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三集) 2012/2/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0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三十八页,第一行: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我们看念老的批注。『为众开法藏』,「承上而言。上云:闭塞诸恶道,悉令出生死海也」。出生死海之后,这就是说出离十法界,生死海包括十法界。诸恶道是六道,六道都是恶道,因为它轮回生死,两种生死都具足。生死海范围大,包括了变易生死,四圣法界是变易生死,六道是两种都有,两种生死统统都超越了。这些人到哪里去了?到实报庄严土去了,永远离开两种生死。「通达善趣门」,这个善趣,注子里面给我们说,「咸令登涅槃岸也」,这就是法身菩萨。「为实现此愿,首须开示佛之知见,故云为众开法藏」。实报土,圆教初住以上。十法界里面的佛无明破了,他就离开十法界,生到实报土,地位是别教初地、圆教初住。在实报土里面已经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要把四十一品无明习气断尽了,这就证得妙觉果位,回归常寂光,功德才算是圆满。所以四十一位菩萨住报土,这些菩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为他们现身说法,这两句是为他们。
在极乐世界它很特别,下面两土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所以极乐世界是个平等的世界。对他们来说,这个阿惟越致是阿弥陀佛加持的,不是他自己的,当然他们更需要佛来教他们。特别是凡圣同居土,是从我们这个地位,一品烦恼都没有断,可以说是具足带业往生的,迫切需要弥陀的教诲。阿弥陀佛在那边每天讲经说法,没有一天休息。听本师阿弥陀佛教诲,同时,他们都有能力化身无量,都有这个能力化无量无边身,到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去拜佛、供养、修福,佛都讲经说法,听法,求智慧。所以那个环境确实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不化身,不到十方世界去行不行?行,你可以在定中供佛,十方佛在他那里也是不动,他伸手来就可以接受你的供养。四十八愿,定中供养,不需要我们化身去。你看化身、不化身都自在,都能供佛、都能闻法,因为极乐世界六种神通具足,他在极乐世界要收听十方诸佛讲经教学,他都能收得到,耳朵就像收音机一样,眼睛像电视机一样,可以看到诸佛剎土。经上给我们说的极乐世界的宝树,树放光,光中现一切诸佛剎土,都看到了,佛看到了,众生也都看到。
所以佛要实现他的愿望,首须开示佛之知见,这就是「为众开法藏」。「广演妙法,令众悟入,导归极乐,究竟菩提,故云广施功德宝也」,『广施功德宝』是在极乐世界。「众指九界众生,包括菩萨、缘觉、声闻与六道一切众生。开者,开佛知见,亦常云开示」。所以开示这两个字意义很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但是现在一般都是请法师开示,请大德、居士开示,这是过分的尊重。就像称人「大师」一样,大师不能随便称的,大师只有对佛称大师,菩萨没有称大师的,菩萨称大士,没称大师的。这些一般佛教里面的礼节我们要懂,现在都不懂,没人讲求了。
开示,至少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才有资格开示,开佛知见,示佛知见;大众看到、听到了,他会入佛知见,悟佛知见,他会悟,他会入,悟是明白,入是契入、证得。开示是老师的事情,悟入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没有能力悟入,老师就用不着开示,开示白费力气。但是有一个学生能够悟入都要开示,那其它的人是旁听,真正得受用是悟入。怎样才能悟入?那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诚敬,一分诚敬就得一分利益、就悟入一分,十分诚敬你悟入十分。今天最困难的,诚敬心没有了,到哪里去找有诚敬心的人?所以这桩事情自古以来,常说的可遇不可求,总是师生有缘分,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师资道合,这才能成就。
我们看《坛经》,记载着惠能大师一生的行谊。在黄梅住了八个月,跟五祖也只是几面之缘,八个月并不常见,只见过几次面。我们在《坛经》里头仔细的观察,能大师谦卑、诚敬,谦卑诚敬到极处,不敢轻慢任何一个人,对人、对事都做到了诚敬。对事的诚敬认真负责,分配给他的工作努力去做。个子小,身体重量不够,找几块大石头绑在身上,舂米需要力气,显示出他认真负责,总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曾经说过,神秀大师对五祖百分恭敬,他得百分利益;惠能大师对忍和尚万分恭敬,他就得万分利益,不一样。一般大众大概是二、三十分,大概只有这样子。忍和尚天天讲开示,天天说法,大众得的利益不多,全在听众!对于惠能这个人,老和尚要开特别法门,跟他一个人说。所以半夜三更召见他,一说就开悟了,真的明心见性,衣钵就传给他了,立他为禅宗第六代祖,神秀没得到。神秀是个聪明人,看到六祖把衣钵传给惠能,他很服气,他不是不服气,很服气,觉得什么?惠能大师真的比他高,有悟性,这不如他。惠能在那个时候没作偈子,只是把神秀的偈子改了,改了确实比他的好,比他的高明,服了。但是一般人不服,一般人这就是情执,大概都认为老和尚胡涂了,怎么把衣钵给那么一个人,为什么不传给神秀?每个人都希望神秀成为六祖,这是情执,老和尚没有情执。
这说明一桩什么事?诚敬是多重要的,全在诚敬上。诚敬真难!到哪里去找?真正万分诚敬的人,老师没有开悟他都会开悟,世法、佛法都不例外。世法里头老师是个秀才,学生去考考到状元,状元的老师是秀才,秀才没有考到状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多菩萨的老师是阿罗汉,老师没有得到菩萨的地位,学生得到了。有些修行成佛了,证到佛果,老师是菩萨,这个例子很多。从这些例子我们就能明白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九品真的是遇缘不同,缘里头大概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真诚,还是诚敬心,具足诚敬心的人往生品位高。为什么?诚敬就听话,他就真干,我们讲老实。诚敬能不老实吗?不老实的诚敬不圆满。学诚敬不是个容易事情,为什么?有障碍。哪些障碍?烦恼习气放不下,你就学不会。真正老实人你看他具足诚敬,他老实,他没有什么烦恼习气,诚恳、慈悲,显示出来一定是这个样子,值得人尊敬。他杂念少、妄想少,暗合道妙!
