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0集▪P3

  ..續本文上一頁說的。爲什麼極樂世界沒有女人?我們知道極樂世界一切都是平等的,有男有女就不平等。極樂世界平等到什麼程度?平等到我們到那裏去得的身體是相同的,相貌是相同的,平等到這種程度。以誰爲標准?以阿彌陀佛爲標准。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像阿彌陀佛。怎麼能分辨出來?每個人都有神通,不會認錯人。如果沒有神通這就認錯人,個個面貌都一樣,哪個是阿彌陀佛?前面我們讀過,佛爲什麼要發這樣的大願,因爲知道十方諸佛剎土人身相不平等生很多煩惱。相貌好的有優越感,傲慢是煩惱,相貌差的有自卑感,也是煩惱。所以他慈悲,不讓這些外頭環境讓衆生生煩惱,大家相貌都一樣,這妙極了,真是慈悲到了極處。

  所以其國,講阿羅漢、講菩薩、講人天,那是說什麼?他帶著煩惱有多少,是這麼說的。如果說見思煩惱沒斷,統統帶到往生那裏,那就叫人天。實際上人天是對我們說的,在極樂世界有沒有人天的名稱?沒有,它平等的,極樂世界都叫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有帶業的、有不帶業的,就是帶業有多少不一樣。見思煩惱統帶,這是人天。見思煩惱斷了,有塵沙煩惱,有無明煩惱,這就是方便有余土,四聖法界的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是這個等級的。如果無明破了,我們常講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生實報莊嚴土,是法身菩薩,是真佛,超越十法界,這些人依然帶著無始無明習氣。這是我們在學習當中常常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實報土裏面的菩薩四十一個階級,不能說他真有,也不能說他真無。你要說他真有,他們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平等了,哪裏還有階級?沒有階級可言,有階級就起分別、起執著,他沒有。所以不能說真有,也不能說真無,爲什麼?他帶的習氣厚薄不一樣,早去往生的他現在帶的就薄,現在就薄,新往生的他帶的就多,就這麼個道理。

  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什麼境界現前都不動心,都不會起心動念。那心裏面?心裏面統統都是一句阿彌陀佛,所以到那邊身體樣子跟阿彌陀佛一樣。相隨心轉,人人都念阿彌陀佛,所以人人的相貌、身體都跟阿彌陀佛一樣,就這麼個道理。我們這個世間父母生養的小孩,相貌有的像父親,有的像母親,這什麼原因?他來投胎的第一念,喜歡爸爸就像爸爸,喜歡媽媽就像媽媽,就這麼個,還有喜歡舅舅就像舅舅,都有這種情形。到極樂世界,人人想的都是阿彌陀佛、都是念阿彌陀佛,所以個個都變成阿彌陀佛,就是這麼個道理,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佛在經上常講這些原理原則一定要記住。

  這底下一段,「又唐道宣律師引經雲」,這是終南山的,當時佛教有十個宗派,這是律宗,道宣是律宗的開山祖師。他引經說:「十方世界,有女人處,即有地獄」,有這麼一說。「今極樂無叁惡道,亦無婦女,純是叁十二種大丈夫相。蓋男女之間易生情愛,便是退緣,是以極樂同居勝于娑婆。」這裏特別指出凡聖同居土,爲什麼?他帶的業最多,他見思煩惱沒斷。實在講就是我們現前這個世間,要是擴大起來講就是欲界衆生。欲界上面有六層天,欲界天,人間、修羅、羅剎、地獄、餓鬼、畜生,這些都是帶嚴重的情執,嚴重的見思煩惱。到極樂世界就沒事,爲什麼?極樂世界沒有緣,阿賴耶識裏頭有這些業因種子,它沒有外緣,所以這個種子不會起現行,原因在此地。

  這個世界人有貪心,貪的是金銀財寶、五欲六塵,那個地方金銀財寶滿地都是。這個地方黃金是最名貴,那個地方黃金是鋪地的,像我們現在鋪馬路柏油一樣,鋪地用黃金。我們今天金剛鑽是珍寶,人家那邊是建築材料。所以它太多了!又何況想什麼什麼就現前,沒貪心,用不著儲蓄。極樂世界人住的房子幹幹淨淨,一塵不染,裏頭什麼都沒有,客人來了,想座位,座位就來了、現前了,人走了之後,座位不要了,幹幹淨淨的,一切從心想生,全部都是變化所生的。這個世界你真的搞清楚、真的明白、真的肯定,一點都不懷疑,哪有不想去的道理!而且想去是現在就想去,晚去一天我在這個世間多受一天罪,多受一天罪,爲什麼不早去?一心念佛,佛還沒來接引,那是什麼?我們這個地方的業報還沒報了,還有壽命。除非我們真下了個決心,我有壽命不要了,我求佛來接引我,他來不來?他來。你真心求他,他就來。所以真念佛人不怕災難,災難來之前,那一聲阿彌陀佛真可以把阿彌陀佛叫來,真接引你走。所以對這個世間絕不沾染,決定不放在心上,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有不放在心上,沒有也不放在心上,心上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這就成功了。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十叁願,「厭女轉男願」。

