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什麼?病是錯誤的念頭産生的。人身體本來是健康的,父母生下來是健康的,沒有帶病菌來的。而是我們錯誤的念頭,貪瞋癡慢、自私自利這些念頭,讓我們的細胞器官帶著有病毒。現在我們把念頭恢複,把貪瞋癡慢斷掉、自私自利斷掉,就恢複正常,帶著病毒的細胞自然就恢複正常、就好了。我好了,那個人就好了。這震動了全世界。你能說它不合科學嗎?現在就發現念頭的力量太大。我們中國人講心想事成,想什麼他就成就什麼,你想極樂世界,怎麼不成極樂世界?人可不能想錯,可不能想貪,爲什麼?貪心是餓鬼。不能想瞋恨,瞋恚是地獄,愚癡是畜生,傲慢是修羅,不能想這個。把貪瞋癡慢疑都斷掉,我們的身心健康,不生病。不但不生病,我們居住的這個地方不遭災難。爲什麼?貪心感得是水災;瞋恚感來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這是瞋恚帶來的;愚癡是風災,傲慢是地震;懷疑更麻煩,懷疑帶來的是山崩地陷,你信心沒有了。信心沒有了,用現在的話是你免疫的能力沒有了,那就是病菌非常容易侵犯你。貪瞋癡慢疑只要一斷,身心健康,什麼病都不會有;已經有的病會自然恢複,不需要醫療。
所以我們都到這個地方來,蜎飛蠕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作菩薩。「群生之類,生其國者,無有二乘」,二乘是阿羅漢、辟支佛,沒有,全是菩薩。而且「必補佛位」,補佛位是等覺菩薩,就是後補佛,也就是說決定成佛。「是法藏大願,稱爲一乘願海」,一乘就是成佛,不是菩薩。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希望一切衆生在這一生當中成佛,這個大願不可思議。「悉成佛果,乃一佛乘故,無二亦無叁也」,這個話是《法華經》上說的。「是故叁輩往生,皆須發菩提心也」,叁輩往生這一品裏面,上輩往生、中輩往生、下輩往生統統要發菩提心。不發菩提心,念佛不能往生,一定要發菩提心。最後這一段「總結」:
【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甯可得否。】
這是向佛請教。念老批注裏頭,這一段最後再請佛證明,我立這樣的大願,發這個大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比一切諸佛在因地上發的願要殊勝。這個殊勝是有來由的,因爲他親自去考察、去觀摩所有諸佛剎土,諸佛剎土裏頭好的、精彩的他統統取了,不好的他都不要。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集大成,是集一切諸佛國土的優點,所以它就是比哪一個國土都要殊勝。『甯可得否』,我能不能成功?「願己佛國勝余佛國,不知能否,請佛垂訓」。最後這一段,佛替他「證成」。我們看經文:
【世間自在王佛。即爲法藏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鬥量。經曆劫數。尚可窮底。】
這是比喻,人去量海水。批注裏頭講這個大意,「佛答法藏曰,譬如一人以鬥量取大海之水,久經時劫,尚可窮見海底」,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他真的能把它量完。下面是「正說」:
【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
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我們看念老的批注。「人能以至心(至極之心)」,就是真誠到了極處,這種心求道,「精進不已,必皆得果」。瑩珂法師就是這樣的,真誠到極處的心,念阿彌陀佛念叁天,叁天叁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我們念了幾十年,沒見阿彌陀佛的消息,是什麼?我們沒有那種真誠心,念佛心裏頭總夾雜著,夾雜著懷疑,夾雜著雜念,用心不專。不是念不來,不是阿彌陀佛厚此薄彼,不是,阿彌陀佛的心是平等的,沒有厚此薄彼。果然真誠,他就感應。沒有感應,決定是在自己,不在佛的那一方面,看我們自己用的是什麼心。
人決定不能爲自己,爲自己錯了,爲自己,再好的心都離不開六道輪回。再好的心、再好的事,你將來得人天果報;不善的心、不善的事,那就是叁途果報,統統出不了輪回,這個要知道。一定是大公無私,念念想幫助一切衆生脫離苦海,六道輪回是苦海,有這樣的心才能跟佛菩薩相應,佛菩薩沒有第二個念頭,只有這麼一念。阿彌陀佛這一念特別強,不但令衆生離苦得樂,而且要幫助一切衆生成佛。成佛,那就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如果我們有這個心,跟阿彌陀佛同心,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哪有不上上品往生的道理!精進不已,必皆得果,這個字用得多肯定。
「會者」,義寂大師說,這個意思是「皆也」,會跟皆是一個意思。「憬興雲:亦必也」。「克」同下面這個克字,這個克是克服,克的意思是以力取勝。簡體裏面作底下這個克字,意思是殺、是必、是遂、是得,像克服敵人,克敵。「義爲殺也」,以武力致勝,是這個意思。有必、有遂、有得的意思。「又有何願,不能求得」,這個意思用白話說,『精進不止,皆當克果,何願不得』,沒有不成就的。
