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0四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念、分別執著放下,無量覺就現前了,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什麼原因?放下,徹底放下,這才大徹大悟。自性本來是光明的,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德能相好,這能生萬法,你就能看到它的功德。整個宇宙是它變的,是自性變的,自己的自性,每個人自己的自性。我們看的這個世界、看的宇宙,都是自己變現出來的。

  《楞嚴經》上講的「同分見妄,別業見妄」,這兩種見妄是交叉的。別業是什麼?是我個人的,我個人裏頭有大家共同的,我見到,你也見到,我現這個境界,你也現這個境界,這同分。雖然是同分還是各受各人的,這個人往生走了,他的別業、同業都沒有了。我們這個世界,他在這裏消失掉,他在另一個空間維次出現,他到那邊去。到哪裏去,一般人隨業流轉,善業他去的是好境界、好地方,肯定比這一生好;如果是造的惡業,他去的地方就比這個地方差。好的地方二十八層天,不好的地方不止十八層地獄,不止!十八是大別,裏面要再細分太多了。天亦如此,二十八層天大分,如果細分,每一層天都還有很多層次。科學家承認空間維次應該是無量無邊,但是今天科學能夠證實的只有十一種,十一種不同維次空間。像這些還都是科學家他們有這個概念,我們一般人知道有十一種,哪十一種不知道。就是講四度空間,我們今天叁度,四度空間我們都沒有辦法想象,何況是高維次的空間!這就是大乘經教常說的「唯證方知」,你契入它的境界你就了解。

  空間維次怎麼來的,爲什麼在禅定當中就沒有了?我們從這個地方去推想,禅定,空間維次就破了,就沒有了;沒有禅定,空間就會存在,那空間維次應該與禅定有很大的關系。我們就曉得,應當是從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裏頭變現出來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無量無邊,空間維次就無量無邊;統統放下,放下就定了,所以空間維次就沒有了。小定,突破近距離的範圍。鬼道也很複雜,但是有一部分跟我們很近,人鬼雜居。我有一個同學,以前我們常常在一起,出家也在一起,修行也非常用功,非常認真,以後他去學密去了。我帶他到臺中去學教,在臺中住了幾天離開了不想學,我說爲什麼?太辛苦了,你將來學好了天天講經說法,講的人家不相信。所以他去學密,密去學神通,我有神通,一現神通別人就相信。好,人各有志!跟屈文六上師學密,學了一年,很難得,密宗入門要磕十萬大頭,真幹。一年下來告訴我,他說他能看到鬼道,跟鬼這個距離沒有了。他說下午大概五點以後街上就有鬼出來,鬼的早晨,很少,到夜晚九點鍾以後密密麻麻的,跟人在一起,有人的地方都有鬼,到早晨天亮的時候,鬼就沒有了。鬼的社會跟人差不多,天空都是灰土土的,永遠是陰天,看不到日月。他給我說這些,我說你說鬼話,我不相信。他說爲什麼?你沒有辦法叫我看到,我講經還有人聽,你講這個沒人聽。他很執著,第二年還是第叁年他就過世了。

  我常跟同學們講的,我叁個同學,我們同年,壽命都是不能過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年二月走了一個,他是五月走的,七月我生了一場病,我知道該走了,時間到了。所以我也不看病,也不吃藥,我想醫生只能夠醫病,不能醫命,命到了還需要醫嗎?就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病好了。我一生沒生過病。所以他說的話絕對不是假話,這個人很老實,明演法師。可見得你要真正見鬼不難,用密宗的方法修一年就可以見到。不過天天跟鬼在一起不是好事情,他自己不覺知,我們看得出來,臉上沒有光,灰土土的,臉上就是一層灰一樣的,陰氣很重,每天跟鬼打交道,這說明真有。鬼的壽命比人長,人到鬼道裏,想離開鬼道得人身,也沒有那麼容易,人苦,鬼比人還苦,最苦的是地獄道。他學密,等于告訴我們,六道輪回是真有不是假的。六道輪回有,我們就可以說,諸佛剎土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我們要能信、要真信。

  釋迦牟尼佛一生當中多次介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是最詳細的,把極樂世界是從什麼地方來的,都說得很清楚,目的無非是讓我們起信心,不懷疑。我們在這個介紹裏面,看到阿彌陀佛的慈悲,看到十方諸佛剎土六道衆生太苦了,他發大心要幫助這些衆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不是一時的,希望是永恒的,永遠離開苦,永遠得到樂。極樂世界從哪裏來的?佛給我們介紹的,彌陀在因地,法藏比丘這個出家人,用五劫的時間參訪了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剎土,取人之長,舍人之短,諸佛剎土美好的他都要,不好的統統不要,所以極樂世界是集一切諸佛剎土裏面,美好的大成,這精華,這個世界超越了一切諸佛剎土,這麼來的。不是自己想來的。四十八願每一願有憑有據,不是憑空想出來的,修行功德自然成就。自然成就,現在我們相信,爲什麼?科學家給我們證明,今天科學家所說的,念力的能量是無限的,這是我們念頭能量是無限的。佛經上講「一切法從心想生」,科學家也告訴我們,運用念力要特別專注,專注在一點這個念力就産生現象。

