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成無上道,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法門最殊勝的經典,這是幸運當中的幸運。
諸位如果看過《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你就明白了,爲什麼要會集。第一次的會集,是在宋朝王龍舒居士做的,這個本子叫《大阿彌陀經》,流通也非常廣。蓮池大師《彌陀經疏鈔》所引用《無量壽經》的經文,完全是這個會集本,王龍舒的會集本。這個本子收在《龍藏》,《龍藏》裏頭有,日本《大正藏》都有。第二次的會集,是清朝鹹豐年間魏默深居士。這個本子沒有入藏,但是這個本子確實比王龍舒的本子好,但是還是有瑕疵,沒有會集到盡善盡美。因爲這個原因,夏蓮居老居士在民國初年作第叁次的會集,把前面兩次會集不圓滿的地方都修正了,成爲《無量壽經》五種原本會集本最好的一個本子。就是我們現在所采用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個經題也是會集的,真叫妙極了。這個本子是抗戰前才做成功的,所以流通不廣,知道的人不多,我們非常有幸能夠遇到。
這些年來我們極力提倡,我用這個本子過去講過十遍。黃念老這個批注是這部經的集注,什麼人來批注?諸佛菩薩來批注。引用諸佛菩薩的經論八十叁種,引用曆代祖師大德的注疏一百一十種。所以這個批注,是八十叁部經論、一百一十位祖師大德的注疏共同來批注的這部經典,無比的殊勝。會集殊勝,批注殊勝,真是太難得,我們能遇到真的是有福報。如果你不信,你不想往生,那就沒法子了。你要真信,從這個批注,可以把西方極樂世界搞得很清楚、很明白,幫助你斷疑生信,幫助你堅定求生的大願。能把這句佛號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樁大事去辦,真正做到像古大德跟我們說的「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你決定能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你決定成佛,不要等第二生,一生成就。
我們今天的信心生不起來,願心不切,念佛常常夾雜、常常中斷,這什麼原因?我們對于現前居住的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都沒有搞清楚,對極樂世界無知,對我們現前這個世界貪戀,問題就在此地。這部經論給我們做了兩個世界的比較,你好好去讀它,慢慢就明白了。讀經要有耐性,要有誠敬,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讀經、誦經沒有誠敬心得不到利益,爲什麼?只有誠敬心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有十分誠敬心,我就得到十分加持;我有一百分的誠敬心,就得到百分的加持;你有一萬分的誠敬心,你一遍、二遍你就成佛了。印祖說的話也是真的,不是假的,誠敬心難發,學佛先學這些基礎的東西。
我們要把妄心放下,把我們的真心找回來,誠敬是真心,真心修學就有感應,妄心沒有感應,這是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擺在我們面前的現象,念佛的人很多,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的只有二、叁個,什麼原因?沒有真誠恭敬。所以我們要學,真求往生,要用真心生活、待人接物,這很重要。我用真心,別人用假心,他來欺騙我,我不是吃虧、上當了嗎?大家不願意吃虧、不願意上當,你欺騙我,我也欺騙你,這是輪回心,輪回心所造的一切這叫輪回業。口念阿彌陀佛,我們的心、行爲都在造輪回業,你說怎麼能往生?真求往生的人不造輪回業了,他騙我,我不騙他,這才行。我們跟大家相處,吃虧、上當沒關系,我到極樂世界去了。這些聰明伶俐人,欺騙別人、控製別人、占有別人的這些財物,他會有好處嗎?現在得一點小利,來生果報在叁途,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因果通叁世。你要真看清楚、真看明白,占別人便宜真正是自己吃虧。不跟任何人計較,不怕吃虧、不怕上當,這種念佛人肯定能成就。你想想看,我們是繼續搞輪回好,還是到極樂世界去好?這個帳總得把它算清楚,這個事要看明白,我們才真正能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一切得失,恢複自己的清淨心,用清淨心、用平等心去念佛就有感應。我們在經上看到這些不可思議的境界,這段就是屬于這一類。
我們繼續往下面看,「此樹功德真是無上希有,微妙難思,故知此樹實是阿彌陀願王秘密莊嚴心之流現」。這個樹不是人栽的,也沒有人管理,從哪裏來的?阿彌陀佛願力變現出來的。變現出來幹什麼?幫助極樂世界的衆生,早一天開悟,早一天證果,早一天成佛,是阿彌陀佛教學的一種設施。「此心乃密教所判之第十住心」,這是密宗講的十住心,「乃究竟佛果第十一地如來之所證」,這用密宗的講法,這是修行人最高的果位。「故能究竟惠予衆生真實之利」,惠予就是給人,給人最真實的利益,這叁種忍是最真實的利益。「樹德高遠,彼國菩薩中,善根劣者,本難知見,是以彌陀垂慈,大願加被,悉令了知」。這樣不思議的事情,我們讀到經文很難相信。真正能相信的兩種人,一種是覺悟了,一種是真正善根深厚,他沒有懷疑,他完全接受。不懂他也沒有疑惑,沒有疑惑就是他沒有障礙,有疑惑就是有障礙。一切衆生最難度的,不是上上根,不是下下根,上上根跟下下根都好度。上上根悟性高,你給他說他全明白了;下下根他善根深厚,他不希望知道多,給他一個簡單的方法,他就執著,他就不放松,那就成就了。所以古人有所謂「唯有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兩種人心是定的,他不動,很容易得度。
