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八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八集)  2012/2/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9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二十九頁,最後一行,「庚叁,聞名俱生」。這是第叁個小段,我們看經文: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這個四句,意思很深很廣,我們看念老的批注。「但欲令衆生出生善根,成就菩提,則莫若持佛名號,求生極樂」。這樁事情,古往今來多少人在向往,多少人都有這個問題,諸佛菩薩也不例外。要想幫助衆生出生善根,成就無上菩提,最好的方法無過于持名念佛,求生淨土。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其中最殊勝的法門、最好的法門、最快速的法門、最穩當的法門就是念佛。那我們這個佛爲什麼念不好?實實在在說,對念佛這樁事沒搞清楚。如果真的搞清楚了,實在不難!凡夫成佛,理論、事實確實都在一念之間,一念覺,凡夫就成佛,一念不覺那就是六道裏頭去造業。這問題是大問題,可以說是世出世間第一樁大問題,沒有比這個問題更大的。凡事認識最難,所以六和敬第一個「見和同解」,如果真正做到了這一條,不但人生是和諧的,整個宇宙都是和諧的。就是沒搞清楚,甚至于學佛學一輩子,都沒搞清楚,太多太多了。

  我出家兩年才受戒,受了戒之後,回到臺中去謝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我的老師,在佛法裏面講他是我的和尚。和尚這兩個字是梵語,什麼意思?翻成中國意思叫親教師,他親自指導你、教導你,你成就了,這個老師我們稱和尚。他不是教我的老師,不稱和尚,在佛門裏稱阿阇梨。阿阇梨就好像他是我們學校老師,沒有上過我的課,沒有教過我。阿阇梨,他的言行可以做我們的榜樣,所以阿阇梨翻作軌範師,軌是軌道,範是模範;就是他的思想、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樣、做我的模範,但是他沒教過我。所以,佛門的稱呼全都是學校,宗教裏頭沒有這種稱呼。今天佛門弟子有使命、有責任,要把佛教回歸到教育。古時候稱爲叁家,儒家、道家、佛家,沒有說它是宗教,認爲它是個學派,這個樣子你才能學到真東西。你把佛教看成宗教,你學的是迷信,佛法裏頭真正的好的東西你沒學到。

  所以十方諸佛如來都有這個問題,都是念念想幫助衆生,出生善根。善根是什麼?叫叁善根,就是無貪、無瞋、無癡。貪瞋癡叫叁毒,所有一切不善都是從這兒生的;反過來就是叁善根,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從它生。這個東西就是一念之間,一念迷它就是叁毒,叁毒煩惱,一念覺它就是叁善根。可見只是一念迷悟不同。如何幫助衆生一念覺悟?那一句佛號行嗎?行,只要你念念都是佛號,不許夾一個雜念在裏頭,你想想看行不行?真行。這一句佛號的功德說不盡,妙極了!這句佛號念的是阿彌陀佛,哪裏的阿彌陀佛?這個要知道,自性阿彌陀佛,自己是阿彌陀佛,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叫自性彌陀;極樂世界是我們自性顯現出來的,叫唯心淨土。那個世界是物質,物質從哪裏來的?物質是心裏頭變現出來。這個事實真相被近代量子力學家揭穿了,叫揭密,量子力學家發表這些說法大概是最近的叁十年。提出「以心控物」,這是真的,這個理太深了。以心控物要是被現代一般人都接受了,我們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心是什麼?念頭,最重要就是念頭要善。中國的教育,千萬年來教什麼?就是教你把念頭管住,不是別的。所以提出來「人性本善」,跟佛家講的一個意思,佛家講「一切衆生本來是佛」,那個本善就是本來是佛,佛最善了,究竟圓滿的善,每個人都是。所以自己要相信自己,我本來是善,爲什麼變成不善?這就要反求諸己。變成不善是學壞了,現在我們要回歸到本善,用什麼方法?你看多少人在尋求,佛給我們說了個真話,一絲毫隱瞞都沒有,就教我們念阿彌陀佛。不管你對于淨宗懂不懂,沒有關系,只要你能老實念,你很快就回歸到自性,這個不可思議。真正回歸到自性之後,你就恍然大悟,就像禅宗一樣,大徹大悟,你就全都明白了。不是叫你先搞明白再去念,那很費事;不需要搞明白,你就老實念,念不了二、叁年你就豁然大悟,這個法子多好!但是問題在哪裏?你得真信,你不真信就沒辦法,不真信那就慢慢來,把這個道理搞通了再學。搞通了,一天到晚锲而不舍,我自己的經驗是叁十年。叁十年搞通了,認真念這句佛號,頂多兩年就成功,說不定不需要兩年,一年就辦妥了。叁十年的功夫花在哪裏?花在認識它,花在真正相信,真正發願求生,花在這上。真正想求生淨土的時候,就是一句佛號,不得了!

