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五集) 2012/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2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四百零六頁,從第叁行看起:
「至心精進第五」。我們看念老的批注。「本品」,第五品至心精進,續前面,前面第四是「法藏因地」,介紹阿彌陀佛這段曆史,這個接著說法藏比丘精進的狀況,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法藏菩薩」,發菩提心則稱作菩薩,「發大願曰,我已發無上正覺之心」,這是在這一品經文一開端就說出來。「我成佛時」,這個我是法藏菩薩自稱,他成佛就是阿彌陀佛,「國土佛號,悉聞十方」,國土是極樂世界,佛號是阿彌陀佛。他的宏願,這個名號要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裏面的衆生都要能聽到,包括上層的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所有衆生都能聽到。爲什麼?下面說出來了,「一切有情乃至下等蟲類,生我國者,悉作菩薩,無有余乘」。原因就在此地。法藏菩薩的宏願,希望能夠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如果這些衆生不知道有極樂世界、不知道有阿彌陀佛,那跟法藏的緣就斷了。
這個名號如何能夠普及?這就要諸佛如來的宣揚。諸佛如來都願意給法藏菩薩宣揚、介紹,像釋迦牟尼佛爲我們介紹說這部經。同樣的,在十方諸佛剎土,每一尊佛沒有不講淨土叁經的,沒有不說國土、名號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勸導大家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爲什麼?生到極樂世界很快就成佛了,在他方世界,凡夫修成佛果要無量劫,在極樂世界,凡夫成佛只要一生,決定成就。所以,前面偈頌末後說「輪回諸趣衆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後面更具體給我們說明,到極樂世界一切皆成佛,這是彌陀本願的核心。彌陀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尊重,稱他爲「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就是這個大願,願一切衆生個個成佛,跟他一樣。他是究竟圓滿佛,我們成佛不會比他差一點,這個大願不可思議。
一切有情,就是剛才說了,上面包括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這是舉一個例子,乃至下等蟲類,這是畜生道的,蜎飛蠕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菩薩。第二十願願文當中講「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不是普通的菩薩,阿惟越致是不退轉的意思。圓滿證得叁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是法身菩薩才證得的,在《華嚴》圓教初住以上,別教是初地以上。一個煩惱沒斷、業障沒消,到極樂世界就成了法身菩薩,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誰能相信?世尊爲我們介紹的時候說得很好,說這樁事情,「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徹底明了只是如來,等覺菩薩還不能完全搞清楚。可是這樁事情是事實,法藏比丘成就了、做到了,而且極樂世界成立到現在已經十劫,這十劫當中他接引多少衆生,在極樂世界都成佛了。
我們今天有幸聽到這個法門,更難得的是世尊多次宣講,後人有大德,我相信這些大德都是再來人,不是普通人,給它做會集。會集有沒有必要?非常有必要。過去《無量壽經》我講過十遍,十遍每一遍聽很麻煩,浪費很多時間。所以就有同學來給我說,把這十集會合成一集可不可以?好!這不就是做會集本嗎?那就省事多了,看這一本,十集全部都看到了。所以會集確實有必要。這個經有叁次會集,我們用的這個本子是最近的一種,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會集得真好,沒話說,我們看到了五體投地,我們真有福報。黃念老的批注更了不起,是不是他的批注?不是,他是集注,也是會集的,會集經論對于經文的批注,會集祖師大德對這部經的批注。用了多少?八十叁部經論,一百一十種古大德的批注,所以是集注。經是會集的,批注也是會集的。
這二位大德在這時候做出這麼大的貢獻,他們來幹什麼的?他們來實現阿彌陀佛的宏願,普度世尊往後末法還有九千年這些衆生。就像經上說的「惠予真實利益」,這個真實利益就是幫助你一生成佛,沒有比這個利益更大的,沒有比這個利益更殊勝的。我們能不能得到這個利益?那就看你有沒有具足叁個條件,第一個條件,真信,決定沒有懷疑,第二個條件,真想到極樂世界去,第叁個決定要親近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做彌陀弟子。只要你具足這叁個條件你就決定得生。縱然你造過五逆十惡無間地獄罪業都不怕,只要你回頭,你忏悔,我求生淨土,我老實念佛,你的煩惱自然沒有了,你的業障也自然的消除了。這是什麼?這是名號不思議的功德。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雖然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可是衆生的根性不一樣,我們跟這個法門根性不相應就不能得利益。唯獨這個法門,叫「叁根普被,利鈍全收」,只要具備我真信、我真想去、我願意做阿彌陀佛的學生就成了,其它什麼都不必談。所以「萬修萬人去」,這個話是善導大師說的。在傳說當中,善導是阿彌陀佛到中國來應化的,這個話如果是真的,那麼善導所說的就是阿彌陀佛親自所說,我們要相信,我們要能接受。
