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五劫時間,不是短時間,把十方叁世所有一切諸佛剎土都參訪到,我們今天講考察、講學習,他這個事情做圓滿了。所以自在王佛才說「汝自思惟,修何方便」,這個話不必問我、不必來找我,你自己知道。一切諸佛剎土裏美好的統統搜集就好了,一切諸佛剎土不好的,不要就好了,你看就這麼簡單。將來你這個世界就可以超過一切諸佛剎土,所以『能成就佛剎莊嚴』。接著往下看:
【如所修行。汝自當知。】
你自己知道。日本峻谛法師于《會疏》,《會疏》是《無量壽經會疏》。峻谛,唐朝時候人,在中國留學,親近善導大師,他是善導的弟子,回國之後是日本淨土宗的祖師。日本人很難得,我們到日本去參觀,他們祖師堂裏頭,他承認善導是他們第一代祖師。所以他不稱始祖,他第二代,善導是第一代。祖師堂裏面供奉的祖師的像,頭一個是善導大師,他在旁邊。尊師重道,不忘師恩,這是現在人值得學習的。《會疏》裏面解釋這一句『汝自當知』,解釋的話說,「汝自當知者,例如法華叁止說,其義深廣」,這句話的意思深廣無量,「不可容易說故」。「此說甚好」,這句話是黃念老說的,峻谛師這個批注批注得好。「彼經」,《法華經》,《法華經》上「止止不須說」,釋迦牟尼佛說這句話,「正是今經之義」。現在這個經上「汝自當知」,就是《法華經》上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止止不須說」的意思,同樣。可是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還是不知道。下面接著引《六祖壇經》裏面的話,「六祖曰,密在汝邊」,也是這句話的意思。「古禅德曰」,禅宗的大德說,「汝自會取好,我不如汝」,也是這個經叁個自的意思。你自會取好,你當然會挑選最好的,我不如你。這些話都是密意。
我們看看天臺臺大師講的叁止,「法華叁止」,這個資料是《佛學大辭典》裏頭的。這是「名數」,天臺家對于叁觀而立的叁止。第一個是「體真止」,體是體會,真是真實。一定要曉得,佛在大乘教上常講,萬法皆空,那就不是真的。什麼東西是真的?自性不空,自性是真的。自性就是真心、就是真如、就是實相、就是法身、就是法性,名詞說得很多,都是說這樁事情,永恒不變。佛說的這些東西,現在哲學裏頭稱之爲本體,宇宙的本體;也就是說它能生能現,宇宙是所生所現。但是能生能現的這個本體一直到今天沒找到,哲學家、科學家認爲一定有,沒找到。佛法找到了,找到怎麼樣?說不出,沒有辦法說出來,也沒有辦法指出來給你看,它真在。在哪裏?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就在當下。爲什麼說不出?它沒有形相,指示不出。自性它不是物質,我們眼耳鼻舌身接觸不到;它也不是心理現象,我們思惟、想象達不到;它又不是自然現象,它什麼現象都沒有,它就在當前。如何能把這個東西找到?佛說「唯證方知」。怎麼證?我們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你就體會到了。只要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絕對找不到它。所以,我們說哲學跟科學永遠找不到,爲什麼?他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障礙。科學家、哲學家要不起心、不動念了,給諸位說他就成佛了,他就找到了。找到之後他也說不出來,找到的人跟找到的人在一起,他們會有會心的微笑,真的都見到了。
中國,從佛法傳到中國來一直到現在,這兩千年當中,找到這個東西有多少人?我們估計不會少過叁千人。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爲什麼?不是一個人找到的,很多。禅宗《五燈會元》裏面所記載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一千七百多人,還有教下的、還有淨土宗的、還有密宗的。淨土宗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找到了,事一心不亂沒有,理一心不亂找到了。這些人,見性的人,他們到哪裏去了?全到實報莊嚴土去了,也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四十一個等級的人他們全都找到了。所以他們生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十法界是無常的,有生有滅。諸佛如來的實報土都是這樣的人,就是都是找到自己的人,禅宗講自己「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把這個找到了,你就不在十法界,你就常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如來的實報莊嚴土。說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就是自己的實報莊嚴土。在那個地方永遠不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都沒有,當然沒有分別執著,這個世界才叫真正美好,一點缺陷都沒有。所以你要體真,體真就止了,止是什麼?止念頭。妄想止了、分別止了、起心動念止了,就這個意思。
