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0集) 2012/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3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二十一页,第四行看起,科判「丁六、愿摄所依」,分三段,第一段「闻睹发愿」。请看经文:
【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
我们看念老的批注。「睹」也是见的意思。《甄解》里面说,「睹则眼见,见则慧见」。相宗讲八识,每个识都有四分,有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都有四分。眼见称为睹,慧见就是见分见,见分是推求照察的意思,推求就是分别,它有这个意思在。第六意识,第六识的见分是分别,第七识的见分,执着。虽然两个意思都有,但有偏重不一样,第六意识分别的意思多,执着少;末那识的见分执着多,分别少,起作用是同时起作用。这是凡夫。下面引《甄解》,这是日本古时候的净宗大德,他有《无量寿经》的批注,批注的名字称为《甄解》。「睹则眼见,见则慧见。如见分见,取推求照察义。盖谓睹指眼见,见指慧见,即如唯识中见分所指之见,以推求与照察为义」。现在经文里头说的是『睹见』,「两者俱备」,这两种见,眼见跟见分见统统具足。「当尔所时」,这是法藏比丘请求老师世间自在王佛为他演说跟展示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法藏比丘统统见到了,「目睹心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百一十亿不是数目字,是表法的,代表圆满。密宗以二十一代表圆满,二百一十亿那就是大圆满,取这个意思。换句话说,过去、现在、未来十方诸佛剎土,他统统都见到了。
未来还没有到,怎么会见到?能。现在科学家都告诉我们,时间跟空间不是真的。如来在大定当中,我们知道,定中的境界没有时空,时间、空间的维次都没有,所以能够见到过去、能够见到未来。我们一般讲预言,预言能相信吗?我年轻的时候对这个问题怀疑,跟李老师学经教的时候,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问老师,预言可不可以相信?老师告诉我,世间一般的预言,规规矩矩来说,是从数学推演出来的。中国是《易经》,《易经》是属于数学,这个里面推断出来,要推得很正确,也是正确的;稍稍差一点,结果就不一样。所以确实是有人存疑。但是定中见到境界,它是现量境界;推演的,数学推演的,是比量境界,定中是现量境界。定中境界决定是正确,但是有没有变化?给诸位说有。为什么?剎那剎那都在变化,定中他那个时候看到的,譬如说昨天看到的,那是昨天的境界,今天?今天变了。他要看今天的也能看到,看到变化。怎么变的?随着人的念头变的。这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千变万化。
我们读贤首国师的《还源观》就讲得很清楚,我们起心动念周遍法界,念头才动,无论是善念是恶念,遍法界虚空界这个信息都传遍了。有功夫的人、有定功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鬼神也知道,鬼神知道的范围不大,因为他的定功很小,但是比人高明多了。这些信息传过来只能参考,不能说是真的,也不能说是假的,必须要到时间事实来印证。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一号这是马雅的预言,这是世界上人都承认马雅这个族群人非常聪明,他们不是靠定功,他们是数学推演出来的,推演出来的。这个族群,古代在天文里面,可以说是地球上的族群里他应该是第一,他的历法几千年推得非常正确,这是令人佩服的。它这个长历到十二月二十一号就没有了,后面就没有了。没有了并不代表世界末日,代表什么?代表这是个大的循环到这为止,第二天又一个新的开始。就好像一年,这是腊月三十,这一年没有了,明年,明年是第二年的大年初一,是这个意思。但是这个转移当中,当然可能有变化。变化全在人心,这个我们对佛法要有坚定的信心。佛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所有的现象都是心现识变的。谁的心?我们自己的心。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宇宙,相不一样,起作用不一样,但是原理是一样的,原理是自性是相同的,自性是永恒不变的。
学佛的目的一定要知道,学佛最后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明心见性,见性就叫做成佛。这大乘佛法里头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净土宗要不要明心见性?要。但是净土宗,你现前烦恼习气重、业障重,把你的自性盖覆住了,你迷了,迷失了自性,所以自性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什么?是烦恼、是习气,这个东西起作用,所以生活得很辛苦。佛帮助我们破迷起信,对佛法有信心,最重要对自己有信心,然后再相信佛。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弥陀经要解》里头讲信愿行,信他讲了六种,第一个是信自己。人要没有自信心,什么都学不成,佛很慈悲,帮不上忙。佛能帮谁?自信心很强的人,佛帮得上忙。我们要想成佛,那要坚强的自信心,一定相信自己本来是佛。这个话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又说过,「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在《华严》上讲的,这一点不错,我们相不相信?《观无量寿佛经》上讲净土的原理,理论的依据,佛只说八个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要不相信,我们往生有障碍,也成不了佛。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们本来是佛;是心作佛,那就是念佛成佛。
