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願意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只要發這個大心大願,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就能加持我們、幫助我們,滿我們的所願,我們就真能往生,一點不假。在這些年當中,我們親眼看見念佛往生的人,我們聽到念佛往生這個信息,真實不虛,時有所聞,這不是假的。如果要不相信、不發願,你這一生就空過了,你還是去搞六道輪回。這一輪回,不知道什麼時候你再得人身、再遇到佛法,那就太難太難了!佛經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不得人身,不聞佛法,永遠不能離開六道。不能離開六道,換句話說,在叁惡道的時間長,在叁善道的時間短。
我昨天看唐太宗的盤片,裏面有一些有疑問的地方全部把它剪掉,有真實的教誨我們把它保留流通。看他從地獄出來,告訴我們他死了的時候是墮畜生道,畜生道之後他轉到人道,人道死了之後,地獄業報成熟就墮在地獄,一直在地獄,到現在才出來。什麼原因出來他沒說,人家沒問他。他做了好事!這個示現告訴我們,惡因惡果,善因善報,絲毫不爽。善惡不能抵銷的,不能說我做了惡事,我多做好事來彌補,不可能的,各有各的報。這一段我們碰到了,親身碰到的。二0一一年叁月二十五,我在澳洲,《群書治要》的樣本剛剛寄到,我們一群同學們,書展開來大家來欣賞、來觀看。這個時候在場有悟忍法師的妹妹,她也遇到了,我們一起看這個書。突然之間她跪在地下,她說我是李世民。我們很驚訝,我請他坐,他不坐,一直跪在地下說話,來感恩,就是印這部《群書治要》這個功德他出來了。我們這是無意的,我們並沒有超度他,我們知道這部書好。他非常感恩,告訴我這部書能救世界。他知道我很想早一天往生,我不想住在這個世間,他特別祈求希望我常住,他就離開了。但是他的靈魂並沒有走,他在我們念佛堂聽經念佛,好像在念佛堂住了十幾天,大概是我離開澳洲他就離開了。這部書是他治國的寶典,今天把這個貢獻給全世界從政的人士,這樁功德離開地獄,很有道理。這是我們無意當中跟他結的緣,並不是有意去超度他,無意的。
得到這部書也是無意的,因爲書失傳太久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問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不曉得,沒聽說過。這是民國初年,九十多年以前,商務印書館曾經印過兩次,我們用的本子就是它印的這個本子翻印的。另外一次,在國學叢書裏面有這部書,重新排字,重新排版印的,本子跟《萬有文庫》一樣,袖珍本,可以裝口袋的,口袋書。就印這麼兩次,兩次的數量我估計頂多一千套,這一千套。數量太少,中國這麼大的幅員,經過幾十年動亂,這些典籍都散失了,到哪裏去找!偶爾在講經的時候提到,有些有心的同學到處替我留意,居然找到兩部,民國初年這兩種本子都在我手上。我將天明這個本子(日本的原本)交給世界書局,我說這套書送給你,你保管,給我印一萬套,這樣這部書就不會丟掉、不會失傳。我們的用意是保存典籍,不要讓它失傳。我講經常常提到就掀起這個熱潮,大家都想看這部書。我請蔡老師帶著一批老師,把這部書做注音、批注,寫成白話文,然後再廣泛流通。從白話文再翻成外國語文,對全世界流通。這好事!英文本第一冊,《群書治要360》已經完成,大概再一個月就可以出書了,英文本的第一個出來。
所以善惡報應,絲毫不爽。明了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就不會有惡念,我們真的肯做好事了。過去無知不知道,造作的這些惡業沒有關系,只要真正能夠忏悔,後不再造,念佛求生淨土決定沒有障礙。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你看看五逆罪、十惡罪、毀謗佛法的罪,都能夠原諒他,都能夠不計較,只要你回心,只要你回頭,你信願持名,一樣的往生,阿彌陀佛接受。彌陀接受了,我們就不要反對,我們反對那就跟阿彌陀佛作對,那就錯了。佛接受了,我們當然接受。
我有幾次在國外,跟國外這些元首級的人接觸,談到化解沖突、恢複社會安定和諧的秩序,用什麼方法?我們人微言輕,說話他未必相信,我都會把湯恩比擡出來,這個大家沒有話說。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需要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孔孟學說是什麼?湯恩比博士沒有說,我們給它加個批注,孔孟學說是仁、義、忠、恕,就這四個字。這四個字真能解決問題。仁是愛人,我們有愛心,阿彌陀佛有愛心,造作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他還愛他,不舍棄他。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我們遵照這四個字就行了,那就是義,仁義忠恕,守住這四個字。忠,忠是不偏不邪,這是用心,用心真誠,沒有偏愛,沒有私心,沒有邪念,待人接物都用這個心,用忠心。恕,無論什麼人,造什麼樣的罪業,都要饒恕,像阿彌陀佛一樣,造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都饒恕他。爲什麼?他一念迷惑,被名聞利養迷了,被自私自利迷了,被五欲七情迷了,可憐,沒有人教他。他之所以迷,在今天這個社會狀況是應該的,值得同情,值得原諒。爲什麼?沒有人教他,雖然學了一點,那一點是皮毛,他所學的東西沒有紮根。縱然學了紮根教育,學了儒釋道這叁個根,那個根不堅固,禁不起外面名聞利養的誘惑,一遇到他就迷了,他守不住。所以這種人很可憐,造作極重罪業,全是地獄業,他要是不回頭、要是不忏悔,肯定墮阿鼻地獄。所以阿彌陀佛慈悲原諒他們,我們也要原諒他們,不要去計較。只要他真回頭、真念佛求往生,阿彌陀佛攝受他,這一點很重要。大乘佛法就是信願持名,這是唐太宗說的,這個大災難來了,太大太大了!什麼方法能救?就是念佛,信願持名,提升靈性,化解災難。我們懂得,我們得真幹!
