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一集▪P3

  ..續本文上一頁的二十叁個人,這就有困難了,它信仰宗教的人是少數,多數不相信。所以最終逼著我,我回到老家去看看故鄉的這些族兄弟們,同輩分的人還有叁十多個人。七十年沒有回去,回去看看,談到這樁事情,家鄉人支持,回來,回到我們家鄉來做,我們大家都支持。于是選的湯池。湯池還是政府領導選擇的,帶我去看,這個地方不錯,所以就在湯池。做得是意想不到的成功,我們原先以爲搞這個文化教育,要搞二年到叁年才能看到成績,沒有想到不到四個月,叁個多月,成績卓著。讓我們深深感覺到人性本善,人民是非常好教的,就是沒人教他。一教他就覺悟、就回頭,良心就發現了,不好意思做壞事,這個不得了!所以當時我告訴這些老師,我說我們不可以居功,這不是人力做得到的,我說我們要謙虛,要認真學習。這是什麼?祖宗之德,叁寶加持,人哪裏能做到?是老祖宗安排的!我們居功,我們傲慢習氣就出來了。我們要謙虛,不敢說這是我們做的,這是祖宗之德,人民配合,我們一教,他真肯幹。

  這個成就起來了,我就想怎麼到聯合國去報告?聯合國我跟它很熟,官僚習氣好重,相當不容易這樁事情。沒想到兩個月之後它來找我,這就好辦了;它找我好辦,我找它不容易。我說這是什麼?祖宗安排的,佛菩薩安排的,哪有那麼巧的事情?我這裏做成功,你看聯合國的信息就來了,而且找我,找我主辦一個活動,不是協辦。主辦我有權,協辦我沒有權,我得聽它的,主辦它聽我的,這個太難得了,作夢都想不到!我都不相信,這個消息傳來的時候不相信,我就派叁個人到巴黎去,看看是真的是假的。他們去了,打電話告訴我,是真的,真有這回事情。它這次活動是紀念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周年,主題是「佛教徒對社會的貢獻」。聯合國從來沒有碰過宗教,從來沒有搞過這種活動,它找的是誰?找的是泰國,那就對了,泰國佛教是國教。它找泰國,泰國大使推薦我參與主辦單位,這個我相信了。因爲我代表澳洲大學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活動,第一次會議就在泰國曼谷,在曼谷大學,頭一次。頭一次,我第一次參與,我沒有說話,我靜靜的看,我聽,我聽、我觀察,我沒有上臺講演。學習,要了解,別說錯話了。所以很用心的去聽,跟他們接觸。

  在那一個星期當中認識了泰國的總理查德瓦利將軍,這夫婦兩個虔誠的佛教徒,一個星期兩次請我到他家裏去作客,到首相府去作客。我頭一次受到這種禮遇,請客的時候端菜,他們夫妻兩個人一個人端一盤,跪在地下送到法師面前。泰國的佛教對出家人真的是恭敬,那沒話說。連皇太子見了面也是跪到,我很受感動。所以,那次也是緣分,遇到皇太子五十歲的生日,泰國五十歲是一生當中最大的一個生日。他發心給出家人建一個醫院,籌建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就是查瓦利將軍,他們夫妻兩個負責這個事情。籌備會議裏頭表演,在電視臺,夫人上臺去唱歌,我坐在下面,跟查瓦利將軍坐在一起,這一旁邊是泰國副僧王。我問查瓦利將軍,我說你們籌募這個基金,預算多少錢?他說預算美金二百五十萬。我說你現在募到多少?他說現在已經募到五十萬,還差二百萬。我就告訴他,這二百萬我給你負責,把這個醫院搞成功。所以現在醫院的名稱是用我的名字。跟他結的這個緣,所以他推薦我做主辦,那這不是假的,我跟泰國有這個緣分。這個醫院建成之後開幕,我去參觀,那一天太子夫妻兩個人都在座。所以這麼個緣分。

  我們在巴黎這四天的會議開得非常成功,我們用一整天的時間,八個小時,報告湯池的成就。而且做了叁天展覽,聯合國給我們一個大展覽廳,我們的照片、文字讓大家看。會議之後,駐聯合國一百九十二個國家的代表、使節都想到湯池去考察、去參觀,看看和諧真的落實在那個地方,不敢相信的,一定去看看。這樁事情,大事!一百九十二個國家現任大使,不是退休的,地方政府不敢接納,就拒絕了。但是這些人當中,我知道有二、叁十個人,用私人的身分到中國觀光旅遊去,在那裏住了幾天。這個信息都傳到國外去了,真做成功了,不是假的。英國劍橋大學的漢學家麥大維教授在那裏住了四天,湯池住了四天,回國經過香港,跟我談了六個鍾點。我們是兩天,一天叁個小時,他是非常誠意,邀請我到倫敦去辦學。我非常感激,不容易,劍橋大學是全世界排名第叁,名校!希望我到劍橋辦個大乘佛學書院,這是屬于劍橋大學的。我非常感激,我謝謝他,我說我不能去。

