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國人排列一定不是這個排列,一定是保持身意像蓮花一樣,它意思好!蓮花出汙泥而不染,常常念這句提醒自己。泥土,蓮花生在池子裏,池裏面的泥土代表六道輪回,上面的水代表四聖法界,花開在水上面,一真法界,表這個意思。所以我們發現到,密咒句句都是格言,真的是最精彩的意思,很簡短的文字,讓我們受持不忘。所以密是叁密相應,口持咒,手結印,心觀想,要觀想保持身心像蓮花一樣。所以它有解釋的。但是一般人老師不解釋,你就好好念就好了,尊重,不必要知道解釋。你用尊重的心,把你真誠的心念出來,效果就出來了。
我們再繼續看下面,「陀羅尼者,佛放光時,光中所說也。是故陀羅尼與明,其義不異」。明是放光,陀羅尼不是佛口說的,是佛放光,光中化佛,化佛所說。「持陀羅尼人,能發神通」,這就是持咒的人,爲什麼?持久了他得定,定就能發神通。「除災患,與此方咒禁法相似」,中國、印度民間有很多咒語,這些咒語往往都能夠起作用,陀羅尼也有這種作用,所以他說相似。「凡夫二乘不能知,故曰密語」。二乘聲聞、緣覺,凡夫包括二十八層天,有很多密語他們也不知道。由此可知,佛說法有來自不同佛國土的衆生,這是我們看不到的。「真言者,如來之言,真實無虛,故曰真言」,顯密都是真言。
第四個,「忍陀羅尼。于法之實相安住,謂之忍」。這個忍有止住的意思,有肯定的意思,有承認的意思。當然你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與法之實相安住,你能心安住在實相上,這叫忍,這也屬于陀羅尼的一種。「十方聞名大士,皆得如上陀羅尼,安住于諸法實相,故雲獲陀羅尼願。」諸法實相是什麼?實相無相,這是說實相之體,體是自性,自性沒有相。講現象,佛分叁類,科學家也分爲叁類,第一個物質現象,第二個精神現象,第叁個自然現象,不出這叁大類。科學家也是這樣承認的,科學上的名詞,自然現象是能量,物質現象則稱爲物質,意念稱爲精神現象,也說這叁種。這叁種現象都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不是常住的,都是屬于生滅法。只要是生滅法,就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從體上去看,它根本沒有,叫無相;從相上去看,它有。相有性無,事有理無,所以實相無相,實相又無不相,你都要懂。
所有一切現象從體上去看,體是什麼?體是佛心,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佛是所有現象之體。佛是什麼?佛是圓覺,圓滿的覺悟。圓滿的覺悟,叁種現象都沒有,但是起作用,這叁種現象都從圓覺裏頭發生出來,它能生萬法。萬法是幻相,你知道它是幻相,那就是實相,你了解到實相了。幻相怎麼樣?可以受用它,不能執著它,可以欣賞它,不必分別它。這就是如來法身菩薩的生活,也就是說,他在形相當中,決定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這個受用,真正是方老師所說的最高的享受。凡夫差勁是什麼?在這個幻相裏頭,他把它當真,他想擁有、想控製、想支配,這些全是妄想。他能做得到嗎?決定做不到。
首先一個最重要的相是身體,誰能控製身體年年十八?誰能控製?他不能年年十八就沒控製住。身體能占有嗎?能占有是無量壽,壽命到了它就沒有了,所以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是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你對這個身體,你就好好用它,它是很好的工具。這個工具可別造業,讓這個工具幫助我積德,幫助我修行,幫助我證果,叫借假修真。你要不知道它,認爲它真有,你用它去搞殺盜淫妄、搞貪瞋癡慢,最後變出,也是幻相,變出地獄。就像作惡夢,惡夢不好受,時時刻刻在驚嚇,那全是無明、不覺造成的。所以外面的境界,實在講,它沒有善惡、沒有是非、沒有好醜,真的。是非、好醜都在我們自己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什麼都沒有了,萬物都清淨。所以,終極的目標是讓我們安住在諸法實相,對于一切法的真相完全清楚、明了,這是真正最高的享受。
我們再看下面,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
【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叁忍。】
這二十四個字是「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我們看念老的批注。「清淨者,無染無著之本然」。本來無染,本來無著,著是著相。自性本來清淨,本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而且本來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是自性之本然。「歡喜者,適悅在心,寂滅爲樂也」。這個樂,人間沒有,天上也沒有,二十八層天裏頭也沒有,四聖法界裏頭也沒有,哪個地方有?實報莊嚴土裏頭有。我們要怎樣才能得到?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真放下,寂滅就現前。如果放下這些不快樂,沒有人學;放下這個真樂,可惜沒人知道,只有放下的人知道,真樂。這個樂,在大乘法裏頭常說的法喜充滿,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是沒有作意,沒有作意就是裏面沒有通過我想怎麼樣,沒有,沒有這個念頭,就是一點意思都沒有,純粹是自然的。孔子也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是這個,喜悅,這個喜悅是從內心發出來的,而且這個喜悅是永恒不會中斷的,歡喜心。
