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違背常理,這叫橫行。不孝、不敬、不忠、不義,是這種業因而墮畜生道的,這一道也非常之苦。「《會疏》雲:此道遍在諸處。披毛戴角,鱗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無足,水陸空行」,水裏頭的魚蝦,陸上這些走獸,空中是飛鳥,統統都是屬于畜生這一道,「互相吞啖,受苦無量」。在這一道裏頭,我們才能看到弱肉強食。諸位一定要知道,是畜生,那不是人。人道裏頭也講弱肉強食,這些人死了之後,來生是畜生道去了。只要有這種觀念,不好,這是畜生道的業因,不可以。
仁,仁者愛人,仁義的意思。聖賢教導我們,怎麼做個人,來生還能夠得人道,不失人身。中國老祖宗教導我們五常,人有五德,決定不能夠違背,這個五德就叫五常。五常是德,五倫是道,五倫是講人與人的關系,不能不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倫理關系失掉了,世界就亂了,五常也沒有了。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仁,有愛心,有慈悲心,有不忍人之心,看到別人有苦難,一定會全心全力去幫助他,沒有任何條件,不求回報,這是人幹的事情。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是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這仁義。人有禮,畜生沒有禮。人有智,要用理智,不能用感情,用感情就到叁惡道去了。理智超過感情,好,你來生能得人天身;如果情執蓋覆了理智,這個人就是叁途,他的思想、他的言行一定跟道德相違背。古聖先賢的教育以這個爲主,我們這一生很好,來生比這一生還好,這叫善;這一生不錯,來生不如這一生,這就錯了。智慧的人要有前後眼,要能看到過去,要能看到未來,這就是人,超過畜生,超過餓鬼、地獄,道理就在此地。
人言謂之信,信德是道德的根基,人要不講信用,所有道德都毀掉了。五倫就像五層的大樓一樣,信是什麼?信是第一層,第一層不堅固,怎麼能蓋到第五層。仁義禮智信,在佛法裏面跟我們講就是五戒,五戒跟中國的五常意思完全相同,不殺生就是仁,仁慈的人不會傷害衆生的身命;不偷盜,這是義;不邪行,這是禮;不飲酒,這是智;不妄語,這是信。你看五戒跟五常完全相同,能把這五個字我們這一生做到了,沒有違犯,來生才能得人身。我們這一生能夠得到人身,過去生中持五戒或者是修五常,有這個善根才能得到人身,所以人天叫善道。得人身,在這一生當中,這一生當中我們可以說緣不好,不殊勝,爲什麼?沒有人教我們。古時候在中國,世世代代家裏都教你,父母教你、長輩教你,家裏面還有學校,就是私塾,私塾是家庭子弟學校。家長,家長應該是祖父或者是曾祖父這些老人,一定是禮請有道德、有學問、有愛心的這些人來做老師,教導家族的晚輩。現在沒有了,現在家沒人教你,學校也不教,社會也不教,走遍全世界,聽不到道德仁義禮,聽不到。仁義禮智信沒人講了,學佛的人也不講五戒十善,所以學佛的人往下墮落的很多,什麼樣因感什麼樣果報。
《輔宏記》裏頭說,「作中品五逆十惡者感之。」下品五逆十惡是餓鬼道,中品是畜生道,畜生比餓鬼還苦,爲什麼?弱肉強食。牠到外面去找東西吃,說不定別人就把牠吃掉了,牠離開牠的洞穴、離開牠的窩出去了,能不能再回來很難講,出去被別的動物吃掉了,非常辛苦。五逆十惡不能作,這是叁惡道的業。我們再看下面經文,這第二願「永離惡趣」,「不墮惡趣願」,看經文:
【所有一切衆生。以及焰摩羅界。叁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複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阿彌陀佛的宏願,二十四章,四十八願,前面都介紹過。我們現在學的是第一章,第一章第二願不墮惡趣。彌陀世尊將這兩願放在最前面,意思非常之深。那個世界爲什麼稱爲極樂世界?這是諸佛世界凡聖同居土裏面最苦的,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只有兩道人、天,不但叁惡道沒有,阿修羅也沒有,羅剎也沒有,真是好地方。我們看念老的批注。
『焰摩羅界』者,「指焰摩羅王之世界」,就是餓鬼道,我們中國稱爲閻羅王。焰摩羅是梵語,翻譯不同,所以諸經裏頭,因爲它是音譯的,「又作炎摩、琰摩、閻摩」,這個音都相同,末後一個「閻摩羅」。在中國民間最普通稱的就是閻羅,把這個摩字也省掉了,稱閻羅王。「譯爲縛,縛罪人之義」。這就是用繩索把人捆綁起來,這是比喻,是這麼個意思。焰摩羅王是梵語,什麼意思?「義譯爲平等王」,焰摩羅翻成平等。「此王登錄、治理世間生死罪福之業。主守地獄,八寒八熱及其眷屬諸小獄等。決斷善惡,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攝罪人,捶拷治罰,更無休息」。這是鬼王,鬼道,也是福報最大的。鬼王心地還是善良、慈悲,待人接物公平正直,在鬼道裏頭才做福德鬼。焰摩羅這個是福報最大的,其次的是城隍。城隍有等級,有城隍總督、有都城隍、有一般的城隍。城隍總督就好像一個國王一樣,都城隍好比是省長,普通城隍是縣市長。鬼道裏頭社會組織跟人間大致相同,他有階級、有統轄的,大鬼王統轄小鬼王。