  那是我們中國教學的方法跟西方不一樣,中國教學方法有它獨特的、殊勝的利益。中國教學是跟佛學來的,佛家教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教傳到中國來,儒也學到,道也學到,都遵守這個原則。戒就是規矩,頭一個守規矩,這個規矩就是德行,基礎的德行一定要建立。佛法的德行就是五戒、十善、《沙彌律儀》,儒家的就是《弟子規》,道家的《感應篇》,這個東西一定要學,這是紮根。你沒有這個東西沒根,沒根是死的,不是活的。你有這個根,然後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大概四、五年你就得定,佛家講叁昧,你得叁昧。得定之後,應該叁、四年就會開悟,縱然不能大徹大悟,也是大悟,智慧現前了。這是東方人教學的一個理念,跟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教的東西是知識,東方人是智能。智能跟知識不一樣,智能能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知識解決問題是局限性的,它不是全面的,而且有後遺症。所以湯恩比說,解決社會問題需要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沒有講到科技,沒有講到西方這些科學、哲學,沒有講到,講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這個人是個內行人,他真懂!可惜他生的不是這個時候,要在這個時候,他影響就大了!

  這個地方念老做了個總結,「是以順益與違損而判定善惡」,這是善惡的標准,今世利益,後世還有利益。今世沒有利益,來世有利益,這是善,這都應該要做;現在有利益,將來沒有利益,這是惡,這個事情決定不能做。這是法相唯識家的標准。

  第叁,淨影法師「判叁種善惡」。第一種,「順益爲善,違損爲惡」,這個判法跟前面《唯識論》裏面講的是相同的。第二種,他說「順理爲善,違理爲惡」,這個理是真理,跟《菩薩璎珞經》裏頭講的很像。「理者無相空性也。例如行布施,若能于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體空無物,是順于理,無相之行,是爲善。」這就是舉我們布施,叁輪體空是善。叁輪不空呢?「若有所施、能施及所施之物,存于意中,是爲違理有相之行,即爲惡也。」這個道理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著相,著相修一切善,果報在人天,得人天福報。像梁武帝,梁武帝是佛門大護法,他死了以後到哪裏?天道,出不了六道輪回,這個就不善。

  梁武帝著相。你看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碰到了,梁武帝召見他,向他炫耀他的功德。他建了四百多個道場,度出家人,就是幫助出家人,十幾萬人。他說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回他一句話說「並無功德」。他一聽這句話,心裏非常不高興,就送客,下面別說了。這沒有度量。真的有智慧的人,要繼續問,爲什麼沒有功德?要請他講出來,什麼是功德?梁武帝要問我的福報大不大?達摩祖師一定說很大很大。他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叁界,功德能了生死、能出叁界。功德是什麼?功德不著相。福德著相,我做了多少多少多少好事,著相。著相是福德,不著相是功德。事是一樣的,同樣的事情,是功德還是福德,用心不一樣。不著相,無作而作,作而無作,拼命天天在做,心地幹幹淨淨一塵不染,功德。

  我們今天念佛,心裏頭要有底子,我們求什麼?絕好難得的一個機緣,我們這一生可以了生死出叁界。念佛往生就超越十法界,非常稀有難得的一個緣分我們遇到了。你還要搞天道,那就錯了,那長劫輪回,什麼時候能出頭!我們今天拼命做善事、拼命做好事,一塵不染,我什麼都不要,名聞利養什麼都不要,做些好事讓大家享受、讓大家享福,我不需要。我們這個生活多自在,粗茶淡飯,穿得暖,吃得飽,有個小地方可以遮蔽風雨,多快樂!你要送我一個大的房子,我在美國就討厭住大房子,他們說爲什麼?收拾要多少時間?美國雇不起工人,你自己收拾。你的時間全在收拾房間上,全在整理環境上,這個錯了!我要時間讀書,要時間去講經,我不搞這些事情。所以我住的房子,我在美國買的房子很小。在加州我也買了個房子,大概只有我們現在這個攝影棚四個大,兩層樓的小房子,容易清理,幹幹淨淨的,土地面積還有個小院子。我離開美國,把那個房子送給悟道,悟道以後賣掉了,賣了還賺了錢。我買的時候好像是二十四萬,他賣了叁十多萬。所以住愈小愈好,省事,很容易,半個小時就打理得幹淨。我不能叫人家替我做,人家替我做,我們心不安。所以生活愈簡單愈好。

  李老師在臺中,他老人家一生住的那個小房子十五坪,十坪是此地叁百六十尺,十坪是叁百六十尺,平方英尺,不到五百尺,小房子,比我跑馬地那個好像還小一點。你看一生就住那麼小房子,舒服,一個人,他沒有人照顧。到九十五歲才答應,同意了有兩個年輕人照顧他,九十五歲,九十五歲以前都是自己照顧自己,燒飯、洗衣服都自己幹,他惜福!那是個真正有智慧大德的人,他有好幾份工作,收入很不錯,爲什麼過這麼辛苦的生活?他錢都布施掉,給人了。一天吃一餐,老師一天吃一餐,省事。那時候用的爐子是煤油爐子,山東濟南人,喜歡吃面食,就是細的面條。燒一餐飯,從點火到吃完,洗刷統統幹淨,半個小時。你看多自在!我在臺中,不但跟他學經教,也學生活,那個生活我也過了五年。非常省事,吃飯的時候只是一點青菜,青菜怎麼樣?我們的鍋不沾油,爲什麼?洗的時候好洗,一點都不麻煩,不沾油。油是怎麼樣?吃的時候放在碗裏,油倒在碗裏頭,倒一調羹油,用這個方法,好洗,鍋不沾油…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