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九集▪P3

  ..续本文上一页,他曾经写过的东西差不多将近有五、六百万字,但是战乱当中都丢掉了。到台湾没能带去,全都毁掉了,这很可惜。晚年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遇到我们这些年轻人,很爱护,鼓励我们,我出家就是他替我决定的。他教我别去做官,出家好,我听他的话。告诉我,学释迦牟尼佛,你看第一本教我看的书,《释迦谱》、《释迦方志》,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他说你要学佛,你首先得认识释迦牟尼佛,你要不认识他,你将来会走错路,你首先要认识他。这个很重要,讲得非常合乎逻辑,我们很尊重他。

  读了,《释迦谱》是从经典里面节录出来的,也是个会集本,唐朝时候,古人的作品。看了之后,就像看这种书一样,知道释迦牟尼佛身世,大慈大悲、大智大德,舍弃王位,从事于教学,教化众生。我们看了之后,感到他不像宗教,要依我们的看法,释迦牟尼佛身分应该是,用现在的话说,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一生搞教育,他的身分是职业老师,天天上课。而且他是义务的,他不收学费,学生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你跟他学,他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也不分宗教信仰。在印度很多宗教徒都跟他学,他没有说你改变宗教,没有,你好好信你的教,所以他是社会教育。我们在经典里面常常看到,有许多这些外道、婆罗门,这都是印度一些宗教徒,跟释迦牟尼佛学,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没有改变宗教思想,宗教的信仰不改变,所以大家欢喜、大家相信。跟他确实学智能,一生教学是以开悟为主,开智能为主。

  下面这一句说得很好,「盖自他本来不二」,自是自己,这个他是佛,阿弥陀佛,我们跟阿弥陀佛是一体,是一不是二。「肯仗他力,即是于此难信之法能生净信」。所以净宗的信,第一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什么?《观经》上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要信自己。自己的心就是佛,信我本来是佛,你要相信这个。是心作佛,我现在迷了自性,变成凡夫了,我现在想作佛,我回到自己的本位。用什么方法回到本位?我依靠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教我这个方法,让我自己回到本位,是这个意思。人家要问你,佛是什么?佛是觉悟,佛是明了,对于宇宙人生万事万物都能真正了解通达,这叫佛。所以佛不是神、不是仙,佛是人,是个什么东西都通达的人、都明了的人,这个人叫佛。搞清楚,他不是宗教,宗教两个字意思是好,他不是宗教。

  如果用中国宗教两个字来说他,那他是真的宗教,他不是假的。宗教是,在中国的宗教有三个讲法,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释迦牟尼佛真具备了,三个条件都具备。宗教是教育,最高的教育,这是宗教的大师,他是这么个身分。而且他说到他就做到,他不会说自己做不到去教别人,没有,他全做到了。别人相信他,不欺骗别人。是我们最好的一个榜样,一个好的模范,所以我们向他学习。我们一生做的是教学,我们肯定这是最完美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所表现的,我们继承这个佛法,现在我们用佛陀教育的佛法,这个一定要清楚。佛教这两个字,本来是很好的,现在变成误会,说它是宗教,说它是迷信。所以,我们不能不正名,孔子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名,加两个字进去,佛陀教育,像儒家说孔孟教育,这是佛陀教育,搞清楚、搞明白。

  其它的宗教,宗教都是好的,你看看所有宗教的经典,里面都教伦理、都教道德、都教因果,这种教育都能教人做好人,没有宗教教人做坏人的。我们要想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人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宗教教育是非常必要。现在教育里头缺乏的是伦理,没有教伦理的,没有教道德的,没有教因果的。但是每个宗教经典里头都有这些经文,都有这些教诲,你不去接触你不了解,你接触之后你了解它。所以,宗教必须要回归到教学,像最初,摩西、耶稣经常都是讲经教学。如果离开宗教教育,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让社会大众认为宗教是迷信,不愿意跟宗教往来。这桩事情我们不能怪社会大众,回过头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反省一下,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让大家产生误会。如果我们做得很好,人家当然有信心,不至于产生误会,会接受,宗教对于社会就有很大的贡献。

  真正明白自他本来不二,真正明了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我们就真正能甘心情愿肯仗他力,于此难信之法能生净信。「难信能信,全由当人之无上智慧」,你真能相信是智慧,没有智慧怎么可以相信?没有真智慧,那个信心会动摇,有真智慧信心不会动摇。这就是自力。「但能信入,老实念去,自然能所两忘」,这是念到功夫纯熟。念到一心不乱,所有一切对立的这种概念完全没有了,能所是对立的。那就是一心现前,一心有事一心、有理一心,理一心不乱跟禅宗里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同一个境界。「自心朗现」就是明心见性,「从事持达理持」,我们开头念佛是事持,到最后自心朗现的时候那就是理持,跟禅宗境界完全相同。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里头开悟了,这个境界是相同的。

