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操心。上智的人,你一提他明白了,他不懷疑;下下根人他老實,沒有心眼,他一生生活思想很簡單,每天吃飽、穿暖、睡足就很滿足了,什麼妄念都沒有,你給他講什麼他相信,他就堅持到底,他一生不改變,所以他會成就。
上智跟下愚,我們是到幾十年之後才完全明了,把它劃上等號。古人有一句話說,我們劃等號,古人有依據的,我們找到依據,古人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就是他不變。所以李老師中年之後很想學下愚,學不像。他告訴我,學了多少年,學不像。就是古人一句話說,「愚不可及」,他那個愚你比不上他,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追到底,到最後,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的成就我們一般人趕不上。這就是說明,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他是百分之百徹底做到。我們一般人學這個法門,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沒有百分之百做到。爲什麼?還想看看別的東西,還想看看別的數據,不行!人家什麼都不要,真的絕不動心,就一條路走到底,沒有一條岔路。我們雖然走到底,旁邊岔路還很多,雖然不去,總得看看,這是往哪裏、那是通哪裏。他不管,他一路上他不知道,他就一直到目的地。這人很可愛,非常難得,值得我們尊敬他,不可以輕慢。那是了不起的人,那是一生決定成功的人。
《彌陀經》上說這個話,這說釋迦牟尼佛,爲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這個法門真難信!我們就不是下愚,我們要是下愚,我們早就成佛了。李老師把這個淨土宗介紹給我,說了好多遍,我沒接受,我只是對淨宗不反對、不毀謗,有時候也贊歎幾句,但是就是不肯學它。我連講《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的,講得也很不錯,聽起來頭頭是道。我有沒有念佛?沒有,講給別人聽的,勸他們去,大家學的,自己沒真幹。可見得真叫難信之法!老師甚至于勸我,用什麼話?你們任何人想不到,自古以來多少這些祖師大德有德行、有學問,他們都相信、都念佛求生,我們就照這樣,縱然是誤了,就讓誤一次好了,試試看是不是真的。我都沒動心。
我真正對于淨土産生信心,是講《華嚴經》。講《楞嚴經》的時候沒有感覺到,講《華嚴》講了一半,有一天突然想到,文殊、普賢是學什麼法門的?善財童子是學哪個法門成就的?那在經的後面沒講到,翻到後面去一看,《四十華嚴》第叁十九卷,文殊、普賢統統是發願求生淨土。然後回頭再仔細觀察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前面一半講過了,但是沒有發覺,叫粗心大意。這回頭一看,心念不一樣了,對于淨宗有了幾分誠敬心。一看善財出來參訪,第一個吉祥雲比丘,這個人是修般舟叁昧的。般舟叁昧也叫做佛立叁昧,一期九十天,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九十天就是一句佛號。九十天當中,不能坐下來、不能睡覺,修這個叁昧很辛苦,可以站著,可以走動,不能躺著、不能坐下。所以要有很好的精神體力,要有真誠信心,得叁寶加持,專修,一個目標求生淨土。我們中國人常講「先入爲主」,他第一個參訪的就是他一生選定修學的法門,把它擺在第一,不是隨便的。再看最後,一個開始、一個終結,終結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這才真的徹底明白了,文殊、普賢、善財徹始徹終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我們信心從這裏建立的。
當中五十叁參,那是成就自己的後得智,知道念佛法門統攝一切法門,一切法門離不開念佛法門。這個在最先,你看到吉祥雲比丘給善財童子開示,講了二十一種念佛門,這二十一種就把所有一切法門全包括在裏頭,一法不漏。但是我第一次講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這個,沒發現,依照清涼大師《疏鈔》去講,也就囫囵吞棗講講去了。可是第二次講的時候,知道了,知道《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個一是任一,不是獨一,任何一法都統攝一切法。用念佛這個方法好講,而且容易修,其它的法在理上講沒有差別,但是不好修。爲什麼?都要斷惑才能證真。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不要消業障,你就能成就,所以這個真的變成難信之法!不消業障、不斷煩惱,怎麼會成就?它真成就。實際上是有原因,我們不懂。就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能消業障,這一句佛號能斷煩惱,這是個秘密,沒有人知道。雖然經上說了,念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沒人相信。你不相信,它就消不了;你真信,真信它真就消掉了。所以這句話有沒有效果在你的信心。你不信,你天天念佛決定消不了;你真信,真消掉。真信是什麼?心換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在大小乘經上都說過。