此王登錄,這個登錄就是我們講的生死簿,我們人間也有,叫戶籍,戶籍是人間的登錄,鬼道裏頭有,有登錄。他治理世間生死罪福之業,他管這個事情。但是要曉得,跟我們人間掌管司法是性質相同的,你不造罪業,他不能陷害你,所以他叫平等王,他公平、公正。鬼道裏頭沒有貪汙、沒有受賄,公平正直。你造的善業,他送你到善道受生,他幫助你;你造的惡業,他把你送到餓鬼、地獄裏頭去受苦。爲什麼?叁惡道是消惡業的處所,我們造那個業,業要消掉,業不消掉,不能提升境界,不能成佛,煩惱業習統統消盡了,就成佛了。你有惡業,你不到那個地方去,消不掉。修福亦複如是,這個學佛的人要明白,修了大福報,福也要消掉。清淨心裏頭禍福統統沒有,你心才清淨。惡業染汙,善業也染汙,都不是清淨的。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是要回歸到清淨心,有染淨不行,有善惡也不行,統統要把它消幹淨。善惡沒有了,你就出離六道輪回。
十法界裏面,六道是惡、是染,四聖法界是淨、是善,純淨純善都提升到聲聞、緣覺、菩薩、佛,提到這些地方去了,還是要消,在那裏是要把善業消掉。心真正清淨,染淨善惡都沒有了,你才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真的你成佛了,這叫成佛,天臺大師六即佛裏面稱他作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但是他沒有圓滿。爲什麼沒有圓滿?他還有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無明斷了,無始無明斷了,習氣沒斷。習氣要斷了,他就是究竟圓滿佛,《華嚴經》裏面稱爲妙覺如來,那是達到究竟圓滿,真正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沒有比他更高的,這是究竟圓滿佛果。所以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叁啓經》裏面說得好,「將付琰魔王」。這誰來將?將就是帶著你,誰帶著?這小鬼,無常小鬼,他是來接引人的。人到臨命終時,無常就帶你走了,把你帶走,送你到閻王那個地方去審判。你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在琰魔王那個地方都有數據。這些資料從哪來的?是我們自己家裏的,家裏頭有神,雖然現在我們不要了,不供他了,不供他,他不是不來,他還是要來。他天天在記錄,每隔幾天他要去報告,所以你在閻羅王那個數據庫裏頭有數據,叫有憑有據,我們起心動念都有記錄,不要說言語造作。中國古人說「舉頭叁尺有神明」,不要以爲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人知道,那就錯了,鬼神都在那裏監視著。這一樁事情,諸位去念念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你就知道了,那裏頭講得很清楚、很明白。佛經裏面講得也非常好,因爲道教已經非常流行了,所以佛經這一部分就講得比較少,可是經典裏頭有。
我在前幾年,江逸子老師畫「地獄變相圖」,畫出來之後,我就突然想到,因爲這張圖是依道教《玉曆寶鈔》這本書裏面所寫的把它畫出來,我想佛經裏頭一定有地獄的記載。我找了幾個同學去查《大藏經》,他們好像花了幾個星期,把《大藏經》裏頭有關佛講到地獄的全部抄下來,也抄成一本書,一共取材于二十五種經論的資料,佛講得很詳細。我們把這些數據印出來了,會集成一本,我題了個名字,《諸經佛說地獄集要》。分量不少,講得很詳細,比《玉曆寶鈔》講得好。《玉曆寶鈔》只講有果報,但是哪一個果報是什麼因造成的,不詳細,佛經裏頭詳細,哪一種罪報是哪一種業因。這一本書我們印的數量也很多,大量流通,《諸經佛說地獄集要》。我們一本一本書去看很困難,經論太多了,現在統統抄在一起,抄在一本,這我們看起來就非常方便。這個書要多看,知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謹慎,罪業不能造,造了後頭統統有果報。造的時候不知道,果報現前,後悔莫及,這是不能不知道的。南洋、馬來西亞,他們印成袖珍本,小本攜帶非常方便。那分量多!我看他的袖珍本就好像基督教的《聖經》一樣,也有這麼厚,跟《聖經》一樣,印得非常好。
所以這些無常鬼把這個人的魂就帶走了,鬼魂就帶走了,交給閻羅王。「隨業而受報」,閻羅王審判他。善業多惡業少的,善緣成熟,閻羅王會幫助他,送他到人道來,送他到天道去。造作的罪業,惡業多善業少,惡緣成熟,這個緣是他臨命終時最後的那個念頭。那個念頭關系很大,最後這一念是善念,那你就善緣成熟,你的善業先受報;如果最後的那一念是個惡念,你有怨恨,你心裏有不平,這個很麻煩,這立刻就到惡道去了。所以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那就往生極樂世界去了,與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幹。我們死了以後到哪一道,自己負責任,是自己的念頭,不是別人,與哪個都不相幹,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明白這個道理,平常我們的念頭要善,最善的念頭就是念佛,心裏頭常常有阿彌陀佛,口裏頭常念著阿彌陀佛,沒有一個不往生的。生到極樂世界,決定一生證得究竟圓滿,這是一切法門裏頭,的確…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叁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