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八集▪P4

  ..續本文上一頁,自己不能不努力。一生都靠住他,這不行,你自己不能獨立。靠阿彌陀佛,自己還得學到一身本事,將來我不需要他加持,這就對了;可不能賴住,賴住不可以的。所以是理事都搞清楚了,你對極樂世界是非常歡喜。得到佛的加持,換句話說,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能力幫助十法界苦難衆生,你就有智慧、有能力、有這種神通,衆生有感你就有應,所以這個快速。那個不到實報土是沒有這個能力,西方極樂世界不到也有這個能力。我們地球上家親眷屬很多有苦難,能不能幫忙?能,只要你到極樂世界,你就有能力幫忙,不必自己把煩惱斷盡、業障消盡,不需要。帶著業障接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就起這麼大的作用,所以這個很難得。

  佛跟他講了叁個自,法藏菩薩怎麼樣?法藏菩薩還是要請教。下面「法藏啓請」,這裏頭有叁段,第一段「佛境難明」,法藏是代表我們說的,佛說的這些話,我們凡夫聽不懂。

  【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

  這代我們問的,確實不是我們凡夫境界,他代表凡夫,不是我的境界,希望佛把它講清楚、講明白。我們看念老的注,這個注得很長。『斯義宏深』,「斯,此也」,這個意思。「宏,大也。境者,心之所遊履攀緣者,謂之境」,我心裏想的、心裏念著的這是境界。佛說的這些話,這個意思太深了,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體會不到。下面舉,「如色爲眼識所遊履,謂之色境」,我們眼睛看一定是看到色相,色相就叫做色的境界。「乃至法爲意識所遊履,謂之法境」,佛說的這些經典是法,我們用意識去緣,我們聽懂了,知道佛講的意思,這是意識所能夠理解的,就稱爲法境。「又實相之理」,這就更高了,「爲妙智遊履之所,亦稱爲境,亦屬法境」。但是這個法境高,這個法境是明心見性的人他可以緣得到,沒有見性的人緣不到。所以法境有淺深不一樣;換句話說,用真心的能夠緣到法境裏頭的最高峰。用我們思想,就是用第六識、第七識的,我們所緣到的,我們現在稱爲知識不是智能。用真心緣的是智慧,用我們思想、我想象的,用這個來緣是知識。

  知識跟智能不一樣,智慧能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而且決定是正確的;知識不一定,眼前解決了,好像是沒有問題,過幾年之後弊病發生了。這常常有的,凡夫知見,眼前是好的,過幾年就變成不好了。譬如說科學家發現的這些基因,有能力用科學技術來改變基因,表面上看到是好,幫助農作物生長,長得又快、又大、又好看,可是味道不一樣,幾乎跟從前完全不相同,養分不一樣,這就是什麼?知識的毛病。如果是智慧絕對不會的,智慧絕對沒有後遺症,就是知識跟智能兩樁事情不一樣。

  境界指所觀的境界,「指所觀之境、之界域」,這裏頭有淺深、大小,就是界限不一樣。「又《無量壽經箋注》」,這是丁福保居士作的《無量壽經》的批注。「自家勢力所及之境土,又我所得之果報界域,謂之境界」。我們自己就是智能能力,或者是知識能力,你所能達到的境界,所能了解的,就這個意思。另外一個意思,我所得的果報,這也是境界,我修善得善果,我造惡受惡報,都是屬于境界,這境界不一樣。「峻谛師雲:斯義弘深,非我境界者,亦有叁意」,它有叁個意思。第一個,「謂菩薩常途淨土之行,我已知之」,菩薩常途淨土,這種修行是四聖法界,十法界的六道是穢土、是染汙,上面四層是淨土。是哪幾種人住?六道裏頭有天、有阿修羅、有人、有畜生、有餓鬼、有地獄這些人住;四聖法界,阿羅漢住、辟支佛住、菩薩住、佛住。所以他們住那個地方環境清淨,沒有染汙,這稱爲淨土,六道稱爲穢土,這是果報不一樣,都是自己造的,說這些我們知道。「今欲得諸佛土之中最勝淨土,斯義弘深,非我境界」。諸佛如來的淨土我們就不知道了,四聖法界的知道,我們的知識能緣得到。但是如來的淨土,我們知識緣不到,要智能才緣到。換句話說,煩惱斷盡了你就能緣到,我們煩惱沒斷盡。所以諸佛的實報莊嚴土,這個最勝淨土就是實報莊嚴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居住的地方,他們的境界,不是我的境界,所以這個義理就深!這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謂實雖隨各自樂欲」,樂欲就是喜歡,「應攝取之。今欲五乘齊入報土,斯義弘深,非我境界」。這個問得好,這意思比前面更深,雖然說隨著,實在雖然隨著各人自己的樂欲,自己的喜歡,自己的愛好,應攝取之,這個意思我們懂。這是說菩薩、聲聞、緣覺,他們攝受衆生,這些狀況我們能了解,他們喜歡接引哪一類的衆生,喜歡教導哪一類衆生,各有各人的愛好。有人喜歡教很聰明的學生,有人很喜歡教很笨的學生,笨學生很可憐,不耐煩去教他他怎麼辦?各人願不一樣,這個我們懂得。現在法藏比丘的願望,是將五乘齊入報土,這個事情難,沒聽說過。五乘是什麼?菩薩、聲聞、緣覺、人、天,統統都能夠入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只有菩薩能去,聲聞、緣覺、人、天沒分,現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全去,這個意思太深,這不是一般人能懂得的,所以「斯義弘深,非我境界」,這是有道理的。這底下括號裏說,「報土乃法身大士所居,今令二乘、人天乘齊入報土,故非凡情所能測」。這就是極樂世界六道衆生統統都能去,不但是人天,還有畜生、餓鬼、地獄,簡直叫你無法想象。顯示出阿彌陀佛那種慈悲、智慧、神通、道力真的不可思議,別人沒辦法做到的,他全能做到。

