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0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所以我們今天認識,真正認識了,這個世間第一等人,古人所謂是愚人,所謂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個不移是說他們不變。上智跟下愚畫成等號,這個等號我覺得下愚比上智還要高一等。上智是什麼?他明白了,他放下了。下愚他不明白,不明白怎麼肯放下?聽話,這個比上智還厲害。上智你要曉得,他花了多少精神、多少時間,把這個東西才搞清楚、搞明白。他什麼都不需要,你教我,我就這麼做,我就幹一輩子,我就這麼一個方向、一條路幹到底,他成功了。這個下愚念佛往生,應該是什麼品位?肯定是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他們在實報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這是上輩往生。這種人真可愛、真可敬,我們對他五體投地。

  我跟李老師那麼多年,老師常說他一心就羨慕下愚,想學學不像。爲什麼學不像?他的事業太多,沒有時間學。真正大福報、第一等大福報是沒事,什麼事都沒有,每天只要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茅蓬可以遮避風雨,心滿意足,一心求生淨土,上上品往生。關鍵真放下。我們今天悔過,悔過的行動就是真放下,沒有放下悔過是假的,沒有悔過。特別是在今年,唯一的只有念佛,只有在一起學這部經教。這部經教給我們無比堅定的信心、求生的願望,日常生活當中,行住坐臥不離阿彌陀佛,一切時、一切處,一心稱念,功德就圓滿。又何況前面我們念過,念一聲佛號,經上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聲聲佛號,一心稱念,這個功德還得了!爲什麼不念佛?爲什麼要打妄想?這個要常常提醒,高度警覺,打妄想輪回業,念佛號決定生西方作佛,擺在我面前,我是願意到西方作佛,我還是願意繼續搞六道輪回?這個事情自己決定,與哪個人都不相幹,誰也幫不上忙,全靠自己。真覺悟的就是真放下。放下一點,沒有徹底放下,沒覺悟。這個放下要注意,心上放下。事上放下了,心裏還在想著,不行,沒放下。心上放下了,事上堆一大堆,沒事,不相幹,全舍了,就是提起這一句佛號,多簡單,多自在。

  「持者,奉持。命終不複更叁惡道」,更是再墮叁惡道,不會了,命終之後不會再墮叁惡道。「即生我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我國就是極樂世界。「是本願之主旨。若宿世作惡,有決定業,命終之後,須于此界或于他方墮叁惡道」。這你造的地獄因,決定要到地獄去受罪。像唐太宗一樣,做了皇帝,好皇帝也不行,殺人就是罪,殺人就是要墮無間地獄。殺的人太多,不能說是明君就不墮地獄,沒有這個道理。這什麼原因墮地獄?不念佛,不求生淨土,所以就得隨業受報。如果念佛求生淨土,永遠脫離了。我們今天只有這條路,我們找到了,我們相信了,這條路放光了。

  「以今世悔過修道行善,誦經持戒,發菩提心,專念極樂,至心回向,求生淨土等」,這就是現在我們這一生要幹的事情。我們幹的事情有主有賓,主要幹的,附帶幹的,要以念佛求生淨土爲主,修道行善、誦經持戒這都是附帶、都是輔助的,有緣可以做,沒有緣不去做。甚至于有緣也可以不做,我這一句彌陀念到底,正助雙修,這蓮池大師說的。古人提倡正助雙修,我以念佛爲正修,還以念佛爲助修,正助全是念佛,說得好!蕅益大師說的,真正相信,真肯往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爲什麼?我們講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都在這一句佛號裏頭,都在西方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一切都圓滿、一切都成就,不必再搞這些了。

  死心塌地一句佛號,有榜樣!最近的榜樣,鍋漏匠是個好榜樣。谛閑法師的徒弟,倓虛法師的師兄弟,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什麼都不會,老師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告訴他你就念,將來准有好處。他也不問什麼好處,你看就這麼老實,問都不問,就這麼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他念了叁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真難得,死了還站了叁天,恐怕沒有第二個。死了還站叁天,等谛閑法師替他辦後事。老和尚贊歎,當今就是現在,當今是現在的意思,弘宗研教,弘宗是禅宗,弘揚禅宗,研教是講經說法的這些大法師,比不上你,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對鍋漏匠的贊歎,這真的不是假的。弘宗研教的有本事站著往生,往生後能站叁天,有這個本事嗎?名山方丈、住持有這個本事嗎?谛老的贊歎是真實的,一點都不假,絕不過分。鍋漏匠菩薩給我們做示現,給我們做證明。所以他的成功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古往今來,有這六個字的,沒有一個不成功,真實成就。我們今天缺的就是缺少這六個字,雖然有一點,模模糊糊不清楚,不像人家這六個字,清楚、明朗、放光。這六個字世出世法成聖成賢、成佛成祖的秘訣。

