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0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沒得到,這些概念有了,我們相信,我們不懷疑,這就是現前的受用。認真努力提升自己靈性的境界,這個重要,此地生活的狀況過得去就好了。我們想想,我們現在生活狀況比釋迦牟尼佛好太多了,釋迦牟尼佛真的叁衣一缽,每天去乞食,樹下一宿,我們過的生活比他好很多很多倍。一定要知足,再不知足就有罪過,一定要很滿意、很知足。所以叫變易生死,最後的一次變易生死。

  「過此一生,即登妙覺果佛之位」,這就究竟圓滿,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就是妙覺這一位,正等正覺有四十一個位次,從圓教初住到等覺都叫做正等正覺。正覺只有兩個位次,阿羅漢跟辟支佛叫正覺。法身菩薩,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妙覺只一位,無上正等正覺就是稱妙覺果位,這稱爲一生補處。「經雲:一生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梵文,翻成中文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可以翻,爲什麼不翻?尊重不翻。這是學佛終極的目標,這個目標就稱之爲妙覺如來,比等覺高。底下括號裏頭有個簡單的解釋,「等覺者,望後妙覺,猶有一等」,他不是妙覺,他跟妙覺差一等。「超前諸位」,前面是十地,十地的前面是十回向,十回向的前面是十行,十行的前面是十住。所以往前面看有四十個位次,他超過四十個位次,他現在在等覺,看最上面妙覺位還有一個位次,所以稱之爲等覺。

  「無明」,什麼叫無明?無明就是「無所明了」,我們對什麼都不知道就叫無明。知道就明白了,不知道就是無明。我們知道的事情太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佛是無明破了,沒有無明,所以有人問佛:「佛,你頭上頭發多少根你知道嗎?」誰知道?佛知道,佛說出個數字。有人又在後面去拔掉幾根,再問佛多少根,他一說完全相同。佛真知道,不是假知道,可以測驗的。這有棵大樹,這大樹有多少葉子?佛說出個數字。他們去摘掉一些葉子,再問佛現在好多,說的數字完全相同。真知道不是假知道,可以測驗的。測驗人很聰明,樹葉不要一個一個去數,你說出個數,我摘掉幾個問你,你看你能說得對不對。到明天再去問多少,那個小樹葉又長出來了,它又多幾個。佛真知道,不是假知道。

  無始無明,「即障理之惑也」。理是自性,對于自性的迷惑就叫它做無明,無明斷了就明心見性。「變易」,這講變易生死,「即實報土生死也。因移果易,故名變易生死」。初住菩薩提升到二住,初住死了,二住生了;十住菩薩提升到十行位,十住死了,十行生了。就跟我們學校念書一樣,一年級升到二年級,一年級死了,二年級生了;小學升到中學,小學死了,中學生了,這叫變易。所以它不是分段,分段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分段生死一般講的,我們講人的一生,他從出生他生了,死亡的時候死了,過了這幾十年,這叫一段,在六道裏頭他又去投胎,一段一段的叫分段生死。實際上講,要給你講真話,兩種生死都是假的,沒有生死。如果你真正體會到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有「叁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你把彌勒菩薩這幾句話要真搞懂、搞明白了,你就曉得所謂變易生死、分段生死都是假說的,都是衆生無明裏面産生的幻相,全是假的,哪有真的!佛一句話全說盡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凡所有相包括什麼?包括實報莊嚴土,統統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

  真實的就是常寂光,常寂光裏什麼都沒有。現代科學提出一個概念叫零點能量場,很像常寂光。零,數學的零,零是什麼都沒有,有一點像常寂光,但是還沒有辦法跟常寂光比,因爲常寂光是活的,它雖然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能變。零,零在數學裏面講,零什麼都沒有,零也能變,零能變一二叁四、能變百千萬億,它也能變。但是常寂光能變能生萬法,能變宇宙、能變萬象、能變生命,我也是那裏變出來的,你我他統是從這裏變出來的,宇宙萬有的本體!佛的教學沒有別的,佛教學終極的目標幫助我們回歸本體,回歸本體就是成了妙覺如來,等覺菩薩到了自性的門口,就差一步就可以進去。「妙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不可思議也」,稱爲妙覺。自覺圓滿,覺他隨緣,有緣衆生都得度了,沒有緣的衆生也都結上緣,所以度生無盡。妙覺如來應化在實報土,應化在方便土、同居土,也是度生無盡,顯示出無量智能、無量慈悲。

  我們看下面這一段。「又如《會疏》曰:一生補處者,是等覺位。尚有一生無明」,括號裏頭注的「具足應雲」,因爲它這個一生無明是簡略的,應該說「一分生相無明未破。故曰一生」。這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我們現在完全了解,實報土從哪裏來的?是無明習氣來的。什麼叫生相無明?相是現象。今天科學家講,宇宙之間總的歸納起來不外乎叁種現象,第一種是物質現象,第二種是精神現象,他們稱爲信息,第叁種自然現象,不外乎叁種現象。但是自性裏頭這叁種現象都沒有,在淨土裏面講常寂光,常寂光沒有現象,物質、精神、自然現象全沒有。所以科學家、哲學家他能夠探測到的,只能探測到十法界,十法界是心現識變。因爲他用的是第六意識思惟、第七識的執著,他用這兩樣東西來探測宇宙、來探測諸法實相,所以對內他能夠找到阿賴耶,對外他能找到太空。這兩樣東西似乎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那就是說,我們用識心已經達到了飽和點,無法再突破了。量子科學確實是非常令人驚訝,這都是宇宙的奧秘,等于全部揭穿了。

