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宇宙的信息統統在裏頭,我們起心動念全都在裏頭,沒有一個會逃掉的。這麼小的東西,你簡直沒有辦法看到它。黃念老在這個批注裏頭有引用,八十年代發現的微中子。微中子多大?是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就是一百億個微中子那個體積相當于一個電子。電子我們肉眼看不見,這個東西也許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微細的念頭。所以物質現象我們不敢輕視,爲什麼?它會聽,它會看,我們起心動念它知道。這個現象,我們過去學習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那是《華嚴經》的精華,也可以說是賢首國師讀《華嚴經》的一篇論文,分量不多,講得真好!文分六段,前面叁段就是講宇宙源起,宇宙從哪來的,他講得比科學講得好。
最初就是講本性,本性是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就是本體。自性清淨圓明體,自,這個字很重要,自是誰?自己,我們自己。我們的真心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汙過,就像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之後,你看他提出的報告,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賢首國師跟惠能都是唐朝的,但是距離很遠,惠能出現在唐朝中宗的時候,賢首國師是唐朝開國的時候,隋末唐初,大概有一百多年。賢首國師這篇論文,惠能大師不認識字,他不會看過,除非有人提起來告訴他。從這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起二用,一體二用。二用,第一個是宇宙,宇宙出現了,第二個是自己,我出現了。我跟宇宙雖然有先後,但是它的速度太快了,沒有法子分,就是剛才講的,彌勒菩薩講的一念,都在一念當中,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裏頭,那我們看好像宇宙跟我同時出現。怎麼出現的?迷了,一念迷了。一念不迷沒有這個現象。叫一念不覺,不覺就是迷了,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一念沒有理由,一念沒有先後,所以佛家講這個無明叫無始無明。始是什麼?開始,它沒有開始。如果它有開始那就是真的,那就不是假的,有始有終,沒有開始。換句話說,它完全是虛幻的,它不是真實的,你可別把它當真,當真你就錯了,你就上當了。
這兩種現象出現了,就是依報跟正報,依報是宇宙,正報是自己,出現了。出現之後這兩種都有叁個現象,這個現象我們可以稱它爲自然現象。第一個自然現象,周遍法界,我們起心動念,才起心動念已經周遍法界。任何速度都沒有辦法跟它比,光的速度一秒鍾才叁十萬公裏,太陽光到地球八分多鍾,我們這一個念頭才動,整個宇宙統統達到了,好快,全部都達到了,我們念頭才一動就達到。我們身體呢?身體要曉得,每一個細胞都在那動,波動現象,這個波動的速度也周遍法界。換句話說,我們心裏想什麼,有那個功夫的人、有清淨心的人他都知道,我們身體狀況他也曉得,因爲你每一個細胞、每一個器官動態他都知道,妙不可言!這是第一個現象,周遍法界,說明什麼?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把關系搞清楚了,一體!真的是一體,不能分割的。這第一個現象。
第二個,出生無盡。出生無盡是變化無窮,這個變化無窮我們想不出來,我當時學這個的時候想了好久,想了好多天想不出來,突然有一天想到小時候玩的萬花筒。我這還有道具,萬花筒。萬花筒構造很簡單,我們小時候沒有這麼漂亮,萬花筒自己做的,找竹筒,裏頭的節打通,裏面放叁塊玻璃,放幾張碎片,不同顔色的紙,你就轉一下來看,那個圖案非常之美。你只轉動它就起變化,你轉一天,找不著兩個圖案相同的,這不就是出生無盡嗎?出生無盡從萬花筒裏頭看到了。那就是說我們無論是心裏的念頭,或者是身體物質現象的波動現象,遍法界虛空界統統都收到,這信息全收到。
第叁個現象就是心量,含容空有。我們本來就有這麼大的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中國老人說量大福大。每個人本來的心量跟佛一樣大,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沒有想到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心量是一樣的,都是周遍法界的。這叁種周遍,是說我們今天客觀的宇宙環境。《還源觀》上後半段,後面這叁段,第一個是講德行,那就是說修學大乘做人的一個基本德行、基本的理念、基本的態度。第一個要隨緣妙用,它重點在妙用。現在科學發現,宇宙之間沒有一個東西是獨立存在的,它們的名詞叫互相糾纏,糾纏在一起才發現它存在的意義。獨立的不存在,獨立沒有辦法,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怎麼獨立?沒有法子獨立。
這個現象,我們可以從電影裏面明白這個現象。這是一卷老的電影膠片,以前都是用幻燈片在放映機裏面播放。它的時間是多長?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鍾它放二十四格。鏡頭打開放一張,照到銀幕上,再關起來,再打開第二張,這種相續的一秒鍾二十四張,我們看銀幕上就好像是真的一樣,這就是一種糾纏的現象。佛告訴我們,實際上我們現在感官的世界裏頭,這個現象生滅多快?一秒鍾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這個玩意在放映機裏頭,一秒鍾二十四個生滅,現在變成一千六百兆個生滅,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所以不要被假相欺騙了。用這個東西可以體會佛在經上講的,它真有道理。
