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六集) 2012/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2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四百零八頁倒數第叁行,「成佛道」,這科題。經文:
【速成無上正等正覺。】
念老的批注,「複願速成正覺」。前面兩小科,「學法門,斷煩惱」,這裏是「成佛道」,下一段是「度衆生」,四弘誓願具足。批注裏頭,複願,就是又願,速成正覺。經文裏面這個『速』字,就是前一品所說的「速生我剎受安樂」當中這個「速字」,「兩個速字,同顯一心」。在這個地方能夠看到法藏菩薩的用心、法藏菩薩的存心。他存的是什麼心?「度生心切」,念念希望幫助衆生到極樂世界去成佛,無時無刻不是存這個心。「故願輪回諸趣衆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這是前一品所說的。到極樂世界就希望他趕快成佛,他發的願他都做到。後面這「度衆生」:
【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
這是正報。度衆生裏頭有兩段,第一個「願普聞」,分叁個小段,「正報妙」。「故知速欲成佛,旨在速度衆生」。爲什麼早一天成佛?早一天度衆生。「爲欲速度衆生,故須作佛之時,自之智慧光明」,依報是「所居國土」,名號是「教授名字,皆聞十方」,這個是必須要具備的,不能少的。爲什麼?阿彌陀佛他要幫助的對象是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諸佛剎土裏面的六道衆生,這是他迫切希望這些人早一天離苦得樂,因此建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個學校。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爲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多次宣講。佛在世一部經只講一遍,沒有講重複的,唯獨《無量壽經》多次重複,這就是度衆生的心切。發願裏面說,他的國土,就是極樂世界,名號,就是阿彌陀佛,一定要普聞十方。誰替他宣傳?就是十方諸佛。像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替我們宣傳,告訴我們這樁事情,否則的話我們不知道。一切諸佛都會爲衆生介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大家都知道。
到極樂世界去條件非常簡單,問題就是你信不信。第一個是真信,第二個是真想去、真願意去,第叁個真正肯念阿彌陀佛,肯念這個佛號,就這麼個條件,你就決定往生。煩惱不要斷、業障不要消,妙了。八萬四千法門都要斷煩惱、消業障你才能成就,唯獨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不要消業障。那怎麼能成就?能,那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念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念上叁年五載,你無始劫的業障全消掉了,不消自然沒有了。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真的一點都不假,全是阿彌陀佛自己修成的,用這個功德來加持念佛人。只要是念佛都得阿彌陀佛加持,問題要真信、真想去,你這一生就成功。這個法門無比殊勝在此地,難信也是在此地。
細說這部經,這部經黃念老的批注,注得好,不是他自己注的,這是有真實智慧。他怎麼注的?他是用經論裏面抄過來批注,祖師大德批注裏頭抄出來,所以這個批注是會集的,這個注子叫集注。一共享了多少部經?八十叁部,祖師大德的用了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批注,所以這個注子是總共一百九十叁種書抄集,抄在這個地方。所以是集注,不是他自己注的。如果是念老自己注的沒人相信,人家說你算是老幾,你怎麼可以注這個經!他這個全是抄的,你看都是經上講的,都是論上講的、祖師講的,大家沒話說,這個高明到極處。經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批注是黃念祖老居士會集的,會集了一百九十叁種。
我們認識之後,我到北京去看他,我看到那個房子很小,沒有我們這個房間大,只有我們這個房間一半大。一張床鋪、一張桌子,旁邊堆著一大堆的書,亂七八糟的,沒有秩序。我一看,全是他那些參考數據,我非常驚訝!我說你到哪裏找來的,怎麼找這麼多?真不容易,多少的古本,是叁寶加持,不是叁寶加持,這個東西怎麼會到你手上!我們看到他,那個時候身體不好,是帶著病,七十多歲,拄個拐杖。我到北京,我特別去看他,沒想到他先到旅館來看我,這是違反規矩。中國規矩是坐客不拜行客,外面來的人一定要拜主人的,哪有主人先去看客人的道理!他先來看我,我吃了一大驚,老人怎麼來看我?他年歲比我大,大我十幾歲的樣子,無論在哪方面,我去看他是對的。他跟我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同輩分、同學,怎麼可以來看我?太客氣了。
