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八集) 2012/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3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三十九页第五行,我们前面学到这个地方。
「地狱苦果,其最重处」,就是无间地狱,也叫做阿鼻地狱。「一日之中八万四千生死,经劫无量」,这个是事实,所谓是万死万生,一分一秒都不停的,所以叫无间。下面,「《辅宏记》云:作上品五逆十恶者感之(指最极恶逆者)。」造罪业,五逆十恶是极重的罪业,如果是有瞋恨心,没有一丝毫的慈悲心,造这个恶业都招无间地狱的果报。五逆是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阿罗汉现在在这个世间很少,你找也找不到他,但是有等流的,这个罪跟杀阿罗汉相等的。阿罗汉是什么人?是圣人,在这个世间是老师。换句话说,如果杀师长,教导你的这些老师,你也用恶意去害他、去杀他,这个罪也是地狱罪业,也是无间地狱。第四个是出佛身血。佛不在世了,出佛身血是当年提婆达多干的,造这个业,提婆达多就生身看到大地裂开,堕地狱去了。现在佛不住世,也有等流罪,以恶意破坏佛菩萨形像,无意没有关系,无意是过失,不是罪。不喜欢佛教,恨佛教,要把佛教灭掉,这个念头很严重,这种心态把佛像毁掉、把经书烧掉、侮辱出家人,都犯这个罪,也是无间地狱罪业。
最后一条是破和合僧。诸位一定要知道,既然发心剃度出家了,佛门里头无论哪一个宗派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都是一家人,如果为了宗派不同而起了斗争,这个罪业也是堕阿鼻地狱,这叫破和合僧。佛教不但是本宗的,像我们修净土,同是净土宗的,净土宗也有派别,都是诸佛、祖师承传的,没有错误。修净土的人要彼此斗争、互不相容、自赞毁他,是决定不能往生,不但不能往生,果报在地狱,这不可以不知道。那净土宗之外的其它宗派,像贤首宗、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这些宗派?这些宗派都是释迦牟尼佛传的。无论是哪个宗派,亲兄弟,全是释迦牟尼佛传的。你不修可以,宗派很多,我选择一门、一个宗、一部经、一部论来专修,这是佛赞成的、佛欢喜的。为什么?修学真的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因为所有一切法门,所有一切经论,最后都能通大般涅槃。所以我们就是走的路不一样,方向是一样的,目标是一样的。
不但佛门里头所有宗派是一样的,不同宗教还是一样的。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没有一个宗教是教你去做坏人,教你去杀人放火,没有的,宗教都是劝善,但是方向跟目标有差异,有一些宗教目标是在天堂。佛教有没有生天堂的?也有。你看佛家给我们讲的天有二十八层天,确实有很多人喜欢生天,佛家的经典教他生天。生欲界天,你好好的学习上品十善,再加上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个人生天,生欲界天。看他自己修行的功夫,欲界有六层天,最下面的四王天,再上去忉利天,我们中国人称为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生到这个天的人很多,再往上去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都是欲界,一层比一层高,一层比一层殊胜,福报愈大。
如果我们把欲望,欲讲五欲,财色名食睡,七情五欲控制住了,这要定功,定能把它控制住,它就不会起现行,这样的条件他就超越欲界,他的情欲都受禅定的控制,他生到色界天,比欲界高。色界有十八层天,完全看禅定功夫浅深,分为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前面三禅,初禅到三禅,每一层有三天,第四禅有九重天,是个非常特殊的世界,我们今天讲的,科学家讲的空间维次不相同。色界天没有欲,色界天化生,完全是化生,都能够将心安于一处。这种人生智慧,不生烦恼,寿命很长,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虽然长也有尽的时候,所以他并不是很究竟。再往上去,修更深的禅定四空定,这是六道里头最聪明的人,跟我们中国老子一样。老子有一句话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最大的忧患是因为有身体,没有身体多好。无色界天就是没有身体。你看没有身体,他不需要穿衣吃饭,他也不需要房子居住,真的是得大自在。无色界有四层,所以总共有二十八层天。这么大的一个范围,没有出六道轮回,还是凡夫。