  「叁,謂雖法報高妙」,法身、報身高妙,「非菩薩之分,我能經無量劫,當克獲之」。他有決心、他有毅力,用無量劫的時間來修行一定能夠得到。「法報二身,經無量劫必可悟證,但當下尚非其分,故下雲非我境界」。「斯義弘深,非我境界」,我要經很長的時間我能夠得到,現在不是我的境界,現在我不知道。「雖有叁義不同,抛卻己分,專歸佛力,斯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這個了不起,因爲靠自己不行,現在不靠自己,完全靠佛、靠佛力加持,做不到的也都能做到,這是什麼?法藏菩薩他開辟叫他力法門。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裏頭沒有的,八萬四千法門都要靠自己,靠自己努力修行。這個不需要,靠他,靠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自己開的方便門,所以淨宗叫他力法門。自己只要具備叁個條件,我真信,我真想去,我真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真不可思議、真了不起。他的話不是空話,他真成功、真兌現了。如果不是真的兌現,十方諸佛怎麼肯替他介紹?那佛不就打妄語了。十方諸佛肯替他介紹,知道他貨真價實,絕不欺騙人。

  所以我們要相信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爲我們介紹,他就要負責任。他所講的,完全是極樂世界的真相,沒有一個字是虛假的,讓我們對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生起無比堅定的信心,絕不動搖,立定志願我這一生非去不可。至于什麼時候去,可以聽佛安排,佛覺得我該去的時候,他就來接引。還要留在我們這個世界去幫助一些苦難衆生,去接引他們,那我們就多住幾天。我們把這樁事情交給佛來處理,我們自己就不管了,就放下了,活一天就該幹這一天的事,把它幹好。我們幹的事情,攝受衆生,把極樂世界介紹給大家,這一部經好好的學習,對自己來講增長自己的信心,增長自己的願力,對佛法來說這是正法久住,是真的不是假的。代代要有傳人,一代一代傳下去,不要要求很多,能有一、二個就不錯了。大規模的展開,不在我們這一代,一定要曉得,我們丟掉了兩百年,恢複也要兩百年,不可能一下就恢複。我們等于說一個燈,傳燈,這個燈不要在我手上熄掉,傳個叁代、五代一定開花結果,就發揚光大,衆生福報就現前了,現在衆生沒福報。所以也有自力、也有他力!

  「峻谛師開他力門之說,正明淨宗超情離見,不可思議,究竟方便,果覺因心之無上妙谛。茲粗釋之」。這是念老的客氣話,粗淺的解釋。「伊謂」,這個伊就是峻谛師,日本人,前面介紹過,他唐朝到中國來留學,善導大師的學生,善導是我們淨宗第二代祖師。「伊謂法藏菩薩雲,非我境界者」,這也有叁個意思,第一個,「我雖已知諸菩薩攝集一般淨土之行」,這個一般淨土就是前面跟諸位提到的四聖法界,十法界裏頭最上的四層,這是一般淨土。「但今欲攝最勝淨土,超過諸佛國土,故非我境界」。這說明法藏的意思,它不是一般淨土,一般淨土是方便有余土,不是一般的,所以法藏說非我境界。

  第二個,「應攝之淨土,其實際雖依本人各自之願樂」,自己的本願,自己的愛好,這個樂是愛好。「但今欲五乘行人皆能生報佛之國土,乃十方之所無,故非我境界」。這是真的,也就是說,六道衆生都能夠生到諸佛的報土,生到佛的報土這是十方世界沒有的,現在只有極樂世界有。過去、現在、未來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剎土裏頭統統沒有,只有極樂世界有,這個事情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說非我境界。下面五乘,人天乘、聲聞、緣覺、菩薩,佛乘就是如來乘。「今欲令五乘行人同入報佛之土,迥異常情」。迥是遠的意思,遠異常情,常情我們講常識,我們常識裏頭沒有的,沒有這回事情。人天乘是凡夫,聲聞、緣覺是小乘,現在希望將這些凡夫、小乘,這些行人,「等同大乘」,跟這大乘平等。「與一佛乘之大菩薩,同登報佛淨土,此義極深,故曰非我境界」。前面講過,五乘裏頭還包括六道,包括叁惡道,這更不可思議,極樂世界統統做到了。

  第叁,「法身與常寂光土,報佛與實報莊嚴土」,報身佛住實報莊嚴土,法身佛住常寂光土。「境界高妙,非一般菩薩分內之常行」,這個一般菩薩不知道。「我可經無量劫,專精修習,而證得之」,只要有時間真修可以證得。「但我當下」,就是我現在,現在做不到,「尚非其分,故曰非我境界」,這樣一解釋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法藏菩薩此答,雖有不同之叁義,但總是抛卻己分,專歸佛力。非我境界四字,即是抛卻己分;請…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