這是佛經上告訴我們事實真相,今天科學家愈來愈接近,還沒有佛講得那麼圓滿,因爲他沒有證得自性。換句話說,他還是用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東西不用了,那他就成佛了,科學家就成佛了。科學家還用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是凡夫,他所得到的是知識。他如果不用心意識,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就成佛了,那他能說出來是智慧。佛教裏頭世間、出世間的差別就用這個做標准,起心動念這叫世間,不起心不動念叫出世間,我們哪一天不起心不動念的時候也能夠入佛的境界。所以這二百一十億佛國。
下面這一段,「攝土超勝」,這個土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造成功了,超過一切諸佛剎土,勝過一切諸佛剎土。爲什麼?它是一切剎土裏頭的精華,最美好的,所以它超過。
【所攝佛國。超過于彼。】
我們看批注,「經此長時思惟、選擇、修習、攝取,于是結得大願」。所以我們對極樂世界要認識,它怎麼來的,阿彌陀佛怎麼建造的?你把這個搞清楚,你就曉得,這很有道理,符合現在人所說的邏輯思想。他不是憑空捏造的,不是自己想出來的,不是的,完全是到處參觀考察所得到的一個結論,這樣結成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四十八願的成就。而『所攝佛國,超過于彼』,這個「彼」就是「指二百一十億佛國」,超過它了。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是表法,代表圓滿。因爲二十一是密宗裏頭的表法,表圓滿的,二十一,二百一十那就是大圓滿,是這個意思。也就是整個宇宙裏頭所有的這些佛國,世間自在王佛全部都以神通展現,讓法藏比丘去看、去學習,佛有這麼大的能力。「今法藏菩薩大願攝取之佛國」,實實在在超勝于二百一十億佛國。下面這一句說得好,「亦即超踰十方佛土,極表極樂淨土之超勝獨妙。」這個地方我們可以說,法藏菩薩是集十方一切佛土勝妙之大成,成就極樂世界,成就這四十八願就是四十八種殊勝,其它佛國土裏頭沒有的,是極樂世界獨具的。我們再看下面一段,「所攝陳佛」。極樂世界建立了,向佛提出報告。「既攝受已,複詣世自在王如來所」。要知道,這個時候人的壽命很長,世間自在王佛教化衆生四十二劫,所以五劫修行是很合理的;等于說我們四十二年當中他用了五年的時間去建造極樂世界。人壽長,福報大,他有的是時間去學習。我們沒有辦法,在這個世間壽命短促,人壽再長,活到一百歲也是一彈指,這樣短促的時間能學多少東西?很有限!人怎麼努力,不要說別的,中國的一部《四庫全書》,不要多,你每天看十個小時,從一出生就會看,到一百歲這書還沒看完。只能看一遍,一天看十個小時都沒看完,那還談什麼?所以人必須要長壽。極樂世界第一德就是無量壽,這是我們每個人想求的,我有無量的壽命那就不在乎,我什麼都可以學習。所以極樂世界的佛叫無量壽佛,人個個跟佛一樣,佛無量壽,大家統統都是無量壽。所以真正能證得究竟圓滿,最高的學位佛陀,人人都可以拿到。拿到佛陀的學位就回歸常寂光,就不在實報土。實報土還有相,常寂光沒有現象,剛才講的叁種現象都沒有,回歸自性,回歸本善。好不好?好!叁種現象都沒有了,這在現在科學裏頭有這個概念,這概念是零,數學裏頭的零。零是什麼都沒有,但是什麼都具足,再多的數字都是從它那裏展出來的,非常像佛經所說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很像。從這個地方出現一度空間、二度空間、叁度空間、四度空間,無限度的空間都從它出來的,所有空間到最後都會歸到零。佛給我們講的,這很有味道,我們是從零開始的,到成佛,成佛最後就歸到零,零的能量是沒有辦法想象的。
惠能大師明心見性之後,告訴我們五句話,形容他所見到的境界。第一句話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跟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自性絕對沒有染汙,這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是我們自己的本性,決定沒有染汙過。第二個現象是「本不生滅」,就是佛所說的大般涅槃。真心不生不滅,妄心有生有滅,阿賴耶有生有滅,一念不覺阿賴耶生了,出現了,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阿賴耶就轉變成智慧,轉八識成四智,阿賴耶就沒有了,用真心不再用妄心。用真心才是佛,用妄心稱佛也不是真佛,天臺智者大師說,十法界裏面的佛,什麼佛?叫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真佛,爲什麼?他用妄心,他不是用真心。用真心,用真心十法界就沒有了,不見了,十法界是假的,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用真心雖然在一真法界,佛家講的真妄,它的定義說有生有滅是假的,不生不滅才是真的。你看起心動念,這個念頭有生有滅,這就是假的,不是真的。所有物質現象是建立在意念的基礎上,意念是假的,所以物質不是真的。物質是剎那生滅,許許多多不同物質糾纏在一起,你才…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