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吃。所以多少年輕人出家想學講經,以後一聽到老和尚這些話都嚇退心了。講經沒人供養,經忏佛事有收入,所以寺廟裏頭不主張講經,講經是貼本的生意,做法會是有收入。這個錯誤的觀念讓佛法變質了。我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就是講經教學,他說佛菩薩會保佑你,護法神護持你,你什麼都不要操心。我說這個好!這條件太好了。什麼都不要操心,什麼都不要管,明天有沒有飯吃,明天還沒到,今天想它幹什麼?到明天自然有地方吃飯。一生對于自己的衣食住行沒有想過,一切隨緣,可是緣都很不錯,什麼都沒有,一樣也沒有缺乏。沒房子,住的地方都不錯;沒車,出去還都有交通工具,有人替我們早就預備好了,何必要自己有!自己擁有,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所以你真有信心,真能堅持,果然就沒錯。
所以,我們相信佛菩薩照顧,相信老祖宗照顧,真要有這種信心,精進不懈,勇往直前,前途無限光明。爲什麼?在今天,往後的這個社會,大家需要什麼?需要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在哪裏?在中國。大概是一千四百多年前,一千四百多年前,穆罕默德還在世間,回教。穆罕默德就告訴他的信徒,鼓勵他們到中國來學智慧。這他們經典上都有,到中國來學智慧。近代,英國湯恩比說過,提倡過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那是智慧的寶庫。這些智慧的寶庫是用文言文寫的,你要不懂文言文,你就沒分。如果看翻譯的,是經過別人吃了吐出來喂你,不是味道,你自己應該直接跟古聖先賢往來。那要直接跟古聖先賢往來,文言文就是基本,你只要能學會這個東西,這把鑰匙在你手上。
佛法在《大藏經》,中國古聖先賢在《四庫全書》、《四庫荟要》,《荟要》比《全書》更好。《全書》經過清朝,有一部分刪改了,不利于清朝的都刪改了。但是《荟要》沒有,《荟要》是原文,一個字沒有改動,爲什麼?皇上看的,《荟要》以前不是給別人看的,專門給皇上看的。《荟要》以前只有兩套,一套在摛藻堂,是乾隆皇帝的書房,另外一套在圓明園。圓明園被八國聯軍燒掉了,就只剩一套孤本,這套的原書在臺灣故宮博物院。前些年,十年前,世界書局根據這個本子翻印過一次。我問他,你印了多少套?他告訴我,兩百套。我說爲什麼不多印一點?怕賣不掉。太少了!我給他買了差不多有六、七十套,你看兩百套我給他買了六、七十套,所以我跟這個書店老板也變成朋友了。
去年,民國一百年,這兩家書店又發心再版,這個很難得!商務印書館告訴我,《全書》計劃決定再版,紀念民國一百周年,我就定了一百套。這一百套原本是想供養大陸各個大學,那個時候正好山東大學展校長我們很熟,他邀請我做學校的校董兼教授。我就跟他談到這個事情,商務准備再版《全書》,我說我定一百套,這一百套交給你,你替我去分送給各個大學,他同意了。結果沒有想到他調走了,下面徐校長我也認識,沒有那麼熱心,他不幫助我,這書進不去。所以這個書,還是進去了一些,不多。我就送到國外,送了不少,大概現在還有十幾套。世界書局這個《荟要》我定了兩百套,今年五月交貨,書就交給我了。我這兩部書,兩百套《荟要》,一百套《全書》,我是成本價錢一千萬美金。我們希望這兩百套的《荟要》能送到中國最好,如果沒有這個緣,我就想辦法分送給全世界,每個國家送兩套,要送一百個國家。這個我要找聯合國,請他們幫助我。但是我們是以自己國家爲優先,自己國家不要了就送給別人。我鼓勵全世界人學中國文言文,你們要有智慧,一定好好的認真學習。爲什麼?這些書籍那真正是智慧的寶庫,你們受用無窮!二十一世紀中國人的社會,是中國人文化的社會,不是別的,中國人智慧的社會。智慧沒有國家界限,也沒有宗教界限。
所以今天我們講教育,所疏忽的就是根疏忽了,沒有從根本上下手。根本就是老祖宗傳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個東西是根,總綱領、總原則,你翻開《四庫》,任何一部書都不離這個標准。換句話說,《四庫》裏面所講的,就是這個總原則怎樣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你學這些東西真能救世界,不但救國家、救民族,真正能救世界。所以我是把十方的供養做這個工作,我不蓋廟,我不要道場,我就做這麼一樁事情。希望我們自己的同學對這個能有認知,年歲還可以,認真學習。四十歲之前這個年齡不晚,別人用兩年學會,我用五年學會,五年之後還有發揮的地方。真正幹,把繼絕學這個使命背上,祖宗保佑你,叁寶保佑你,保佑你延年益壽。爲什麼?需要你來弘揚,就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是發了大願,所以他壽命延長了,無量壽,道理就在此地。你要問,爲什麼可以延長?根本的道理是因爲你本來是佛,所以可以延長。佛是無量壽,你本來是佛,那怎麼不能延長?諸佛菩薩可以加持,真能做到。