  「即凡心成佛心。净宗之妙,全在于此」,妙就妙在这个地方。理太深,真不容易懂,我们搞这么多年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如果是寿命不够长真没有办法。说实在话,我的寿命是四十五岁,如果四十五岁那年就走了,当然也是念佛走的,我自己知道寿命到了,念佛,不看病,也不吃药。我的观念是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命他没办法医,所以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一个月,病好了。我一生没有生过病,什么医院没有我的病历。那年我出家讲经讲了十二年,四十五岁,我讲了十二年。所以甘珠活佛告诉我,他说你的寿命延长了,你这么多年讲经功德。讲经这桩事情是李老师教的,这些老人,好像李老师跟章嘉大师同年。我认识李老师的时候七十岁,李老师七十岁,认识章嘉大师的时候,大师是六十五岁,他六十八岁走的,我跟他三年。这些老人非常慈悲,看到年轻人命很薄,看相看得出来,不是长命的相,也没有福报,就劝他学佛,劝他讲经,讲经修福最快也最大。老师教导我们,我们那时候十几个同学,年轻同学,我们真干,就走上这条路,是愈讲愈欢喜,愈学愈欢喜。

  我们看底下这一段,法藏比丘依然是求佛详细给他讲解。

  【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剎。】

  这是请法。『演』是宣说。『如来应正遍知』,「即如来、应供、正遍知」,这是佛十号里面的三号,「此乃简称,以代表佛之十号」。十号是赞叹佛的大智、大德、大能,这是出于赞颂。法藏菩萨陈明,这是陈述、说明,「非我境界」之后,再启请世间自在王如来为他广说,就是详细说明,诸佛无量胜妙剎土,他想知道。知道的原因目的何在?下面就说清楚了,「思修满愿」。

  【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也就是想要知道一切诸佛剎土,做为自己建立极乐世界的依据。所以极乐世界不是自己凭空想象成就的,是参观二百一十亿佛土,人家里头好的他全收,我都学,不好的我都不要。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是密宗里头代表大圆满,意思是无量无边。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法藏菩萨都想去看看,都想用现在话就是考察、去学习。所以,极乐世界也是会集的,会集所有诸佛剎土里头最美好的、最精华的。他不是凭空想的,不好的全不要,好的我都要,所以极乐世界比哪一个佛世界都好,原因在此地。

  我们看念老的批注。「此段大意为:法藏菩萨答曰,此义太深,超我境界」,如果通俗的话说,勉强可作水平解,不是我的水平,「于是再度请佛广说无量佛剎,我若闻后,定能如法修习,圆满所愿。我若得闻如是等等妙剎及其摄取之法」。摄取建造这个世界的方法,它怎么成就的,都想知道。想看到佛国土,也想知道佛国土里头一切的因果,什么因得什么样的结果。他都知道之后,他说「我当思惟修习,誓当圆满我之所愿」,他的愿就是要令,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六道众生快快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为什么建立极乐世界?帮助这些众生早一天成佛。在极乐世界决定是一生成就,不必到第二生。所以他要了解诸佛世界的状况。

  底下一段佛就为他宣说了。世间自在王佛知道法藏菩萨,知道他的大愿无比的深广。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

  他的志大愿深,要想帮助一切苦难众生。『高明』,高是上、是崇、远的意思,明是光、照、通的意思。《会疏》里头说,高明是从德上讲的,他有这样了不起的德行,深广是从愿心上讲的。「谓持戒禅定,超胜世间」,这叫高。「方便般若,照究诸法」,这叫明,叫高明。「远彻来际无挠」,括号有个简单解释,「谓能远究达」,究是研究,达是通达,「于未来之极处」,而没有障碍,这叫远彻来际无挠。他有这样的智慧,有这样的大智,「故谓深」。「周摄一切无遗,故谓广」,这就是他想去搜集资料,诸佛剎土里头一切美好的,一切能帮助众生觉悟的、帮助众生成佛的他全都要,搜集这些资料来建设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这么成的,不是凭空想象的。他四十八愿也是从参观二百一十亿佛国土里面发的愿,看到人家有地狱,这个不好,我不要这个,看到这个地方有畜生,我也不要这个。所以他头一愿就是我这个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别的地方有,我这儿没有。第二愿你看,这是没有三恶道的果,第二愿是没有三恶道的因。极乐世界那个地方的人绝对不会起三恶道的念头,三恶道念头就是贪瞋痴慢疑,他不会起这个念头,他不会造这个业,所以他永远不会堕三恶道。他是到处去参观,好的就学,不好的就不要,所以这个世界就非常非常殊胜。

  我们看下面佛给他的开示。

  【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

  不但跟他讲,而且还用佛的神力把这些世界让他…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