  阿彌陀佛的定功,我們相信成就了極樂世界,成就極樂世界你看他不是自己享受的,跟我們欲界第五天化樂天不一樣,化樂天它也是一切變化所作,我們知道那是善念善業所成就的,但他自己享受。阿彌陀佛不是自己享受,是供養十方一切衆生到極樂世界往生的,供養他們,普施功德寶,物質上享受個個人都得到。單享受要不開智慧,這不能解決問題,那個離苦得樂是一時的,不是長久的,所以要長久要真正自己得到。

  佛天天講經教學沒有一天中斷,這個我們能想到,極樂世界每天去往生的人有多少?沒有人能算得盡、算得清楚,十方諸佛世界每天去往生的人多少。有人懷疑,如果這麼多人去了,那個星球能裝得下嗎?可是我們從那邊去想想,像學校一樣年年招新生,但是年年有畢業的,極樂世界亦如是,天天有新來的,每天都有畢業的。在那個地方成佛,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了,他入常寂光,那就是畢業了。每天入常寂光的人有多少!彌陀功德不可思議,幫助一個人成佛功德就不得了,你說他每天幫助多少,而且永遠沒有間斷。所以連諸佛如來都尊稱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一切諸佛如來都會把這樁事情介紹給有緣衆生。哪個人有緣?相信的就有緣,發願的就有緣,念佛的就有緣,這叁個都具足叫緣成熟了,經上常講根熟衆生。什麼叫根熟?叁個都具足,真信、真願意去、真肯念佛,這就是根熟衆生。信、願,不肯念佛,沒熟,還差一點;雖念阿彌陀佛,但是往生的心不切,對這還有留戀,這個也沒有完全成熟。這叁個條件統統具足,就是根熟衆生,根熟衆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造作一些罪業,不要害怕,別去想它,不想它罪業就沒有了。今天劉先生來看我,中午在一起吃飯,大家見到了,他告訴我一樁事情,他的一個朋友得了癌症,醫生告訴他,大概只有二、叁個月!這個人也不是學佛的,可他剩這點時間,他在家裏去抄《法華經》,《法華經》很長,一心在家裏抄經。抄了一部《法華經》,抄了一部《楞嚴經》,都是大經,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抄好之後,身體沒事,再去檢查病沒有了。這個用什麼來解釋?念力的秘密來解釋,他天天抄經沒有想到身上有病。所以不能想,你一想的時候你去養病,你給病的營養,那個病就活了,麻煩大了;你不想它,不想它,它沒有營養,它就死掉了。他也沒有想活命,他就是天天抄經,這個要專注,你不專注字就寫錯了,寫錯了行。他用這個方法。所以就是把你這個念頭轉掉,忘了自己,忘了身體,這就是一心專注,沒有別的。佛經上有這個道理,科學家也發現這個道理,真有效,真管用,只要一心專注就行,不管你專注在哪裏統統見效,這叫心無二念。

  這個經文上給我們講的,全性起修,我們就用剛才這個例子,心性專注在一處,這就是全性起修,沒有夾雜。全修在性,性是體,修是作用,體用不二,體用一如。「自心起念,還念自心」,這個心是真心,就是自性。「以佛果覺,作我因心」,這講念佛,佛的名號是佛果覺上的名稱,他已經證得,所以得了果。我們現在用這句佛號,做爲我們的修因,「故令因心,頓同果覺」。這個效果怎樣?這個效果我們的因地心跟果地覺是相同的,果覺是阿彌陀佛,我們今天念他的名號,因果完全一樣,不是先有因後有果。「住于念佛,心印不壞」,所以念佛人一定要相信,我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一定要相信這句話。就是經上所說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自性就是自己真心,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從哪來的?我自性當中變現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從哪裏來的?也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絕對沒有離開自性。自性是一個,我的自性跟阿彌陀佛自性是一不是二,一切衆生的自性跟我的自性,跟佛的自性,也是一不是二。這個自性,在哲學裏面稱之爲本體,本體是一,它能現相,它永恒不變,雖現相也不沾染,也沒有著相。所以我們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計算機的屏幕都有這個作用,它能現相,它不著相。這告訴我們什麼?這叫實相,就是事實真相。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面對著一切現象就像對屏幕上一樣,我們用心要像屏幕一樣,能現一切相,不著一切相,這就是佛、就是菩薩。凡夫怎麼樣?凡夫著了相,把那個屏幕忘掉,就這麼回事情,這就叫迷。不知道相是自己心生的、心現的,不知道,忘掉了。如果要是曉得是我心所現的,那不就是我嗎?我在哪?我的相是什麼?一切相都是我的相,我的相分,一切的信息、念頭那是我的見分,你就全搞清楚了。這個時候怎麼樣?這個時候才真正知道,遍法界虛空界原來就是一個自己,我們的性德自然流出來,性德頭一個就是慈悲。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父子有親,親是親愛,在佛家講那個親愛就是真正的慈悲,爲什麼?沒有理由的,沒有原因的,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爲什麼要親愛?他同體…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0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