所以下面解釋,「諸法由因緣而生」,宇宙之間我們能看到的、能聽到的、能接觸到的,都是因緣生法。「因緣假和合之法體爲性空」,一切法沒有自體,自體都不可得,所以說它性空。這個性就是體性,一切法的體性是空的,根本沒有這個東西。「止息一切之攀緣妄想者」,只要你把一切攀緣的心、妄想的心,妄想的心是起心動念,攀緣的心是分別執著,只要把這個東西止息住,我們講放下,跟這裏講止息是一個意思。你就能「證空理」,你就曉得佛說的萬法皆空這個空是什麼意思,你就能體會到了。你不能放下,你不懂這個意思,放下才真懂。沒放下聽佛講解,知道有這麼回事情,這個叫解悟,不是證悟。解悟怎麼樣?知道有這回事情,不得實用,用不上。如果真正明白了,你就用上了。用上是什麼樣子?就像歌利王割截身體,自己如如不動。割截身體有沒有痛苦?沒有痛苦。爲什麼?他放下了,身體是假的,身體不是我。所以他的神智那麼清楚,他那麼自在,得受用。解悟不行,解悟你沒有放下,拿刀子割你,痛,真痛!因爲什麼?你沒放下,真放下不痛。可見得真放下跟沒放下不一樣,真得受用。
「空即真也」,這個空不好懂,空不是什麼都沒有,「是對于中觀之止」。中觀是什麼?空有二邊都不執著。執著有是凡夫,執著空是小乘,阿羅漢、辟支佛執著空,大乘菩薩空有二邊都不執著,心清淨。所以二乘雖然有放下了,他還執著個空,他還有個空,那個東西也是障礙,要空有二邊都不執著。止就是定,就是製心一處,這是把心放在真如上,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了,是這個意思。這第一個。
第二個叫「方便隨緣止,又名系緣守境止」。前面這個很難做到,因爲體真,體真就是開悟、就是見性,我們沒這個能力,我們見不了性。這個道理我們懂,我們做不到。但後面這兩個有辦法,它的標准就降下來了。你看方便隨緣,又名什麼?系緣守境。「菩薩知空非空,停止于諸法幻化之理,分別藥病化益衆生者。知空非空謂之方便,分別藥病隨緣曆境謂之隨緣,安住假谛之理而不動,謂之止。是對于假觀之止也。」我們要從比喻上來說大家就好懂。菩薩學佛,知道空不是頑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空,什麼都沒有,那你完全錯會了意思。體是空的,它遇緣能生萬法。你看惠能大師開悟,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空的,爲什麼能生萬法?可見得空是什麼?它沒有現象,它不是物質,它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叫它做空。可是它能現,它能現自然現象、能現物質現象、能現精神現象,它能現;雖然能現,所現出來的現象全是幻相。什麼叫幻相?假的。什麼是假的?它沒有實體,它不是實在的東西,全是假的。這個我們不好懂,我們覺得現前不都是實在的嗎?怎麼會是假的?我手摸得著、眼睛看得著,怎麼是假的?真的是假的。這個道理很深。佛說是假的,現代量子力學家證明出是假的。
你看最近的科學發展大概八十年,不算很長,在二十世紀的初期,首先發現了原子。科學家用分析的方法,過去,細胞把它分析成分子,分子就是最小的;再從分子裏面去分裂,把分子再分開來看裏頭什麼東西,就發現原子,原子比分子就小。然後繼續不斷的把原子再分裂,看原子是什麼構造的,發現原子裏頭有電子、有原子核、有中子,這樣一層一層的分。到最近的叁十年,發現了基本粒子,發現誇克,基本粒子有幾十種,誇克也有幾十種。再從這個裏頭再分,分成光子,現在講的量子,分成中微子。一個中微子多大?念老在批注裏頭引用科學家的實驗報告,一個中微子的體積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就是一百億個中微子合在一起是一個電子。電子我們肉眼看不見,圍繞著原子核轉的,那個樣子很像太陽系。這個是佛經上講的極微之微,這個東西不能獨立存在。
它怎麼來的?這是物質現象,你能看得見,它是個物體,物質現象它從哪來的?它從念頭來的。所以科學家告訴我們,根據他們研究結果的報告,這個世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所有物質現象,基本的東西都是這些中微子,它聚集在一起,你看到好像是,它生滅很快。就是彌勒菩薩對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佛問他一句話,「心有所念」,我們一般人動個念頭,心有所念。佛問彌勒菩薩,這一念當中有多少細念?有多少物質現象?有多少精神現象?問這麼個問題。他的經文上的原話,「佛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問這麼一句。彌勒菩薩回答,他說一彈指,一彈指時間很短,一彈指有叁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叁十二億乘十萬,我們中國人的算法是叁百二十兆。這一彈指,叁百二十兆個念頭,細念。每個細念裏頭都有物質現象,「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每個物質現象裏頭都有精神現象。
這是法相唯識學裏頭所說的,被今天科學家發現了,科學家看到這個現象。這個科學家是德國人,普朗克,大家曉得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老師,是他發現的。沒有物質!物質是什麼東西?就是這些幻相交纏在一起,交纏在一起産生的幻相,是這麼回事情。它存在的時間多長?我們今天用秒做單位,以秒爲單位。彌勒菩薩講一彈指,一秒鍾至少可以彈五次,彈得快的可以彈五次,那再乘五,就是一秒鍾裏頭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是它存在的時間。你看,馬上就滅了。爲什麼看到現象?一個接一個,讓我們看花了眼睛,以爲是真的,是這麼回事情,其實沒有。這是把物質…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