  我們再往下看,「于是乘彌陀此願功德」,這二十一願的功德,「遮其宿業」,遮是把它停止住,止住了,也是消其宿業的意思,過去那些業全都消掉了。「蒙佛攝引」,臨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不墮叁途,徑生極樂,故雲無不遂者。遂指求生極樂之願得滿足也」,如願以償。「可見宿業深重之人,皆可不更叁途,帶業往生」。所以這個法門最重要的,煩惱不要斷,自己斷了,業障不用消,自己沒有了,什麼原因?就那一句阿彌陀佛。你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沒有業障,阿彌陀佛沒有煩惱,你只要念佛一直念下去,煩惱自然斷,業障自然消,這兩樣東西自然沒有了,身心健康,什麼病都沒有了,你才有精神、有體力,你的佛愈念愈起勁,日夜相續。功夫,谛老的方法妙絕了,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

  早年我在美國一些同修的道場,我就教他用這個方法。除了聽經,聽經一天初學的不超過四個小時,老同修不超過兩個小時,其它的時間念佛。念佛就采取谛老的開示。念佛的方法只有引磬,爲什麼?念的音調要一致,引磬在打拍子,大家在一起共修,一個人那就不需要,音聲一致整齊這是莊嚴道場。適合于每個人他自己的需要,有人喜歡坐著念,所以佛像前面擺些蒲團,佛七裏叫止靜,他在那裏坐著,不出聲,心裏頭默念。有人在拜佛,拜著念,拜著念也不出聲,心裏頭默念。最主要的還是走著念,繞佛,以這個爲主。走累了可以休息,昏沈的時候可以拜佛,來調解自己讓佛號不斷。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一直念下去。真累了想休息一下,旁邊有休息的房間,休息的時候不脫海青,休息好了立刻就進念佛堂。這種方法在國外非常受歡迎,爲什麼?沒有壓力,沒有拘束,大衆雖然在一起,每個人都很自在。就是佛堂分叁個區,有繞佛的,佛像最好是供在佛堂當中,因爲他可以繞,可以繞圈。佛像前面擺蒲團,有止靜的在那邊,繞佛的從他後面走,不幹擾他。祖師給我們設了許許多多的方便,給我們很好的學習環境、念佛的環境,這樣子幫助我們帶業往生。

  「彌陀悲願之深,攝度之廣,超踰十方。」這個十方是十方諸佛如來。關于帶業往生,後面念老有這幾句話在此地。「當前」,這就是他寫批注那個時候,「海外佛教界于帶業往生之旨,頗有诤議」。這個時候我們都在美國,在加州遇到了一位也是大德,名氣很大,信徒很多,一位長者。他在那邊提倡帶業不能往生,要消業才能往生,讓許許多多念佛的人心裏慌起來了。業消不掉,那不就不能往生,沒指望了。我有一次從臺灣飛到洛杉矶,在洛杉矶下飛機,周宣德老居士是李老師的老朋友,在機場迎接我。洛杉矶的機場到他們居住的地方一個多小時。在車上他就問我,他說法師,現在有人說帶業不能往生,那我們怎麼辦?他真的是恐慌,問我怎麼辦?我就告訴他,那就算了,別去了。他聽到的時候感到非常驚訝,你怎麼這樣說法?我給他說,你要好好去想想,如果真的不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一個人,孤家寡人一個。他問那怎麼?我說你想想,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他有沒有帶業?他愣住了。我說觀音、勢至是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他還是帶業。那要不帶業,不就是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那去幹什麼?他這才笑起來了,點頭了。我說全是帶業。

  我說這位老居士提倡的,我也聽說他,跟他沒見過面,是一位大德。我說他講得也不錯,因爲這樣提倡,讓我們多消一點業,少帶一點業,這樣往生也很好,品位可以提升。我說他也沒講錯。這些都要注意,人家信徒很多,如果我們要跟他對立,在國外弘法就一定受到障礙。我們還是贊歎,贊歎並不違背道理,勸我們多消一點業,好事不是壞事。所以一定要相信帶業往生,沒有一個不帶業的。即使禅宗裏頭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還是帶業,生到實報莊嚴土無始無明習氣統統在,這個我們在大乘經裏面看得很清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諸佛如來,《金剛經》上講的諸佛。你看江味農居士的批注,他說那個諸佛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無明斷了,無明習氣沒斷,那個習氣還是業,習氣統統都斷了就不住實報土,他住常寂光。常寂光只有一個位次,妙覺如來住常寂光。實報土有四十一個階級,《華嚴經》圓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住報土。所以我們就曉得,沒有一個不帶業。「今據本經」,我們現在根據本經所說的,「則知帶業往生之說,實據佛願」,佛這個願就是讓你帶業的。「且所帶之業,正指惡業。」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帶業不是指善業,惡業,叁惡道的業。

  我們再看下面一願,第二十二「國無女人願」。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

  「右章」,這一章有叁願。『國無婦女』,「是第廿二國無女人願」,見《吳譯》的本子。若有女人到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這一段「是第廿叁厭女轉男願,又稱女人往生願。第二十四爲蓮花化生願」,這也是《吳譯》本裏頭有。「第廿二國無婦女願」,《吳譯》的經文,「令我國中,無有婦女。《漢譯》願成就文中女人往生者,則化生,皆作男子。又曰:其國中悉諸菩薩、阿羅漢,無有婦女」。這是五種原譯本裏頭的經文,確確實實是佛…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