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莫名其妙,感到很驚訝。真的有很多人往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善導大師說的「總在遇緣不同」,這句話我們沒有真正了解,這裏頭的意思很深!遇緣不同是在大前提下的一個解釋,不是細說,那個緣是許許多多方面,我們講誠敬,誠敬大概是最關重要的。誠敬的人就是老實,我們常講老實、聽話、真幹,他真聽話、他真相信,一點懷疑沒有,他真的認真幹,非常認真負責,絲毫不苟,做得很徹底。這樣的人很少見,我們在當前看到的有幾個,不算是圓滿,在某一方面他做得非常好。
我們細細去思惟,深深去體會,能得到一點信息,總不外乎信解行證。信的程度隨著衆生千差萬別,解行亦複如是。這樁事情與宿世前生有關聯,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在修行。修行再好,如果一念之差,這緣就不同,一念之差可能全毀掉了。我們看悟達國師,唐朝時候人,十世高僧,不容易。每一世都出家、都得人身,死了以後到人間來,十次,真叫不昧本因。每一世往上提升一級,十世提升到做了皇帝的老師,叫國師。出家人也得有福報,那個福報十世修的。那我們就想到,要做一個國王、國家領導人,十世不行,總得十世以上。十世以上的修行,他沒有出家,沒有去做國師,他做國王去了,像唐太宗一樣,搞到地獄去了,這是什麼?這錯了!我們想想唐太宗過去生中是不是出家人、修行人?肯定是。他做皇帝,大護法,而且他有智慧,他清淨平等。在他做皇帝的時候,基督教傳到中國來了,他不排斥,伊斯蘭教也傳到中國來,他也接受,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他不是佛門的護法,他是總護法,宗教的總護法。但是坐一個王位,王位,王最怕的瞋恚,瞋恚他就要殺人,他掌握著生殺之權,不如意的他就得殺人。墮地獄是什麼罪業?殺業太重。尤其是個開國的帝王,開國帝王多半用武力奪取政權,死多少人!做再好的皇帝,這唐太宗講的,給我們透的這個信息,做再好的皇帝,殺人還是要償命,因果逃不了,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他自己說的,他死了之後到畜生道,畜生道裏頭不知道輪回了幾次又到人道來,在人道沒有多久就到地獄道了,在地獄道的時間最長。
真做了好事,這樁好事讓他離開地獄,這樁事情就是他編的《群書治要》。我們也想到這個東西,冥冥之中有祖宗在加持,有佛菩薩在加持,沒有失掉,還能把這部書找到。這部書,真的,湯恩比說了這麼一句話,「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需要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他並沒有具體說出,孔孟學說就是傳統文化,唐太宗這部書就是傳統文化裏頭的精華,現在要這個東西才管用,如果不是這個東西,誰去做這個工作!《四庫全書》有,擺在那裏,什麼人去做這個工作?當年他想出這樁事情,讓底下的臣子們給他編這套書,功不可沒。真正好事,好事還是歸結到教學,這是法藏。民國初年有些大德,漢學家,爲後人編了一套《國學治要》,理念、方式都是根據《群書治要》來的。《群書治要》裏頭沒有集部,《國學治要》裏頭經史子集全有,這部書是《四庫全書》的鑰匙。這兩部《治要》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複興有指望了。中國學術像大海,我們從哪裏下手?這兩樣東西有了下手之處。所以文言文不能不恢複,不恢複文言文,就等于說把中國幾千年老祖宗的智慧、方法、經驗統統丟掉了,沒有人能夠從頭再起,能搞一套這些東西,決定不可能。只有繼承,把老祖宗的東西找回來,從這個基礎上發揚光大可以做得到。這個根基不能丟掉,比什麼都重要!今天在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就是這個。
把佛找回來,要肯定佛不是宗教。你們細細去看經典,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今天宗教裏頭的行爲,釋迦牟尼佛都沒有。佛家裏面講的戒,跟儒家說的禮性質相同,它是幫助一個人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的一個標准。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什麼是正、什麼是邪?戒律是個標准,是叫你自己從心地、從言論、從行爲上修正你自己的過錯、過失,用意在此地,你身心才能端正,身心端正才能進一步修定。修定實在就是講放下,放下,心就定了,智慧就開了。這個它很清楚、很明白,真知道智慧、德能、相好是你自性裏頭統統具足。你有智慧,你會看、你會聽,你接觸你全知道,只是這些東西迷惑了你,叁千年來愈陷愈深。今天人可憐,特別是最近兩百年,沒人教了。過去有人教,迷得不深,容易覺悟;沒人教了迷得很深,教你你也不相信。所以今天教學真難!老師想教都搖頭,學生不願意接受,不是老師不教。學校製度也出了問題,現在學校就像商店一樣,是生意買賣,不是傳道、不是修道,修道、傳道原本是學校的事情,現在學校沒有了。這教育徹底失敗了,造成社會動亂、地球的災變,人民活在這個世間過得這麼辛苦,特別是這個時代的人,完全沒有安全感,你說這多可憐。
