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六八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句彌陀念到底,最後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就是一心念我。你看一心念我裏頭有五十叁參,不是不接觸,接觸是一心,心裏頭只有一個佛號。那接觸是什麼意思?接觸是長智慧,智慧是明了,統統明了,不著就是禅定。我樣樣都明了是慧,如如不動,我沒有起心動念、我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是定,定慧等學,用一心念佛。我們用什麼方法修定慧等學?阿彌陀佛,心裏頭二六時中不離這一句阿彌陀佛。修學其它東西幫助這個世間是附帶的,學習的時候非常認真學習,我要幫助別人得用這些方法,可是自己心裏面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這叫真念佛人!

  前面這句解釋一心,一心是什麼?「指萬有之實體真如」。實體永恒不變,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心裏面放上這句阿彌陀佛,與這句就相應,阿彌陀佛是實體的名號,是真如的別稱。「今約本經」,現在就本經教義來說,「唯一堅定之信心,不爲他心所奪,謂之一心」。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無論什麼法門、無論是什麼東西你遇到了,決定不會改。如《教行信證文類》裏面有這麼一句話,「信樂即是一心也」,真信,樂是愛好、是喜歡,喜歡極樂世界,愛樂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我全放下了。「一心即是真實信心也,是故論主建言一心也」,這個論主都是淨宗的祖師大德。「又《探玄記叁》曰」,《探玄記》是賢首大師的著作,「一心者,心無異念」,沒有雜念,這叫一心。

  大家都知道這個世界有災難,很多人在傳,地球不會毀滅,說地球從叁度空間轉變成五度空間,說的人不止一個,在轉換的時候會有叁天完全是黑暗,一點光線都看不到,第四天看到一點模糊的亮光,像在大霧當中一樣,大概要五、六天漸漸才看到光明,我們想象應該前後七天。而且他把時間都說得那麼清楚,是真是假,到那一天我們就明白了。二0一二年冬至,冬至那一天開始,冬至那一天太陽下山以後,第二天看不到太陽,連續叁天,這叁天地球在零度。這個零度我們無法想象,我也想不通零度是什麼個境界。如果從數學上來講,零是什麼都沒有,那是很可怕的一個問題。零度是空的,只是一個概念,沒有實際上的物體,任何物體都不存在,像佛法裏面講的常寂光、講的自性,這叁種現象都不存在,就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跟自然現象。如果說是零度空間這個現象是佛講的自性,那我們不全都成佛了嗎?回歸自性就是成佛了,那是妙覺果位,那我們都不必修了,到那個時候全成佛了。這個套佛經上一句話說,「是事不然」,不是這樣的,科學跟佛法還是有距離的。

  科學家給我們的信息,說人在這個時候會有很多人死亡。我想爲什麼原因死亡?被嚇死的。他告訴我們,只有吃素的人、心地善良的人、有愛心的人在這個環境當中沒有恐怖,沒有憂慮、沒有恐怖,不過要待叁天叁夜天才會亮,不是永遠不會亮,叁天叁夜。這叁天叁夜,他說人多半在睡眠狀態,就像冬眠一樣,人很難站起來,站起來就頭昏,地球搖晃很厲害,不容易站起來。所以有人要預備糧食,沒用處,不需要,到那時候你也不會感覺得有饑餓。你明了這個事,就睡大覺就是了,一直睡到天亮就起來,不過這一覺睡的時間很長,要睡叁天叁夜。念佛的人心地最善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現在就要幹起,不要胡思亂想,想什麼都是假的,想就想阿彌陀佛,念就念阿彌陀佛,我們從今天起就幹這樁事情,真放下。

  《止觀》第四卷說,「一心者,修此法時,一心專志,心不余緣」。科學家教給我們應用念力,我們怎樣去用念力,現在知道念力這個能量非常大,怎麼樣去利用它?他說最重要的要一心專注,跟這個地方一心專志是一個意思。一心專注,注就是注意,專注在阿彌陀佛,心裏頭專憶阿彌陀佛,憶念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我們要找一個標准的佛像,佛像是表法的,你喜歡的佛像,你常常供奉的佛像,不要改變,你心可以專注。各人喜愛不一樣,沒關系,你喜歡哪一尊,你就專注這一尊,常常想這一尊,將來往生的時候,你看到來迎接你的佛像就跟你平常專注的佛像是一樣的,所以你認識他,你不會把他看錯,接引時候你看到的。你坐上了蓮花,這個蓮花是你自己念的,我們發心念佛,發心求生淨土,七寶池就有一朵花生出來。極樂世界一切法都是不生不滅的,只有蓮池裏頭的蓮花是例外的,它有生有滅,念佛的時候花就生了,不念了,改學別的法門,這花就死了,枯死了。你一直念,花就愈念愈大,愈念愈好看,你往生的時候佛就拿這朵花去接引你。花是自己念成的,全是自作自受,花不是阿彌陀佛變的,花是自己變的。這是在極樂世界唯一能看到有生滅的,就是七寶池的蓮花。看到一朵花長出來了,花苞長出來了,大家都歡喜,又有一個人要到極樂世界來了;過幾天看到這個花苞枯死了,他又不想來了,改變主意的時候這個花苞就謝了,這個緣我們要知道。那我們今天唯一的一樁事情,應該做的,就是希望這個花愈長愈大,花光色愈來愈好,全靠念佛功夫,這是正因。還有助緣,助緣就是說你幫助一切衆生認識淨宗法門、認識阿彌陀佛,求願往生淨土。這個會把你的蓮花放大,你的蓮花愈來愈殊勝。這樣的事情要多做。

