的意思很深,從事上講是真的沒有窮盡,從理上講有,譬如說布施,布施從事上講能窮盡嗎?那就跟此地講的,布施亦終無窮盡也。那佛法布施是什麼?布施是對治悭貪的,悭貪的意念斷盡,布施就圓滿了。持戒是度惡業的,真正覺悟之後一個惡念都沒有了,持戒波羅蜜圓滿,所以有圓滿的時候。但是度衆生真的是沒有圓滿。那就是說,大慈大悲與自己的弘誓是沒有圓滿的時候,自己成佛是圓滿的,成佛跟這是兩樁事情,成佛是自度,這是利他;利他的事業無盡無邊際,自己成就是有界限的,是可以圓滿的。圓滿之後會不會做這個事情?會做。爲什麼?自他是一不是二。這裏面的意思深,不能去思惟,思惟想象完全落在意識裏頭,不能解決問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問題就解決了。
解決大問題是這個原理原則,解決我們身邊小問題也是這個原理原則,妙!但是人不會用,總是用思考我想什麼方法,愈想愈糟糕,愈想愈亂。社會亂了,沖突已經遍及這個地球上每個角落,哪個地方沒沖突?家庭有沖突、團體有沖突、國家有沖突、世界有沖突,地球跟其它的,星際上有沖突,怎麼解決?五種見惑斷了,沖突就沒有了。我斷我沒有,你斷你沒有,他斷他沒有,不斷的人有,斷的人沒有,解決問題在自己不在外,外面永遠不能解決。佛法稱內學,經典稱內經,佛法是向內不向外的,它知道向外問題愈來愈複雜,不能解決;向內很容易就解決,裏面解決,外面就沒事了。現在科學家知道了,提出一個口號,「以心控物」,這個說得好。以心控物,跟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製心一處,無事不辦」,是一個意思,以心就是世尊講的製心一處,控物就是無事不辦。科學如果承認這個理念、接受這個理念,我們這個世界會改觀。好,我們看下面第四段,「請證」:
【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本頌」,這是說這品經,「法藏因地第四」,這品經全是偈頌,總共分爲叁大段,第一大段贊佛,第二大段發願,「在末後四句偈,則爲請佛證明」,在這品最後,請佛給他證明。「法藏比丘發願已」,發願盡了,「即請世自在王如來爲作證明」,世間自在王佛是他的老師,他跟這尊佛出家的。『我行』,「我」是法藏自稱,我之願、我之行,「所具決定堅固之力」,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今天缺的就是這個,我們有願、有行但沒有堅固之力,隨緣會隨著變,這個麻煩大!他要是有堅固之力,他就隨緣不變,這個人就能成就。隨順境、隨善緣不起貪戀、沒有貪心,隨逆境、隨惡緣沒有瞋恚。換句話說,無論在什麼境緣當中、什麼境界裏頭,他的心永遠是清淨平等覺,這個人決定成功。如果在緣裏頭,順境善緣起貪愛,逆境惡緣起瞋恚,這個人墮落很快。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高名厚利」,高名是大官,請你做部長、請你做總理,高;厚利是大的財富,億萬黃金給你動不動心?一動心就完了。高名厚利不動心的人太少太少了,小名小利益可以不動心,自己保不住自己,你沒有遇到那個境界。今天人家請你做部長每年待遇給你一億萬,你動不動心?一動心完了,又回到六道搞輪回去了。
所以釋迦佛爲我們示現的,一生沒有改變過念頭,叁衣一缽,日中ㄧ食,樹下一宿,這示現一個什麼?就是示現決定堅固之力。他要做個國王,要統一印度,有沒有能力?有。爲什麼?他底下這一千二百五十弟子個個都是能人,都有智慧、都有德行,要來打天下,統一全印度,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爲什麼不幹?不能幹,不能跟後人開這種例子。不但佛不幹,孔老夫子都不幹。孔老夫子周遊列國,目的是什麼?求人家賞他個一官半職,他來施展他的抱負。真有治國平天下的本事,沒人用他。那照現在沒人用不要緊,我們把它推翻,我們來幹,孔子下面這些弟子各種人才都有。當時人家國君不敢用他是什麼?就是怕他篡位,他太能幹了,害怕他。孔子不幹,不能做這種榜樣,這都是大慈大悲,真正的德行,一定要循規蹈矩不能破壞秩序。
湯武是聖人,湯武革命那是有緣分;孔子春秋戰國不是那個緣分,那些國君都不錯,沒有那麼大的罪過。夏桀、商纣那真叫無道昏君,殘害百姓,應該被推翻的,所以成湯、周武王那是應運而生,他遇到那個緣可以做;孔子不是那個緣,不能做。釋迦不是那個緣,你看那個時候,每個國家不管大國、小國都治理得不錯,老百姓都能安居樂業,怎麼可以造反?現在人不一樣,現在人不管這一套,一切都是掠奪。這些都是屬于教育,教育就是我們守住人的本位,守住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決定不能越軌,越軌這個罪重。所以什麼時候、什麼因緣,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都要知道,佛是絕對遵守。在中國曆史上有叁武滅法,佛弟子都不錯,都非常守規矩,沒有反抗的,沒有不服從的。叁年五載國家領導人看到、人民看到了,學佛的人這樣有規矩,是最好的公民,佛教馬上恢複,國王支持、護法,正法能常住在世間,道理在此地。
學佛的人不爭權、不奪利。佛滅度教導我們「以戒爲師,以苦爲師」,不怕苦,苦一點是什麼?消業障。我們求的跟世間人求的不一樣,世間人求富貴,我們求明心見性,跟富貴不相幹,走的是兩條路子。現在我們的德、我們的智慧都不足,我們的煩惱、習氣、業習很嚴重,學佛知道很難,要無量劫、要生生世世,不是一世能做得出來的。現在我們遇到淨土法門,遇到阿彌陀佛,這一生就能成就,無量的歡喜。這個緣分那要抓住,若不抓住,要錯過了,那叫真錯了,世間什麼樣的大錯誤都無所謂,這樁是真錯了。我們這一生,每個人遇到就能成就,就怕你遇不到,所以這個緣是不可思議,無比殊勝的緣分。
法藏了解能給他作證的只有佛,他所具足的『決定堅固力』,「唯佛世尊叁覺圓滿,五眼明朗,智慧無礙,始能爲我真實證明」,故雲『唯佛聖智能證知』。除佛之外,沒有人能跟他作證的。他的緣也非常好,遇到的時候也好。佛在世教化四十二劫,釋迦牟尼佛只有四十九年,這四十二劫,壽命長證明福報大,那個世間太平盛世。「又法藏發願時已是地上菩薩,境界甚深,故非余人所能知,唯佛聖智始能作證,此亦深表法藏大士妙德難測」。實際上我們從前面讀下來所看到的,他不是法身大士,他是妙覺如來再來的,比法身大士還高。世間…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