古時候中國人,他一生安全的寄托、依靠就是家,所以叫老家。無論你在哪個地方,你遭遇到困難,誰支持你?你家支持你。現在家沒有了,誰來保障你!古代家庭養老育幼,所以人老了不怕,家養,這就是大家族有它的好處。當然缺點也有,優點也有。現在的小家庭是很自由,但是沒有保障。兩者比較,還是大家庭比小家庭好。你說君主跟民主兩種製度來說,我深深感覺到君主比民主好。但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教育好了,沒有一樣不好。教育好了,人教好了,不好的製度他也會做好事;人要學壞了,再好的製度他也一樣做壞事,問題在人。中國古人懂得人是本,講治國,法是治國之本,人是法之源也,法的根源是人,人好這法就好。如何把人教好,這是我們中國古時候齊家治國頭等大事,把人教好。現在我們把這個大事忘掉了,誰想到這一點!只想到怎樣去賺錢,多多益善,其它的全忘掉了,這是災難的根源。需要佛把這些事情給我們講清楚、講明白,讓我們覺悟,讓我們回頭,讓我們知道我們自己原來有如來藏性。
我們本來有像如來一樣的智慧德相,怎麼把它找回來?「法性含藏無量之性德」,無量性德裏頭的第一德就是孝親,孝親跟尊師常常是連在一起的。佛給我們講淨業叁福,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淨業叁福叁條總共只十一句,你看頭兩句,孝親尊師,我們就知道這兩句是根之根,沒有這個根,後面全就沒有了。中國自古以來幾千年,都標榜著以孝治天下,以孝治天下就是什麼?就是以親愛治天下。父子有親,父慈子孝,這裏頭親愛,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原點,這原始點,所有一切的性德都圍繞這個中心。老祖宗傳給我們的四個科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都是性德。歸納這四科,展開無量無邊,這叫法藏,在佛法裏頭叫慈悲。
古人有問出家人,什麼是佛教?出家人回答他,「慈悲爲本,方便爲門」,這就是佛教。大乘佛教那個根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體,真誠;菩提心的作用,自受用是好善好德,菩提心的他受用是慈悲,大慈大悲。現在學佛不講這些,佛沒有了。學佛的人,念頭確確實實純淨純善,對自己、對衆生、對萬物就是一個愛心,圓滿的愛心,沒有絲毫惡意,無論是宗門教下、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同一個慈悲。所以從這些原點上去看,我們就曉得,傳統文化、大乘佛法只留下這個軀殼還在,裏面的靈魂沒有了。靈魂是真的,軀殼是假的,怎樣把它找回來?
下面說,「其數有八萬四千,《法華經寶塔品》雲:持八萬四千法藏,爲人演說」。八萬四千不是數字,要說數字,八萬四千不多。八萬四千從哪裏來的?世尊講經教學,爲方便起見,把我們無量無邊這些煩惱歸納成八萬四千,八萬四千類,類別。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有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你的煩惱。可是對初學的人來講,八萬四千太多、太麻煩了,彌勒菩薩造《瑜伽師地論》,把它歸納爲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說還不便于初學,將六百六十法再歸納,歸納成一百法,就是《百法明門論》,這麼來的。這一百法裏頭展開包括整個宇宙,裏面講到善惡,善法只有十一個,一百個裏頭有十一個善法,有二十六個是不善的法,叫煩惱,二十六個煩惱;二十六個煩惱裏頭,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這是爲了方便起見,說出這麼多法門。總而言之,現在我們懂得,每個人起心動念那就是法門。
佛法爲什麼要把它回歸到教育?它本來是教育。佛出世的那個時候,印度是全世界宗教之國。佛講經教學是沒有定法,佛無有定法可說,佛是恒順衆生、隨喜功德。所以那麼多宗教他並不排斥,並沒有說它是迷信,不是。佛法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換句話說,宇宙之間的一切法都是我們心想變現出來的。六道是變現出來的,六道裏頭光天道就二十八層天,稱之爲天神,從哪裏來的?自己變現的。地獄、餓鬼、畜生全是自己變現的,離開自性一無所有,離開念頭就沒有了。總而言之,相有性無。所以學佛,古人講得好,首先你要知道有無。無是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只要是現象,佛法說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能生現相的、能現現相的那是真的,那就是自性。自性真有,現相是假的,是無,真無,這個要曉得。曉得之後有什麼好處?假的你可以丟掉它,我們現在講,假的別放在心上,真的要放在心上。真的是自性,自性裏頭的德行,這真的。孝悌忠信是真的,禮義廉恥是真的,仁愛和平是真的,佛家講的十善、六度、六和、普賢菩薩十願、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真的,全是性德!這個要相信,是自己法性裏頭本來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
外面所有的現相,包括實報莊嚴土,它有現相,所以《般若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莊嚴土例外,沒有講;沒有講,統統包在裏面。現在我們曉得,四十一位菩薩住實報土,那實報土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四十一位菩薩來的。四十一位菩薩怎麼來的?無始無明習氣沒斷,就這麼…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0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