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一集) 2012/1/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5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四百五十叁面第四行:
「經中徹聽十方未來現在之事,是第八天耳通願。又名天耳智通。」這是接著上一堂課沒有講完的「天耳通願」。經中是指本經經文上講的,徹聽十方未來、現在之事。經文上有個「去」字,這個去字在前面有解釋了,是承上一願宿命通願,指知十方過去無量劫中宿命之事,是說這個,悉皆通達徹聽。「天耳,指色界諸天人之耳根,能聞六道衆生之語言,及遠近粗細一切之音聲。《會疏》曰:天耳通者,能聞一切障內障外,苦樂憂喜,語言音聲,無壅也」,無壅就是沒有障礙。眼的障礙是色,耳的障礙是音聲,我們現在所謂隔音,攝影棚裏一定要有隔音設備,就是讓雜音不能夠進來。可是有天耳的人,再多的障礙他也能夠聽到,他不受這些障礙。有沒有?好像這世間還有不少,確實他能聽到一些不是我們人間的音聲,也許是六道裏面的音聲,與佛菩薩感應的音聲。他見不到佛菩薩,但是佛菩薩跟他說話他能聽得到,他聽得很清楚。我遇到有幾個,不是一個,好像有叁、四個人,他們不是居住在一處,彼此互相也不認識。確實有這個能力,叫傳音,能夠傳一些信息,這是耳聽的。有人能看到的,聽不到音聲;有人聽到音聲,看不到色相,確實有。極樂世界,生到那邊六種神通全具足,而且六通的能量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這是無比殊勝、稀有的緣分,全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
這一願在《魏譯》裏面,經文是「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這是康僧铠的本子。《唐譯》的是:「國中有情,不獲天耳,乃至不聞億那由他百千踰繕那外說法者,不取正覺。」這是魏譯跟唐譯的原文。「准上可知」,從上面經文裏面我們就知道,「極樂天人之耳通」,就是天耳通,「遠超二乘,不但普聞十方音聲,且能聽無量諸佛說法」。這一句非常重要,就是唐譯這裏「說法者」,這句很重要。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肯定,沒有一尊佛不說法,佛不說法就不能普度衆生,就不能予衆生真實之利。我們得佛利益最大的是音聲,因爲娑婆世界衆生耳根最利。楞嚴會上,文殊菩薩爲我們選擇六根,哪一根最利?文殊菩薩選的是耳根,「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所以,諸佛如來在這個地區示現作佛,都是以音聲來講經教學。十方世界衆生根性並不一樣,所以娑婆世界跟觀世音菩薩特別有緣,因爲觀世音菩薩也是耳根圓通,也是很會聽,耳特別靈敏。看,不見得能開悟,聽,他會開悟。孔子在中國,當年教學也是以音聲,夫子那時候還沒有書籍、沒有講義,跟佛陀一樣,完全是口說,學生耳聞。我們講到耳根,就特別契此方衆生根性。
聽佛說法,這非常重要,沒有一尊佛不說法的,沒有一尊佛不度衆生,度衆生一定要契理契機。不違背性德,這是契理,還得要契合衆生可度之機。可度之機人人不一樣,人有上中下叁根,這根性不一樣。上根當中又有上中下,中根裏頭也有上中下,這就把人分成九等,九種裏頭每一種又有叁種,根性很複雜。就是菩薩的階位,十信位就比不上十住,十住比不上十行,十行比不上十回向,凡聖皆如是。只有佛陀萬德圓融,能以一音說法,一切衆生的根性都適合,每個人都能聽懂。這不是容易事情,我們凡夫做不到,二乘做不到,權教菩薩也做不到。大概能做得到的,至少也是法身大士,也就是說,實報土裏頭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有能力可以做到。所以,弘法、聞法比什麼都重要。我們今天沒證果,沒證果,這兩樁事情,弘法跟修法是要並進,要謙虛,弘法還得請聽衆多多指教,我們要拿出誠意出來。聽衆當中有高明的人,有真修的人,我們沒有做到,他做到了;我們沒有契入,他契入了。中國古人常說「教學相長」,在解門裏面能幫助我們自己大幅度提升的,還就是喜歡分享。自己所修學的跟大家在一起分享,這個方式提升自己的解行是很有效果的。
世尊當年在世,授課並沒有時間性,並沒有規定什麼時候講經,什麼時候做些什麼工作,沒有這些工作表。我們能夠理解那個時候的情形,在那個時候時間觀念並不是很重要。佛陀的教學沒有教室,而且聽衆很不整齊,從四面八方而來,我們就知道肯定有言語不同,就是方言,每個地方有他們習慣的語言。釋迦牟尼佛並不居住在一處,哪個地方禮請他就到哪裏去了。我小時候在抗戰之前,在福建住過一段時期,聽說福建的方言就有一百多種,城裏跟城外說話就不一樣,語音就不相同。佛陀叁千年前那個時候,這種情形一定很多,佛有六通,不要緊,他沒有障礙,無論是說或者是聽都不會有障礙。沒有這種能力弘法就困難,每到一個地方就找翻譯,我們現在這一關就相當困難,一定要翻譯,翻譯是不是能正確的把意思翻出來都成問題。