念老的注子、蓮公的會集本,我要不給它弘揚,誰來幹這個事情?沒人幹這個事情。這麼多年來,可以說在全世界障礙的力量都很大,這些壓力都加在我身上,希望我放棄這個本子,遵守他們所指的五種原譯本。我不能放棄,我一放棄就死了,爲什麼?他們馬上第二句話說,淨空法師背師叛道,那這個罪名就有了。諸位想想看,《無量壽經》會集本,宋朝時候有王龍舒的,他爲什麼不反對?清朝時候有魏默深的,他也不反對。民國的夏蓮居,他偏偏反對,這什麼原因?這諸位多想想。這叁種會集本一個比一個好,魏默深的本子比王龍舒的好,夏老這個本子比魏默深的又好。魏默深的本子我這裏還有一本,這個本子就是清朝魏默深,第二次會集。我們現在用的是最後的這一次,這會集本裏最好、最完美的,都可以比較看看。這個本子李炳南老居士他交給我的,交給我的本子上面有他的批注,他用毛筆就寫在書上。我有師承,老師囑咐我的,我要改用別的本子,真的就背師叛道,那成什麼話!所以我說全世界的人反對,我還是學我的,我如如不動,我得學到底。
我想到念老這個本子,我們給它印了很多流通。沒有人講就沒有人注意,我發心講他的批注,讓大家注意到這個本子。就是前年,前年清明,我把《華嚴經》停了,講這個本子。講黃念祖老居士的批注,就是《淨土大經解演義》,一千二百個小時,到去年九月十八圓滿。接著我講《科注》,這就是把科會到經本裏來,我們就看得更清楚。科就是每一小段都加個標題,讓你對這個經本更清楚,更容易了解。《科注》是我做的,《科注》做成之後我送給趙樸老看,他非常歡喜,他說這部經圓滿了。你看有會集本、有《科注》、有黃念老的批注,這就都齊了。現在我們把經、科、批注變成一本書,這一本書我們相信會流通到法滅,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法運還有九千年。這九千年的衆生都要靠這部經、靠這個方法才真正能得度。因爲八萬四千法門都要斷煩惱、要消業障,斷煩惱、消業障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這個方法,淨宗它帶業往生,煩惱、習氣、業障統統可以帶著到極樂世界,叫我們不要去想煩惱,也不要去想業障,只想阿彌陀佛,把念頭統統換成阿彌陀佛就行了。八萬四千裏頭找不到這麼一個法門,保證我們一生往生,而且時間非常快。快到什麼程度?《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一日、二日的我們沒聽說過,叁天我們聽到過,《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裏頭都有記載,宋朝瑩珂法師,破戒的比丘,不守清規的比丘。這個人還算不錯,他怕因果,他自己知道他造的罪業是無間地獄的罪業,將來必定墮無間地獄。想到這個事情他就害怕,向同學們請教,有什麼方法能救他,能叫他不墮地獄?有一個道友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每看一段他都流眼淚,痛哭流涕。看完之後下定決心,寮房門關起來,就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吃不睡念了叁天叁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真有感應,拼命,他知道不能往生就墮阿鼻地獄。阿彌陀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等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說,我十年陽壽不要了。爲什麼不要?他的根性不好,煩惱習氣特重,禁不起誘惑,外面境界一誘惑,他一定又犯錯誤。他說那十年我不知道要犯多少錯誤,我不要,十年不要了,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答應他了,叁天之後我來接你。他真走了。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叁日我們看到了,這真的不是假的,叁天叁夜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
一般念佛人,念佛叁年往生的不知道有多少,《往生傳》裏頭差不多占一半都是叁年。所以曾經有個法師問我,是不是他們壽命都是叁年到了?我說這個不可能,這個講不通。那應該是什麼狀況?就跟瑩珂法師一樣,他功夫成就了,他壽命不要,這才能講得通。哪有那麼巧,哪有那麼多人?這不可能的事情。肯定是,等于說極樂世界的通行證拿到了,他要早一點去,壽命不要了,這才能講得通。叁年的時間不長,取極樂世界人人都有這個把握。特別精進的,像瑩珂那是要命,自己曉得不往生就墮地獄,地獄太苦、太可怕,那是拼命,也能在叁天把阿彌陀佛念來,這是給我們做證明的。下面,「名號妙」:
【教授名字。皆聞十方。】
「此即四十八願中,第十七,諸佛稱歎願」。一切諸佛都稱贊阿彌陀佛,都贊歎阿彌陀佛,都勸大家念佛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第十八,十念必生願,第十九,聞名發心願之根本」。如果十方諸佛不替他宣揚,誰知道有極樂世界?誰知道有阿彌陀佛?誰知道這個法門?一切諸佛都跟他宣傳、都替他介紹。「欲令十方衆生,聞佛名號,乃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什麼叫菩提心?我真信,真想去,這就是菩提心。這個心發了就要專念阿彌陀佛,一個方向,西方;一個目標,極樂世界;一個心願,就是見阿彌陀佛,這就成功了。「乃至下至十念,皆悉得生」,第十八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往生的我見過,我在美國華府佛教會,我剛剛到美國去,那邊幾個念佛同學成立華府佛教會請我去做會長,我跟黃念老聯系上就在那個時候。當地有一位華僑,我們中國人,開個面包店,這個人非常老實,人忠厚老成,沒有宗教信仰,一家人都沒有信宗教。得了癌症,醫院診斷放棄治療了,告訴他家裏,他的病很重,隨時可以走,回去好好照顧他。這個時候他家裏人才到處去求佛拜神,希望有奇迹出現,找到我們的佛教會。我們幾個同修去看他,確實病不能恢複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