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曾經寫過的東西差不多將近有五、六百萬字,但是戰亂當中都丟掉了。到臺灣沒能帶去,全都毀掉了,這很可惜。晚年確實心有余而力不足,遇到我們這些年輕人,很愛護,鼓勵我們,我出家就是他替我決定的。他教我別去做官,出家好,我聽他的話。告訴我,學釋迦牟尼佛,你看第一本教我看的書,《釋迦譜》、《釋迦方志》,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他說你要學佛,你首先得認識釋迦牟尼佛,你要不認識他,你將來會走錯路,你首先要認識他。這個很重要,講得非常合乎邏輯,我們很尊重他。
讀了,《釋迦譜》是從經典裏面節錄出來的,也是個會集本,唐朝時候,古人的作品。看了之後,就像看這種書一樣,知道釋迦牟尼佛身世,大慈大悲、大智大德,舍棄王位,從事于教學,教化衆生。我們看了之後,感到他不像宗教,要依我們的看法,釋迦牟尼佛身分應該是,用現在的話說,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一生搞教育,他的身分是職業老師,天天上課。而且他是義務的,他不收學費,學生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你跟他學,他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也不分宗教信仰。在印度很多宗教徒都跟他學,他沒有說你改變宗教,沒有,你好好信你的教,所以他是社會教育。我們在經典裏面常常看到,有許多這些外道、婆羅門,這都是印度一些宗教徒,跟釋迦牟尼佛學,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沒有改變宗教思想,宗教的信仰不改變,所以大家歡喜、大家相信。跟他確實學智能,一生教學是以開悟爲主,開智能爲主。
下面這一句說得很好,「蓋自他本來不二」,自是自己,這個他是佛,阿彌陀佛,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一體,是一不是二。「肯仗他力,即是于此難信之法能生淨信」。所以淨宗的信,第一個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什麼?《觀經》上講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要信自己。自己的心就是佛,信我本來是佛,你要相信這個。是心作佛,我現在迷了自性,變成凡夫了,我現在想作佛,我回到自己的本位。用什麼方法回到本位?我依靠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教我這個方法,讓我自己回到本位,是這個意思。人家要問你,佛是什麼?佛是覺悟,佛是明了,對于宇宙人生萬事萬物都能真正了解通達,這叫佛。所以佛不是神、不是仙,佛是人,是個什麼東西都通達的人、都明了的人,這個人叫佛。搞清楚,他不是宗教,宗教兩個字意思是好,他不是宗教。
如果用中國宗教兩個字來說他,那他是真的宗教,他不是假的。宗教是,在中國的宗教有叁個講法,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釋迦牟尼佛真具備了,叁個條件都具備。宗教是教育,最高的教育,這是宗教的大師,他是這麼個身分。而且他說到他就做到,他不會說自己做不到去教別人,沒有,他全做到了。別人相信他,不欺騙別人。是我們最好的一個榜樣,一個好的模範,所以我們向他學習。我們一生做的是教學,我們肯定這是最完美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所表現的,我們繼承這個佛法,現在我們用佛陀教育的佛法,這個一定要清楚。佛教這兩個字,本來是很好的,現在變成誤會,說它是宗教,說它是迷信。所以,我們不能不正名,孔子說的,「名不正則言不順」。正名,加兩個字進去,佛陀教育,像儒家說孔孟教育,這是佛陀教育,搞清楚、搞明白。
其它的宗教,宗教都是好的,你看看所有宗教的經典,裏面都教倫理、都教道德、都教因果,這種教育都能教人做好人,沒有宗教教人做壞人的。我們要想世界和平、社會和諧,人人都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宗教教育是非常必要。現在教育裏頭缺乏的是倫理,沒有教倫理的,沒有教道德的,沒有教因果的。但是每個宗教經典裏頭都有這些經文,都有這些教誨,你不去接觸你不了解,你接觸之後你了解它。所以,宗教必須要回歸到教學,像最初,摩西、耶稣經常都是講經教學。如果離開宗教教育,就會産生負面的影響,讓社會大衆認爲宗教是迷信,不願意跟宗教往來。這樁事情我們不能怪社會大衆,回過頭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反省一下,我們自己做得不夠好,讓大家産生誤會。如果我們做得很好,人家當然有信心,不至于産生誤會,會接受,宗教對于社會就有很大的貢獻。
真正明白自他本來不二,真正明了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我們就真正能甘心情願肯仗他力,于此難信之法能生淨信。「難信能信,全由當人之無上智慧」,你真能相信是智慧,沒有智慧怎麼可以相信?沒有真智慧,那個信心會動搖,有真智慧信心不會動搖。這就是自力。「但能信入,老實念去,自然能所兩忘」,這是念到功夫純熟。念到一心不亂,所有一切對立的這種概念完全沒有了,能所是對立的。那就是一心現前,一心有事一心、有理一心,理一心不亂跟禅宗裏頭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境界。「自心朗現」就是明心見性,「從事持達理持」,我們開頭念佛是事持,到最後自心朗現的時候那就是理持,跟禅宗境界完全相同。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裏頭開悟了,這個境界是相同的。