「彭紹升居士《無量壽經起信論》」,解釋這一段經文,他說,「法藏雲: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一切淨土從此建立。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故曰: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所以者何?一切法不離自心故」。彭居士這一段話說得好。彭紹升居士是乾隆時候的人,這個人聰明好學,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用現在的職位來講就是國防部長,乾隆皇帝的國防部長,他算高幹子弟,家裏環境好。大概是二十歲考中進士,很難得,年歲很輕,進士在那個時候是最高的學位。一生沒做官,學佛,做居士,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大德。著作很多,你看《無量壽經起信論》他做的,很難得,他對佛教的貢獻非常大。
他這幾句話說,他的解釋說,法藏菩薩講,「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這個心是根,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從這生的,沒有這樣的大心,世間自在王佛就不可能爲他示現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他也不會去看。你說這個心多重要!這個心是什麼心?是度衆生的心,而且是快速度衆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要幫助這些衆生成佛,那就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離苦得樂做到圓滿、做到究竟,法藏發的是這個心。前面我們看過,對象上從等覺菩薩,下到地獄衆生,遍及到花草樹木、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度。《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法藏做到了,所以一切願王從這出生,一切淨土是從這建立,就從他這個心。所以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這個心一發,極樂世界就出現了,出現在哪裏?出現在法藏比丘意識裏頭,還沒成形。意識裏頭有了,怎麼會成形?精進不止就成形了,他這個念不退,他真幹,四十八願願願他都兌現,他都做到了,這極樂世界就成形。
所以極樂世界沒有人設計、沒有人去建築,怎麼成就的?是阿彌陀佛大行大願五劫精進修行功德自然的成就。這個道理我們能相信,因爲我們這個世界有。佛告訴我們,欲界天第五層天、第六層天跟極樂世界差不多,極樂世界是功德之所成就,欲界天裏面那個福報自然的,那是福德之所成就。人修的福報修太大了,福報到大的時候,一切你不要想,你需要的東西自然就來了。所以欲界第五層天叫化樂天,一切都變化來的,真叫心想事成,想什麼他面前就現什麼。第六天更高了,不要想,他化自在天,第六天想的第五天變化去供養他,他想都不要想,那福報最大。這是福德。福德都能夠變化而來,何況功德!阿彌陀佛是功德,不是福德。
同樣一個道理,地獄,地獄裏頭種種苦,那是什麼?惡業自然變化的。地獄不是閻羅王造的,與鬼王不相幹。我初學佛的時候,遇到一個老人,朱鏡宙老居士,浙江溫州人,這個老人跟李老師是好朋友,他們同年。我認識他的時候他七十歲,李老師也七十歲,我二十六歲,我們在他面前是孫子輩,所以對我們就非常照顧,很愛護。故事很多,都是自己親身經曆的,告訴我六道是真的。他的嶽父章太炎先生,這是民國初年國學大師,在學術界沒有人不知道的。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大概是判官有事情不能上班,找他去代替,他就代了一個月,東嶽大帝的判官。判官是什麼地位?相當于秘書長,現在講二把手,地位很高。他做得很辛苦,白天有事情,晚上天一黑,兩個小鬼擡了一個轎子來,就讓他去上班去了。他躺在床上就跟死人一樣。到第二天早晨又把他送回來,他又醒過來,日夜都不能休息。
他也把所看到的情形告訴一些朋友們,鬼道這個社會跟人間差不多,只是在鬼道裏頭看不到太陽,日月星光看不到,就是陰天灰突突的,生活狀況跟人差不多。他有一天跟東嶽大帝建議,聽說地獄炮烙的刑,炮烙是什麼?銅柱子燒紅了讓人去抱,罪人去抱它,那就好像什麼?燒烤一樣,那一抱全身就腐爛。他說這個刑罰太殘酷了,不仁道,能不能把它廢除?東嶽大帝就說你先去看看。派了兩個小鬼帶他去刑場去看。他就跟著小鬼去了。到了這個地方,小鬼就站在那裏,告訴他到了。他看不見。他突然想到是罪人業力變現的,你沒有這個業力你看不見,不是東嶽大帝建造的,跟東嶽大帝、跟閻羅王沒關系。地獄裏頭所有種種苦是自己變現的,業力變現。
你看惡業能變現地獄,善業能變現天堂,法藏比丘這是什麼業力?這是要普度衆生,幫助一切衆生趕快成佛。這個心還得了!這種心願功德之所成就。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對極樂世界這個問題就能解答,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功德之所成就。它裏頭不是人設計的,也沒有人施工去建造,自然變現出來,變現得那樣的美好。那個美好就跟法藏比丘心裏想的完全一樣。他曾經參觀一切諸佛的剎土,諸佛剎土所有美好的東西極樂世界全有,所有一切不好的,極樂世界找不到,所以這個地區就超勝一切諸佛剎土,這麼來的。我們不把這個東西搞清楚總是有懷疑,搞清楚了疑根就拔掉,斷疑生信,這個信心是真的不是假的。有真誠的信心,有真誠的願心,所以建成西方極樂世界,到那個地方真的所有去的人一生成佛,而且很快。這經不能不讀,不讀我們哪裏知道?我們讀了之後,它裏頭這些巧妙關鍵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