所以古人读书,老师跟家长都会注意到,不能让小孩学太多、看太多、读太多,不行!为什么?妄念多,妄想多,这个妄想将来都会产生障碍,不是烦恼障就是所知障。为什么教你一样一样学?一定要服从老师的指导,老师不让看的就不能碰。老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了如指掌。他进门来是一张白纸,他是清净心进来的,你如何能保持他的清净心,帮助他回归自性,这是老师最高明的地方,让学生开悟。开悟,大家都知道,这个方法都是从佛教传过来的,心要定下来,因定开慧,一门深入容易得定。小孩只教他念、教他背,不要跟他讲,就是教他背书。小孩是愈纯愈好,知道东西愈少愈好,让他养什么?养忍辱,禅定的基础。他也有怀疑要问,问不必答复,老师教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他就乖乖的,是、是!那是什么?修忍辱波罗蜜。到什么时候给你讲?在古时候十三岁以后,知识慢慢开了才给你讲。把你的天真保持到十二岁,十二岁之前什么都不告诉你,你就好好背书,十二岁之后再跟你研究、讨论,你发问,老师详细给你解释。
中国这套教学法,跟佛门的教学法通,真负责任。现在没人懂了,失传了,这真可惜。恢复也许有可能,但是肯定不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佛菩萨、有古圣先贤转世再来,慢慢的从根再把它培养起来。这个古老的文化是真理,是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不是妄想,不是通过心意识,众生有福了。现在众生没福,造业造得太重,圣贤不来;众生真正有福报,圣贤都出世了。要圣贤出世,众生得修福,哪个地方人修福,哪个地方人出圣人。这是开示。
法藏,「又名佛法藏」,阿弥陀佛在因地上的名字称法藏,法藏比丘、法藏菩萨都是他在因地别人称他的,是「法性之理体」。藏是有含藏的意思,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都在之中,这里面一样都不缺。法性的理体,也就是「当人本具之如来藏性」。佛法藏是谁?佛法藏就是我们的本性。老祖宗告诉我们「本性本善」,藏性本善,样样具足。怎么知道样样具足?它起作用的时候能生万法。万法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都是藏性变现出来的,你说它含藏的多么广大、多么深,说之不尽!现代科学所谓的能量、信息、物质,统统都藏在如来藏性里头。藏性虽然什么都没有,常寂光,但是它什么都能现。它所现的,我们要知道现的是相,这个相不是真的,幻相,性是真的。佛家里面讲真假,它的定义是永远不变是真的,只要会变就是假的。所以相是假的,性是真的,性永远不变,那是真正的自己。所以性是清净的,我们养心要清净,清净就是最健康的。不要以为清净心什么都没有,那我什么都不知道,错了,清净心什么都知道,学过的知道,没有学过的也知道。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既然是自性所生、所变,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大彻大悟,给我们做了具体的说明。惠能大师方丈室里面开悟了,也就告诉我们,他学过的他会,他没学过的也会,全通了。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起作用了,这个一起作用,就是一般人所讲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自己本具如来藏性。这句话跟《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是一个意思。本来有,没有失掉,不会失掉的,你想丢都丢不掉。现在不能现前只是临时障碍而已,这不是永久障碍,临时障碍。佛告诉我们,障碍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我们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就成佛了,成佛就这么简单,觉跟迷就在一念,一念觉,众生成佛了。
所以这个众生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什么品位?没有看到他有什么修行、有什么功夫,为什么一到极乐世界上上品往生?我们看…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