  我們再往下面看,「又一心有事理二種,無余念爲事之一心,入實相爲理之一心。今一心念我,實兼事理」。理事都有。沒有雜念這是事一心,事一心很難做到,放不下,明了事實真相可以幫助我們放下,理幫助事,理幫事,斷了雜念,這個一心念佛又幫助理,幫助就是證實相。什麼叫證實相?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完全斷掉,這證實相。這在《華嚴經》是什麼樣的果位?給諸位說,最低的果位,圓教初住。初住菩薩叫發心住,發心,發菩提心。由此可知,十法界裏面的佛、菩薩、聲聞、緣覺都沒有發菩提心,發菩提心不容易!菩提心一發是菩薩,是大乘,不是小乘。你看《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作的,那就是發菩提心。《大乘起信論》的境界是什麼人的境界?圓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境界,他們對于宇宙的源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什麼?諸法實相。所以說事一心容易,理一心難!

  事一心是必須要修得,理一心裏面的解門幫助我們得事一心,得事一心之後,回過頭來幫助證得理一心,那這個解門就很重要了。我們這些年來對于解下了功夫,確實知道一切法空、無我、無我所,大乘教裏面受這些熏習很久了。現在的問題,我們沒有實際上去做,如果實際上去做,真放下了,事放下,真放下了,好!真放下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不在同居土,同居土是沒放下,真的是帶業往生。如果證得理一心不亂,因爲證得事一心之後,理是通達明了,所以契入理一心的境界不難,這也是善導大師所說的遇緣不同。遇緣可以頓悟,剎那之間可以超越,這不是假的。以往這些祖師大德修行,我們在典籍裏面看到記載,所謂緣,最殊勝的緣就是讀經,不讀經的人沒有緣,讀經的時候,信解這個問題沒有了。放下身心世界就是事一心,徹底明了事實真相就是理一心。我們只要在經教、在功夫上锲而不舍,功夫是念佛,念佛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是要把雜念念掉,把疑惑念掉,目的在此地。真正斷惑了,真相就現前,斷惑證真,那就是理一心,跟禅宗的明心見性、教下的大開圓解完全相同,回歸自性,自性裏頭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統統現前。

  我們接著看下文,「但深信切願稱念名號,即是一心念我」,深信,真相信,決定不懷疑。蕅益大師晚年他自己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西有道人,西方的西,西方,說明西方真有,西有道人。兩個有,從《彌陀經》上來的,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用這兩個有做自己的別號,西方真有。用名號接引衆生,用名號普度衆生。「如善導大師曰: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遠,念念不舍。是即一心念佛。蓋從事入理,且事中舉體是理」。念到理一心就大徹大悟,惠能大師開悟的境界,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的境界,完全相同。在這個境界裏面自己很清楚、很明了,佛見到了,佛國土見到了,過去諸佛見到了,未來的諸佛也見到了,爲什麼?時間、空間沒有了。好像我們看電影那個膠卷一樣,我們看到電影的這卷片子,它前後全在裏頭,而不是在屏幕上看的一張一張的動畫,我們看到實際的東西,全看到了,非常奇妙!然後你就證明現在科學家講的,這些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統統糾纏在一起,他們發現的這個現象你完全看到了,是糾纏在一起,但是它一點都不亂,妙絕了!而且怎麼樣?每個念頭、每個實物都是一種幻相,佛經上用的四個字描繪,描繪得真好,叫「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沒有,它確實有幻相,你又不能說是有,這幻相確實不存在,沒有自體。這個是無法形容、無法想象,因爲我們從來沒有這個概念。

  一切法,任何一法,無不如是,常作如是觀。這個法的特質是畢竟空、不可得,這種現象你可以欣賞,不能占有、不能控製。于一切萬事萬物沒有控製的念頭、沒有占有的念頭,你就得大自在,跟煩惱、跟造業永遠告別。煩惱、造業還不就是因爲占有,要控製它、要占有它,都從這生出來的。這是假的,能占有得到嗎?占有不到,能控製得到嗎?控製不到。事情就在眼前,晚上躺在床上睡覺睡著了,什麼是你的?連身體都不是的,睡熟了,人家把身體擡走了你都不曉得。沒有一樣是自己的,這個要清楚,你細細去觀察,就在眼前,不遠,全是假的,爲什麼造業?業也是假的。你有執著,業就變成真的,就變成死了魂魄還痛苦,爲什麼?業産生的,都是那個念頭。知道全是假的,一切過眼煙雲,不要放在心上,然後才知道沒有一樣不好,你用清淨心、平等心去看。絕對不可以有控製、有占有,不能用這種心,這種心就造業,那是凡夫,沒有控製、沒有占有是佛菩薩。所以對一切萬法平等,清淨平等覺心現前,這是…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六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