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六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六集) 2012/2/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8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一十一頁倒數第四行,「香光普攝」,這第二十一章也只有一願,就是四十二願,「徹照十方願」。請看經文: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衆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在這一願裏面,我們看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光明遍照,這裏面含的意思,極樂世界廣大沒有邊際。實際上十方世界都沒有離開極樂世界,光所照的地方也就是它的勢力範圍,佛的勢力是教化衆生,這是說我們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決定不會落空的。四十八願前面所說的種種依正莊嚴,都不離光明。我們看念老的批注,「右第四十二徹照十方願。廣博」,『所居佛剎』就是極樂世界,『廣博嚴淨』,廣博,「寬闊無邊。嚴淨,莊嚴清淨」。『光瑩』,「光明晶瑩」。『徹照』,「無微不顯,無遠不見」。無微不顯,現在科學講的微觀世界,無遠不見就是宏觀的宇宙。今天科學就走這兩個極端,這兩個極端我們知道,無論怎樣窮研發展,都達不到阿彌陀佛的邊際,達不到極樂世界無微不顯,無微不顯重重無盡。這裏頭最微妙的,就是一切諸法無不互攝,所謂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粒微塵具足無量無邊世界依正莊嚴,都在其中,而且重重無盡就是此地,無微不顯的意思,所以徹照!

  「希有,《涅槃經》曰:譬如水中,生于蓮花,非爲希有」。水裏頭蓮花這常見的,不是稀有,如果「火中生者,是乃希有」,火光裏頭生出蓮花,這就稀有了。「極樂國土,莊嚴清淨。光潔如鏡,照見十方。如《觀經》中,大勢至菩薩天冠」,大勢至菩薩戴的帽子,「有五百寶華。一一寶華,有五百寶臺。一一臺中,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廣長之相,皆于中現」。這就稀奇、就稀有了,大勢至菩薩跟觀世音菩薩,相貌、形色完全相同,不一樣的,就戴的帽子不一樣。大勢至菩薩這個帽子當中有個寶瓶,觀世音菩薩帽子有一尊立佛,站著的佛像。這個造像要注意,我們看到很多觀音菩薩帽子是有個佛像,但是是盤腿打坐的,不是站著的,這個跟經上講的就不一樣,經上講的是立佛,站著的佛。這一一都在表法,表法是無比的稀有。這個十方諸佛淨妙剎土廣長之相,都在這個花裏面出現了。五百寶花,每一朵花裏面都出現圓滿的十方法界諸佛剎土,這是在菩薩帽頂上看到的。

  「故知彼土,小大相容,廣狹無礙」。這完全是華嚴境界,菩薩帽子裏面的花小,你看頭頂上一頂帽子有五百個寶花,寶花不大,我們能想得到,而寶花裏面有花臺,這像蓮花一樣,它裏頭有蓮蓬,蓮蓬上有蓮子,每個蓮蓬都現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依正莊嚴之相。從這些經文裏面,我們就知道極樂世界跟《華嚴》一樣,圓滿具足十玄,事事無礙,理事無礙。這個我們今天講,沒有對立,大能容小不稀奇,小能容大就很稀奇,一個花臺裏面能容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依正莊嚴,這很稀有,這是小中容大,大小互容。廣狹無礙,十方世界諸佛剎土廣,這一個花臺狹,它沒有障礙。「一毛一塵」,這再說到更小的,毛是我們的汗毛毛端、尖端,這最小地方。一塵,塵是講微塵,現在科學裏面講的光子、微中子,講這些東西。微中子應該就是佛所說的極微之微,它不能分,分就沒有了。現在科學家就到這個地步了,真的把微中子再一分沒有了,出現什麼?出現是波動的現象,這個波動是意念,跟法相宗講的完全相同,物質現象從哪裏來的?從心想生。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物質是從心想生變現的。現在科學知道,物質的基礎是什麼?是念頭、意念,換句話說,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這是最近叁十年才發現的。

  我們看到這八十年科學的進步,八十年前剛剛發現原子,認爲物質裏頭最小的就是原子。可是這些科學家不死心,再把原子分,原子一分裂的時候發現了有電子、有核子、有中子,發現這些東西。再分一直分到最近發現的,這是德國普朗克所說的,他是專門研究物質,到底物質是什麼?他這一生也值得,總算滿了他的願,物質是假的。所以他下了個結論,根據他的結論,宇宙之間決定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什麼?物質是意念變現出來的幻相。跟佛在大乘經裏面講阿賴耶的叁細相,一念不覺從本性裏面現出一個阿賴耶,阿賴耶有叁個現象,就是今天科學講宇宙基本的叁個現象。一個是能量,能量就是阿賴耶的業相;一個就是信息,信息是阿賴耶的轉相,就是念頭,信息就是念頭;第叁個阿賴耶的境界相,就是物質。通常也講心心所四分,八識每一個識、每一個心所都有四分,這就是它怎麼構成的,是這個四分構成的。它有自證分,自證分就是本體,就是能量;它有見分,見分就是意念;它有相分,相分是物質;還有一個證自證分,你怎麼知道這些東西。證自證分是什麼?是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不是外來的。科學家也發現了,他說人有一種本能,因爲他有這種本能,他知道很多宇宙的奧秘,譬如講叁細相就是宇宙奧秘。他們並沒有什麼科學,他怎麼也知道?所以科學家說這是人類的本能。我們現在人把本能迷失了,他們沒有迷,所以他們還起作用。