「即凡心成佛心。淨宗之妙,全在于此」,妙就妙在這個地方。理太深,真不容易懂,我們搞這麼多年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如果是壽命不夠長真沒有辦法。說實在話,我的壽命是四十五歲,如果四十五歲那年就走了,當然也是念佛走的,我自己知道壽命到了,念佛,不看病,也不吃藥。我的觀念是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命他沒辦法醫,所以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病好了。我一生沒有生過病,什麼醫院沒有我的病曆。那年我出家講經講了十二年,四十五歲,我講了十二年。所以甘珠活佛告訴我,他說你的壽命延長了,你這麼多年講經功德。講經這樁事情是李老師教的,這些老人,好像李老師跟章嘉大師同年。我認識李老師的時候七十歲,李老師七十歲,認識章嘉大師的時候,大師是六十五歲,他六十八歲走的,我跟他叁年。這些老人非常慈悲,看到年輕人命很薄,看相看得出來,不是長命的相,也沒有福報,就勸他學佛,勸他講經,講經修福最快也最大。老師教導我們,我們那時候十幾個同學,年輕同學,我們真幹,就走上這條路,是愈講愈歡喜,愈學愈歡喜。
我們看底下這一段,法藏比丘依然是求佛詳細給他講解。
【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
這是請法。『演』是宣說。『如來應正遍知』,「即如來、應供、正遍知」,這是佛十號裏面的叁號,「此乃簡稱,以代表佛之十號」。十號是贊歎佛的大智、大德、大能,這是出于贊頌。法藏菩薩陳明,這是陳述、說明,「非我境界」之後,再啓請世間自在王如來爲他廣說,就是詳細說明,諸佛無量勝妙剎土,他想知道。知道的原因目的何在?下面就說清楚了,「思修滿願」。
【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
也就是想要知道一切諸佛剎土,做爲自己建立極樂世界的依據。所以極樂世界不是自己憑空想象成就的,是參觀二百一十億佛土,人家裏頭好的他全收,我都學,不好的我都不要。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是密宗裏頭代表大圓滿,意思是無量無邊。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法藏菩薩都想去看看,都想用現在話就是考察、去學習。所以,極樂世界也是會集的,會集所有諸佛剎土裏頭最美好的、最精華的。他不是憑空想的,不好的全不要,好的我都要,所以極樂世界比哪一個佛世界都好,原因在此地。
我們看念老的批注。「此段大意爲:法藏菩薩答曰,此義太深,超我境界」,如果通俗的話說,勉強可作水平解,不是我的水平,「于是再度請佛廣說無量佛剎,我若聞後,定能如法修習,圓滿所願。我若得聞如是等等妙剎及其攝取之法」。攝取建造這個世界的方法,它怎麼成就的,都想知道。想看到佛國土,也想知道佛國土裏頭一切的因果,什麼因得什麼樣的結果。他都知道之後,他說「我當思惟修習,誓當圓滿我之所願」,他的願就是要令,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裏面的六道衆生快快成佛,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爲什麼建立極樂世界?幫助這些衆生早一天成佛。在極樂世界決定是一生成就,不必到第二生。所以他要了解諸佛世界的狀況。
底下一段佛就爲他宣說了。世間自在王佛知道法藏菩薩,知道他的大願無比的深廣。
【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
他的志大願深,要想幫助一切苦難衆生。『高明』,高是上、是崇、遠的意思,明是光、照、通的意思。《會疏》裏頭說,高明是從德上講的,他有這樣了不起的德行,深廣是從願心上講的。「謂持戒禅定,超勝世間」,這叫高。「方便般若,照究諸法」,這叫明,叫高明。「遠徹來際無撓」,括號有個簡單解釋,「謂能遠究達」,究是研究,達是通達,「于未來之極處」,而沒有障礙,這叫遠徹來際無撓。他有這樣的智慧,有這樣的大智,「故謂深」。「周攝一切無遺,故謂廣」,這就是他想去搜集資料,諸佛剎土裏頭一切美好的,一切能幫助衆生覺悟的、幫助衆生成佛的他全都要,搜集這些資料來建設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這麼成的,不是憑空想象的。他四十八願也是從參觀二百一十億佛國土裏面發的願,看到人家有地獄,這個不好,我不要這個,看到這個地方有畜生,我也不要這個。所以他頭一願就是我這個極樂世界沒有叁惡道,別的地方有,我這兒沒有。第二願你看,這是沒有叁惡道的果,第二願是沒有叁惡道的因。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的人絕對不會起叁惡道的念頭,叁惡道念頭就是貪瞋癡慢疑,他不會起這個念頭,他不會造這個業,所以他永遠不會墮叁惡道。他是到處去參觀,好的就學,不好的就不要,所以這個世界就非常非常殊勝。
我們看下面佛給他的開示。
【即爲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應其心願。悉現與之。】
不但跟他講,而且還用佛的神力把這些世界讓他…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