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六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壽佛經》上所說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是什麼?佛就是你自己的真心。你的真心就是佛,你的妄心就是魔,給你說老實話,魔跟佛是一不是二,迷失了真心那你是魔,覺悟了真心你就是佛,佛是你,魔也是你,你不是佛就是魔。我們今天的真心在迷,不是在覺悟,如何轉迷爲悟,這就是大乘佛教,用什麼方法?就是用教學。所以一切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沒有一個不是做教學工作,教學能幫助衆生破迷起信,然後再轉迷爲悟,究竟圓滿的覺悟,就叫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你證得這就圓滿,圓滿回歸自性,淨土裏頭就是常寂光淨土,圓滿的回到常寂光,功德圓滿了。這一願我們就學到此地。再看下面第四十叁願,「寶香普熏願」。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

  就是地面。

  【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衆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一章,一章也就講一願,在二十四章裏面排列是第二十二章,四十八願裏面是第四十叁願。我們看念老的批注,「右第四十叁寶香普熏願。《會疏》謂此界金銀雖發輝,無旃檀之香」,輝就是光輝,金銀有光輝,但是沒有香氣。「沈麝雖熏馥」,沈香、麝香雖然熏馥,有很濃的香味,但是「無珠玉之光」,都有欠缺不圓滿。極樂世界它是圓滿的,它不一樣,「今極樂中,一切萬物,嚴淨光麗」,莊嚴清淨,它放光又美麗,它統統具足。不但如此,「又妙香芬馥」,它有妙香,「普熏十方,廣作佛事,故稱奇妙」。這經上講的,西方極樂世界的妙香普熏十方,我們這個世界上爲什麼沒聞到?不是沒有,真有,是我們自己有障礙。極樂世界的寶香,我們沒有聞到,極樂世界的光明,我們也沒有見到。其實都有,都是真的,我們念佛的同學確實有見過的,緣成熟他就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聞到異香。一般聞到異香的機緣比較多,特別是在初學的時候,爲什麼初學會聞到?初學的心很誠,心很清淨,誠心誠意的誦經念佛會聞到這個香。老修爲什麼?老修心裏亂,誠心不像從前,退了,念頭也雜,所以這種瑞相就沒有了。如果真正恢複到清淨心,你又發現它又有了。

  由此可知,佛光、妙香從來沒有間斷過,真的是普熏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這個事情,我們不能有意去求,我想見光、我想聞香,這是什麼?這是妄念,這個妄念正好是障礙。沒有妄念的時候境界能現前,有妄念的時候妄念把境界障礙住,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那我們聞到、見到了,要知道見如不見,聞如不聞,用不著到處去宣揚。我們的遠公大師,中國淨土宗第一代的祖師,開山祖師慧遠大師,他在往生的時候告訴大家,他一生當中叁次見到極樂世界,沒有跟任何人說過,今天要往生了告訴大家,往生時候第四次佛來接引,而且蓮社有很多早往生的人都在佛的身邊,緣成熟他該走了才說出來。現在人不行,沈不住氣,還不知道見是真的、是假的,就到處宣揚,這個到處宣揚不是好事情。正因爲你沈不住氣,所以佛不現身給你看,現身給你看你就到處造謠言。真正見到的,就像遠公大師一樣,他不會給你說的,不會告訴任何一個人,沒有這個必要。所以永遠保持著清淨平等覺重要!

  佛一現身馬上就把你擾亂,你就自以爲不得了,我這功夫不錯,佛我都看到,這個念頭一生全功盡棄。佛很愛護你,不示現給你看,知道你受不了!所以佛現身給我們看、不現身給我們看都是大慈大悲,我們真的有這種定力,一切法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可能你就會常常看見;但是決定不能說,說就錯了。要記住經上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光是虛妄,香也是虛妄,但是它真有。虛妄什麼?你不要去執著它,不要去分別它,別去想它就對了。今極樂世界,一切萬物莊嚴清淨、光明美麗,又妙香芬馥,普熏十方,廣作佛事,故稱奇妙,這個佛事就是幫助衆生覺悟,這叫佛事。現在一般人,一般社會大衆把佛事誤解了,佛經上講的佛事就是佛的教學,幫助衆生開悟,這叫佛事。

  「如《華嚴經》鬻香長者雲:阿那婆達多池邊出沈水香,名蓮花藏。若燒一丸,如麻子大,香氣普熏閻浮提界。衆生聞者,離一切罪,戒品清淨」。阿那婆達多池,有人說這個池是在喜瑪拉雅山的頂上,有這個沈水香,翻譯中國名字叫蓮花藏。若燒一丸,如麻子大,麻是芝麻,這麼小的一粒,燒這一丸香,香氣能普熏閻浮提界。這個後頭我沒看不知道有沒有?在中國有這個傳說,根據我不知道,以前老和尚講給我們聽的,哪個朝代也記不清楚,印度有一位高僧到了中國,帶的有這個寶香,這個香有多少?四兩,他獻給皇上。獻給皇上東西至少要有一斤,才符合這個標准,四兩不接受的。這個法師就把這個香,大概是燒了一炷,整個長安城都聞到,真是寶香,就接受了。所以這一個城區,大概差不多有叁、四十裏的範圍都能聞到這個香,這的確是稀有。我們想到這樣的珍奇東西出現,人民有福報,它才會出現。現在爲什麼不能出現?現在出現的是核武,這些東西不能出現,人心亂了。