「以上《往生論注》與《觀經疏》之說,殊似相違。實則亦可會通」。這兩本書看起來好像是不一樣,實際意思可以會通。「《論注》正符如來抑止之意,令人慎莫謗法也」。謗法能往生,生到極樂世界花不開。什麼時候會開?真正忏悔,後不再造,花就開了。還要顧面子,不好意思忏悔,花就不開;什麼時候把面子拿下來,花就開了。這是中國人所謂死要面子活受罪,在佛法裏頭也有這個情形。殊不知忏悔近乎勇,智仁勇。什麼人是真正的勇敢?忏悔改過的人真正勇敢,這令人佩服。有罪不敢說,想盡方法去掩飾,這不是君子,這不是佛門弟子。爲什麼?諸佛如來有過都忏悔,所以我們要向佛菩薩學習。
「論中複雲:此生愚癡人既生誹謗,安有願生佛土之理。是故經雲五逆謗法不得往生」。這個不得往生不是佛不接引,不是佛不攝受,而是你不願意往生。有,很有可能,爲什麼?不好意思見佛,覺得到極樂世界去沒面子。自己造了五逆十惡謗法,極樂世界個個都是善人,好像在那個地方很沒有面子,自己的心定不下來,算了,就別去了。這有可能,不是沒有可能。正如我們世間人,我初學佛的時候,有一個同事,是個好人,我那個時候常常到寺廟裏面去找經書看,我介紹他一起到寺廟,他在寺廟門口不敢進去。我說爲什麼?他害怕,看到佛像就害怕,心就不安,真有這種人。所以我們可以想到,造作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人不願意往生,不好意思,過去這樣毀謗他、糟蹋他,現在怎麼好意思見他。這是一個絕大錯誤的觀念,把你這一生成佛的機會斷掉了,不是佛,不是別人,是你自己的意識,下意識。這個意識還是屬于貢高我慢,不願意忏悔,不願意回頭,所以不得往生是屬于你自己,不是阿彌陀佛。不是極樂世界不收你,不是阿彌陀佛不接受你,是你自己不願意去,不好意思到極樂世界,不好意思見阿彌陀佛,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
「至于《觀經疏》」,這是善導大師的。「則顯彌陀悲願無盡。五逆謗法,果能臨終念佛,是即忏悔發心,如是之人,億億中亦難一二,故佛慈憫,仍然攝受。」善導大師世傳他是阿彌陀佛應化在中國。這樁事情我過去訪問日本,日本先後我去過七次,我問日本這些法師,在日本有沒有這個傳說?他們說有。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他們都相信,所以他們對善導、對智者非常尊敬。我們再看後面這一段。
「又善導大師雲:弘誓多門四十八,遍標念佛最爲親。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這是善導大師的四句偈,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四十八願裏頭,第十八願最爲親,十八願十念必生,這首偈就是贊第十八願。人能念佛佛還念,我念彌陀佛念我,這個道理就跟江本博士水實驗的情形一樣,我們以愛心對這杯水,這杯水回饋的是最美的圖案,提供給你欣賞。很有意思!夏蓮居老居士在《淨修捷要》裏頭也這樣子寫到,「我念彌陀,彌陀念我」,跟善導大師一個意思。專心想佛,佛知道你,我們這才動念頭,佛就知道,動什麼念頭佛都清楚,瞞不過佛菩薩。賢首國師說得好,我們念頭才動,這個波,今天科學家講的波動,周遍法界。速度最快的沒有自性波動快,自性波動立刻傳遍法界,自性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一念周遍法界,一念出生無盡。賢首國師依《華嚴經》爲我們說明這個事實真相。
「又雲:唯有念佛蒙光攝」,無量光。「當知本願最爲強。善導大師約四十八願爲真實五願。若論至約」,至約是再把這五願歸納,歸納爲一願,「則唯第十八願」。歸納一願,這一願就是十八願,十八願就是十念必生。「故于《事贊》中曰:一一願言,引第十八。《甄解》雲:四十八願雖廣,悉歸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是四十八願的本願,阿彌陀佛的本願。日本有本願念佛宗,他們的信徒來香港找過我,他們學,學錯了,只要第十八願,其它的四十七願不要了。來的時候我告訴他,你們不會往生,你們違背了佛的意思,你們沒有去學習《無量壽經》。你要知道,第十八願圓圓滿滿含攝其它四十七願,一願都不缺,這叫第十八願。十八願你光幹,四十七願都沒有了,這一願能獨立?獨立不起來。爲什麼獨立不起來?經上講得很清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第…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六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