「蓋此淨土法門,極圓極頓」。如何真正能夠契入極圓極頓的境界?所以這些大乘經對我就很有幫助,我要不接觸這些經典,《華嚴》、《法華》、《楞嚴》,禅宗也有一部分,不接觸這個東西,我們不知道,不知道它是極圓極頓,體會不到。從這些大經大論裏頭,逐漸認識了,認識淨土了。「超情離見」,我們完全承認了。情是凡情,六道裏頭的;離見,見是分別執著,離見是四聖法界的。超情離見這四個字,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故爲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換句話說,今天我們要到六道、到十法界去宣揚淨宗,這就是菩薩入生死、降魔軍,真正不容易!不容易,那我們就要認真細心去觀察本師釋迦牟尼佛,難行能行,難知能知,他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他是把佛法統統用在生活、用在工作,他的工作就是教學。統理大衆是以智能德行爲主,戒律爲助,不是戒律爲主,這個一定要知道。所以六和敬裏面的主是見和同解,這個是主,戒律是輔助的。你跟佛陀同一個知見,你決定不會犯錯誤,所以見和同解重要。戒和同修那是對什麼?一般初學的,剛進門的,用戒律約束他,讓他不犯過失。但是進入這個僧團,每天接受佛陀教誨,自自然然把戒律融會到佛知佛見裏面去了,戒律變成自自然然正常的生活規律,不是刻意去學習,完全變得純粹自然。故爲世間一切難信之法。
「又小本曰: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要你信這部經典。小本跟大本是同一部,小本裏面所說的可以應用在大本上,大本上所說的可以解釋小本,它是一不是二,這是教我們要信這部經。爲什麼要信它?這部經稱贊,誰稱贊?十方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如來都贊歎這一部經,《無量壽經》或者是《阿彌陀經》,贊歎什麼?不可思議功德。爲什麼?它能夠普度十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裏面的六道衆生。六道是最苦、最難度的,這部經能度他們,而且幫助他們當生成就無上菩提,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把他從惡道度到善道,從善道度到天道,從天道度到聲聞、緣覺,這個功德也很大,是可思可議;把這個衆生度到成佛,這個不可思議。誰能相信?諸佛如來相信、法身菩薩相信。那我們如果肯定諸佛如來的智慧、道德超過我們,他們相信了,我們能不信嗎?他們相信的、他們宣揚的這個法門一定不會錯。
所以這個法門、這部經典完全是用諸佛如來的口吻勸導我們。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句話很重要!誰不想,誰不想一切諸佛護念我?我能得到一切諸佛護念嗎?能,你身上有這部經諸佛就護念你,你心裏頭有一句佛號諸佛就護念你,這不就很明顯,你得到十方叁世所有一切諸佛護念你。我天天念這個經,諸佛護念。諸佛護念那就是無比的吉祥,什麼樣的災難、魔障你都遇不到。爲什麼?你有諸佛護念。其它的經上沒有這句話,只有這部經上有,問題就是你相不相信,你不相信那就沒法子。所以它叫難信之法,真妙,真難得!
這個經,古大德裏頭,只有蕅益大師講清楚、講明白了。雖然講清楚、講明白,我們一般人讀《彌陀經要解》依舊囫囵吞棗,沒消化,不得受用。現在人的根機比不上古人,蕅益大師在那個時候,這一篇《要解》,我相信受益的人非常非常之多!但是現在人的程度,善根福德比不上從前的人,國學的根柢也不如從前,所以能體會到多少分很難講,得益就不是那麼多了。所以這個東西要細講,講的人最重要的是真正要能夠契入境界。我念《彌陀經》,契入彌陀境界;學《無量壽經》,要契入極樂世界的境界,你才能把這些疑惑講透,讓人真得利益,讓人知道這個不是假的,這是真的。一真一切真。那《華嚴經》上講的真的,世界太大太大了,不只是一個地球,不只是一個太陽系、銀河系,不止!釋迦牟尼佛的教區,他教學活動的範圍,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銀河系?銀河系是個單位世界,十億個銀河系,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區域。
釋迦佛的區域不是最大的,普通的,有更大的。這是諸佛如來在因地上發心不一樣,果地上自然感得的成就,因爲他都沒有起心動念的,全是自然的。有些佛在因地上心量大,他成佛,他教化二個大千世界、叁個大千世界、十個大千世界、二十個大千世界,有,真有。但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無量無邊,沒有邊際,諸佛如來的化土沒有比阿彌陀佛大的,所有諸佛剎土統統在極樂世界範圍裏頭,你看極樂世界多大!極樂世界在哪裏?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用現在科學家的話來說,它跟我們不同維次的空間。如果我們把空間維次突破了,在此地就看到阿彌陀佛,就看到極樂世界。你所看到的樣子,就跟經上講的一模一樣。佛法講科學,確實具有科學的精神,那就是說一定要求證,不是說聽了就算了、信了就算了,不行,你要落實,你要親證,這就是科學精神。你不能親證,你那個知不算是真的智慧,你沒有真正知道,一定要親證、要契入境界。這個是佛法的難處!要達到這個境界,要有真正堅定的信心,不能有絲毫懷疑,有圓滿的願心,不畏一切苦難,我真的把它做到了。這一切諸佛護念。
又說,「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前面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你們大家都應當相信,接受我所說的。說的什麼?說的《阿彌陀經》、說的《無量壽經》。後面這句是引證,及諸佛所說,不但我一個人說,所有一切諸佛都說…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