  如果科學家說本能,那可能就是四分裏頭證自證分。本能怎麼會迷了?你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這個能力就不現,就不見了,但是絕對不是失掉了,不是的。佛法講的迷失,因爲你迷,迷是障礙,讓你的能力就是智慧不能現前;如果你把障礙放下,能力就恢複。這個障礙是什麼?我們現在曉得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只要把這個東西放下,你的本能就是證自證分,就能現前。證自證分現前,對于宇宙怎麼起源的,物質現象從哪來的,精神現象從哪來的,宇宙從哪來的,萬物從哪裏來的,生命從哪裏來的,我從哪裏來,全都了解,統統都明白。這些問題科學跟哲學幾百年的探討,都沒有把這個根源找到,現在找到了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佛法裏面講第二義。第一義是科學、哲學永遠找不到的,什麼原因?佛說得很清楚,第一義不能用心意識,不能用第六意識,第七識、阿賴耶統統不能用。因爲那是妄心,妄心它的範圍只能到妄,妄能知道妄,妄不能知道真,所以在阿賴耶識的範圍之內,他統統能夠知道。這就是今天科學跟哲學的進展,差不多快到邊際,再不能突破了。

  再要怎樣知道?經教裏頭佛說得很清楚,「唯證方知」,那你就要靠證,怎麼個證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證得,你就知道了,用妄想分別執著是沒辦法知道的。科學家跟哲學家能夠把思考、把想象這個東西統統放下,他就證得了,真相大白。于是我們問佛怎麼知道的?佛沒有這麼多的科學工具,沒有這麼多精密的儀器,爲什麼他知道?他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親眼看見的,現量境界不是比量,現量境界,親自看到宇宙的根源,所以科學的發展是愈來愈接近佛教。現在科學家沒有接觸到佛經,這裏頭有個障礙,障礙是什麼?誤會認爲它是宗教,它是迷信,不願意接觸它,障礙在這裏。如果一旦接觸了,恍然大悟,原來這麼多年、這麼多人,用這麼多的心思、時間所發現的,佛經上全都講清楚了。這就是他們現在所承認的,人類有一種本能,這個本能,就是心心所四分裏頭的證自證分。

  底下說,「《往生論》曰」,《往生論》裏頭有一句話說「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前面舉的例子,《觀經》例子大勢至菩薩帽子上的花、花臺,能現十方剎土。前面我們看到的菩提樹,樹能現十方剎土。現在?現在《往生論》上講的,他們住的宮殿、住的樓閣也能現十方諸佛剎土。換句話在極樂世界,你想看十方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諸佛剎土,在極樂世界到處都能看到,光中都能現這個境界。而且肯定知道我們自己生生世世,過去生生世世曾經在哪個世界住過,得的是什麼樣的身體,幹的是什麼事業,全都知道。能看到自己,也能看到別人,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不清楚。我們要曉得這些事情,真的要知道了,極樂世界能不去嗎?換句話說,不到極樂世界永遠再胡塗下去。我不想過胡塗日子,我想樣樣都明了,到極樂世界就辦到了。如果要有人問我,你們爲什麼要求生極樂世界?我想樣樣都明了,我想明了我的過去、未來,我也想知道你的過去、未來,到極樂世界就辦得到不是假的。

  昙鸾法師的批注《往生論注》,昙鸾法師注的,這裏有五句話,「如淨明鏡」,幹淨的明鏡,「十方國土,淨穢諸相,善惡業緣,一切悉現」。昙鸾法師在《往生論注》裏頭說的,西方極樂世界無論是依報、無論是正報,前面舉的大勢至菩薩是正報,舉的宮殿、樓閣是依報,舉的菩提樹也是依報,無論是正報依報都放光明,都能夠顯示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依正莊嚴之事。佛不必跟你講,叫你自己去看,這多省事!講未必能講得清楚,讓你自己親身經曆,你去看你就全都看明白了。光中顯示出來的境界,你不但可以看,你可以能夠走進去;我們今天電視做不到,電視我不能走進去。極樂世界現的相你能夠走進去,換句話說,我們只要到極樂世界,就等于到了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就全到了,是真到,不是假到,你能夠見佛,能夠供佛,能夠聽佛說法,有疑問能夠向佛請教。那個世界還有很多苦難衆生,你也可以幫助佛去教化。這個地方能不去嗎?比天堂殊勝,天堂沒看到這個境界,我們想想,一切這個世間宗教所說的天堂、天園,他們最後聚的樂園,在極樂世界全都看到,無論你想到哪裏去逛逛,去參觀,一點障礙都沒有。我們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肯定、相信了,你就不能不去,非去不可。

  「又《華嚴經》曰:譬如明淨發光金玻璃鏡」,古時候沒有玻璃,古時候經典裏面所講的玻璃,我們現在人講水晶,古時候這玻璃是水晶,所以它是七寶之一。經典裏面講的琉璃,大概是現在我們講…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