我們世間有一句諺語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個人一天到晚笑咪咪、快快樂樂的,這人肯定不會生病,肯定健康長壽,快樂!他快樂從哪來的?不是外頭刺激來的,不是名聞利養,不是七情五欲,那個是什麼?那是刺激。刺激性的這種快樂,就好像我們服毒、打嗎啡,那種快樂。那是不健康的,對身心有損害的,那是造惡業。自性裏面這個快樂流出來是真快樂,它一點副作用都沒有。爲什麼佛與菩薩要回歸自性?自性太快樂了。這就是古德所謂「世味哪有法味濃」,世間這些滋味跟法味比就差遠了,不能比!問題是修學佛法的人都沒嘗到味道,嘗到味道之後,嘗到味道就成佛了。你看要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才嘗到味道。所以,天人、二乘都沒有嘗到。天人,六道裏頭高階層的,天道;二乘是四聖法界裏面的,淨土了,他們都還沒嘗到。真正嘗到是法身菩薩。所以這兩句好,適悅在心,不在外,寂滅爲樂。
「平等者,淺言之,則爲離諸高下、深淺、大小、親疏、智愚、迷悟種種差別」,這叫平等。你心裏頭像這些對立的沒有了,這都是對立的,高下是一對,深淺是一對,大小是一對,凡是對立的全沒有,這就叫平等。還有對立,沒有平等。對立的完全沒有了,證得平等,是轉末那識爲平等性智,這是自度。這個一轉,肯定就轉第六意識爲妙觀察智,妙觀察智能見性。但是平等性智是大定,心真定了才能開智慧。所以這兩種一轉,八識全轉了,八識轉成大圓鏡,前五識轉成成所作,成就你所做的事業,這個事業是弘法利生的事業,它能成就你。所以,「進言之」,進一步說,「則真如周遍,萬法一如」,這是平等性智現前,「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這是經上講平等的意思,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修行修什麼?就修這五個字,這五個字是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我們見色、聞聲,一切的接觸,在境界裏頭修平等、修清淨,修清淨就是不染汙,修平等的時候一如,沒有高下、沒有你我、沒有差別,萬法一如。
我跟佛平等,我跟蚊蟲螞蟻也平等,我跟花草樹木也平等,我跟地獄衆生也平等,決定沒有分別,爲什麼?都是一個自性隨緣變化的。雖有變化,自性沒有改變,自性不變。自性像什麼?像我們現在電視的屏幕。十法界莊嚴像什麼?像電視屏幕顯示的色相。電視無論選的顯佛相、顯畜生相,屏幕上一點沒沾染,屏幕還是幹幹淨淨的,沒染。我們用心也要不染,用心如鏡,照得很清楚,一點不染,那你用真心。染汙,這個我喜歡,那個討厭,好了,你用的妄心,妄心染了,真心不染。不用妄心,只用真心。真心裏頭有寂滅爲樂,妄心裏頭沒有,妄心的樂是刺激的,就是我們比喻吸毒、打嗎啡這種樂,那要付出沈痛的代價。寂滅爲樂是真的,沒有副作用,真樂。這個真樂就是四淨德裏的一個,常樂我淨,你要用真心,這四個都得到。常是什麼?永恒,沒有生滅,這就是常;樂就是真樂,法喜充滿;我是什麼?我是主宰、自在,真正做得了主宰,真正得大自在;末後一個是清淨,清淨是沒有汙染。常樂我淨四種,自性裏面的淨德。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學了怎麼樣?不會被外境所轉。如果你真得到了,這個世界有沒有災難?沒有,哪來的災難!你用妄心有災難,用真心災難就沒有了。這說明什麼?佛法是真能解決問題,不是假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念頭一改,災難真的就化解了。爲什麼化解?災難是不善念頭造成的,現在我念頭改成善的,那個不善的一換成善的,災難就沒有了。有理論依據!所以我們念佛,能不能斷煩惱,能不能消業障?能!爲什麼?念頭轉變了。我現在心裏頭是阿彌陀佛,想是阿彌陀佛,念是阿彌陀佛,言是阿彌陀佛,無始劫以來的煩惱全沒有了,無量劫累積的那些業、造的那些業也都統統消掉了,沒有了。它本來沒有。你現在爲什麼有?因爲你念它:我煩惱很多!你看常常問人,他都說他煩惱很多。他煩惱當然多!人家問我,你有沒有煩惱?我不知道什麼叫煩惱,沒想到這個事情,它自然就沒有,業障亦如是。
這裏頭這幾句經文,是念佛斷煩惱、消業障的理論根據,我們要會。會,你就會修行,你真會修;不會,天天誦經、拜佛、念佛沒用。爲什麼?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見色聞聲你還是會動心,你還是有念頭,還有比較,這怎麼行!這什麼時候你才能把業障消掉?要知道這全是假的,那就是什麼?你懂得什麼叫諸法實相,你了解十法界依正莊嚴,包括實報莊嚴土,相有性無。你常常看電視,看電視就是修行,你不會看,你被電視裏頭的畫面所轉,你很可憐。會看的什麼?看破了,看穿了,原來人生就這麼回事情。我有沒有變?我沒有變,我是屏幕,外面的是屏幕裏頭的境界相,境界相再多,與屏幕不相幹。屏幕可以顯相,不執著相、不分別相、不控製相、不占有相,不就沒事嗎?那多快樂!…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八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