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二集▪P2

  ..續本文上一頁第四禅,就是無想天,另外五層是小乘聖者在那裏修行的,就是叁果阿那含。根利的,這五層任何一層裏面修成都證阿羅漢;根器鈍的,五層要一層一層的去修,時間就長了,證阿羅漢果就脫離六道輪回。但是鈍根的,五不還天一層一層修,修完之後生四空天,也是一層一層向上提升,提升到最後就脫離六道輪回,生到四聖法界的聲聞。四聖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層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六道,包括二十八層天,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世尊有實報莊嚴土,當然也有常寂光土,凡夫修行要經曆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一步一步向上提升,達到究竟圓滿。

  清淨無欲放在菩薩修行之首,第一個條件。難怪六祖大師見性,你看他的報告,第一個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在我們這個經的經題上,講到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五個字,第一個也是清淨,第二個是平等,第叁個是覺,這清淨多重要!清淨從哪裏修?從生活當中修,從處事待人接物境界裏面修,修真正的清淨心。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很難。爲什麼?無始劫來習氣太深。大乘教裏面教導我們「曆事煉心」,這真修行。它不像小乘,小乘是遠離,財色名食睡遠離,所以小乘戒非常嚴格。大乘戒不是教你遠離,曆事煉心,事是假的,事不重要,念頭重要,你要沒有貪瞋癡慢、五欲六塵、七情五欲,沒有這個念頭,真成就了,道理在此地。

  法門雖然多,八萬四千法門,修到最後要進涅槃城了,涅槃城是我們的目的地,本經上講的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一般說的涅槃城,禅宗裏面講明心見性,我們得明心見性。將要進入明心見性,只有叁個門,無量無邊法門到最後就變成叁門,這個叁門就是覺正淨,叁皈就是說的這叁門。東方教學跟西方真不一樣,你想學了,一進門就把目的地告訴你,覺正淨,無論走哪一個門,你都進去了,進去統統一樣,平等的,都成佛了,你看你從哪個門進。覺門真的要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這個路走不通,像釋迦牟尼佛,上上根人,菩提樹下打坐,他就能大徹大悟,在中國惠能大師是個代表,上上根人。這個不是學得來的,人家有這天分。當然我們知道這種天分也是多生多劫修積而來的,不是偶然的。我們修行的功夫不如別人,我們只看到人家成就的果的這一面,他修因那一面沒看見,那不是這一生,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沒看到。就像我們看個年輕人,他今天博士畢業,拿到博士學位了,看到非常歡喜,沒有看到他以前念小學、中學、大學那麼多年的辛苦才拿到,你所看到的只這二、叁個小時,你沒有看到過去幾十年的辛苦,就這麼個道理。所以釋迦、惠能大師並不稀奇,我們所看到的是他拿學位。我們過去沒有他這樣修行功夫,他這個路就不能走,走不通的。可是我們遇到淨宗法門,雖然過去差一點,也能夠趕上他,這是不可思議!淨宗法門真難信,沒人相信,這個法門確實能讓我們這一生成就,不信,他跟這個法門就沒有緣。

  但是不管學哪個法門、哪個宗派,這個清淨心、平等心是大乘佛法的基礎,一定要修。修清淨,沒有染汙,一片慈悲;修平等,沒有高下,一切都能夠圓融、都能夠包容,可以幫助我回到真心。爲什麼?真心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是我們的真心。我們現在的心很小,兩個人都不能包容,夫妻兩個結婚,沒幾天他鬧離婚。什麼原因?不能包容,心量太小,在現前這個社會太多太多了。現在大家把結婚也不當一回事,隨隨便便的,爲什麼?可以上午結婚,下午就可以離婚,簡直叫兒戲!社會動亂這是根本的原因。中國古代對這個婚姻之禮非常繁瑣,爲什麼要搞這麼麻煩?沒有別的,就是叫這兩個人以後無論遭遇到什麼都不能夠離婚,所以禮節之隆重在五種禮的其它四種之上,婚禮是最隆重的、最繁瑣的,就是要認真,不可以當作兒戲,一定要負起責任起來。結婚最大的一樁事情就是要培養下一代,把下一代培養成聖人、成賢人,這是結婚唯一的使命,祖宗對你是這個期望,父母對你也是這個期望,社會大衆亦複如是,這不是兒戲。所以修行一定把清淨擺在第一。

  五欲,這個欲擴大就是貪欲,對于名聞利養的欲望、對于五欲六塵的欲望一定要放下。放下好!放下什麼?放下得大智慧、大福報,很多人不相信。古人講的話有道理,講量大福大。你放下你才肯幫助別人,你幫助別人,別人就幫助你,得大衆幫助,這個福報是最大。你擁有億萬財産,一個災難來,全沒有了,你怎麼辦?你擁有很多人的愛護、很多人幫助你,你什麼都沒有,你要什麼都不缺乏,這個叫大福報。特別在嚴重災難的時候你看出來,你看哪個有福、哪個沒有福。那個大富翁在苦難裏頭沒有人送東西給他吃,他會餓死;這個沒有福報的人,心量很大,常常樂意幫助人,他有困難,許多人幫助他。所以樂善好施。