最麻煩的就是中等的,中等所謂知識分子,他的疑問很多,不真正搞清楚不相信。那要浪費很多時間、要很多的精神,追根究柢把這個事情搞清楚,他才會接受、才會相信。我跟同學們報告常說,我相信佛不容易,真是一樁難事情,這是虧了方東美教授,我要不是遇到他,不可能入佛門,難信。從方老師的教學當中認識佛教是高等哲學,我們年輕學哲學的,裏面有高深的哲理,從這入門的。不相信念佛往生淨土,不相信這個。而是自己在講經講了十幾二十年,才接受淨土,我跟同學說過,我接受淨土是講《華嚴經》。在這個之前,講過《法華經》、講過《楞嚴經》,這些大經大論的基礎,以後在《大方廣佛華嚴經》看到善財童子五十叁參,這才醒悟過來。原來文殊、普賢、善財統統都是修念佛法門,目標都是往生西方淨土,我從這裏才相信淨土。這要幸運,如果壽命短的話,淨土還沒有相信,壽命到了,學這一點佛就都變成福報,還依舊搞輪回,變成人天福報。得人天福報未必會繼續學佛,這個緣很不容易遇到!現在這個世間,有福報的人有多少?有大富大貴,那些人裏頭有幾個人學佛?這是我們看到的事實。我們看清楚、看明白了,這條路是險道,不能走。平平穩穩的,決定是要往生極樂世界,一生成就,成就之後才能得大自在。在六道、在十法界隨類現身,不再搞業報身,業報身很苦,不再造業了。
經上講叁種真實,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之利,如果我們向往這叁種真實,這部經就重要了。學佛,我們這一生當中,別的經論都可以放下,這一部經就成功了,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到極樂世界再學習,穩當,有好老師指導,阿彌陀佛親自指導,有好的同參、學長幫助我們學習。諸上善人,諸上善人是指誰?全是等覺菩薩、補處菩薩,這些人來幫助、來輔導。阿彌陀佛親自指導,到哪裏去找?找不到,我們今天有緣遇到了。有緣遇到這部經典也不是簡單的事情,大乘經論裏面告訴我們,這一生有緣遇到,能信、能願、能行,皆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的時候,得諸佛如來威神加持,讓我們能信,發願求生,不容易!希望我們要認真努力,這一生不要空過,不辜負過去生中供佛的福分,不辜負這一生當中得阿彌陀佛願力的加持。要相信自己,不要懷疑,決定得生淨土,這真實之利。
樹德高遠,樹的德高,樹的德大。凡是生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四十八願第二十願所說的。善根劣者,凡聖同居土的根性都劣,尤其是下輩下下品、下中品、下上品,這都是善根劣者。本難知見,你在菩提樹下,你不了解它、你不知道它,你見不到它的好處、利益。但是阿彌陀佛慈悲,他老人家加持你,你已經成爲阿惟越致菩薩,所以你統統都能夠了知。你對于道場樹這個樹的功德,所了解的跟法身大士沒有兩樣,你全知道。我們再看後面這一段,第四十一「樹現佛剎願」,這真不可思議。
【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于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個『寶樹』裏頭會現相,現什麼相?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一樣,裏頭有很多畫面。我們現在電視頻道是不多,大概一、二百個頻道就是最多的了。我是五十年沒看電視了,不曉得現在多少頻道,不知道。早年在美國,我知道美國的頻道有一百多,可能是最多的,你按哪一個頻道,畫面就出來。在西方極樂世界,在道場樹下,你想看什麼它就現什麼。不用按頻道的,你動個念頭,我們是從地球上去往生的,到那裏去想到:地球現在怎麼樣?樹上馬上就現出來,想看什麼地方你都能看到,稀有。想看他方世界,乃至于想看六道輪回,統統你看到。
我們現在看念老的批注,「第四十一,樹現佛剎願。今此願文,樹現佛剎,同于《觀經》第四寶樹觀」。《觀無量壽經》,這是淨土叁經之一,這個叁經,《無量壽經》是概論,對于極樂世界方方面面做詳細的介紹。《觀無量壽經》裏面,裏面討論兩樁事情,一個是理論,一個是方法,西方極樂世界根據什麼理論建立的,這個很重要。沒有理論做依據,怎麼可以取信于人?理論講得很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極樂世界的理論。肯定像世尊在《華嚴經》上所說「一切衆生本來是佛」,跟《觀經》上講「是心是佛」是一個意思。因爲你本來是佛,現在一心想作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就幫助你是心作佛,你本來是佛,現在你要想作佛,阿彌陀佛就幫助你、成就你。這個心…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