那佛說法怎麼辦?肯定有諸佛如來化身來做翻譯,那說的就完全正確,不會有絲毫差錯,這個事情很可能。佛陀弟子當中,在家、出家,許許多多都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來應化的,來示現的。像唱一臺戲一樣,釋迦牟尼佛唱主角,這些人唱配角。臺面上的身分不一樣,臺後的可能有很多都是古佛再來,資曆應該超過釋迦牟尼佛,會有這個現象。可是經上告訴我們,佛佛平等,成佛雖然有久、有近,成佛之後都證得圓滿菩提,無論是智慧、神通、道力都平等。大乘教裏常說「一佛出世,千佛擁護」,諸佛菩薩目的共同的,爲度衆生,所有一切全是爲利益衆生而做的,決定沒有個人,這一點我們知道,我們應當要學習。所以佛菩薩的法會無比殊勝莊嚴。
佛滅度之後,正法、像法還有菩薩、羅漢住世,末法就少了,爲什麼少?末法的人根性劣,比不上像法,對佛、對法、對僧,就是對叁寶,真誠心衰退了,沒有過去那樣的真誠、那麼樣的熱心。這種情形,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的法運有叁個階段,正法、像法、末法,正法、像法都是一千年,末法有一萬年,一萬年之後法就滅了。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的影響,橫的來說是這個世界、這個地球,豎的來說是一萬二千年。一千年、一千年都是往下滑落,有沒有起來的時候?有沒有起伏?有。我曾經問過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告訴我,末法九千年有興有衰、有起有落。完全在教學,認真努力教學,它就起來,如果大家都把教學疏忽了,肯定就衰落。我們到底要不要提倡教學?讀經典就明白了,沒有一尊佛不教學的,釋迦牟尼佛爲我們現身說法,做最好的榜樣。只有教學,在現前的社會才能保住你不會墮落,這什麼原因?教學天天要學經教,學經教就是沒有離開佛陀。你每天跟佛菩薩接近,你每天聽佛菩薩教誨,你才有能力應付這個世間的誘惑。
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那都是魔的境界,在這裏頭能夠不動心,一心向正法,不讀經怎麼行?一面讀經一面跟人分享,進步就很快。自己讀容易懈怠,要我上臺去講,我就不敢懈怠,我要認真去准備、認真去學習,這個對自己就不斷向上提升。所以這是成就道業最好的一種方法。我們可以看《高僧傳》,可以看《居士傳》,你細心到裏面去觀察,哪個成就的人不教學?哪個成就的人不講經?好像找不到。不是沒有,很少數,那是每個人遇緣不同。雖沒有用言教,你細心去體會,他用身教,爲衆生做榜樣,沒離開教學。
說准上可知,極樂天人之耳通,遠超二乘,不但十方的音聲他能聽,而且聽得懂,他不需要翻譯,有這個能力,能聽得懂。而且能聽到十方一切諸佛說法,這個對他自己幫助就大!澄憲法師說,「此通至要」,天耳通非常非常重要,「地獄衆苦之聲,餓鬼饑餓之聲,聞之鎮」,聞之鎮這個鎮,底下有批注,鎮字或是「震」,或者是「俱」,可能這是錯字。就是聽了怎麼樣?聽了震動。或者是俱,俱是什麼?接底下的「俱增大悲之心」,讓你生起大悲,對這些衆生憐憫,他這麼苦,我們應該怎麼樣幫忙,要去救拔他。
在這個狀況之下,衆生墮落在惡道,是酬過去所造惡業之因,他不能不受,業報別人不能代受。如果能代受,諸佛菩薩大慈大悲,都肯代我們去受,但這個事情代不了的,所以父子上山各自努力,誰都不能代替誰。佛菩薩能做的,只是爲我們回向,以他的威神冥冥當中加持,有沒有?當然有。爲什麼我們沒有感覺到?這就是自己業障太重。我們自己真誠忏悔,業障消一點就能感受到,這個時候才知道感恩;業障重的時候,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你,不知道感恩。佛菩薩也不是因爲要你感恩才這麼做的,那不是的。究竟什麼原因?佛菩薩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所謂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緣,沒有任何條件的,法性法爾如是,自自然然他就是這樣的。我們自己成佛了,跟諸佛菩薩一樣,對一切衆生就跟對自己完全相同。所以這種通,對修行人幫助非常之大,爲什麼?苦難的業因果報你自己親自看到、親自聽到,你能不相信嗎?你能不回頭嗎?你能不忏悔嗎?這個心能生得起來。沒有看見、沒有聽到,不相信,佛菩薩苦口婆心勸導你,不信;一定要自己親自墮到地獄才知道,受到那個苦難了,這才曉得。可是離開地獄,又很容易忘掉了,六道衆生非常健忘。
下面舉個例子,「幹闼緊那」,這是兩種,幹闼婆、緊那羅,這兩種都是天帝的樂神,像是樂隊,樂隊的隊長,是忉利天主的樂神。「所彈琉璃之琴,其音普聞此叁千大千世界」,能聽到他這個琴的音聲。「神仙誦經之音,聞之常樂寂靜之洞」,這個洞是洞府,神仙修行的地方,洞府。「況諸佛說法,聞悉受持;菩薩對談,聽並渴仰哉!」這是舉欲界天這些事情,確實凡夫聽了,那不一樣,非常羨慕,他沒離開欲界。要是能夠聽到諸佛說法、聽到菩薩在一起交談,菩薩交談依舊是談佛法,這個聽了之後,有緣他會開悟,…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