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呢?我們得效法蕅益大師。爲什麼?下下品往生得到彌陀本願功德的加持,就變成了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什麼等級?實報莊嚴土。你看你一生到那裏去是很低的位次,彌陀一加持馬上把你提升,提升到法身大士,這作夢都想不到。阿彌陀佛不等待你要求,因爲這是他的本願,只要你來,馬上就提升。所以,雖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薩沒有兩樣。所以蕅益大師說這就滿足了。重要的是什麼?重要是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大家,我們這叫真正報佛恩。阿彌陀佛在過去發願、修行,建立極樂世界,爲什麼?就是爲普度衆生。我們要全心全力宣揚這個法門,讓大家都認識,讓大家都明了,讓大家真正覺悟,他就會真信、真發願、真念佛,他就往生作佛了。這個事情重要,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我們求往生不求品位,我們求的是什麼?多多讓人相信,多多的看到大家往生,我們這裏就心滿意足了。
這次我們遇到的緣,殊勝當中無比殊勝,遇到什麼?遇到夏蓮老會集的經本。這個經本,我們前一代的許許多多的人沒看見它,沒見過,我們前一代的老法師沒看見過。李老師能夠在臺灣看到,是律航老法師從山東到臺灣,聽說帶了叁本送給李老師,他才看到,沒人看到。李老師在臺灣印過兩次,兩次都是重新排版印的,瑞成書局印的,分量不多,大概每次印一千本。只有兩千本在臺灣,所以流通量少,幾個人看到?老師把他自己講經的經本,他有批注,就在經本上毛筆寫的,那個時候他才六十多歲,大概六十八、九歲,毛筆寫的,寫得很規矩。他講過一遍,這個本子給我了,以後就不再講這個經。什麼原因?有人反對,有人不贊成,就是緣不成熟。
這個本子給我,我看的時候非常歡喜,確實超過原譯本。原譯本我學過,學過康僧铠的本子,超過,超過王龍舒居士的會集本。魏默深的會集本我沒有見到過,以後我見到了,黃念祖老居士給我的,我們也把它印了一、二千本,做爲紀念。所以到李老師往生,這個本子我們才印出來流通,印了一萬本,主要在海外流通。看的人沒有一個不歡喜,要求我講,我好像第一遍講在溫哥華,第二遍在舊金山,在國外講這部經。以後國內,在臺灣,大家看到也歡喜,這個經才講開了。大概有意見的人都已經往生了,沒有像以前那麼固執,心胸比較開放了。好好去讀讀,去研究研究,比較一下就好了。我還印了一種本子,《無量壽經》九種本子的合刊印在一冊上,大家都可以能看到,自己可以比較。這個本子殊勝,我們遇到了,在我們這一代流通,發揚光大。
另外一個稀有的是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這個太難得了,這是夏老囑咐給他的。夏老這部經他自己講過幾遍,念老是親自參加這個講經法會,夏老叫他給這部經寫部批注。他用集注的方法,六年的時間完成這部著作,真正是稀有難逢!這部批注裏頭,他引用了經論八十叁種,祖師大德的注疏一百一十種。所以讀這部批注,就念了一百九十叁部經論、祖師大德注疏的精華,太稀有了!用這些經論來證明《無量壽經》,用一百一十位祖師大德注疏來證明,《無量壽經》字字句句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不是黃念老自己說的,自己說的所謂人微言輕,大家不相信,你算是老幾?現在以經論來注,大家沒有話說,祖師大德也沒有話講,大家都承認。你說我們多幸運,沒人遇到。我跟念老在北京見面,一見如故,志同道合。夏老會集的經、念老這個批注,我要不給他弘揚,誰給他弘揚?他們的一生心血就是勸導一切衆生真正相信淨土,真正發願求生,用意在此,目的在此,其它與自己毫不相幹。
所以,我是選定在二0一0年清明,把《華嚴經》停講,專講這部經。前年八十四歲,講經五十二年,我晚年給大家做個樣子,什麼樣子?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我能活多少年,我專講這部經,別的都不講,給大家做這個樣子。一年講一部,我們的標准時間,時數是一千二百個小時,可能會超出一點。一年講一部,一天四個小時,要講滿叁百天,一天四個小時,叁百天一千二百個小時。如果能活十年就講十部,專修專弘,別的統統放下,不幹了。像蓮池大師一樣,蓮池大師晚年,一部《阿彌陀經》,「叁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不再搞了,「八萬四千行,饒于他人行」。你們想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我專搞這一樣,一點都不雜,這叫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我看經也就看這部經、看這部批注,目的是什麼?大家相信我,你就相信《無量壽經》會集本,你就相信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我學了一輩子,最後我就選定這一部,我相信,我一點不懷疑,我相信依照這部經典去修行決定往生。