  【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

  「第廿叁厭女轉男願。善導大師于《觀念法門》釋此願雲:乃由彌陀本願力故,女人稱佛名號,正命終時,即轉女身,得成男子。彌陀接手,菩薩投身」,這個菩薩就是往生的人,阿彌陀佛垂手來接他,他的身分就是菩薩,就是經上講的阿惟越致菩薩,「坐寶蓮上,隨佛往生」。這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裏面解釋這一願。我們知道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唐朝時候應化在中國,他的話是阿彌陀佛親口所言。「又一切女人,若不因彌陀名號力者,千劫萬劫,恒河沙等劫,終不可得轉女身」。這一句經文說明女身再轉到男身之難,男身轉女身容易,再轉回來難。爲什麼?大多數女生情執重,所以她不好轉,男子情執比較輕,容易轉。可是轉到女身很容易,再轉回來就又難了,不是不能轉,是難。善導大師的話說得好,「總在遇緣不同」,這句話說得真好!

  「如釋迦因地,行菩薩道,積一大阿僧祇劫勤修,漸離女身。可見女轉男身,實非輕易」。這是經文上說的,釋迦牟尼佛也做過女人,他要想轉男身用了一大劫的時間,一大阿僧祇劫的時間勤修,才如願以償。這個示現告訴我們女轉男身不容易。但是「今以聞佛名號,得清淨信」。這容易!遇到淨宗法門難都變成容易,這是彌陀的本願,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得清淨信。「清淨者,離惡行之過失,無煩惱之垢染。無垢無疑之信心,名清淨信」。只要對彌陀的本願,這四十八願深信不疑,願願都是爲六道衆生,這是非常稀有難逢。我們真的明白、真的搞清楚了,對阿彌陀佛那種誠敬的心、感恩的心,自然就生出來。對極樂世界半信半疑,對阿彌陀佛沒有完全肯定,原因是對事實真相認識不清。這裏頭講得最清楚的、最明白的就是《無量壽經》。

  今天我們確實是非常幸運,無比殊勝稀有,爲什麼?我們遇到黃念老這個集注,解釋這部經文用了八十叁部經論,一百一十部祖師大德的注疏,總共是一百九十叁種典籍來批注這部經的經文,這真是稀有難逢!這個本子,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沒見過,叁個人都沒有見過,章嘉大師沒見過,方東美先生沒見過。如果他們見到這個批注,就是這麼豐富的參考數據,他們的信解會大幅度的提升,往生極樂世界品位增高。我們今天有緣遇到,換句話說,我們的緣,跟極樂世界的緣,比我們上一輩的人殊勝。換句話說,我們這一輩的人成就應該超過上一輩,這都是肯定的。不能往生,不能提升階位,是這個本子流通在這個世間,雖然數量很多,但是跟人口比例還是差很遠,沒有見到的多。現在好在是有電視、有網絡,這個工具真的幫助了許許多多的人。工具雖然是魔王的,魔王也害了不少人,也救了不少人,這個我們都應該知道。我們能用這個工具,就救很多人。尤其是這部批注,如果能夠再有個讀誦的有聲書,就是屏幕上有文字。我們這個科注有文字、有聲音,不要有人像,這樣做成光盤。這個不是聽講經,完全是讀誦,做這樣一個本子大量流通。講解有講解的光盤,喜歡聽講解也很好,講解聽了幾遍之後不必聽了,讀批注,自己去讀都會有悟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

  「由于淨信發菩提心,厭離女身,願生極樂。信深願切,必起念佛之勝行」。這就是什麼?不念你自然會念。換句話說,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信不深,願不切,原因在此地。如何培養深信切願?那就要靠經典。我們的深信切願發不出來,那就認真學經教,要多聽。像劉素雲居士一天聽十個小時,十幾年不間斷。所以她比別人超勝的地方是什麼?就是她真信切願,這兩樣東西一般人不能跟她相比,所以念佛的功夫也就比不上她。深信切願是念佛功夫的原動力,這個力量在推動她的。念佛她不間斷,念佛的時候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她做到了。這就是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她做到了。

  「蒙佛本願加威」,這個本願就是第二十叁願,就是這一願。「于命終時,即轉女成男,往生極樂。是爲厭女轉男願。」如果說她不願意轉女成男,能不能往生?沒有發這個心我要轉男身往生,能不能往生?能,但是往生自然轉成男身。因爲極樂世界沒有女人,自然轉,這個都要懂。我們看到有人畫極樂世界變相圖,那個裏面有不少女身。這個畫畫要注意,女身是什麼時候?佛來接引的時候,沒有坐上蓮花那個時候是女身,一坐上蓮花就是男身。所以在極樂世界完全是男身,沒有女身,那個畫跟這個四十八願就相應。

  第二十四「蓮華化生願」,這一願也特別重要。

  【十方世界諸衆生類。生我國者。皆于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廿四蓮花化生願」。『生我國者,皆于七寶池蓮花中化生』。「本經第四十品曰:若有衆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斷除疑惑,信己善根」,這一條很重要,一定要相信自己有善根。「作諸功德,至心回向,皆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下面是「須臾之頃」,這是剎那之間。「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自然他就變了,這個變是什麼原因?是阿彌陀佛本願…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