  最後一個就是常寂光,常寂光他沒有辦法,爲什麼?它沒有現象。用六識,我們講六識包括第七識,甚至于包括第八識,第八識的見分,用這些東西來探測只能探測到第八識範圍以內的,第八識範圍之外他就沒辦法。那怎麼樣?唯證方知,要放下,放下心意識,不用它了。放下意識就是放下分別,放下末那就是放下執著,放下阿賴耶就是放下起心動念。我們六根對著外面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就是法身菩薩,他全放下。全放下障礙沒有了,無明就沒有了,所以他就破無明,無明破了他就生實報莊嚴土,無明習氣沒斷,習氣沒有方法斷,只有等待時間長,它自然的沒有了。古人用比喻說像酒瓶,酒瓶盛的一些酒,味道很濃,酒倒幹淨了,裏面擦幹淨了,確實一滴酒也沒有了,聞聞還有味道,那叫習氣,那比作習氣。他真的不起心不動念,但是他無量劫來那個不起心不動念的習氣沒斷,所以叁大阿僧祇劫的時間,無始無明習氣全沒有了,這就證妙覺位。等覺菩薩叫做生相無明,爲什麼?現相,他現的實報莊嚴土的依報莊嚴,就是那個生相無明變現出來的,生相無明斷掉之後相就沒有了。

  這裏解釋得很好,「生相無明又作無始無明」。無始兩個字的意思好,無始是什麼?沒有開始。我們原先以爲,初學佛的時候,以爲無始這兩個字的意思大概是形容時間太久了,找不到起源,稱它作無始,其實我們把意思全講錯了,就那麼簡單,字面上的意思,沒有開始。怎麼說沒有開始?我們想想彌勒菩薩所說的那個一念,那一念有沒有開始?一彈指叁十二億百千念,或者我們講一秒鍾,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能不能說它開始?你還沒想到開始它就沒有了,所以無明沒有開始。那無明有沒有消滅?無明也沒有滅,無始哪有滅?不生不滅,可是它有這個東西。獨立這一個現象它根本不存在,有沒有?有,有而不存在,它時間太短了,它那個現象占的時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它就占那麼短的時間,這個我們無法想象。我們如果用電影底片,以前的電影,現在電影用數碼,不用這個了,這是從前用的膠卷,就是幻燈片,幻燈片在放映機裏面打到銀光幕上,一張就是一個照片。鏡頭關了再換第二張,這是第二張照片。每一張照片都是獨立的,張張不一樣,叫大同小異,絕對沒有完全相同的。一秒鍾放二十四張,你看一秒鍾有個印象,時間雖然短,看到一些印象,如果二十四分之一秒的話你就看不到了。你知道有這麼一樁事情,但是什麼內容你完全不知道,它太快了,你眼睛是看到了,看到你還沒有辦法分別它就沒有了,二十四分之一秒!所以它必須要連續,就是二十四張統統融在一起,你看出它的意思了。現代科學的名詞叫糾纏,糾纏在一起你才能看到,不是糾纏在一起你看不到。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比科學家講得清楚,科學家只是說極快的速度,彌勒菩薩把數字說出來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們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一個生滅,我們可能睜著大眼睛看也沒看到,它就沒有了,你根本就看不到它;叁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也許看到好像一下閃光,裏面的內容不知道。裏面內容是什麼?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內容是萬法,內容是整個宇宙,就在那一剎那之間,我們看不到。必須一千六百兆次的糾纏在一起,我們在一秒鍾當中看到這些現象。那十秒鍾就是一萬六千兆次的生滅糾纏在一起,我們看十秒鍾,十秒鍾我們所看到的是一萬六千兆的生滅糾纏在一起,讓我們看十秒鍾。

  這說明一樁什麼事情?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人不能離開群體,不能離開萬法,離開萬法就毫無意義。它的本質、它的實相是如此,真相就是這樣的。人要和睦相處,你單獨搞自己的是決定錯誤的,你念念想別人是絕對正確的,這是告訴我們這樁事情,不能只顧自己,沒有別人,爲什麼?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整個宇宙從哪裏來?就是從自己念頭生出來的。我們每個人念頭雖然不一樣,但是根源是一個,都是一個自性。《楞嚴經》上舉的比喻舉得好,把我們的自性比喻大海,把我們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也是大海,整個迷了,把我們的第七識、第六識比喻作一個水泡,大海起個水泡,這是有執著。你我他各個不一樣,水泡都不一樣,但是破了之後都一樣,打破這個執著完全一樣,打破執著就回歸自性,就是妙覺如來。這個比喻好,讓我們知道本來是一體,不關心、不愛護是絕對錯誤。原來愛人、愛…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