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九集)  2012/1/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3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四十一面,第五行看起:

  「三恶道,又名三恶趣,又名三涂。为一切众生造恶所生之处,故名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三道,名三恶道。《法华经.方便品》曰: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盖谓众生如内有贪求欲乐之念,是为因;外攀缘欲境,是为缘;以此因缘,起念造恶,终堕恶道。」这一段引了《法华经.方便品》的经文,说明三恶道。三恶道,前面我们学了不少,这个三途是一切众生造作恶业感受果报的处所,所以叫恶道,有地狱、饿鬼、畜生这三大类。一切众生,内有贪瞋痴慢疑这个念头,这是因,佛常跟我们讲五毒。这个意思引申起来,包括头一个就是执着身是我,这是一切恶业兴起的因,以为有我。实际上这身不是我,为它造作恶业实在是不值得,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所以,破身相这才真正入佛门,小乘是初果须陀洹,大乘是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萨,这是刚刚入佛门。入佛门的条件,大小乘完全相同,《金刚经》前半部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入门了,大小乘都是这个条件。

  至于大小乘也是遇缘不同,所以佛法非常重视缘这桩事情,缘实在太重要了。在出世法里头,以净土来做例子,净土里头四土三辈九品也是在缘不同,善导大师说得好,「总在遇缘不同」。缘要是非常殊胜,四土里面他能够生常寂光土,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缘要差一点,他就生到同居土、方便土;缘殊胜的都生在实报土;最殊胜的,就常寂光了,妙觉果位。凡夫造作极重的罪业,地狱众生,无间地狱,能不能即身成佛,证到妙觉果位?在理论上讲能。一念觉就成佛了,一念迷就堕地狱,都在一念。所以,遇缘就是这一念你所遇到的缘。像唐朝禅宗六祖惠能,遇的缘太殊胜了,他遇到五祖,所以他就成佛了。他有很深厚的善根,如果遇不到五祖,遇到普通一个禅师,他也是普通人。都在遇缘不同。他的引导的这个缘是一位客人,佛门弟子,每天诵《金刚经》,念经的时候被能大师听到了。这个人认识五祖忍和尚,就把惠能大师介绍到黄梅去,这个缘太殊胜了。那时候禅宗的道场太多了,到处都是,他没有推荐别人,推荐到五祖道场,这个缘让他成就了。他要没有这个缘,他是个普通的禅师;换句话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很难。

  恶道也是这样的,遇到极不善的缘。不善的缘是什么?现在这个世间太多了,诱惑你,引诱你去造杀盗淫妄,这就是地狱业了。哪些人造?造的人太多了。饮食,这一天吃多少众生?地球上人口现在超过七十亿,哪个人不吃肉?每天吃的这些动物有多少?你们同学到网络上查查,网络上有报导,把这个数字告诉。第二个,今天男女关系乱了,古时候对这个非常重视。这个关系乱了,造成杀人,堕胎是杀人。小孩投胎就是一条命,你不能说否定他。他的灵魂来坐胎,虽然胎还没有形成,佛经上说前七天是个肉团,但是这个里头有阿赖耶识,他是活的,他不是死的。在胎胞里头慢慢的发育,大概七个星期就有人的形状出现,能看到头,能看到他有脑,他脑波起作用了,他有心脏开始在跳动,你怎么可以杀他?不是杀别人,杀自己的儿女。这个儿女到你家来投胎,你跟他结上深仇大恨,他找你索命。现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堕胎,杀婴儿的有多少?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平均每天超过十五万,这还得了!这个十五万是医院里有记录的,还有堕胎没有记录的,不包括在里头,十五万以上。杀业这么重,带来的果报就是社会动乱,地球上的灾变,这是花报,叫现世报。果报,诸位一定要晓得全是无间地狱,你跟众生结的怨太深了,你天天吃牠们。

  今天全世界都知道马雅的灾难预言,我们也接到很多信息,信息里告诉我们,具足三个条件的人会平安度过。哪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吃素。第二个是心清净,能定得下来;换句话说,心浮气躁的人躲不过。灾难现前不惊不怖,若无其事,处之泰然,就能够躲过。第三个是爱心,要培养爱心,要扩大爱心。「凡是人,皆须爱」还不够,我们的爱要能够包括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宇宙之间没有一样东西不爱,真诚的爱心。具足这三个条件,这个灾难不会危害你,你可以平安度过。我们想一想有道理,真有道理,可是这三桩事情真要落实。吃素比较容易。把心定下来,也有一点困难,为什么?几十年来都养成心浮气躁,现在一下要定下来,不是容易事情。可是为了避免这个灾难,我们要努力,不能不把心定下来,这很重要!第三个,爱心。我们平常都是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这个不行,这个在灾难上过不去的。为什么要把爱心扩大?我们现在明白了,爱心是性德里面的核心。所以,所有的宗教没有不讲爱的。西方的宗教,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佛教讲慈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中国古圣先贤讲本善,本性本善。具体的还是这个「爱」字,五伦里头第一条,核心,「父子有亲」,就是亲爱。这个亲爱是天性、是性德,性德无量无边,它是性德的核心,所有一切善行都从这个心里延伸出去的。所以,爱心太重要了,培养爱心。