「法藏菩薩亦複如是,欲令衆生,至無上道。至于必至者」,經文上有必至兩個字,古人有兩種解釋,第一,「必至無上道者,本願主體也」。這是四十八願的主體,換句話說,四十八願願願都是以這個爲中心。「一一願中,皆以正覺自誓,如次之二句,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阿彌陀佛成等覺了,成等覺就是成佛,他成佛了。換句話說,他的願統統滿足了,四十八願願願都做到了,願願都落實了,願願都在極樂世界四土叁輩九品當中你都看到了。「蓋四十八願,具體願文,雖各有異,但大願共本,實爲入無上道同成正覺」。這是彌陀大願的根本、大願的核心,願再多,都是以這個爲共同目標:如何幫助一切衆生,契入無上道,同成正覺。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對所有受教的學生應當有這種心態,怎樣幫助他斷疑生信。佛家這個信跟宗教不一樣,佛家信是信誰?信自己,不是信佛。信自己是什麼?依中國傳統的東西來說,信自己的自性本善,就是本性本善,相信我自己本性本善。那你要學佛?相信我自己本來是佛。這個跟宗教的信不一樣,宗教的信信他,信上帝、信神,佛法不是,佛法是信自己。這個要錯了,你就錯到底了。釋迦佛常常講,我們如果把它錯會掉了,那叫冤枉!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是曲解如來真實義,這裏不能産生誤會。淨土宗建立的理論基礎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宗理論的基礎。你當然可以成佛,成佛的早晚,遇緣不同,講絕了!
現在人對佛教的誤會我能理解,我很理解,爲什麼?我早年一樣誤會,跟大家完全一樣。道聽塗說,別人說佛教是宗教,我們認爲它是宗教,別人說佛教迷信,我們看看它是很像迷信。只看到外面表面,沒有看到裏面。不過你現在到裏面,你也看不到,沒有了。所以方老師告訴我,那句話真的重要,告訴我佛經哲學不在寺廟。我問他在哪裏?在經典。這個指導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個指導,我們到寺廟一看,不像,方老師的話是假的,不是真的,會讓我們懷疑,會讓我們信心退失。那他一說,這個我們明白了,我們要找真的佛東西,在經典裏頭。
真正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裏?在你自己心裏頭。佛講得很清楚,「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那不是講得很清楚嗎?阿彌陀佛在哪裏?阿彌陀佛是自性變現的,統統都是從心想生。從誰的心想?從我自己的心想。那這裏頭有個很深的問題了,什麼是我自己?這個是大問題。佛說了,我們這些人,六道衆生,都是把自己迷了,不認識自己了。但是他講得很簡單,只要你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你的真面目就現前。你所以迷失了自己,不認識自己,就是因爲你有起心動念,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不認識自己了。不認識自己,自己變質了,不是不存在,在,變質了,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認識自己,你就變回去了,回去的樣子是什麼?是聖人,是佛菩薩,統統是你自己,不是別人。
我們學阿彌陀佛,希望我將來作佛跟阿彌陀佛一樣;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希望我們將來成佛,我們的世界跟極樂世界一樣。省好多事!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搜集所有諸佛剎土裏面的真善美的大成,他去搜集花了五劫的時間,我們到極樂世界撿現成的。等于說他在那裏建了個展覽館,十方剎土真善美慧全在這裏面,我一到那邊,我就不要去找這個麻煩了,浪費這麼多時間,我統統見到了。我讀到這些東西,我有我的一個想法,我們今天能夠把這個地球上這一萬幾千年曆史文化,我們都去學習。我們找一個地方建個小城,把這些東西統統在這裏做出來,這就是地球的文化城,就是地球上的極樂世界。這個想法從哪來的?從極樂世界來的。特別適用于現前的社會,因爲現在社會你講他不聽,你做出來他要看到,他會受感動,他就相信了。
今天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學術、是傳統,或者是宗教,都要做成一個典範,不做這個東西是不行的。我們過去在湯池只做了叁年,影響這麼大,如果真正做得好,長期做下去,肯定影響全世界,這個事情不難。最難的是人才,錢財不難,最難是人才,到哪裏去找這些對于傳統文化、對于大乘,真正有認識的人?這個認識的人也不需要多,有個二、叁十個人就能做得很成功,這才真正是教化衆生。一定經營一個點,不能搞太多,太多了,精神、體力統統消耗掉,做不好。真正做好就是一個點,一個點做好之後,希望別人去做第二個點,做第叁個點,一生永遠就經營這一個點。每天學習,每天去觀摩,取人之長,舍人之短,建立一個小區,建立一個小城,會做出很大的成就。
下面念老引用《法華經.勸持品》裏頭兩句話,「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我們從這句話去體驗,他爲什麼不愛惜身命?身命是假的,身命是無常的,身命天天在流轉,不是真的。無上道是真的,無上道是永恒不變的。實際上,無上道才是我們真正的生命,我們不生不滅的生命,我們要愛這個,身體無所謂。所以人生在世,最重要一件大事是什麼?提升自…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