這一切衆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無有余乘。余乘是什麼?權教菩薩、聲聞、緣覺、人天,沒有。就像《法華經》上所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叁,除佛方便說」。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沒有方便說,全是一乘法。「並願所發之一乘願海」,一乘就是成佛,這個法門就是教你直接去作佛,「超踰無數佛國」,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阿彌陀佛全超過了。爲什麼會超過?下面會介紹到他爲什麼會超過。
「世間自在王如來」,這是法藏菩薩的老師,「應其所請」,法藏的請求佛答應他,「爲現二百一十億佛剎」。自在王如來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佛剎,這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是表法的,代表大圓滿,一個都沒漏。法界虛空界所有佛剎,展現出來讓法藏菩薩去看,你自己去看,自己去選擇。所以,極樂世界不是自己在那裏想出來的,不是的,這是他真正到一切諸佛國土裏面去考察、去參觀、去學習。一切佛國土裏面好的他統統攝取,不善的他統統舍棄,所以他造的極樂世界,就是一切諸佛剎土裏面的精華,最好的東西全在極樂世界。所有一切不善,到極樂世界決定找不到,不但找不到,連名稱都沒有。用我們現在的話,這非常合乎邏輯,他不是在那裏打妄想,他是實實在在去考察、去學習,成就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從這兒來的。
看到有些國土裏頭有叁惡道,這個不好,所以發願我這個國土裏頭將來沒有叁惡道。叁惡道的業因是貪瞋癡。多少學佛人,生生世世進進退退,所以時間要無量劫,要那麼長;如果有進沒有退,成佛就不必要那麼長的時間。在世間學佛肯定進得少退得多,這是必然的,所以成佛要無量劫。只有進步,沒有退步,一生成就。這些現象他全看清楚了,全搞明白了。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會集,是會集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佛剎的精華。這是會集本,那是會集世界,阿彌陀佛很懂得搞會集。你要是反對會集,那就是反對阿彌陀佛,反對諸佛菩薩,諸佛菩薩都喜歡搞會集。會集省事,取精用宏,我們采取的全是精華,會集就是采取精華,去其糟粕,不會集哪能成就。所以,我們對會集要感恩戴德,它替我們省多少事情。
你看這說得多好,爲現二百一十億佛剎,「法藏皆悉睹見」,他看見了,「乃于五劫精勤修習,結得勝願」。他用了五劫的時間,精勤,勇猛精進,認真學習。那個願是從這兒來的,不是憑空發的。這個勝願就是四十八願,所以要曉得四十八願是怎麼來的。「所攝佛國」,這就是極樂世界,所攝佛國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超過彼二百一十億佛剎」,當然超過,它是二百一十億佛剎的精華,當然超過。「是故本品名爲至心精進」,這一品的品題叫至心精進。「至心者,如經文中所示至誠無上之種種心行也。又有進者」,再更進一步說,「法藏于親睹無邊佛剎後」,這親自看到的,「便一其心,選擇所欲」,佛所認爲是最好的他來選擇。「文中一心正顯至心,精進者,精勤求索」,這個四句是經文,「恭慎保持」,恭敬、慎重保住而不丟掉,「修習功德,滿足五劫,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這個成就莊嚴佛土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不能不知道,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精心挑選一切諸佛剎土裏頭的精華,最殊勝的、最美好的,用這個來建立西方極樂世界。
你要真正了解這段曆史,你才會選擇極樂世界,你才會選擇這個法門,其它的全放下了。這個法門,難信之法。這部經典很新,我學佛的時候沒看到。我親近李老師的時候才看到這部經,老師送給我的,我才知道這個經沒有批注。李老師的眉注他老人家曾經講過一次,他講這個經的時候我還沒學佛。我跟他學經教的時候,他把這個本子給我,我非常歡喜,就想學講。老師不同意,告訴我時節因緣沒到,你現在不能講這部經,學習可以。講這部經會有批評的、會有障礙,你年輕,你擋不住。那時候給我講這些話我完全不懂,什麼障礙?講經有什麼障礙?現在知道了,現在明白了。
不過,老師過去也曾經說過,我們沒有在意,現在想起來,老人有智慧,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學經教,老師說,你講經講得不好,別人笑話你,你還沒什麼事;如果你講得好,別人贊歎你,你就沒有容身之處了。這個話兌現了,爲什麼?誰都不要你,你真正講得好,你到哪個道場去住一天人家都討厭你,都在排斥你。那是我跟李老師,我跟他十年,第一年講的,他真看到了。以後我們在經教裏稍稍涉入一些,明白了,這是什麼?嫉妒障礙,古今中外在所不免。你看看中國惠能大師,五祖傳法給他,還要到獵人隊裏去躲躲藏藏的十五年才出來。爲什麼?嫉妒的人都不在了,他才出來,有這些人,他找你麻煩。所以需要護持,沒有人護持的時候你就沒辦法。
我得力韓館長叁十年的護持,住她家裏,別人沒辦法了,不是道場,你總不能幹涉人家家裏私生活。我們講經租場地、借場地,像打遊擊一樣,居無定所,確實苦不堪言。但是也很…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