如果我講,自己沒有做,別人不相信。當年方東美先生把佛經介紹給我,他是個哲學家,那個時候完全是用哲學的角度來看佛法。告訴我,「佛經哲學是世界上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仔細觀察,他是不是天天在學?他要不是天天學,我對他的話就不相信。結果他真的天天學,我們相識二十多年,從來沒有看到他哪一天不讀經,天天讀。他涉獵很廣,他沒有學淨土,他不念佛,他搞佛經哲學,他真搞,不是假搞。不但自己天天讀,而且晚年,從我認識以後,他在學校教的課程,幾乎全部是佛經,我們也感到很驚訝。他在臺大開的大乘佛學、魏晉佛學、隋唐佛學,晚年在輔仁大學開華嚴哲學,統統都在講佛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對他相信,他自己真幹。到晚年,他的境界提升了,超越哲學的境界,真學佛了。佛法裏面所講的一些理論,倫理、道德,老師都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在處事待人接物,真得受用!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自己得到了,這個話不是假的,我們才真能接受、真能相信。老師教學生,他沒有做到,學生會懷疑,這個懷疑是正常現象。世出世法一個道理,教別人自己不真幹,那都靠不住,自己真幹,別人看到了就相信。
所以「因見谛理」,這是真理,事實真相見到,他就相信了。真的把見思煩惱斷掉了,這一斷掉,永離叁界之生,這叫正性離生。自性裏頭沒有六道輪回、沒有十法界,連實報莊嚴土也沒有。實報土從哪裏來的?實報土是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無始無明習氣斷幹淨了,實報土就不見、就沒有了,剩下來什麼?就是常寂光。常寂光是真的,不是假的,常寂光就是真如、就是自性。所以在淨宗來說,修行終極的目標,回歸常寂光,回歸自性,那叫大圓滿。常寂光雖然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不缺,這妙極了!一切衆生有感,常寂光有應,感應道交。應的時候,就像《普門品》裏頭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當給你說什麼法,自然法就流露出來了。絕對沒有通過起心動念,沒有通過思考我要怎樣講,沒有,全沒有,妙極了!那是自性圓滿流露。自性裏頭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隨衆生心應所知量,這是如來究竟果位。
「《萬善同歸集》」,《萬善同歸》永明延壽大師的著作,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傳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這個裏面他說,「齊登解脫之門,鹹闡離生之道」,這淨土法門。修淨土的人,大家一起到西方極樂世界,不但六道生死解脫了,十法界也解脫了。極樂世界不在娑婆世界的裏面,是另一個佛的剎土,我們往生到那裏去,就超越十法界了。鹹也是一起,闡揚離生之道。這個用在極樂世界沒問題,爲什麼?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也是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有智慧、有能力,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裏面的衆生感應道交,這個能力多大!這不是度一佛土的衆生,是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裏面的衆生。那些衆生跟你有緣的,他的信息發出來,你清清楚楚,你知道,你立刻就跟他起感應道交,就幫助他。這兩句話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十方菩薩,以聞名故,皆證此離生之法」。這個離生之法就是念佛往生淨土,太快了,真的離了,永遠離了。不但得離生之法,「並得陀羅尼」。陀羅尼就是總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諸佛菩薩自行化他的總綱領、總原則叫陀羅尼,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現在我們知道,這個總持是什麼?諸位應該知道,這個總持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十方叁世諸佛如來所證的一切法,所教化衆生的一切法,這一句名號統統包括了,一個都不漏,真叫做大總持法門。我們今天得到了,這還得了!得到一定好好修,一定要證得。
陀羅尼有四種,這個地方都節錄到此地了。第一個是「法陀羅尼,于佛之教法聞持不忘」。陀羅尼有不忘的意思,佛的教法你聽了、你學習,你會保持,不會把它忘記。第二是「義陀羅尼,于諸法之義總持不忘」。佛經裏面所講的經義,你能夠記住,你不會忘記。第叁種,「咒陀羅尼」,咒也稱陀羅尼。咒,實在講也是總持的意思。「又咒陀羅尼,有五名。據《秘藏記》」,這是密宗的經典,這五種名有,「陀羅尼」,第二是「明」,第叁是「咒」,第四是「密語」,第五是「真言」。名相有五種,說的是一個意思。
咒語,實際上它有不能解釋的、有能解釋的。不能解釋的是鬼神的語言、天人的語言,不是人間語言。所以佛講經,往往講完之後,後面說咒語。這什麼原因?道場裏面,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到,佛看到,有諸天鬼神在聽經。實際上說聽經,他們都有能力聽得懂佛所說的,最後佛是用咒語,是他們的言語簡單的點一點,這是表示親切。這些咒語往往就沒有什麼意思,意思在哪裏?意思在經裏頭。所以,密是顯之密,經是密之顯,顯密圓融。我親近章嘉大師,頭一天他教我念個咒,西藏喇嘛常念的「唵嘛呢叭咪吽」。我問他老人家,這個咒什麼意思?他跟我解釋,「唵」是身體,是身;「嘛呢」是蓮花,顯教上也講摩尼,蓮花;「叭咪」保持;「吽」是意。照他這個說法就是身、蓮花、保持、意,這是印度的文法,梵文的文法。我們中…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