  古時候人心是定的,古人的思惟是有範圍的,有界限的,總不能離譜。中國自古以來世世代代教學,讓你起心動念不能離開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標准。所以說不離譜就是不離這個標准,上下差一點沒關系。現在這些東西沒有了,完全沒有,提起來沒人知道,這是什麼?一百多年不講了、不學了。這個事情,從慈禧太後開始的,她不重視傳統文化,她也不尊重佛法,自稱爲老佛爺。滿清從開國曆代帝王都是叁寶弟子,都稱佛爲老師;她自封自己爲老佛爺,把其它的佛菩薩都擺在兩旁邊,這成什麼話!上行下效,所以士大夫階級,今天講知識分子,對于傳統文化、對佛法那個尊重的心就降溫了,還是有尊重,不像以前那麼樣的尊重。滿清亡國之後,中國社會一直動亂,講的人都沒有了。抗戰之前社會上還有少數人在講,有少數人在聽,沒人真幹了。抗戰之後講的人沒有了,在國內、國外沒人講了,非常稀少,一、二個,大概聽衆也不過二、叁十個,衰到極處。對于這方面的知識,中國人不如外國人,外國人研究中國曆史的他懂得。所以湯恩比博士是英國人,一九七十年代的時候居然提出來: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提出這麼的話出來,英國人,這是個研究世界文化史的人。中國人不知道,在外國人知道也不多。

  他的話,我在二00五年、二00六年訪問倫敦,去看歐洲漢學中心,牛津、劍橋跟倫敦大學,我們跟他們交流。我問他們,這些都是用漢學寫博士論文的,裏面還有一個用《無量壽經》,用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寫他的論文、寫報告。我說湯恩比博士的話,你們能相信嗎?這個話問別人不行,問你們可以,你們專門研究漢學,研究儒釋道的。跟他們交流不需要翻譯,他們講的一口北京話比我還標准,他們能讀中國的文言文,我們不能不佩服。我問他,湯恩比的話是不是真的?他們不敢答複,對著我笑,笑了半天。我反過來問,那湯恩比是不是講錯了?也不答應,我說你們很聰明,既不贊成,也不反對,包括他們的教授。最後我告訴他們,湯恩比說的話沒錯,但是我們把他的話解讀錯了。這個話提醒他們,解讀錯了,所以你們不敢承認,也不敢否認,這就是你們對這個話半信半疑。爲什麼解讀錯誤?我說我們要是提到儒,你們馬上想到什麼?四書五經、十叁經;要講到佛,你一定會想到,《華嚴》、《法華》、《般若》這些大乘經典;講到道,你一定想到老、莊,這些東西能救這個社會嗎?你們天天在這研究,天天拿這在作論文,你們看到社會這種動亂,你不敢下斷語。

  我說這些東西,你們想的沒錯,這是儒釋道的精華,儒釋道的花果。花果從哪裏來的?我用植物來比喻,花果是枝條上生。枝從哪裏來的?枝從幹生的。幹從哪裏來的?幹從本生的。本從哪裏?本從根生。我說你們沒有這樣想過,真的,沒有一個人這樣想過。找根,如果不找根只是花果,你把花果采下來放在瓶子裏供養,它是死的,幾天就爛了、枯了,那當然不能夠化解問題。根是什麼?根是儒釋道叁家的普世教育。這個花果那是專家,是真正有天分的人學的,普通人學不到的,那是什麼?聖人、賢人。普通平民不是聖賢,甚至于連君子都達不到,你要把他們教好。這個他們真沒想到。我說佛家的普世教育,《十善業道經》,沒人想到;道家的普世教育,《太上感應篇》,也沒人想到;儒家的普世教育,這個根是《弟子規》,統統沒想到,這是儒釋道的叁個根。如果不從這上紮根,你搞一輩子,都是沒有根的東西,你搞得再好、再漂亮,是假的,不是真的,不管用,你救不了這個社會。如果我上面暫時放下,我把這個根先紮好,管用,就像湯恩比博士說的一樣,真能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真能夠拯救世界,化解沖突,恢複安定和平,真能做到。

  我跟他們交流的時間,雖然只有兩個小時,兩個小時是一個學校一個小時,對他們有啓示。不從根本上下手,我說你們的成就是儒學、道學、佛學。這個名詞裏頭什麼意思?知識不是智能,外國人的文字是從左到右看儒學、道學、佛學。我說我們中國的文字,是跟它完全相反的,我們是從右面向左看,中國看法學儒、學道、學佛,意思不一樣。學佛,釋迦牟尼佛,要向他學習,學得跟他一樣,這成佛了;學儒要學得跟孔子、孟子一樣,學道要跟老子、莊子一樣。你們想想,湯恩比博士說,如果現在這個社會上,出現了幾個孔子、出現幾個釋迦牟尼、出現幾個老莊,這世界有沒有救?有救。那要怎麼?要學佛、學儒、學道。單單搞儒學、道學、佛學不行,沒用處;要學儒、學佛、學道,要從根紮起,紮根教育,這是中國自古以來非常重視的。中國幾千年這個教學,這個教學是家庭負責任,不是國家。家對于這個家學是非常重要,如果什麼?家…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