有没有方法出六道轮回?有,定功再加深就出去了。你看看色界修四禅,无色界修四定,四空定,合起来讲叫四禅八定。四禅八定不是说四禅之外有八定,不是的,包括四禅,如果我们说得细一点,就是四禅四定,这一共是八个。四禅八定,在释迦牟尼佛在世那个时候,印度许多宗教统统都修。不但宗教里头提倡要修这个四禅八定,学术界的人也修,所以他们对于六道轮回里面的事情搞得很清楚,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门里面将四禅八定做为修习禅定的基础,要从这修起,然后再向上提升。这到第八定,再提升第九定,第九定是什么人修的?阿罗汉。由此我们就知道,小乘里头从须陀洹到阿那含三果全是修的四禅八定,八定,八定修完了,修第九定,阿罗汉。九定修成了,证阿罗汉,这才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境界向上提升是要真修,讲经教学不行,这个东西是解悟,不是真功夫,真功夫是要放下,放下就提升了。讲经教学是帮助你看破,看破之后一定要放下。放下见思烦恼就超越六道轮回,放下尘沙、无明就超越十法界。佛教教学的目标是以一真法界为归宿,到一真法界才算是你学习毕业了,现在说毕业,没有到这个境界,那还是做学生,还没有毕业,这是学佛同学不能不知道的。
我们再看下面,前面讲的是地狱,这三恶道,底下一段讲饿鬼。「饿鬼者」,《大乘义章》第八卷说,「以从他求故,名饿鬼。又常饥虚,故名为饿。恐怯多畏,故名为鬼」。饿鬼,我们要对他认识,这是六道里头的一道,这一道他是造作恶业感得的果报。最明显的,他感到饥饿,常常饥饿,找不到东西吃,所以称他作饿鬼。饿鬼道里面有福德的,他在饿鬼道就当了鬼神,鬼道里头有福报的,像山神、土地、城隍,民间有很多祭祀的,有个小庙,有人祭祀、供养他,这个鬼叫多财鬼,他有福报,他不会受饥饿之苦。但是这一类的鬼并不多,绝大多数的鬼都有饥饿的果报,所以常常要求人,求人来帮助他。我们佛门对于饿鬼的照顾很周到,许许多多经忏佛事都是布施他们饮食,为他们讲经说法,让他们减少痛苦,也帮助他们开悟,早一天能够离开恶道。另一个现象就是他多畏、恐怯,怯是害怕,多畏,这叫鬼。诸位要知道鬼的性质,你就不怕鬼了,为什么?鬼怕人,是真的。你要是怕鬼的话,那你还不如鬼,这个就错了。世间谚语有所谓「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如果遇到鬼,你大声一叫,他马上就吓跑掉了,他不敢惹你。你愈懦弱,他愈欺负你,你比他强,比他还厉害,声音比他还大,动作比他还快,他赶快就跑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遇到鬼不要害怕。如果学佛的人念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都很好,他听到佛号就走了。
「《婆沙论》云:鬼者畏也。」这畏就是害怕,鬼的性情叫鬼头鬼脑、鬼鬼祟祟,确实鬼是这种心行。他心不正,念头是邪的,所以他怕正,所谓邪不胜正!所以说「虚怯多畏。又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有些鬼,人就怕他,这些鬼是有福德,一般人怕他。但是一个人心正就不怕鬼,心虚、心邪,这种人怕鬼。「又希求名鬼,谓彼饿鬼恒从他人,希求饮食以活性命」。这是饿鬼普遍的一种情形,他希望别人布施饮食给他。佛门里面的施食对象就是鬼神,佛门里面的焰口是专对焰口鬼。焰口鬼是饿鬼的代表,他确实罪业深重,堕到这一类的鬼道,肚子很大,喉咙像针尖一样,你就知道这是业力变现的。食物到口里面,他口一张开喷火,把这个食物就烧掉了,所以他得不到食物;他没有办法喝水,口里面吐出来是火。所以佛以佛事来超拔,放焰口就是专门布施焰口这一类的鬼,他们非常可怜。施食,焰口施食,对象是这一类的鬼,这也是怜悯这些众生,帮助他们。
「又云:有说饥渴增故,名鬼」。这个增,就是我们讲很严重,饥渴是非常严重,这称之为鬼。「由彼积集,感饥渴业」,这是把他的因说出来了。他是什么因?贪、吝啬,自己有的不肯帮助别人,有财不能用财布施,有粮食囤积,别人饥饿,他不肯来周济、不肯救济,这样的业因就感得的饿鬼道。所以贪心重、悭吝,舍不得给人,叫积财,感得饥渴业。「经百千岁」,这是鬼的寿命,饿鬼道一天是人间的一个月,我们人间一年在鬼道里头是十二天,你就晓得日子多难过。他寿命多长?大概短命的都是一千岁,这个地方去不得,很苦!比地狱好一点,但是非常非常辛苦。「不得闻水名,岂能得见,况复得触」。这就是可怜,听不到浆水的名字,他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有说被驱役故,名鬼」。这些鬼常常被诸天的这些天神、鬼神驱役,这些饿鬼常常为他工作,等于说是给他当差,听他指使,这个也称之为鬼。
「此道亦遍诸趣」。遍于许多处所,有所谓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鬼,人鬼杂居,空间维次不一样。「有福德者作山林冢庙神」,山神、土地这一类的,这是有福报的,他有人祭祀、有人供养,这是在民间去看,很多很多。「无福德者,居不净所,不得饮食。常受鞭打,填河塞海,受苦无量」。没有福德的,住的地方是不净处,粪坑、茅坑、污水沟,他常常住在这些地方,不容易得到饮食,而且还常常受鞭打。他怕,胆子很小,怕人家害他,怕人家打他,有的时候被这些鬼王抓去填河塞海,受苦无量。《辅宏记》里面有记载,他们造的是「下品五逆十恶者感之」。地狱也是造五逆十恶,轻重不一样,他们的罪轻,地狱的罪重,是恶逆中最轻的堕落到饿鬼道。
再接着看下面畜生道。「畜生,新译为傍生,指傍行之生类。《新婆沙论》云:其形傍故行亦傍,以行傍故形亦傍,是故名傍生」。傍是横的意思,所谓横行霸道,起心动念…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