  那让我们就会想起贤首国师在《还源观》上讲的四德,我们这个四德都具足,这个灾难就平安度过。第一个,「随缘妙用」,随缘是恒顺众生。要随顺环境,逆来顺受,无论是人事环境还是物质环境,一定要知道不怨天不尤人。我们自己受多少冤枉、受多少委屈都无所谓,不要放在心上,不能怪责别人。我们相信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我们所受的委屈、所受的冤枉,决定自己有过失,不在别人。老祖宗教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内心要反省,不是这一生当中不知不觉得罪他,那就过去生中我对不起他。今天他这种态度对我是应该的,我要接受、我要欢喜,我再不怨恨,这个结就解开了,好像是帐就还清了。我过去这么对他,他今天这样对我,一报还一报,我不再有怨恨心,结就完了,就清楚了,好事,不是坏事。真正觉悟,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处之泰然,统统都在消业障。

  顺境里面、善缘里面,善缘,周边都是好人,都是关心你的人、爱护你的人、赞叹你的人,我们知道感恩,不能有骄慢、不能有贪恋。在这个里头,看看这些不善的念头会不会生起来?这些不善的念头统统没有,心地清净平等,好!处顺境、处善缘。处逆境、处恶缘没有怨恨,还是欢欢喜喜,也是感恩的心。为什么?那些人替我消业障,消不善的业障。顺境、善缘,消我们自己做的那些善的业障。诸位要晓得,善恶业统统要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恶业也没有善业,这个一定要懂得。执着有个善业,你来生是人天福报,出不了六道轮回。善恶统统没有了,好啊,回归自性,这样才能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品位很高。

  所以真正懂得,就像善财童子一样。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什么?断烦恼,消业障,开智慧,成就真实的功德。善财童子所表演的,我们要能体会得到,要能把他这套本事学会,用在我们自己生活环境当中,我们就得到了,这一生天天都是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眼前的社会形形色色,社会里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问题我们是不是善财?如果是善财,那就是五十三参,天天都是五十三参。样样都看、样样都听、样样都接触,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真的断烦恼、消业障、长智慧、成功德。所以修行,真正修行在生活当中。五十三参里面有没有逆境?有,顺境多,逆境少,这里头表的有很深的意思。逆境的障碍不大,顺境的障碍大,顺境容易迷惑人,逆境容易警惕人。所以善财五十三参,逆境少、顺境多,顺境里头不动心,那是真不动心。

  所以,顺境不好处,逆境反而好处,因为警觉性很高。顺境是什么?迷恋在当中,警觉性没有了。如果守不住这些道德的界限,处顺境没有不堕落的。我们看看历史,历代的帝王,他亡国是处什么境?处顺境,他亡国了。开国的帝王他处逆境,为什么?社会动乱,所以他的警觉性很高,要用智慧。亡国的帝王处顺境,安乐,吃喝玩乐,没有警觉心。以为天下太平,老百姓所有的这些工作的效果都来贡献他了,让他一个人去享受。他自己乐以忘忧,人民苦,他在享受,哪有不亡国的道理!顺逆境界都用智慧去处理,这就对了。我们学佛,佛经上处处都显示这些东西,要会看。

  三恶道非常容易堕落,哪些人堕落?那是富贵人家。为什么?他天天吃肉,天天杀生。民间没有这个能力,民间每天有青菜吃就不错了。诸位冷静观察就知道了,我们来生要不要做富贵人?不敢,怕会被迷惑,享一生富贵,享完了就堕地狱,不值得。还是极乐世界好。我们这一生老实念佛,生活只要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地方遮蔽风雨,足了,很快乐了。把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好,决定得生净土。我们希求的是什么?希求在极乐世界提高品位。有这个愿,不要有这个想法,有这个想法,这个想法是杂念。想法就是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大势至菩萨说的,这就对了。

  以诸欲因缘,你看这个诸欲是财色名食睡,是缘,贪瞋痴慢疑是因,三毒是因,加上慢跟疑,五毒。这个因缘聚合,业报就现前,将来坠堕三恶道。末后这一行是黄念老用白话给我们总结,盖谓众生如内有贪求欲乐之念,这是因;外面攀缘,攀缘财色名食,这是缘;以此因缘,起念造恶,终堕恶道。

  「本章」,前面说过,阿弥陀佛发愿是二十四章,里面有四十八愿,这是第一章,本章第一章。里面有两愿,第一个是「国无恶道愿」,第二是「不堕恶趣愿」。「其下第一愿曰: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乃国中无有三恶道愿」,这是第一愿。「此正表弥陀大悲心切,故首两…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