  佛教我們不要積財,經上講得很清楚,「積財喪道」,道就沒有了,不可以積財,有能力盡量去幫助別人。從哪裏做起?從鄰近,鄰居,逐漸逐漸向外擴展,要這樣做法。我移民到澳洲住在圖文巴,建立一個小道場,這個小道場原來是基督教堂,它賣,我們買過來,重新整修一下。整修完全不破壞它的原樣子,它原來是什麼樣子一定保存,一點都不要改變,裏面梁柱壞掉了,重新換,換還找它原來的那個木頭,它是用什麼樹的木頭,還找一樣的,它油漆的什麼顔色,我們也照它的顔色,煥然一新,當地人民看到歡喜!保存他們的文化。只換一樣東西,教堂當中的十字架拿下來,換成阿彌陀佛,就換這一樣,其它統統都沒有換。而且他們的節慶我們都做,因爲原來是基督教,聖誕節我們也過,我們跟它原來完全一樣,用他們的這個規矩來做,當地老百姓歡喜。

  我們首先布施,請他們吃飯,就是我們居住的叁條街,這個叁條街靠近我們不太遠,大概是一、二百公尺這個範圍,我們常常吃的東西多的時候,分給大家,近鄰,要慢慢向外擴張。現在擴張到多大?整個城市,這個小城居民大概十萬人,我們的小道場非常出名。在圖文巴大家都常說,圖文巴的人知道兩樁事情,第一樁事情,九月花季花車遊行,它是花城,全世界喜歡看花的人都會到圖文巴來看花,第二個,知道有淨宗學院,每個人都知道淨宗學院在哪裏。所以你要到那去問路,無論問什麼人,他都會告訴你這個路怎麼走法,都知道。我們幫助他,他幫助我們;我們常常送東西給他們吃,他們也常常送東西給我們,和睦相處。在澳洲我們居住的環境非常歡喜,我們跟政府的關系處得好,跟當地群衆關系也處得非常好,所以做什麼事情都容易,沒有障礙。

  所以慈悲,這個愛,一定要從近慢慢發展到遠方。中國老祖宗懂得這個道理,提倡父子有親,這是親愛的原始點,教育就是從這裏建立的。教育的宗旨就是希望這個愛一生永遠保持不會變質,這是教育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希望這個愛能夠發揚光大,愛你的兄弟姐妹,愛你的家族,然後愛鄰居,鄰裏鄉黨,愛社會、愛族群、愛國家,最後《弟子規》上講的,「凡是人,皆須愛」。佛法並不反對,大乘佛法在事上跟中國傳統文化完全相同,在理上比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要殊勝,在這個環境裏面培養清淨心,這個高了!即相離相,即事而真。這個就是佛法到中國來,豐富了中國本土文化,意思就在此地。佛法沒有妨礙你們日常生活,一點都不妨礙,而且歡喜。把佛法的精神注入到本土文化,就是清淨平等覺。

  圖文巴人口不多,面積很大,市區裏面每一戶它的土地標准面積是一萬呎,標准的面積,所以每一個家庭都有前後院子。他建房子要不了那麼大,建房子有二千呎、叁千呎就夠了,就夠用了,他土地有一萬呎,所以前後都是院子。我們前面院子種樹,後面院子種菜,做菜園,種水果樹。宗教很多,有十幾個宗教,十幾個宗教我們團結成一家,彼此都互相往來,大家相處得很好,沒有排斥,沒有說我的宗教比你的宗教好,沒有,大家平等,完全一樣的,無論修哪個宗教,都可以到天堂,一點都不排斥,和睦相處,平等對待,而且互相學習教義。我們在那裏做了十年工夫,十年團結人民,兩年團結宗教,可以做成一個世界模範城市,和諧示範的城市,我都勸導這些宗教領導人大家努力。我教給他們的方法,一定要互相學習宗教的經典,單單是朋友還不夠,要深入了解,求同存異,相同的大家努力來做,不相同的放在一邊,讓我們慢慢提升,進一步那個不同的也會同了,有更高的境界就能看到。不要辯論,不要去爭執。

  我希望各個不同的宗教每四個月舉行一次宗教學習分享,我們自己學習,提升自己境界,跟你在那裏教的這些信徒,你有些成績來報告,每四個月舉行一次。我說做一年,如果一年做得很成功,我會幫助他們建立一個衛星電視臺,每天把我們各個宗教(不同宗教)學習的狀況,都在這個電臺播出去,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這個是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區,讓全世界看到,讓全世界的人到圖文巴來觀光、旅遊、考察、學習,它就會變成世界名城,那就很有機會在聯合國去做報告,非常有意思。而這些宗教領袖對我這個想法、看法都非常歡喜,我相信它能做得成功,非常有意義!今天這個世界就是要帶頭,凡事起頭難,真有這個人帶頭做出來了,你不能不相信。這個地區是全世界不同族群移民到這個地方來的,能這樣和睦,像一家人一樣,我們得把它做出來。所以宗教經典不是念的、不是講的,是要做的。講清楚、講明白,一定要把它做到,這樣宗教對于社會貢獻就大了,它不是迷信,帶給社會安定和平,真正化解沖突,解除一切的爭論。

  所以這個欲範圍很大,說欲望不單單是淫欲。我們看下面文,「《法華嘉祥疏》曰:有人言通取一切戒爲梵行,別名斷淫爲梵行」,下面還有一句,「故《大品》曰」,這是《大品般若》,「淫欲障生梵天,何況菩提!」這就是說一切欲望裏頭淫欲最嚴重,嚴重到什麼程度?…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