我们念佛的目的,第一个是到极乐世界,那等于是个中途站一样,我们到那里。到极乐世界干什么?到极乐世界去成佛,这个要知道。是我们自己自家的事情,阿弥陀佛给我们做增上缘。要晓得,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是属于自己的,阿弥陀佛、诸佛菩萨给我们做增上缘。我们的信心愈强,力量就愈大,佛菩萨加持能加得上;我们的信心不强,他加的力量就很微薄,就不强。所以佛力加持跟我们自己的信心恰好成正比例,我们有一分信心,他加持一分;我们有十分信心,他加持十分;我们有万分信心,那他加持万分,这很不可思议,你说这信心多重要!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讲经教学,目的何在?第一个目标就是帮助我们恢复信心。信心是本来有的,迷失了自性,信心也丢掉了,这很可惜,所以佛教导我们把信心找回来。然后第二个目标,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觉悟之后才会发愿,愿是真的。觉悟之后,了解两个世界的真相,极乐世界的真相,我们现在娑婆世界的真相,都搞清楚、都明白了,你心里头自然就有所选择。都搞清楚了,我选择到哪里去,真去得了,不是假的。所以没有智慧怎么行!这个一定要知道。世尊苦口婆心教了四十九年,我们不能辜负他。对他所教导的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后在他四十九年所教的这些法门,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的经论,我们有所选择,这是有必要的。
娑婆世界的众生现在是处于减劫。释迦牟尼佛出现的时候,人的寿命,一般人一百岁。每一百年减少一岁。依照中国历史上记载,释迦牟尼佛出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圆寂在周穆王。中国人记载,佛灭度之后到今年三千零三十九年。老一代的祖师大德都用这个说法,像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圆瑛法师,他们都用这个老的纪年。一百年减一岁,三千年减了三十岁,现在人平均寿命是七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有寿命长的,那是他自己修持有功德,或者他修的有福德,都可能延长寿命。所以寿命虽然是业报,是有一定的,但是可以加减乘除,恶业造多了,寿命就缩短;好事做多了,寿命就延长。你看《了凡四训》里头讲得很清楚,了凡先生,那个孔先生给他算命,他的寿命是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才走,多活了二十一年,那是他修的福报。他说得很清楚,他求官职、求财富、求儿女,统统都求到,有求必应;没求寿命,寿命自然延长,那是福德。
那在佛门里面,佛门里头是功德,那个力量更大。我们在佛门里头修的是福,还是修的是功,这个自己要清楚。都是善事、都是好事,有自己就是福德,着相了,着相修福就是福德,不着相是功德。做再多的好事,心里很清净,像没做一样,不把它挂在心上,那是功德;常常念到我做了多少好事,将来有好报,那是福德。福德离不开六道轮回,你的果报是人间天上;福报太大了,人间没那么大的福报,就生天。功德不一样,功德长智慧,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所以佛法重视功德,福德虽然讲,但是它重视功德。
人要为苦难众生着想,阿弥陀佛在因地里出家做比丘,念念都是为十方世界诸佛剎土里面的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太苦了,怎么样帮助他离苦得乐,怎么样帮助他修行证果,他没有别的念头,只有这么个念头。所以他念念是功德,行行是功德。他不为自己,真的是为正法久住,为度一切众生。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不为自己,为什么?没有自己,你执着有个自己,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诸位晓得,阿罗汉超越轮回了,阿罗汉凭什么本事?我执破了,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什么地位破了身见?给诸位说,小乘须陀洹,初果,初果身见就破了。四果阿罗汉我执破了,佛讲两种执着,我执、法执,我执破了超越六道轮回。但是身见破了,不再执着身是我了,这个证初果须陀洹,虽然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他决定不堕三恶道,这是保证。而且在六道里头,天上人间只有七次往返,他一定证阿罗汉果,他就出去了。所以初果我们称他圣人,小圣,这最起码的小圣,不再搞三恶道了。经教里像这些地方我们不能不学习。
如何把身见放下?念念想着众生,想别人,别想自己,时间久了,身见自然就断了。不要重视自己的身,这个身体对我们现前来讲有用,是个假的东西,借假修真,一定要提升自己的灵性。身是烦恼的源头,先把这个东西放下,以后断烦恼就容易了;身不放下,烦恼是无从断起,它根在。先把根除掉,慢慢再把这些烦恼放下,这是经教里面教导我们的方法。在大乘,《华严经》上讲的五十一个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五十个,上面还有个等觉。小乘须陀洹相当于大乘初…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0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