  這句佛號能幫助你大徹大悟。不悟也沒關系,往生到極樂世界,反正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你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凡聖同居士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這個法門名符其實,這佛自己說,一切諸佛都說,難信之法,可是易行,非常容易學習。學習不成功的,就是因爲妄念沒放下,雜念沒放下。用什麼東西放下?這裏教我們,就是用念佛放下。念佛,開頭有雜念,你別管它,不要理會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佛號上。不管什麼妄念都不要在乎,也不要害怕,只要根本不理會,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時間要多長?各人根性不一樣,煩惱、習氣重的人時間長一點,煩惱、習氣輕一點,時間就短一點,這個沒關系。這一點點知識搞清楚、搞明白,問題就解決了。所以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妙極了。

  『我若成正覺』,他說我要成佛,我就立個名號叫『無量壽』。一切衆生聽到這個名號,信願持名那就『俱來我剎中』,歡迎,都到極樂世界去了。那個環境好調教,學習的環境好,一點染汙都沒有。在那個環境,你不可能有貪瞋癡慢,你不可能遇到一切不如意的事,讓你退心,決定沒有。在那個地方接受阿彌陀佛教誨,時間決定沒有間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的身是法性身,不是我們血肉之身,血肉之身這是阿賴耶的相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自自然然就轉識成智,一點不費功夫,你自己還沒想到,怎麼就轉了!這是阿彌陀佛神力加持,自然就轉了。那個身好,法性身,所謂性就是不生不滅,永恒不變,這叫性。不會被外面境界影響,你能影響外面境界,外面境界不會影響你,這叫法性身。居住的環境叫法性土,居住的環境非常美好,這個大家都知道的。這個環境沒有春夏秋冬的變化,樹木花草常青,沒有落葉,沒有凋零的時候,沒有這些變化。人與人之間都入正定聚,人心善良也不會有變化。不像我們這個世間,人心無常,剎那剎那在變化,極樂世界沒有。

  我們要盡量的學,向極樂世界學習,學什麼?學我們在境界當中學不受影響,我們守住一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至善,純淨純善,用這個心待人接物。別人用什麼心對待我們不要去管他,我們只用佛心待人,爲什麼?我們要到極樂世界成佛,道理就這麼簡單,就這麼一句話,我要成佛,我用佛心待人接物。這個世間有一些我們常講冤親債主,一些不善的人找麻煩,毀謗、陷害、欺騙,幹這些事情對待我們,我們怎麼看法?首先不要怪別人,他爲什麼不對別人,不毀謗別人,不陷害別人,要對我?你就找這個原因。找不到,我沒有得罪他,那前世、更前世呢?他來陷害我這是果,果必有因,哪有沒有因的果,這找不到的,肯定是宿世前生我也是這麼糟蹋別人,今天都得到人身,遇到了,他來回報,這很正常。你明白這個,這一報還一報,清了、帳了了。你看,歡歡喜喜,一絲毫怨恨都沒有。報過之後,以後都變成好朋友了,這是什麼?報掉了。重大的怨恨,你把他殺掉了,這個可麻煩大了,這就不是簡單的事情。那要怎麼樣?要有耐心,不要害怕,一昧以真誠心對人,過去再不好的事情也都能夠化解。決定不可冤冤相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雙方都痛苦,何必?

  所以我們一覺悟,解這個結從哪裏解?從自己心裏頭去解,不能要求他,要求他就錯了;我的心結解開了,問題就解決了。學佛人如果說不遭磨難,得要學這一招,你的磨難全沒有了。有神通的看到,你旁邊沒有這些惹麻煩的,旁邊都是護法神。如果處處還是顧著自己,過失都在別人身上,這個事問題就嚴重了,這是真正的過失。自己要承認過失,要忏悔過失,要改過自新。方法,真的,第一個好方法就是念佛。你真會念,效果不可思議,念佛不但得阿彌陀佛、釋迦加持,他得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你說這福報多大!世出世間福報最大的,念佛的人,這沒人知道。把念佛看得太平常了,一定還有好的方法、妙的方法高過它,這想錯了,全想錯了,那就天天打妄想,所以修什麼法門功夫都不得力。這是我們想在一生成就,決定不能不知道。

  所以才有這個四句經文。「我」是法藏菩薩,就是現在的阿彌陀佛,我如果成正覺,成佛了,「立名無量壽」,阿彌陀就是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念老在此地把這四句話解得好,「此四句乃大願之心」,大願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從哪來的?就是這個心。四十八願是接引衆生,這些衆生就像現在在學校念書的學生,是不聽話的、是搗亂的、不好學的,最不好教的學生,阿彌陀佛發願來教他們。用什麼來招生,叫他來上學?就用這一句佛號,你只要能念這句佛號,佛就來接引你,到極樂世界接受他的教誨,保證個個成佛。所以十方諸佛贊歎彌陀「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他的教學成功了,究竟圓滿的成功。願願都是這個心裏頭發出來的,他去考察一切諸佛剎土,就這麼個單純的心。我想有個好的環境,有個好的教學方法,幫助這些苦難衆生各個成就,沒有別的念頭。「全經之眼,十方如來度生之妙手」,手是手段,用什麼手段?最巧妙的就是念阿彌陀佛,人人都會念,會念的,人人都得度。「一切衆生出苦之寶筏」,這個苦就是六道輪回之苦。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